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缘起论与《圣经》创世论对比研究
一、绪言:《金刚经》与《圣经》简述
《金刚经》是释迦牟尼佛与弟子须菩提尊者的对话纪录,由弟子阿傩记载,成书于古印度。此经典传入中国后,著名翻译家鸠摩罗什首次把它译成汉文,取名《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这个译本因简洁流畅,流传甚广,是至今仍然主要流通译本。“金刚者。金中最刚故名金刚。”(1)(P657)能损坏一切物,不能被一切物所坏;般若,为智慧之意;波罗蜜,意为究竟圆满,全名是指按照此经修持可以得到究竟圆满的智慧。《金刚经》与其他大成佛教的经典相比虽然只有短短五千余字,但是它的义理深广繁密,含无量义,是整个大成佛教与大藏经的精华。《金刚经》在中国的宗教哲学、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深远影响和重要地位。
《圣经》是基督教的正式经典,由“新约”和“旧约”两部分组成。“《旧约》陆续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前2世纪,一世纪末定型为39卷;《新约》共27卷,成书于公元4世纪”(2)(P1) 新旧约的划分以耶稣出生为界限,前者以希伯来文为写成,主要记叙了上帝创造世界的传说以及以色列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后者以希腊文写成,主要记载关于耶稣的故事以及耶稣教导他的门徒们的故事。希伯来语《圣经》被翻译成希腊语,后者又被译成拉丁语,后来被翻成多种语言,广为流传。“基督教产生近两千年来, 《圣经》对西方文化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它构成了西方文化的主体。”(3)(P101)
二、《金刚经》缘起论与《圣经》创世论介绍
大乘佛教关于万物起源乃至宇宙起源的解释“用‘缘生’二字足以蔽之。所谓缘生,就是强调大千世界,以及包括人在内的一切事物,其生成皆不依独一无二的本体(noumenon)而是建立在原因、条件具足,相对存在的基础上。”(4)(P10)《金刚经》的核心思想,简单来说就是“空”,一个字将缘起论的当体皆空,了不可得的之意概括。“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5)(P 74-75)“小千世界:(界名)以须弥山为中心、四周之铁围山为限曰一世界、此世界之数一千曰小千世界。”(1)(P226)一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又构成一个大千世界。那么小到我们生活的环境大到无边无际的宇宙不是彼此独立、没有联系、真实存在的个体,而都是众缘和合产生的现象。“一切缘起法性空假有, 也就是本质是性空, 现象是有, 是假有。”(6)(P57)“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5)(P35)无我相,是否定人身体对自我的主宰性。无人相、无众生相是说,不仅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别,人与非人之间也无差别。我、人、众生相都是由众缘和合而生,没有特定不变的性质,不存在自体,不存在分别。无寿者相,因为组成所有现象的众缘是瞬息万变、即生即灭的,所以所有现象存在的时间长短是不存在的。这句无四相的偈在经文中多次出现,用缘起论解释了人、世界万物和宇宙的产生。《金刚经》的末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5)(P78)这句偈不仅是是对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形象比喻,也是是本经的结论,更是般若经的总结和大成佛教的精华。
基督教《圣经》中将万物的起源明确地归结于神的创世,“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7)(P1)上帝用六天的时间创造了天地光明以及所有人和非人的生命体,所以上帝也就是耶和华神,是人类和自然的本源,是全知全能的的造物主,创造一切和主宰一切。
三、《金刚经》与《圣经》对比研究
(1)关于万物起源描写手法的比较
以问答形式呈现的五千字左右的《金刚经》共有七十余问句,但都是是围绕最初的“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秒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12)(P4)这个问题展开的。佛陀没有直接回答须菩提尊者的问题,而是将这个问题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解答,逐步深入,最后得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5)(P78)的结论。每个问题的回答看似简洁但是字字句句含有无量义,所有问题的答案的核心意思都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5)(P9),但是这些表达并不通俗易懂,需要人们通过不断修行开悟才能明白其中的真实意。与之截然不同的是《圣经》中对创世六日的描写是清晰而确切的,上帝创造万物是具体的而有顺序的行为。《圣经》文中详细的叙述了上帝创造万物的过程以及用尘土创造出男人,然后用男人的一根肋骨创造出了女人。“在这里,上帝是一个活生生的‘工作者’,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是如何工作的,虽然这个工作是如此的伟大和不同凡响,但上帝在其中却并没有任何‘虚幻’或‘不确定’的地方。他的形象,他的意志,他的所作所为,一切的一切都清楚明白,历历在目。”(8)(P122)
(2)缘起论与创世论涉及范围的比较
两种宗教的比较和两部经典的比较没有优劣、对错的之分,但是大乘佛教《金刚经》在万物起源的思想上要比基督教《圣经》的更为全面概括。《圣经》中的造物主只是创造出人类所说的世界和居住在这个世界中的各种生物体,《金刚经》有三千大千世界之说,《圣经》中“上帝所创造的世界,相比佛教的整体宇宙观属于一个小世界的一部分。”(9)(P213)就涉及的范围来说《金刚经》中的缘起论不仅是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更是一种整体的宇宙观、世界观,也就是不仅解释了人类现在生活的世界以及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万物如何产生,更重要的是它对广阔宇宙的产生和演变做了回答。
(3)平等观与等级观的比较
“佛教的平等,是指一切现象均平齐等,无本性、本质,乃至高下、浅深的差别。佛教还特别突出宇宙间的一切生命的平等,不仅强调人与人、人与其他生物的平等,还强调人与佛的平等。”(10)(P11)上文中提到的《金刚经》中无我人四众生寿者四相的分别就是对万物平等最好的解释。但是在上帝有条不紊的创世过程中,可以看出等级观念,上帝创造天地、光明、人和非人的生命体,然后让人来管理各种生物。首先,强调了上帝的超越性和主宰性,上帝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创造与被创造、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人和上帝之间存在着一个永远不可逾越的格位,人只能被上帝祝福或是惩罚,但永远不能变成上帝;后来,上帝先创造出亚当,“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创造一个配偶帮助他。’”((7)P2)“可以称她做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7)(P2)在《圣经》中男女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女人被创造的原因是男人需要陪伴和帮助,她们被创造的材料是男人的一根肋骨;接着,上帝又让人类管理万物。人与万物的不平等关系也就由此产生。基督教《圣经》所体现的就是,世界万物是全知全能的耶和华神所创造的,并且按照他所制定的秩序一直运行至今。
(4)空论与不空论的比较
大成佛教《金刚经》的缘起论与基督教《圣经》的创世论最显著的差异就在于所有现象的产生是否依赖于一个真实存在的自体。近年来这个话题也高频率地出现在佛教与基督教对话以及两种宗教和两种文化对比的话题中。 “佛学缘生之理, 既否定一物为万物之母, 能衍生万物, 当然, 更不承认能生成万物的本体具有实相。”(11)(P35)《金刚经》的缘起论否定了上帝创造一切,主宰一切的观点,认为人和宇宙万物的产生不依赖于任何一个真实存在的条件,皆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相,没有自体。《圣经》——神创世论认为世界万物的产生都依赖于上帝这个真实存在的自体,没有上帝的创造,就没有万物的产生与发展。
结语:
通过上述几点比较,大乘佛教《金刚经》的缘起论与基督教《圣经》的创世论关于人生和宇宙的终极问题:我们人本身和赖以生存的世界乃至宇宙是如产生而演变的,他们本质特征。这两种理论体系阐述了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使得佛教与基督教拥有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从而导致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教义。也可以说,对人、世界和宇宙本质的不同认识是这两种宗教差异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