托马斯•哈里斯《沉默的羔羊》的主人公心理分析
托马斯·哈里斯是美国著名作家、编剧,他出生于田纳西州杰克森,童年时随着家庭搬至密西西比州。哈里斯于德州韦科贝勒大学就读,主修英语并且于1964年毕业。毕业后开始在《韦科论坛先驱报》担任政法记者,1968年搬到纽约并且为美国联合通讯社工作。1972年慕尼黑奥运的以色列选手惨案,造就了哈里斯创作的灵感,之后他开始了写作之路。其被《华盛顿邮报》称赞为“今日还在写作的最佳悬疑小说作家”,在当前悬疑和惊悚小说的领域里,托马斯·哈里斯无疑拥有至高无上、举足轻重的宗师地位!
一、作品《沉默的羔羊》概述
正在FBI的联办调查局接受特殊训练的作为特工的史达林,接受任命去调查一名疯狂的杀人恶魔,这是一个很特殊的案件,因为这个杀人恶魔主要的行为就是以杀害单身女性并且丧失人性地剥掉她们的皮肤。因为对这一方面并不了解,所以她不得已只能去求助一名在监狱关押许久的同是变态杀人恶魔的囚犯,并且这名囚犯的另一个身份是一个精神分析方面的专家级人物即汉内达莱达。于是整个故事开始慢慢浮出水面。
二、《沉默的羔羊》主人公心理分析
1、史达林内心性格分析
史达林曾在和莱达医生第一次见面时,因为内心的恐惧,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已经对莱达医生形成了一定的防御心理,刚开始见面的时候强压内心的恐惧,并且做出淡定的表情,到后来的经过了好几次交谈以后开始渐渐地回归到理智,并且以一种果断、冷静、理性的态度去面对莱达医生。上述就是一些史达林的心理情绪的变化状况,而莱达医生也表现出对她的这些心理上的变化十分喜欢,这就使得莱达医生愿意通过自己的智慧去帮助史达林。于是史达林在莱达医生细致的指导下,慢慢地有了案件方面的头绪,开始逐渐地接近目标。终于在一次展开的调查之中,史达林误闯误撞进入到了寻找许久的野牛比尔的家里面,并且与野牛比尔开始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
2、莱达综合心理分析
在这部文学巨著中,我们对那位心理变态的心理医生莱达总是充满着好奇,本身他也是一位很值得人思考的人物。虽然莱达医生本身是学心理的,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况导致了他具有两面性的特质,并且他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他虽然看上去行为非常优雅、并且时刻保持着理智,而且也显得非常冷静。可是他的很多行为却又让我们感觉非常的变态,比如说吃人肉、非常血腥、而且杀人的时候足够冷血等等。莱达医生和史达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只见他十分从容并且淡定地站在牢狱之中,两条手臂微微地弯曲放在身体的两旁,让人看上去觉得是一只十足冷静但却又好像要蓄势待发状态的野兽,正在准备随时随地地把眼前的猎物撕成碎片。我们可以知道这就是他心理动机上的表现,而他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就直接体现在他的行为上面。在和史达林的交谈中,我们发现他总是双眼一直紧紧地盯着史达林,想着能慢慢地看透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并且他非常懂得怎么样才能够利用语言方面的力量去让史达林暴露出她本身黑暗的那一面心理。至始至终,作为一名著名的心理医生,这个特殊的外壳就一直围绕在他周围。
3、比尔变态人格与心理分析
在整个作品的叙述过程中,野牛比尔至始至终都存在着,他总是带给人们一种刺激并且神秘但是却又让人心生恐惧。由于他自身内心世界的极度扭曲,导致了他已经变态到了让人感觉十分毛骨悚然的那种地步,而正是因为他的内心使然,导致了他后来做出了很多让人们无法直视的变态的行为。他甚至将女性身体上面剥下来的皮来为自己制作女性的衣服。我们细致观察,就会发现,其实这一个变态的行为的发生主要是与他童年时期所受到的各种遭遇相关。我们需要了解到的是野牛比尔的母亲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尤其在对他的教育方面。因此,野牛比尔实际上在性别的分化以及被关怀的意识上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而这样情况的产生也导致了他的内心心理发育根本就不健全,仅仅是停留在了所谓的幼稚期间,所以他需要尝试通过一件极其幼稚的事情来满足他迷茫的内心的渴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作家的细致刻画,我们可以了解到,正是因为内心深处的极度扭曲,野牛比尔以及莱达医生都表现出了厌恶社会这样的行为,这也使作品本身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刻反映美国社会犯罪问题的经典之作。继此之后,全世界的读者引颈期待多年后,托马斯•哈里斯终于推出莱克特博士三部曲的完结篇——《汉尼拔》(Hannibal)。果然,这部颠峰杰作,从一出版立即轰动欧美,跃居畅销排行榜前茅,改编拍成电影后,也同样缔造傲人的票房佳绩!也正因为这样,在当前悬疑和惊悚小说的领域里,我们将托马斯·哈里斯定位为至高无上、举足轻重的宗师毫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