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志愿军:雄兵出击》:主旋律电影的剧作策略与价值呈现研究

作者:李坤钰来源:《声屏世界》日期:2024-08-13人气:64

《志愿军:雄兵出击》作为一部典型的主旋律电影,主要讲述我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后,展开的三次战役进行故事叙述。其分别是两水洞战斗首次告捷、38军113师攻占德川后奔袭七十多公里阻击敌人的三所里战斗和龙源里战斗,以及112师335团1营3连以百人兵力坚守阵地的松骨峰战斗。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不如敌军的情况下,为了维护新中国的和平,毫无畏惧地与敌人奋勇拼搏,展现出满腔爱国热情与英雄豪气,实现了我国军事历史上的奇迹。同时激发了受众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历史,加深人们对新中国崛起更深刻的认识。

《志愿军:雄兵出击》的剧作策略

《志愿军:雄兵出击》的剧作策略主要体现在情节编排的合理构建,运用多线交叉叙事的手法,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且采用闪回处理时空关系,强化叙事的逻辑性。同时打破以往主旋律电影人物形象脸谱化的特性,塑造出更贴近历史,更生动真实的英雄群像,将个体命运和时代风云交相辉映,为观众呈一场史诗级的战争戏。

情节编排的构建1.情节增减,合理把握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大部分的主旋律电影均是选择真实历史中发生的故事进行改编呈现,但由于影片时长有限,所以需要先对原历史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合适的增删,才难更好的成为影片创作的故事内容。同时对情节内容的合理取舍,还有利于突出主题和展现明晰的人物关系。其次,主旋律电影在选择某段历史事件进行改编时,必须合理把握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故事情节不宜做过多的内容虚构部分。原因是一方面容易导致受众对其的诟病,不利于在受众认知层面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改编的事件和人物遵循客观原则,将更利于从心理层面加深受众对其喜爱程度,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民族自豪感及民族凝聚力。例如,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虚构了一场非常重要的文戏。这场戏的内容是,1950年国庆节,主席在国庆招待会上和民主党派、爱国人士进行交谈时,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林巧稚的对话。实则在真实历史中,林巧稚虽获邀参加开国大典,但为了工作其实并未参加。导演虚构这段戏放置于此的目的,是为了与抗美援朝这场战争要不要打,构建为一个因果关系,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边是战争的牺牲,一边是新生的降临,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触动情感引发共鸣。因此,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与适当的剧情修改,是主旋律电影创作时要遵循的规律之一。

2.交叉叙事,融合“三幕式”以达戏剧需求在影片中多条情节线以相互重叠交叉的形态存在,则指的是交叉叙事,其故事情节均可独立叙事。悉德·菲尔德曾提出“三幕剧结构理论”,将电影剧本分为建置、对抗和结局这三幕。建置指建立起主要人物和其他的围绕他,并在他周围活动的人物之间的关系,由此可描绘出故事的情景。对抗指的是营造矛盾、冲突,为主人公的行动设置重重障碍,以便主要人物遭遇和征服一个又一个的障碍,最后实现和达到他或她的戏剧性需求。结局指故事是如何解决的。开端,中段和结尾;第一幕,第二幕和第三幕;建置,对抗,结局—这三部分就组成了一个整体。目的是为了增强故事的戏剧性需求。例如,影片《志愿军:雄兵出击》将战场和外交两条故事线进行交叉叙事,并运用了“三幕式”的经典叙事结构。在故事的第一幕即为建置,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介入,中国是否决策出兵,抗美援朝。故事的第二幕则是典型的对抗部分,明确出兵之后,志愿军第一时间入朝展开战役。在几场高强度战斗戏的激烈对抗之中,也融入了某些温柔时刻,使观者的体验感和沉浸感很强。结局则一边是松骨峰战役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默契,一边是新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发出正义之声,以此表现出中国人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双线并叙,最后留下一个开放式结局,为同系列的下部影片作为铺垫,同时引发观众对于战争意义的思考。

“三幕式”结构的设置,不仅可以保证叙事的整体性,同时对于主旋律电影来说,其运用真实历史进行改编,涉及到的人物和故事都纷繁复杂,此手法的使用方便了情节的增删与取舍,同时还可达到故事戏剧性的需求。除了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以外,包括《金刚川》、《长津湖》、《八佰》等主旋律影片,均采用此剧作结构进行艺术化创作。

3.故事突转,设置情节点助推剧情向结局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突转”技巧,指的是剧情按照行动的必然性、或然性向相反方面变化,从顺境转向逆境或从逆境转向顺境。而剧情的发展变化及转向则需要事件来推动,情节点就是事件,被紧紧织入故事之中,把故事转向另一个方向,以此连接剧情,推动故事的发展。悉德·菲尔德曾提出,“电影剧本中要有前后两个大的情节点,也就是在第一幕的建置和第二幕的对抗中分别构筑全剧至关重要的两个重大事件,即情节点Ⅰ和情节点Ⅱ。”两大情节点的设计对于影片的整体发展会产生重要的驱动力。例如,《志愿军:雄兵出击》里中国志愿军决策出兵,初入朝鲜,开始战斗并穿插中国首次亮相联合国,则构成了情节点Ⅰ。对抗部分的三次战斗,揭露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真实的战斗过程,则为情节点Ⅱ,为故事结局战役获胜,及在联合国会议上对美国代表的呵斥等情节逐层递进。

时空关系的构造1.线性时间构造,采用闪回处理时空关系主旋律电影的故事一般都是按照历史时间发展,或者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来讲述故事,整个故事一般来说只有一条主线,但主线之外还是可以加入辅线进行多线叙述的。辅线的加入,经常会在影片中使用闪回的手法,主要是对过去某个情节的回忆来叙述故事。其作用在于打破时空局限,更好的处理影片的时空关系,同时加强故事的逻辑联系。例如,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中毛岸英不幸牺牲,曾受到毛岸英鼓励的杨三弟在得知消息后非常悲痛,回忆起过去与毛岸英交谈甚欢的画面。导演在此运用了闪回的手法,打破时空的局限,将此段情节中的细节补充完整,同时渲染了影片的情绪氛围。

2.真实空间构造,遵循事实发生的叙事逻辑故事中所呈现的不同空间,对于整个故事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不同。人物在故事中的性格特点和生活背景可以通过空间进行交代,并且空间对剧情的发展和影片主旨的呈现也起着重要作用。主旋律电影在空间的构造上,主要是以故事发展的真实空间为主,完全遵循真实故事发生的叙事逻辑,并对很多场景都进行1:1还原,以此表达导演意图,为情节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动力。例如,影片《志愿军:雄兵出击》中陈凯歌导演为了以全景式、多维度的视角,重现立国之战的伟大历程,在空间的设置上1:1还原真实历史中的多个场景,给受众带来观影的沉浸式体验感,以此传承历史功绩,唤醒观众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人物主体的塑造1.人物真相凸显人物性格“人物真相”是由美国著名编剧罗伯特·麦基提出的。他指出,“人物真相只能通过两难选择来表达。这个人在压力之下如何选择行动,表明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压力愈大,其选择愈能更加深刻而真实地揭示其性格真相。”由此可知,人物真相对于人物性格在影片中的真实呈现,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志愿军:雄兵出击》里毛岸英选择入朝参战,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原本打算出发之前向父亲毛泽东告别,但发现父亲在工作便未打扰,直接跟随部队出发至前线。由此表现出毛岸英这个人物形象,敢于奉献、不怕牺牲、坚定无畏的性格特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2.人物塑造贴近真实历史罗伯特·麦基提出人物设计除了包括“人物真相”一个方面,还涵盖了“人物塑造”。人物塑造主要是对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的刻画,是电影、小说或戏剧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主旋律电影通过人物塑造来贴近真实历史,更利于将观众立刻带回过去的历史语境之中,深入体验并感悟影片的历史内涵,使受众重新认识历史,并借此机会再次审视人性和战争。例如,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中群像人物的塑造,赋予了影片更浓厚的历史真实色彩。与另一部主旋律电影《长津湖》不同的是,此部影片中的人物大多是抗美援朝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上至国家领导人、志愿军高层指挥人员、联合国参会代表,下至军长、师长、连长,乃至普通战士,都确有其人或有历史人物原型。这样的人物形象塑造,体现了影片创作者试图以影像演绎和再现历史真实的努力。 

《志愿军:雄兵出击》的价值呈现

社会价值:艺术化再现历史,增强民族凝聚力我国主旋律电影中大部分均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进行改编的,所以在故事的构建上一定与战争或者革命会产生很多联系。但通过运用艺术化的手法再现真实历史,将战士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用鲜明的主题,紧凑的情节,宏伟壮观的场面给呈现出来,能更直接的提醒人们要铭记历史,唤起大众的爱国主义情怀。“电影从来并非单纯的艺术,其艺术性与商业性以及社会性始终呈现出高度复杂和纠缠的关系。而且,在这复杂的关系中,其社会性应处于引领位置,无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都应该重视社会意义和社会导向。”主旋律电影通过对真实历史的改编艺术化呈现,同样承担起引导正确价值观的时代责任与使命。例如,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艺术化呈现的高水准主要体现在,在诠释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兼顾影像艺术的审美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镜头语言的震撼性;二是场景宏大的震撼性。导演用光影艺术向抗美援朝精神致敬,既展现了中国志愿军战士们骁勇善战的一面,还表现了他们成长为坚定地革命战士的无畏与强大。对于大众而言,透过影片既了解了历史事件的脉络走向,又感动于那些无名英雄的爱国情怀。

商业价值:“历史IP”的吸引力,蕴藏巨大票房潜力主旋律电影将真实历史与电影艺术结合,由此塑造为“历史IP”,其本身具有艺术性的同时,也具备了巨大的商业属性。疫情之后,电影市场再次恢复繁荣,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一样得到极大发展。“历史IP”建立之后,也开始尝试衍生品的开发,以此为主旋律电影逐渐向商业化深入的探索提供借鉴。例如,主旋律电影《长津湖》、《八佰》等累计票房达10亿以上,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已于今年上映16天,累计票房已达6亿以上,并继续持增长趋势,有望突破10亿。在票房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我国主旋律电影也开始进行影视周边产品的尝试,以最大化的形式拓展其经济价值,为影片后续的生产与发展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撑。例如,主旋律电影《长津湖》中的文创周边引起了大众的购买狂潮,其产品主要包括影片中战士卡通形象的手办、杯子、抱枕等,一经推出则快速售罄。再如影片《志愿军:雄兵出击》的相关周边正在设计中,包括积木玩具、电影收藏卡等9个品类的IP授权也在洽谈中。

审美价值:纪实与戏剧美学交融,升华主题引思考对真实历史故事二次创作的主旋律电影,从审美价值建立的视角来看,主要是满足观众对视觉美的追求及精神层面的满足,并将纪实性的美学特征与戏剧化的创作手法结合,把身处战争年代生活中的英雄人物身上永恒的人性光辉进行呈现,以此升华影片的主旨思想引发受众思考与体悟,让更多人能时刻牢记如今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当下的时光。并且影片还会运用一些符号或意象隐喻导演想要表达的思想,这部分的内容需要观众仔细琢磨,才能接收到导演意图。此做法在提升主旋律电影审美价值的同时,也增强了影片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例如,影片《志愿军:雄兵出击》呈现的最后一场战役血战松骨峰,整个连队100多名战士参战,最后仅7人活了下来,守住了阵地。导演在拍摄时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战争的惨烈,并在战争结束后用一颗松树和一名战士伫立的画面,隐喻我国志愿军战士勇敢与坚贞的精神,同时也凸显了战役的悲壮,升华影片主题引发受众思考。 

结语

  《志愿军:雄兵出击》作为《志愿军》三部曲的第一部,导演摒弃了主旋律影片常见的说教形式,以全新的当下视角,构建影片的戏剧张力。从情节编排的构建上,影片合理把握真实历史与虚构部分的界限,并运用“三幕式”创作手法达到戏剧需求。其次,在时空关系的构造上,运用闪回等艺术手法,以此呈现故事逻辑的完整性。然后,在人物主体的塑造上,通过群像式的角色刻画,让观众看到抗美援朝中各个层面上的人物,在这个历史重大转折时刻作出的决定与选择令人动容。最后,在整部影片的价值呈现上,用“历史IP”作为吸引力,加入艺术化手段再现真实历史,并融合纪实与戏剧美学的交融,增强影片的民族凝聚力,升华主题思想。整部影片在剧作策略及价值呈现上,均可以视为国内主旋律电影的典型代表之一,为后续的类似作品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