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青海地方版画和陶艺的艺术特色与资源开发

作者:周娟来源:《新美域》日期:2024-08-22人气:41

引言

本研究以青海省为例,新课标的指导下,多数学校将版画、陶艺等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青少年美育的重点工作,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同时文化自觉和自信也得到了彰显,版画和陶艺在青藏高原这片土地上焕发了其独有的生机,高原的土壤和历史遗迹孕育了陶艺,独特的民俗风情让版画开出了“雪域圣花”。新时代、新思想下,版画和陶艺等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德育供给了思想土壤,文化提供了新的生机,人工智能互联网、新媒体赋予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等,版画和陶艺等这些中华优秀的文化特色承载的独特文化内涵,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华文明的代名词。

一、背景

中国特色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与国内教育政策密切相关1999年国内第一份正式的美育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素质教育就确立下来,美育的相关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进入21世纪,新的社会矛盾和需要促使了新课标的颁布,美育的发展不再拘泥于时空限制,不再是“私有物”,审美、创美工作也逐渐发展起来,青少年有了多渠道宽维度去接受美的熏陶。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在专家的带领下,青少年陶艺和版画实现了由空白到丰富并不断创新发展的新路子,但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

版画自产生之日起便作为宗教经典书籍的附庸物近代为了社会宣传的需要,版画兴起了一股热潮,但始终没有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80年代改革开放,国内学者陆续开始了对版画的研究,但尚未有专门的版画研究专著,同时开始了与国外版画等单方面的交流,如日版画研究交流、版画教学改革研究、版画材料技法的研究等,如著名的版画家齐凤阁先生,不仅对中日版画进行反思性研究,而且系统总结了中国版画的相关研究因此版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既是思想家情感和思想的载体,也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反映,如在不同历史条件和地域下形成的各大版画流派,都以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如徽派版画家继承了明末徽派精雕细镂的线刻和汉代画像石的特点,创作了一批反映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经典作品等。青海省西宁市版画的发起首推王平老师,2017年,她的儿童版画社团成立,2018年“王平儿童版画工作室”成立,同年10月主题创作《五十六个民族》套色版画作品,2020年主题创作《国家安全》系列儿童套色版画等,目前这项文化传承创新的工作还在继续,在深挖青海省丰富的文化资源方面,王老师和学生的作品成效丰富,在王老师的带领下,西宁市的儿童版画创作走向了新高。

陶艺即“陶瓷艺术”,陶有器型,有情感,承载人类所需,形态万千,泥有生命、有呼吸,孕育了人类成长,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陶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孕育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陶艺从本质上来说源于陶器制作,陶器是用粘土或陶土捏制成形后烧制的器具,在古代多作为一种生活用品,现在一般作为工艺品收藏,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出现了陶器距今15000年左右。青海自古以来被誉为“彩陶王国”,而柳湾则被称为“彩陶的故乡”,是世界上彩陶出土非常集中的地方,也是迄今我国发现和发掘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氏族群聚落遗址和墓葬群。为了继承和弘扬青海省历史最辉煌的陶艺工艺,西宁市劳动路小学的贾煜老师,发起组织了省内第一个陶艺工作室弥补了青海省陶艺美育工作的空白,在带动青海省特色陶艺文化普及方面始终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

现当代版画和陶艺等特色文化的研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新内容、新形式、新渠道在不断拓展,不仅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而且还被赋予了更多的中国特色。青海省有着深厚悠远的文化积淀,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省内优秀的文化宝库是我辈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艺术特色

版画和陶艺是集文化性、创造性、综合性和德育性等统一的审美教育的活动。从文化性来看。它们以优秀的文化特色为依托,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方面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从德育性来看,版画和陶艺对培育孩子的道德、人品等意义重大,可以让青少年在探索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锻炼学生的优良品质。从综合性来看,版画和陶艺往往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展现,它可以与多种文化艺术进行综合,如和装置艺术融合,创作的装饰品,和皮影艺术融合创造的皮影作品,和生活用品结合,创造的生活用品等等,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媒介和素材,还可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之,我国优秀独特的文化版画、陶艺、雕塑、建筑赋予了我们更多的大国自信和担当同时在坚定文化自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意义重大

三、现实障碍

(一)导向性不足

互联网时代下,版画和陶艺等文化有了更大的传播和表达空间,但不乏不健康的内容污染青少年的思想,尤其是当前青少年美育很少有正式的课程和教材,多数仍以社团的形式开展,没有统一的价值取向,青少年往往分辨能力不够,甚至没有辨别优劣的标准,不乏污染性的内容趁虚而入,一些主流媒体上的抑郁性、伤感性的内容往往比较火,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纯洁影响巨大。省内版画专家王平老师说:“当前我们有省教育厅认证的版画教材,但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触的内容比较杂乱,往往很难保证学生接受的是健康的内容,不过最近几年我们创作的主题往往以中华优秀的文化为内容”。学者丁奕和何土风提出青少年美育中确实存在着的美丑不分现象。青少年是审美教育、红色教育、德育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如何通过版画和陶艺等特色艺术形式锻炼青少年的品质、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师资的遗憾

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建构课堂的能力、挖掘资源的深度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都成为影响学生文化艺术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青海省西宁市陶艺专家贾煜老师说:大部分美育教师会由主科老师担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尤其在州县乡镇这样的情况更为明显,老师们没有专业背景,在相关培训方面也比较少,甚至教师觉得美育课程实施得较难,很难拿出几节课去专门学习,就算有涉及教师也是一笔带过,更多地社团活动的形式开展,大多都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摸索学习,并不系统,甚至美育涉及的优秀文化都不了解”。可见师资的制约以及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再者青海省属偏远地区,教师在购买材料时往往比较波折,先天条件的制约也确实存在。

(三)内容的雷同

艺术讲究生活性,更多的是以生活环境为取材,青少年往往在生活中观察、感知、刻画,进而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但是青少年对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往往不到位,为了追求时尚超前,会陷入过分抽象的境地,使作品变成了无根之木。再者诸如版画和陶艺类的文化活动还存在着抄袭的现象,王平老师提到“当前互联网无处不在,美育作品抄袭模仿很严重,市面上都是类似的作品。我们的以龙为主题创作的套色版画已经被抄袭了。我们学生的作品,都是原创,我从来不会主动说让孩子们怎么去刻,但是我会给他们一个主题,他们以自己的感知和理解去刻画、去创作”。因此,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主线下,学生的思想心智并不成熟,需要教师、家长、社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关切。

(四)地域两极化

当前国内青少年的特色文化艺术活动分布地区较分散,整体呈现两极化趋势,水平高的作品或活动走出了国门,而许多地区甚至没有开设相关活动与不同地区人们的经济状况以及观念也有关系。尤其是“应试教育”下,多数学校很少占用课堂时间进行艺术活动学生对艺术的认知比较浅,仍处于“我与艺术作品”的关系中,艺术与社会的感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究其原因,偏远地区可接触的资源有限,运输成为影响偏远地区版画发展的重要阻力,这种情况下艺术活动的开展往往面临“边缘化”的风险。尤其在当前优秀文化教育、红色教育、德育等如火如荼开展的环境下,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省内优秀的特色文化、优秀工艺品以及所衍生的精神,走出一条与内陆不同的特色文化道路

四、资源开发

(一)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特色文化

青少年的艺术作品无谓好坏,关键是有思想,有意味,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即主题,每个阶段都应该有相应的主题,进而大胆创作。我们正处于伟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青少年有新的使命、新的担当,新时代下美育的内涵便是“红色”,青少年的艺术作品应适应新时代的语境,文化自信、文化担当和文化传承理应得到彰显,尤其是各种西方思想的入侵,以及部分艺术形式如近代的版画由于从国外引进,对国外有一定的依赖性,但经过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国内的文化艺术有了自己的中国特色,这点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应以青少年的直接表现为文化输出,如王平老师带领学生以十二生肖为模板创作出的十二生肖版画,贾煜老师以青海省出土的文物为基础创作的陶艺,以民族团结为基础创作的陶瓷印等等,始终秉持着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性创新。总而言之,青少年应以生活情景为载体,以教育性思想为主题,在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借鉴上,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式转化,尤其是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指导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在对版画和陶艺这种特色文化的继承创新中,助力青少年美育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二)以时空转向为渠道丰富地发展中华优秀特色文化

艺术活动的空间应是多渠道多方位多媒介的呈现,如跨学科的主题活动,例如版画和体育学科结合创作的相关文创产品可以作为体育赛事的专用品,将版画印在足球上的足球版画、打球服、足球鞋子,等等。再比如版画、陶艺和装置艺术的结合,如版画做的灯笼、装饰品,陶艺制作的装饰性的杯盘碗碟等。还有版画和陶艺类的文创产品:版画丝巾、版画笔记本、版画抱枕、版画毛巾、版画围巾、陶艺笔筒和陶艺生活用品等等。此外不同教育主题下的艺术活动,如和生态相结合,用版画的系列作品模拟植物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贾煜老师开设的利用陶艺所制作的植物标本的自然教育,利用自然借土的概念进行生命教育,所谓自然借土即经过一定的火候烧制出的陶艺是可降解的最终归于自然。再者要补充师资,拓宽艺术活动的空间。王平老师谈道:“本地区版画起步较晚,到今天为止也没有相应的版画培训,都是我和伙伴们“摸着石头过河”,尤其是现在有点名气的版画老师相继成立了自己的版画工作室,但数量非常少,目前有4个左右,我的版画工作室算是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个正式的工作室”。贾煜的工作室作为青海省西宁市最早的陶艺平台,却只有他一位老师,他谈道:“目前的情况是很危急的,如果再没有新的教师补给,工作室未来可能面临着倒闭”。由此可见师资短缺问题比较突出;再者针对资源条件的限制,要利用好省内优秀的文化特色,寻找可替代资源,拓宽特色艺术活动空间,王平老师说:“目前我们以西宁市的杨树林为图景做成了一个版画系列图册,还有藏区牧民和牦牛为蓝本做的版画,还有一系列青海省特有的动植物版画合集等”。在特色的时空布局下,青少年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增强了民族自信。

近年来,人工智能、互联网、新媒体等发展迅速,艺术活动不再拘泥于线下,线上的出现了新的特色,如王平老师利用新媒体开设的儿童版画网站,使得版画传播发展得更深更广,还有线上小学版画的短视频创作刺激了学生学习版画热情等等。这些新媒介的涌现为美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可能性

此外,目前流行起了一种新趋势,即馆校合作的文化空间建构。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代名词,与学校艺术活动相结合,不仅拓宽了学生美育发展的文化渠道,学生可以接触有历史特色的美育内容,得到了更好地锻炼,而且学校的特色产品可以为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思路或两者结合,创作出更丰富的文创产品,或者为博物馆储备人才,注入新鲜的血液。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青海省作为雪域高原上的文明沃土和多元文化的熔炉,其文化和自然资源不仅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也是中国西部乃至整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传承和创新省内富有特色的优秀文化资源是今后青少年美育工作的重点,尤其在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复杂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是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担当。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