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 正文

一向年光有限身 等闲离别易消魂——论晏殊词的生命意识

作者:刘铸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6-19人气:2362

人为何而活?人活着的意义何在?当你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就已经表明你开始在探索生命的意义。生命意识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它是指人对自身存在的审视,关注的是人在世界中的存在状态,人生的归宿和意义,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人生的执著和对与生命痛苦的超越”。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生命的叩问与探索,从未停息。这种对自我、对自然的认识的深化,是人自我意识的觉醒。生性敏锐细致的北宋词人晏殊,以一本《珠玉词》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叹,表现出高雅脱俗的士大夫情怀,真实再现了他对于生命的敏锐体验和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

一、时间的流转唤起生命意识的觉醒

春花秋草,春荣秋凋,时节流转,在常人眼里,这是理所当然的自然规律。“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劫,心亦摇焉”。人世间一切生命何尝不是如此,花草树木的荣枯变化与人的生死经历是那么的相同,生存与死亡是人类永远也摆脱不了的一个神秘而深奥的问题。思维敏捷、感受细腻的晏殊更是从中发出了时间永恒、人生短暂的深情喟叹。

阳和二月芳飞遍,暖景融融。戏蝶游蜂。深入千花粉艳中,何人解系天边日,占取春风,免使繁红,一片西飞一片东。(《采桑子》)

阳和二月,大地春回,暖景融融,戏蝶游蜂,千花粉艳,一派欣欣向荣之景。可是,词人深知,盛极必衰。在这生机盎然的季节里,词人体会到了春之美、春之乐。但这瞬间的美的享受的背后,却是时不我待的哀愁。

类似的词还有:绿树归莺,雕梁别燕,春光一去如流电。(《踏莎行》)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浣溪沙》)等等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春天是生命与希望的季节,然而,春光一去如流电,风雨过后,繁花落尽,就如同人生,青春易逝,人生易老,怎不让人惜之、伤之?

在《珠玉词》中,生命意识的觉醒主要体现为个体生命的自我观照,春景尚且使人惆怅伤情,对于秋景,词人更是纠结于其中而长叹人生无常。

重把一樽寻旧径,所惜光阴去似飞,风飘露冷时。(《破阵子》)

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记得去年今日,依旧黄叶西风。(《清平乐》)

春来秋去,时间不等人。秋天,风飘露冷,落木萧萧,多少有机生物已在秋天终结了生命,开始了下一个轮回。这季节的兴替,时间的流转,不禁唤起了词人生命意识的觉醒,无奈光阴去似飞,奈何光景千留不住。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之无觅处,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做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木兰花》)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秋天,西风萧瑟,草木凋零,无不昭示着人生暮年的来临。“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面对细微平凡的落木、归雁、西风斜日,词人读出了流年似水,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怅惘。

二、生命意识觉醒后的反思

(一)惧怕死亡,强烈渴望个体生存

人,总是在努力生存,却不得不无限接近死亡。人生短促,最终走向死亡是每个人的宿命,我们没有权利选择生,同样,也无法主宰死,人生不易,死亡却很执着。晏殊官至宰相,事业圆满,生活幸福,声望远播。就是这样一个成功人士,也最终免不了要走向生命的陨落,甚是无奈、纠结。《珠玉词》中,表现这类主题的词颇多。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晏殊对生命意识的反思在这首词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小园香径独徘徊”,生动勾画出一个踽踽而行、沉思冥想的孤独者形象,填词饮酒,这一具体的生活方式是在“去年天气旧亭台”的环境气氛中进行的。新旧对比,蕴含了词人对生命意识的反思。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浣溪沙》)

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清平乐》)

晏殊是一个理性的词人,他懂得有节制的享受生活的安逸,他善于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夕阳一去不复返,春燕归来,却只是似曾相识,去者长已矣,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着,繁红落尽,是悲愁。自然万物尚且有凋敝的时候,人何以堪,这便引发了细心的词人独自徘徊,思量人的生命意义,产生出对死亡的本能恐惧。

生命短暂,人生无常,人们由于惧怕死,因此就会产生出对生的强烈渴望。希望人生像天堂,渴求人能长生,这同样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在晏殊的词中,也有不少表达对生之渴望的作品。

人人如意祝炉香,为寿百千长。(《喜迁莺》)

家人拜上千春寿,深意满琼卮。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少年游》)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从古至今,渴望长寿,幻想不老的例子不少。在晏殊词中,这类表达对生之渴望的作品将近五分之一。这类词有的是祝愿长寿,有的是希望留住时间的步伐,无一例外的都表达了希望延长人生长度的愿望。

杏梁归雁双回首。黄蜀葵花开应候,画堂元是降生辰,玉盏更酌长命酒。炉中百添香兽,帘外青蛾回无袖,此时红粉感恩人,拜向月宫千岁寿。(《木兰花》)

长安多少利名身,若有一杯香桂酒,莫辞花下醉芳阴,且留春。(《酒泉子》)

在浩瀚无穷的宇宙面前,人的生命渺如沧海之一粟,死亡是每个人最终的宿命。自然而然,人就会产生一种渴望延长自己生命的愿望,渴望长生久视。晏殊把这种生命意识通过祝寿祝愿词表达了出来,用欢乐、祥和的祝寿场面表达渴望人生千千岁的愿望。细细分析这类词,就很容易发现在词人的内心世界,有一种对当下生命当下欢乐的极度珍视,留恋以及渴望延长肉体生命的生命意识。这种珍视与心理需求,其实就是晏殊对死亡的本能恐惧和个体生存的强烈渴望的外显。

(二)离多会少,聚散苦匆匆

晏殊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写送别及睹物思人的,抒发一种离别相思之情,珍惜相聚时的美好,本身就是对生命的珍视,是享受生活、爱生活的一种体现。在这些伤离怨别之情的作品中,同样是对生命的珍视,是作者生命意识的体现。

其中,有表达朋友间的离别之情的,也有抒写恋人间相思之情的,如: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常圆。惟有擘钗分鈿侣,离别长多会面难。(《破阵子》)

须尽醉,莫推辞,人生多别离。(《更漏子》)

人生白发,离别易,会逢难。(《拂霓裳》)

晏殊十四岁被荐为神童,入朝为官,直至六十五岁去世,宦海浮沉,他见证了同僚、朋友的结识、分离和逝去。这些经历,让他对人的生命意义的思考更加深刻,感慨更深。

人生多别离,不光友情如此,爱情亦然。

曾与玉人临小径,共折香英泛酒卮...人貌不应迁换,珍丛又睹芳菲。(《破阵子》

露莲双脸远山眉,偏与淡妆宜,小庭帘幕春晚,闲共柳丝垂。人别后,月圆时,信迟迟,心心念念,说尽无凭,只是相思。(《诉衷情》)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鹊踏枝》)

相见时难别亦难,在这些爱情经历中,相聚时越是甜蜜欢愉,就愈发凸显了生离死别时的痛苦。并且,这些感受,在时间的迁换中,愈是沉积,更是显得深沉。

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超脱---及时行乐

生命意识的觉醒,是人对自我存在、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晏殊在生命意识觉醒后表现出的是对个体生命的极端珍视,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增加它的宽度,我们无法预知痛苦,但是可以享受欢娱。一位伟大的哲人曾说过:人,是诗意的充满劳绩的栖居于世界上的。既然充满劳绩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为何不努力让自己栖居于世界的姿态更诗意呢?在这里,词人晏殊做到了,在他的词集《珠玉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表达执着于生,及时行乐的作品。例如:

玉壶清漏起微凉,好秋光。金杯重叠满琼浆。会仙乡。新曲词丝管,新声更飐霓裳。博山炉暖泛浓香。泛浓香,为寿百千长。(《望仙门》)

四座清欢,莫放金杯浅。龟鹤命长松寿远。阳春一曲情万千。(《长生乐》)

晏殊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逃离的是人世代谢的自然规律的限制,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为了避免在苦难的现实中,陷入对人生无常的绝望,减少死亡的悲观意识对当下生活的毁灭性影响,词人就在作品中极力宣扬及时行乐,要尽可能的享受人生短暂光阴中的快乐。

往事如风,现实残酷,生活依然要继续,晏殊及时行乐的表现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词人的敏锐感受就体现在能从圆满中看出不圆满,从无限中见出有限,从繁华中窥见凋零。所以,宴会之乐,歌女舞姬之美,美酒之醇,便频频在晏殊的词中出现。词人借宴饮之乐来装点生命之悲,以此来消减人生的愁苦。

座有嘉宾尊有桂,莫辞中日醉。(《谒金门》)

人生乐事知多少,且酌金杯,管咽弦哀,慢引萧娘舞袖回。(《采桑子》)

无可奈何生命太短,人生有尽。人生总是有缺憾的,我们就要尽可能的从缺憾中寻找激情。人生苦短,但晏殊并不叹其为苦 ,反而认其为乐。词人通过对宴会、美酒、歌女的描写来缓解离别之悲、相思之苦,用欢乐、热闹的场景来驱逐自己内心对生命的忧伤。这是词人在生命意识觉醒后,在接受现实残酷的过程中,追求生之欢愉美好,在追求人生乐事中接受现实之悲愁。

 

 

小结

面对短暂无常的人生,晏殊也悲过、叹过。但是晏殊终归是个理性的词人,受他为官处世哲学的影响,他的感情也是有节制、雍容而和婉的,不像李后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汹涌澎湃的感情,一发不可收拾。正如叶嘉莹教授所言:“独能将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续写中,在伤春怨别之情绪内,表现出一种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锐感之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之理性的关照”。他用心在人生这片汪洋里追寻、探索。通过对人生的思考,晏殊总结出,应该爱自己、爱生活、爱生命,珍惜眼前,活在当下。因而,晏殊每次都能把自己从苦海中解脱出来,赋之于闲愁,优雅的转身。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