谆谆教导 眷眷深情——《回忆我的母亲》与《我的母亲》比较评析
作家们对于不同题材的青睐,大致反映出各自的生活经历、思想兴趣与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差异,具体显示出他们在审美眼光、思想认识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独特个性。正是在这种审美意识的驱使下,我在教学朱德同志的回忆性的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时,不由地萌生了一个想法,把这篇散文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抒情散文《我的母亲》作一个比较评析。
一
首先引起我的注意的是,这两篇文章中所塑造的都是旧社会的劳动妇女的形象,有大致相同的命运,大约都生活在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间。两篇散文题材常见,但互不雷同各有重心,鲜明有力的表现出作者的创作个性。
两篇散文都着力表现了人物的最主要的性格特点——勤劳。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从三个视角来表现他母亲的勤劳:一、劳动内容多。二、劳动能力强。因为身材高大、结实,她能挑水、挑粪,干一些男人干的一些活。三、不辞劳苦。因为朱德同志的家庭是一个大家庭,他的母亲更是“整日劳碌着”,没有抱怨。
老舍先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与朱德同志的所出的家庭环境是不同的。老舍的家庭却是这样的一种情形,“我一岁半,父亲去世,兄未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为了解决这艰难的生计,她就靠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缝衣裳这一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计。
另外,两篇作品都细致地描写了两位母亲对子女的爱时,主要是通过母亲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性格的影响来表达。朱德始终保持了劳动人民勤劳的本色,每时每刻都以鞠躬尽瘁、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老舍先生身上则始终体现着“人民艺术家”的本色,他始终坚持把自己的文学作品奉献给人民,反映人民的疾苦,聆听人民的呼声,真正做到了舍我一生,甘愿牺牲的优秀品质。
《回忆我的母亲》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表达自己的深情。一,勤劳习惯的培养。二、优秀品德的熏陶。朱德总司令是一位胸襟宽广的无产阶段革命领袖。朱德同志的母亲是一位极为宽厚的人,并且严格的教育自己的子女,不让他们染上一点的坏习惯,朱德总司令少有的广博的胸怀,正是他的母亲的影响所分不开的。三、母亲反抗意识的启发。她具有的朴素的阶级意识“启发了朱德同志幼年时期的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并决心寻找新道路。
《我的母亲》中作者怀着真挚的心情写到自己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经历了二十几位教师,有给与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他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虽然他的母亲并不识字但“她给子女是生命的教育。”老舍先生的家庭的情况与朱德同志差不多,老舍先生同样深情地写到“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 正是这样地教育,使得朱德同志成为我党的重要领导人以后,始终保持了劳动人民勤劳的本色。老舍先生身上始终体现着人民艺术家的本色。但我以为二者影响还是有不同的地方。朱德同志的文章主要突出了对作者走上革命道路在思想上的深刻影响。而老舍先生则在文中六次提到母亲对自己在以后的性格的形成的影响。老舍先生曾讲过自己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正是他母亲的随和的性格特点的体现。
二
上面我们已经评析的许多内容,主要是关于两位母亲给作者的性格、心灵的巨大影响。两篇作品不仅为我国现代散文宝库创造了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的母亲形象,而且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为散文的创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艺术经验。
《回忆我的母亲》与《我的母亲》两篇文章在组织材料方面有相似的地方,两位作者都是按时间的顺序把材料贯穿在一起。《我的母亲》从母亲出生,生“我”,一直写到母亲去世,脉络清楚,衔接紧密,多角度地叙述了母亲的一生。《回忆我的母亲》从全文来看,本文采用了倒叙的叙事顺序。
在语言的运用上,两篇散文都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录,它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语言十分质朴、简洁。在平实,平静流畅的叙述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充分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已任而难求两全的境地,使慈母眷眷的心和赤子拳拳的心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老舍先生曾谈到语言时说: “一个作家的本领就在于能用很精练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我的母亲》的语言首先朴素自然,但却表达了深沉的感情。其次,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如文中提到“终年是鲜红”中的“终年”和“鲜红微肿”突出了母亲辛劳的程度。第三、作者以无华的语言表达醇厚的情感。如“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用了大白话,但充满了感情,深切的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小结:朱德同志《回忆我的母亲》与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虽然创作背景不同,题材内容相似,创作意图相近,但在取材角度,主题显示,语言的表达等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在散文的人物写作中,可谓各呈异彩,相映成辉。这些特色和异彩可以为后来的同题文章作了一个示范。以简约,平淡的语言,字字句句流露感情,充分体现了散文作品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