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 正文

《论语》八则,常读常新

作者:邵元海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2-28人气:1527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时习之,“说”的原因就在于强调了温习的重要性。也许,孔子当时就已经意识到遗忘是有规律的。要在所习得的知识技能在即将遗忘时加以温习,以此加深记忆。温习,又可以加深理解,甚至可以有所创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佐证之。这是温习的第三个好处。

既能加强记忆,又能加深理解,甚而有所创新,温习有这么多好处,当然有所“说”了。在当时的学习内容中,还有各种技能,如礼、乐、射、御等,“时习”,还可以增加熟练程度。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苏教版配套的教参认为,本句讲的是学习乐趣,讲学习态度。教参的观点是:与朋友一起探讨问题,才能集思广益;与朋友探讨问题,其中也有无限的乐趣。乐学是搞好学习的条件之一。

此种理解不无道理,但有两个问题忽视了。第一,“不亦乐乎”是“有朋自远方来”的结果,“有朋自远方来”更强调学习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或者绝不仅仅是对“有朋自远方来”的态度。第二,在这里探讨问题的朋友是“从远方来”的,并不包括身边的、近邻的朋友。这一点常常被忽视,将“有朋自远方来”等同于“有朋来”是绝对错误的。

那么,“有朋自远方来”,何乐之有?我们身处信息化时代,足不出户可以知天下事。但在孔子时代,人们大多是孤陋寡闻的,相互之间交谈学习是必要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但那毕竟是一个相当闭塞的一个环境,几乎相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俗习惯及典章制度、新闻掌故是有限的。当朋友从远方来了,就会带来远方的信息,更可能是当地根本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观、风俗习惯及典章制度,即使是掌故,也当新闻。这就极大地丰富了谈话的资源,丰富完善了已有的理念,更会激发、产生新的思想。如果说“行万里路”是走出去的话,那么,“有朋自远方来”则是请进来,从治学的角度看,“有朋自远方来”,当然是“不亦乐乎”了。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上文提到,“知新”为“时习”带来了乐趣,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则体现了孔子的教师资格论。

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能获得新的知识,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这样的老师,首先是他给自己带来了新知,然后他能给自己的学生带来新知。同时,“温故而知新”者,又具备了创新思维,又有了一定的创新经验,这样的人才可以成为老师。在今天来说,这样的老师更是时代的需要。

我们需要创新,我们的学生就必须是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经验的人。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是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我们还很有必要向学生不断地、大量的提供可创新实践,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在比较中创新,在联系中创新,在想象中创新……在教学中不断提供求异思维的机会和实践,比如在教学《论语八则》时引导学生思考“诲人不倦”与“举一隅不能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两句话之间的关系,由此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求异思维,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积累。总之,孔子的教师资格论对我们今天的基础教育来说意义重大。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一则关于学与思的充满辩证法的论断。教参认为,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意思;第二个“学”是指认真学习。其实这两者之间是具有相同意义的。“学”与“不学”是对立的,“学而不思”之“学”,有“死读书、死记硬背”的意思,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讲什么,他就听什么;书上怎么写的,他就看什么,相信什么。而“思而不学”之“不学”,是说这个人不接受老师讲的,不看书上写的,不记不背,这就失去了“思”的基础,那样的“思”的结果只能是精神疲倦而且什么也得不到的。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应该是边学边思,边思边学,不间断地学习为思提供支点。只有不间断的学习,思的基础才会更广大,更深厚,才会有所得。这与今天的“终身学习”的意义非常接近。

5.学而不厌

在认识论和思想教育方面,孔子承认“生而知之”,“惟上智与下愚不移”,但强调“学而时习之”,提倡“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鄙视“学稼”“学圃”。

学什么呢?今天的我们,既要从课本中学,也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善于从生活实践中学,从电影电视中学,从课外读物中学,从参观访问中学。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相应地进行扩展,切实贯彻落实《新语文课程标准》,实践大语文教学观。思什么呢?思,首先要体现在学习的主动性上。要遵循“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理,探索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内涵及外延等等,要讲究学与思的有机结合。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是孔子强调的学生资格论。在孔子的时代,能从师学习的人是少之又少的,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即使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你也不一定能成为孔子的学生。那就要看谁的求知欲望强,谁的学习表现更积极。因此,孔子说,做学生的在学习上要有主动性,要带着问题去学习。而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们在自学和预习、复习时自己发现的,发现后,可能又无法通过自身努力能解决的。因此,到了老师那儿,就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带着问题来学,带着解决问题的欲望去学,学习效果当然是非常好的了。就能把自己原来想说又表达不出的,现在学会了表达,原来自己弄不懂的,现在在老师的帮助下,弄懂了。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