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关于儿童美术教育教学的思考

作者:吕江,侯萍来源:《新美域》日期:2024-08-16人气:64

早期美术学习与审美培养在当代儿童成长进程中具有意味深长的关键作用,这正是由于其中不止有涂鸦实验和素描教学环节,还有以水性、油性、乳剂等通用绘画媒介为物质实现载体的各类平面及立体绘画,以及如何运用各类安全材料完成不同维度的手工制作或设计展陈品等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环节,这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环节均具有极大的迎合、满足、释放、调节12岁以下各年龄段不同性格儿童的表现欲望、游戏冲动、好奇探索、竞争心态等身心行为需求的显性功能,完全可以实现当代教育中强调的对儿童的全面培养发展理念之期待,潜移默化地促发形成儿童的早期人文素养,植入真、善、美、情等良性文化基因,全面开发“手是第二个脑”的培养路径,帮助儿童发展建立健康、完善、合理的“观察、吸收、试验、实践、表达、交流、成就”自成长逻辑,这套逻辑恰好也是成人个体对于人生中外部环境变化和问题产生等状况应对解决的现实逻辑,这样的学习培养收获在客观上足以成为回答很多家长对于让孩子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去是否能获益这一质疑的最有力解释。

一、儿童美术教育的必要性阐释

“为什么非要让孩子从小学美术?为什么儿童美术教育是必要的学习科目?承担高昂学费学了美术有什么用处?”常见此三连问在儿童美术教育机构里反复出现,此类质疑的原因值得理解,具有客观成因,因此更要求专业教育机构的课程顾问、运营管理和教师给出足够的包容和耐心的专业解答,以及相关行业与专业领域的从业人士作出深入思考。

家长在通常情况下是儿童教育策略规划的第一决策者,也是第一决策实施方。太多家长在面临儿童教育规划策略考量前,尤其是选择校外培训辅导课程教育的类型时,或多或少产生和顾虑过由起始动机导致的最终利益上的患得患失。对自身作为决策方在选择上失误的顾虑心既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也是当下教育者所要面对和设法解决的客观问题。面向持有这些顾虑和困惑的家长,一般而言,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作较为充分的解答,以便帮助家长客户群消除此类疑虑,增强和固定其对孩子早期专业培养的信心:

    1、人类有两个行为本能。这两个本能来源于人类生存与劳作需求。一是用力喊叫,因情绪、恐惧、联络、劳动发力等因素,要用力发声,由此逐步发展成了劳动号子,有了节奏、音律变化,慢慢成为乐律;二是雕刻与涂抹,需要打制木石器狩猎自卫,用灰浆、兽血来涂绘,来巫祈、记录、图腾等,逐步成为雕刻与绘画,对于形制的追求发展为美术。由于来自人类本能的赋予,因此每个孩子需要接触绘画,享有美术。

2、趋美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类天性。儿童身上的天性资源是一切人力资源、人文资源的源头,而成人是童年这些天性资源的继承者。良好的美育决定良好的审美素养与格调,与孩子未来的生活相关,重要性不言而喻。

3、与生俱来的表达与沟通需求。每个人都因为社会属性而具有表达与沟通的需求,需要与其他事物和人产生关系,需要必要的语言储备,语言有多种,绘画就具有语言的功能,是一种世界性沟通语言,可以释放和表达文字语言所不能及的视觉与精神信息。学习美术可以有效增强和扩展孩子的表达力与沟通空间,有益于个人精神情绪的调解释放和具有社交促进价值。

4、拓宽就业道路。由于当前国内各层级美术教育尚未广泛普及深入到广大人民生活中去的客观现实,以及不少家长在孩子就业趋势上的信息和认知局限,并未足够意识到美术教育成果所蕴藏的就业可能与空间。从生活消费到精神文化消费,从艺术领域到商业领域,以及当前众多传统手工艺行业的保护与推动复兴,尤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自媒体为代表的多元化媒介传播的经济链架构拓展,美术产业在就业储能上尚具备大力开发的空间。

二、儿童美术教育的时耗特点与伴学意义

儿童美术教育具有天然时耗性。审美素养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式培养,且需在儿童成长的最佳时机把握住美术教育开展的时间节点,使儿童的美术教育与其自身发育成长阶段特性相吻合。在教育实践中,家长对孩子阶段性学习成效的不确定性和信心缺乏是最常见的表现,仅次于前文所述的对教育规划策略做决策的质疑问题,其中又以“因为短期没见到明显收效而不确定孩子究竟有无艺术细胞;由于孩子阶段性学习成效不符合自身预期而怀疑孩子到底是否适合学美术;阶段性认为孩子画的还不如自己而予以打击挖苦”等这样的观点最具代表性。当家长们不断产生此类疑虑时,首先要明确这是非专业化及功利心导致的,有其产生根源,对此需秉持“只有不敢出手画的孩子,没有不会画画的孩子”这样的信心和理念,用专业知识来予以澄清。

    在儿童早期美术学习起步阶段,对于艺术天分的呈现是非常复杂的,有的孩子从学习伊始就立刻表现出过人之处,有的则可能要较晚或很迟才得以表现出来。而天赋抑不是决定因素,如前所述,审美素养的提高是需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和用心体悟的。因此,对人的成长作出判断要注重科学与客观,因为人类成长存在一个重要特点:受环境因素影响,或者可以说人是环境的动物。专业培训机构的存在就是提供专业的学习成长环境。当外界环境具备时,学习的提高需要性格、专注力、环境、机缘、耐力、鼓励、支持等等一系列要素,绝不应轻易使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中的自信心受挫而损。先行“否定论”在儿童早期美术教育中是不适合的,应当大力鼓励他们尝试,帮助他们淡化失败挫折感,营造伴学氛围不使其陷入无助孤单。儿童美术教育正确的鼓励非常重要,要谨遵这条观念——“会画的前提是要敢画,敢画则需要对自信心和自尊心的适度维护。”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长程规划,盲目求速、急功近利的心态是儿童美术教育中最需克服的。急于见到孩子在某个方面迅速获得领先优势的心态在家长身上极易滋生,这恰是优质教育的大敌。一昧仅追求学习的进步速度可能会导致孩子于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诸如细节进步、集体融入意识增强、性格自我调节、独立动手能力提升、情绪自控能力优化等其他重要素质成果被忽略,这样很容易造成评价偏颇,不同程度上抹杀孩子的阶段努力,失去培养的全面性。个体不同,成长道路不同,体悟感受不同,各自身心反应机能也不同是正常现象,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已经稳步走在正确的学习道路上,父母家人是否早已为其行进保驾护航,成为坚实后盾,而非给以打击重重。

三、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教学评价内核

与急于求成的培养心态相比,不少家长在对孩子伴学辅导过程中存在着对学习成效评价标准有失偏颇的现象,极易出现以“画面刻画像不像、笔触技法细不细、运笔着色匀不匀”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和评判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成果。美术学科领域从未出现过单一评价体系和标准,也从未有过仅认定画面绘制精细入微才是上品的观念标准。在西方艺术史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等先后迭起,我们也看到毕加索的“牛”系列和蒙德里安的“树”系列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化。一件件流传至今的伟大艺术作品,如何用一个评判标准去评价?前述所例举的这三个常见于学生家长口中的惯性评价观念仅具有一定层面上的评判意义,不可作为对儿童美术作品的根本性评价标准,该现象的存在于根本上是对儿童美术教育评价内核的认知不明造成的。这个内核植根于儿童美术创作的特质,是客观规律的存在,具有科学性,儿童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释放出的童稚气质是无可替代的“真”,是他们即时性或阶段性个人情绪、心理状态、意象表达、认知体现和努力付出的综合结果,这些使他们的各类作品造型灵动、色彩巧致、生动多变、风格迥异,往往产生出原始纯真的知觉效应,成人难以完全摹仿,成人视角的片面单一和偏狭观念只会瞬间遮蔽掉这股精彩,甚至打击到不同起点但同样努力的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毕加索一直在追寻“大巧若拙”的艺术境界,他曾说:“学会像一个6岁的孩子那样作画,用了我一生的时间。”在毕加索看来,6岁孩子的绘画真正符合艺术的本性和规律,他们具有丰富的先验的艺术资源。与毕加索类似,保罗·克利(Paul Klee)、保罗·高更(Paul Gauguin)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胡安·米罗(Joan Miró)等著名画家都很欣赏儿童画,并借鉴过儿童画。我国齐白石和朱屺瞻等画家的作品也曾借鉴过儿童的画作。艺术终究是“活性”的,失去这股特性的创作难免进入套路化的僵滞。中国汉代画像石上所刻的人物和动物,简洁的造型,概括了无数细节,夸张的动态,展现出生命的活力。或为迎合家长的评判标准,或急于向家长展示教育成果,或培训人员自身缺乏专业教育素养,导致千人一律的画面教学在现实儿童美术教育行业中并不少见,已成诟病。家长需要在伴学过程中随孩子的教学共同成长,同样吸收新知识新观念,转变固有认知。但值得关注的是,在目前很多专业儿童美术机构其实已经十分成功的教学中,却依然会无数次面对家长的这类片面化评价而进行反复沟通,客观上内耗了教育时间与教师精力,如何实现家长与孩子共同伴随成长仍然是当下一个重要行业探索命题。

四、儿童美术教育的课堂内外辅导师资素养

儿童美术教育中由于教育对象个体的复杂性,导致教学实践中必须强调专业方法和操作。不同性格和成长背景经历的孩子需要因材施教的细致,更需要巨大的耐心和包容度,这也对行业化发展的相关机构在教学机制设置上提出了思索命题,良好的师生授课比率、师资匹配度、教学流程专业化、教学操作体系规范化和高效率、专业教育话术体系等都需要深入研究和渗入师资建设中。儿童美术教育课堂内的教学主要由儿童美术教师承担和负责,优秀师资须具备七个条件。一是懂专业、有眼力;二是懂教育、会教学;三是懂儿童教育发展心理学;四是儿童教育生理学;五是有较全面的人文素养功底和理论水平;六是依托专业化教育教学实践基地,能亲自带班授课;七是责任心强,性情稳定,可以长年坚持于行业工作。丰富的教学经验是难得可贵的,这只能通过无数次教学实践获得。所以儿童美术师资的培养与规范化也是儿童美术教育行业必须解决的内功问题。    

五、家长的辅导意识与辅导技能提升

在儿童美术教育专业课堂外,相关课外教育和跟进辅导则客观上主要由家长来承担实施。家长首先应建立观念正确的辅导意识,重视自身相应的必备辅导技能发展,使自身有一定的条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进行相关实时的辅导跟进;能自觉重视自身的审美力培养,与孩子一道积极拓展艺术视野,勤于资讯积累;在生活中做到善于以行动榜样和言语鼓励来促进孩子更多地进行美术实践,以保持儿童对美术学习的阶段持续性和完整性。例如孩子因某契机产生想画“大象”的欲望却不知如何下笔表现时,家长可以用“言语交流”来引导,首先肯定并鼓励孩子的创作动机,表达出与孩子同样的创作热情,助其建立自信和被肯定的氛围,与孩子一起讨论(需特别强调的是,此处用词为“讨论”而非“引导”,意在激发儿童主观能动性,锻炼自主表达能力,以及避免让孩子在家长的思维框架下局限思考。)大象体态特征,用儿童易于理解的方式助其认知对象结构,若能辅以照片、影像视频或口述,加深儿童认知和想象则会收效更好,与孩子共同下笔绘画创作,并给予鼓励。在创作进程里若有条件可以带孩子到动物园观看大象,帮助儿童加强对画面内容的直观感受和记忆,激发其更多表现欲望及创作热情,并记录和分析其中问题反馈给儿童美术教育机构和教师,以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更好地完成对儿童的辅导。若要实现儿童创作题材和创作容量的增扩,则须注意丰富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和认知记忆,正所谓“阅书万卷、行路万里”,例如定期举办家庭阅读会,培养孩子形成书本阅读量;拓展孩子行动阅历,诸如去拍摄、观展、旅行等;重视生活中各类点滴细节的体验,多与孩子共同讨论,注意掌握“人、时、地、事”的表达原则,发展儿童表述逻辑力。广阔视野和丰富阅历能成为儿童美术创作的丰厚资源,会利于儿童创作出充满童稚与情感的作品。

儿童美术教育培养的意义在于对儿童未来的生活品质及个体成长积蓄潜能,毕竟审美素养是一个人自我文化塑造及发展的重要组成和标志之一。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