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景”的巧妙融合---读《德伯家的苔丝》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 1840---1928),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于1891年完成了他蜚声世界文坛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在其作品中,主人公苔丝(Tess )是一位美丽、善良、诚实的雇农之女,因被主人家的少爷---亚力克(Alec)诱骗、奸污、生子,而被认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孩子不幸夭折,苔丝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到另一家农场工作,她超众的美貌吸引了农场主之子克莱尔(Clare),并向她求婚;在新婚之夜,诚实的苔丝向丈夫说出了自己的往事,丈夫当即把她遗弃,离家出走,远赴海外;因家庭贫困,苔丝为了家人的生计,走投无路,被逼无奈,不得不做了亚力克的情妇;当克莱尔回心转意,从南美回国,准备同苔丝破镜重圆时,苔丝大受刺激,认为自己的不幸都是由亚力克一手造成的,故愤而杀死亚力克,最终被判死刑,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作品中,生动的景物描写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背景,同时也与主人公苔丝的命运紧密相连。
一 景物描写与故事情节的巧妙融合
在哈代作品《德伯家的苔丝》的第一期“马车事故”中,在苔丝和弟弟替父亲去远途送货的途中,弟弟小亚伯拉罕(Abraham)环顾四周,首先看到映在天空中的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黑糊糊的东西;而后又看见一棵树像一只从洞里跳出来正在发怒的老虎;再定神看去,另一棵树又好像是一颗巨人的头颅。在此,作者对小亚伯拉罕这些令人恐怖的想象的描写皆预示着灾难的来临---支撑苔丝一家生活的“老马之死”。在作品的同一章节中,当亚力克同苔丝前往农场时,途中“上下坡的路又长又陡”,崎岖不平; 在礼拜六晚上去镇上喝酒归来时,亚力克同苔丝骑着同一匹马“驶入茫茫的夜色”;当他们骑马到达一片古老的树林时,“林中雾气缭绕,一切都难辨清楚,一切重要的差别也模糊不清了”。作者在作品中进行诸如此类的景物描写,皆预示着苔丝的“养鸡场之行”凶多吉少,灾难的来临。最终,因受到主人家的少爷---亚力克的诱骗、奸污,从养鸡场归来后,苔丝陷入了可怕的压抑中,时时刻刻遭受着对生活绝望的折磨。她白天只能呆在家里,只有到黄昏时才出门散步,甚至把雨天也理解为是上帝对她那无可挽救的终身悔恨表示的伤悼。苦难中的苔丝只有在黄昏到来的时候,才感觉到自由和放松。
哈代在其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中,景物描写与主人公苔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苔丝的命运总是随着她所处的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起伏,正是景物描写与故事情节的巧妙融合使得这部小说引人入胜,百读不厌,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二 大自然四季变化与人物内心世界的相互交融
纵观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整部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把大自然的四季变化与故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了巧妙的联系。在《德伯家的苔丝》的第一期中,苔丝在春天满怀希望地去了养鸡场;在夏天意想不到地遭到了亚力克的诱奸;在同年的秋天怀着身孕受尽屈辱地返回家中;在荒凉严酷的冬天独自一人忍受着痛苦的煎熬。同样,在《德伯家的苔丝》的第三期中,主人公苔丝在一个春光明媚,天气格外爽朗的早晨,来到清新、凉爽、缥缈的塔尔波塞奶牛场,在那儿遇到了有学识,神秘莫测,与众不同的奶牛场主之子---克莱尔。苔丝常常在其住处附近的园子里追寻着克莱尔所弹奏的优雅动听的琴声,在这凉爽、宜人、美好的夏季之夜,苔丝被克莱尔的琴声深深打动。但与此同时,作者又描写到:这是一个花草葱翠、植物茂盛的园子,但同时这儿也有野草丛生,在这儿无论触碰到什么,都会被草汁玷污。这就预示着苔丝所崇拜、爱慕的克莱尔也同样会给她带来伤害,而且这种伤害会远远超过她的第一个情人---亚力克。
在烈日炎炎的奶牛场,灼热的气息笼罩着万物。苔丝所崇拜、爱慕的克莱尔不仅受到天气炎热的压迫,而且承受着内心激情的重负,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温柔、安静、漂亮的苔丝的感情越来越强烈,他的理智已经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在外出后骑马回家的路上,他一边走,一边不断自问该不该娶苔丝:如果我娶了苔丝,我的家人会有何种反应?若干年后自己会不会后悔?难道这只是出于肉体的吸引吗?当克莱尔和苔丝前往火车站完全陶醉于两人独处的幸福之中时,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大雨,让人感到凉森森的。克莱尔让苔丝靠近自己,然后用一大块帆布把他们俩裹了起来。“大雨、黑夜、马车”,此情此景不由得使苔丝追忆起昔日她同亚力克林中赶路的情景。这一切不由再一次引起读者对作品中主人公---苔丝未来命运的担忧。随着苔丝和克莱尔情感的逐渐升温,女主人公苔丝的厄运和无助也愈显突出。此时正值秋季的十月份,预示着苔丝的命运也正开始走下坡路。
随着故事情节的向前推进,苔丝和克莱尔把婚期定在了十二月三十一日,一个严寒的冬季时节。同样,随着故事情节高潮的到来,厄运来临的不祥之兆也接踵而至。首先,克莱尔与一位了解苔丝过去往事的人打了一架;尔后,克莱尔又莫名其妙地做了一个恶梦;再者,院子里的鸡又一反常态地在下午不停地打鸣;诸如此类的反常、奇怪的现象接连不断、频频发生。终于有一天,苔丝坐在炉火旁向克莱尔一五一十地讲述起自己过去的经历。在苔丝讲述自己不堪回首的往事时,炉火中的“红焰”,让人觉得一切都仿佛像末日审判的时候那样可怕,如同《圣经》上所说的上帝的最后审判,即“正义”和“邪恶”最终一定得到判决。当苔丝讲完她倍受屈辱的故事时,“壁炉里的残火张牙怒目,鬼头鬼脑,似乎表示出对苔丝的窘迫毫不关心,全都在申明对此不会承担任何的责任”。与此同时,“漠然冷淡的夜色充满室内,那片夜色已经把千千万万人的幸福无情地吞陷”。再如,当克莱尔第二天清晨起床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片晨光,但是,“其颜色灰暗惨淡,神气鬼鬼祟祟,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似的”。同样,在苔丝和克莱尔即将分手的路上,本来灿烂的金黄色的阳光却忽然变成了昏沉的灰色,“天地变得暗淡了,肥沃的土壤也变得泥泞了,河水也变得清冷了”。因此,我们不难看出,主人公苔丝的生活变化似乎总是遵循着大自然四季交替的规律:在春天,时来运转;在夏天,盛极而衰;在秋天,失意衰落;在冬天,厄运来临。
三 自然环境与人物精神世界的密切联系
在其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在描写主人公所处的自然环境时写道:塔尔勃塞位于富饶的山谷里,植物茂盛、空气湿润、土地肥沃,生长在那里的人们友好和善;棱窟槐位于荒凉的高原上,植物稀少、空气干燥、土地贫瘠,当地的人们狠心凶恶。苔丝在绿草如茵、风景如画的马勒特村出生长大,尽管家境贫困,但少女时代的苔丝的内心充满阳光和快乐。她美丽、纯洁、善良、质朴,为了家人的生计敢于自我牺牲,勇于自我反抗,而且对生活总是抱有美好的憧憬和愿望。
在《德伯家的苔丝》的第五期中,作者在描写苔丝外出打工所在的棱窟槐时写道:这一地带干燥、寒冷,尘土飞扬,土地贫瘠。寥寥无几的几棵大树和低矮的灌木上,覆盖着一层潮霜,随着寒冷天气的到来,潮霜之上又是一层干霜。在干霜时期,那些来自北极的鸟儿,又瘦又秃,像鬼怪一般,眼睛里总是含着凄惨的神情。在这片贫瘠、荒凉、缺乏生机的土地上,苔丝和她的工友们每日总是面朝贫瘠的土地,背朝灰色的天空,像苍蝇一般伏在地面上爬动,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恶劣天气,他们都得继续劳作,否则就挣不到工钱。在此,两个女工被比作苍蝇,在充满敌意的天与地之间爬动;让人见了害怕,被看作是灾殃先兆的像鬼怪一般的鸟儿的到来;以及百年不遇的罕见的寒冬等对自然环境的描述皆使本来就凄凉的景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通过这些细微的景物描绘,作者在提醒读者:主人公苔丝将要再一次经历命运的衰落。
综上所述,哈代作品《德伯家的苔丝》堪称世界文学之林中“情”与“景”巧妙融合的典范。正如作者在描述自己的创作时所言:我所创作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基于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再次提炼并加以升华,把思想中的意义用文字或绘画展示出来;我的写作艺术是加深对事物的表达,以便使人物的内心情感充分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