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海明威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创 造了一种简洁流畅、清新洗练的文体,净化了一代的传统文风,在欧美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就是他的一篇代表作《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不到一千词的文章却隐含着深刻的内容。
小说中仅有三个人物:一个深夜买醉的孤独的老人,两个侍者,一个年轻一个年长;一个场景:灯火明亮的酒店。老人一个劲地要酒喝,年轻的侍者因为着急回家睡觉很不高兴,不高兴的原因是他的老婆在等他。
根据弗里德曼提出的有关视角的八种不同的类型(申丹,1998),《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归为第七类“戏剧方式”,读者就像看戏剧一样看到人物的外部言行,而很难了解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小说中侍者与老人的对话是很有限的,看不出话语的内在含义。但是通过仔细阅读分析,可以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对生活的态度。
“你要什么?”
老人朝他看了看。“再来杯白兰地,”他说。
“你会喝醉的,”侍者说。老人朝他看了一看。侍者走开了。
“他会通宵呆在这里,"他对他的同事说。"我这会儿真想睡。我从来没有在三点钟以前睡觉过。他应该在上星期就自杀了。
......
“你应该在上星期就自杀了,”他对那个聋子说。
老人孤独寂寞,夜夜买醉,但年轻的侍者急着回家睡觉,因为有老婆等着他,因此他对老人的行为不理解,也很抱怨老人。他后来对老人说道:“你应该在上个星期就自杀了。”而老人根本是个聋子,这些对话显然是毫无意义的,侍者根本不需要说这些话,这只能说明侍者在宣泄自己的情绪,想早点回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年轻的侍者毫无同情心,不懂得关心别人。接着是两个侍者之间的对话。
“我才不要活得那么老。老人邋里邋遢。”
“不一定都是这样。这个老人干干净净。他喝啤酒来并不滴滴答答往外漏。哪怕这会儿喝醉了。你瞧他。”
“我才不想瞧他。我希望他回家去。他并不关心那些非干活不可的人。”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还是可以读出年轻侍者对生活还是懵懂的,狭隘的,年长的侍者似乎是了解一切,关心他人,他的关心是基于他透视一切,深有同感,他也是没有老婆,知道一切都是虚无的。接下来的一段对话也是两个侍者之间的,同样反应出他们对生活的理解。
“我要回家睡觉了。”
“一个钟头算啥?”
“他无所谓,我可很在乎。”
“反正是一个钟头。”
“你说得就象那个老人一模一样。他可以买啤酒回家去喝嘛。”
“这可不一样。”
年轻的侍者觉得老人买啤酒在家里喝也是一样的,因为在他心里家里也有人陪,似乎比在酒店还好,而年长的侍者知道这是不一样的,家里没有亲人,没有温暖,家就是一个黑暗,孤独的代名词,而老人害怕孤独,害怕黑暗,害怕无希望无意义的生活,他企图用自杀来摆脱对生活的迷惘后来靠酒,靠“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去逃避迷惘,最终仍不得不离开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回到黑暗孤独和虚无之中。年轻的侍者似乎不怕孤独,原因是他的妻子在床上等他,然而当他没有妻子的时候呢,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孤独的,自己的焦急是虚无的,一切不会因为他的焦急而改变。年长的侍者不怕虚无因为,他有明确的想法,他心里很有数,这是虚无缥缈,全是虚无缥缈人也是虚无缥缈……他知道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一切都是为了虚无缥缈…….” 他深知虚无吞噬一切的巨大威力,知道虚无的普遍存在,所以他理解老者对黑暗孤独的恐惧知道年轻侍者也生活在虚无之中只是自己还没有意识到。
标题是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这个地方在三个人的心中应该是可以驱除孤独,黑暗,接下来另一段对话。
“你有青春,信心,又有工作,”那个年纪大些的侍者说,
“你什么都有了。”
“那么,你缺少什么呢?”
“除了工作,什么都缺。”
“我有什么,你也都有了。”
“不,我从来就没有信心,我也不年轻了。”
“好啦,好啦,别乱弹琴了,把门锁上吧。”
“我是属于那种喜欢在餐馆呆得很晚的人,”那个年纪大些的侍者说。“我同情那种不想睡觉的人,同情那种夜里要有亮光的人。”
从年长侍者的话中, 我们知道似乎年轻侍者有青春,信心,工作,实际上年轻侍者自己认为他只有工作,他的工作就是在酒店,那在他心中工作的地方正是干净明亮的,年长的侍者在下班后仍然不肯回家,他说同情那种夜里要有亮光的人,从而证明了他也是这类人,在酒店这个有亮光的地方才能找到一丝安慰,而老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不愿回家,夜夜买醉,希望在这个明亮的地方多呆一会,驱除孤独。这些都印证了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