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学论文 > 正文

林语堂哲学思想在西方的文本旅行---以《京华烟云》为例

作者:闫祥玉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2-20人气:1380

1. 引言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文学家、翻译家和语言学家,其一生作品颇丰。《京华烟云》是他旅居巴黎时用英文写的长篇小说,分为《道家的女儿》, 《庭院的悲剧》, 《秋之歌》三部分,且均以庄子的名言开篇。正如林如斯所言: “此书最大的有点不在于性格描写得生动,不在于风景形容得宛如在眼前,不在心理描绘得巧妙,而在其哲学意义。” 她曾用 “浮生若梦”来概括本书的主旨。(施建伟,1997)

赛义德在《世界•文本•批评家》中首次提出了旅行理论的概念,根据赛义德的观点,理论的旅行分为四步:“第一,需要有一个源点或者是类似源点的东西,即观念赖以在其中发生并进入话语的一系列发轫的情况。第二,当观念从以前某一点移向它将在其中凸显的另一时空时,需要一段横向距离, 一条穿过形形色色语境压力的途径。第三,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姑且可以把他们成为接受条件,把他们成为各种抵抗条件——然后,这一些系列条件再去面对这种移植过来的理论或者观念,使之可能引进或者得到容忍,而无论它看起来是多么地不相容。第四,现在全部(或者部分)得到容纳(或者融合)的观念,就在一个新的时空里得到它的新用途、新位置使之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了。”(赛义德,李自修译,2009)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用英文创作的,其中关于中国宗教哲学的内容不可避免的带有翻译色彩,更严格的说是在翻译基础上的译创,《京华烟云》中哲学思想的翻译也有其源点,变异,接受和流行。

2.旅行的源点:亦耶亦孔的宗教信仰

《京华烟云》是儒释道的合奏,尤以道家思想见长,但其中也可见基督教的影子。这是林语堂自己的亲历,更是蕴涵在内心深处的文化情怀和宗教哲学观。出生于坂仔的一个牧师家庭,从小受其父的影响,林语堂成为一名基督教徒。中学毕业以后,他进入圣约翰大学深造,这所学校以教英文著名,自此他与英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林语堂早期教育中接触更多的是基督教文化,这也就造成了他与中国文化的严重脱节。但在上学期间林逐渐意识到自己本国文化及其语言的缺失,开始埋头研究中国文学、哲学等知识。 凭借他自己的勤奋和悟性,林语堂对儒道佛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在林语堂的思想世界里,既有西方基督教教义的存在,也有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儒家伦理和佛教信条的成分。而这也正是《京华烟云》中哲学思想得以传播的基础和起点。

3.旅行过程中的变异:归化与异化的糅合

根据旅行理论,宗教哲学在从此时此地到彼时彼地运动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所增强或是减弱,而在旅行过程中发生变异也是一种合理的现象,这是对具体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回应。(赛义德,李自修译,2009)这种变异与译者的翻译策略息息相关。林语堂在《京华烟云》的创作中主要采取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

3.1异化翻译策略

异化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异化不仅不会造成理解的障碍,还会丰富译入语。对于《京华烟云》中宗教哲学的翻译,林借用多种翻译方法实现异化的目的。

(1)直译法

   直译就是用译语中的 “对应词”已出原语中的文化信息。这样能够尽量保留原语的文化特征,开阔读者的文化视野。在《京华烟云》中,林语堂在处理 “天”这个词时, 林语堂将其直译为 “Heaven”, 保留了原有的道家的宗教色彩,从而将道教思想与基督教思想区分开来,更好地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直译法还体现在一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上,如: 坏蛋bad eggs, 孽种seeds of sin, 入世entering the world, 出世 leaving the world等。

 (2) 音译法

由于原语文化中一些特有物象在译语中是空白的, 这时只能采用音译法把这些特有的事物移植到译语中去,这既保留了原语的异国情调,又吸收了外来语丰富译语语言, 在《京华烟云》中主要有:阴阳(Yin Yang),忍让(jen jang),阎罗(Yenlo)等, 但林更多的是采取音译法与注释法相结合的方式,如: 观音, Kuanyin, or Goddess of Mercy, by her longer title, “the Great Spirit of Great Kindness and Great Mercy, Saving the Afflicated and the Distressed ”忍让, jen (forbearance), jang (yielding)等,这样既保留了原语的异国情调,又通过注释的方式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使得读者对原语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3) 注释法

原文中的一些事件、典故等往往带有一定的文化色彩。译者在处理这些词语时可先直译, 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加注等方法予以解释或说明。如: Mr. Yao was liberal toward western ideas, and even talk about “free marriage” for her daughters---meaning marriage by the boy’s and girl’s own choice---which fitted very well with the Taoist doctrine of noninterference with nature.在该例中, meaning marriage by the boy’s and girl’s own choice 是对free marriage的解释, 通过这种注释的方式, 使得翻译既生动形象又克服了文化上的差距。

总体而言,林语堂提倡的这种“中国腔调”的翻译实际上也吻合他传播中国古代宗教哲学的初衷,即将中国文化的精髓介绍到西方,使西方读者更真实地了解中国。

3.2 归化翻译策略

归化认为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归化翻译是从译文读者出发,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 但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原语文化的流失。在《京华烟云》中,林语堂在翻译中国古典宗教哲学时,尽管以异化翻译为主,但仍有归化的痕迹。林语堂在处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道家思想时,将其译为: “Men contrive, but the gods decide.” gods 是基督教的概念,林语堂将道教概念转化为基督教概念, 这对西方读者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道教和基督教两者之间存在的深层次的差异。

4.旅行的终点:墙里开花墙外红

《京华烟云》一经出版, 立刻成为畅销书,深受美国读者的喜爱,又被“每月读书会”选中。先后被翻译成数国文字,并陆续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出版。据统计,1939-1947年8年间, 《京华烟云》在美销售达25万部。1975年《京华烟云》曾获得诺贝尔奖提名。比起在国内, 《京华烟云》在国外的影响更深远,不妨借用一句俗语:墙里开花墙外红。

5.结语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小说艺术百花园里最鲜艳的花朵。《京华烟云》从创作到出版到接受与流行,实际上是一部中国宗教哲学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史,从一个源点点开始,穿越一段距离,经过重重阻碍,最终被西方世界所接受。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林编辑

客服二号: 卜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