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当代美育视角下敦煌舞蹈的价值探究

作者:赵思彤来源:《尚舞》日期:2024-08-05人气:81

在国家政策的建设下,人们视野重新聚焦在敦煌文化上敦煌舞作为多元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拥有着极强创造性、兼容性、民族性特征,艺术创作者根据壁画造型结合当下的审美思想进行的再创作,本身具有时代特征。敦煌文化是敦煌舞蹈的“心脏”敦煌舞蹈紧跟时代政策要求,符合“一带一路”政策的内在文化需要,为敦煌舞蹈的教育研究提供特有的价值导向。感受通过美育教育,培养学习者的心灵美,行为美,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自身性格,加强人们对敦煌舞蹈文化的了解,开拓新时代的敦煌文化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文化自信,提升审美品味。运用美育教育的方式,敦煌舞蹈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发展,用其自身蕴含的力量,加强国民内在修养,凝聚人们的爱国情怀。

1.美育在中国的发展内容及特点

在国家政策下,艺术教育成为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其中舞蹈美育具有增进身心发展、丰富精神面貌、健全自主性格等众多好处,通过美育教育,能够培养学习者的心灵美,行为美。

1.1中国美育理论根源——礼乐教化的乐舞观

中国的美育理论早在西周就已形成,“乐舞”可以说是中国美育最早的概念在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礼”“乐”所带来的教化作用。“制礼作乐”在当时社会中盛行,通过礼乐并举促进社会的外在规范,最终化为了人们的内心愉快和满足以至于影响了当时整个社会生活,导致群体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达到天下大治。孔子曾形容《大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在孔子“仁”“礼”并重的乐舞观下,认为“乐”是“天地之和”,有着教化万民的作用,虽过分抬高乐舞的作用而陷入到唯心主义乐舞观中,但孔子在“礼”“乐”中融入他的美育观念,奠定了中国古代在美育教育方面的思想基础。

1.2美育在中国的提出——健全人格的价值观

中国现代王国维先生是引进西方美学和美育理论的第一人,他在1903年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在1912年,中国当代第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这一思想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用美育寄托人们的情感,培养人们的美好品德。他一生高度重视美育,他自己对教育上理解概括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认为在学习教育中,美育这应该被普及于每个人,值得被一生学习。美育让人学会发现美、追求美,使人体验到人性的丰富、人生的美好,使人得到灵魂上的洗礼和升华,“养成纯洁之人格”,使人学会去追求人生的幸福与完美,成为人格健全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3中国美育的特点——陶冶情操的中和美

我国传统的美育特点是教化民众,讲究“中和”之美,这一观点在古书文献中并不少见。“中和”的观念,是培养人们的内在精神,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提升人们的民族气息,重视“中和”也是在强调节制性,适度性,做到和谐之态。美育的中和之美是在对人的意志起到“歌以涵志,舞以养情”的作用。提升思维,陶冶情操是美育的特征,通过审美与艺术的浸润对大众进行情感上的影响,从而让情感得到升华,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处于一种自由的境界,“美”的教育中,在时代的环境下,培养人的精神世界,凝聚爱国情怀。

1.4当代美育的大力推广——德智体美劳的全发展

十八大以来,国家为更好的推进美育工作,提出一系列重大的决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美育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美育教育中陶冶情操,温润心灵,让人们重视中华优良传统,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此加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审美品味,拥有创造思维,更具包容性。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国民的美育教育,因此,推进经过悠久的历史沉淀,拥有浓厚价值文化的敦煌舞蹈的教育,既是对国家“美育”教育政策的应有之义,也是一种自我思考。

2.敦煌舞蹈的教育途径

敦煌舞不像其它舞种时间久远,是上世纪70年代出来的新兴舞种,但由于孕育出它的地方在历史上是多种文化融合与碰撞的交叉点,所以敦煌舞蹈本身拥有着独特的舞蹈艺术韵味和极高的文化价值。对于敦煌舞蹈的教育,有着专业教育公共艺术教育多种途径。

2.1专业舞蹈教育

在国家美育教育的重视下,开展了大量关于敦煌舞蹈的交流会、研讨会等活动,并高校和艺术中专组建了敦煌舞蹈专业,开设了相关必修课程,敦煌舞蹈教学成为学院艺术教学的一大亮点。在艺术附中等中等专业学校的敦煌舞课堂初步教学的阶段,要强调示范性教学和观摩式教学。在课堂中需先讲解敦煌舞蹈的风格特点、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等等。通过了解敦煌文化,激发学生对敦煌舞学习兴趣在高校教育中,加强学生敦煌舞的理论教育,做到理论和专业有机结合,握敦煌舞的风格特征中锻炼学生表演编创和教学的能力在建设敦煌舞教学课程的同时,也开展了大量关于敦煌舞蹈的交流会、研讨会等活动,在不断地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吸引人们学习敦煌舞蹈,推动优秀敦煌舞作品的传播,促进敦煌舞个性化表演方式与审美特征的传承。通过专业舞蹈教育及研讨活动的创新和传承,来彰显敦煌舞蹈“友好、互助、发展”的理念,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实现着多样化的传播价值。

2.2公共艺术教育 

2.2.1健身舞蹈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品质提高,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渐增长。近年来广场舞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健身活动,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广场舞内容逐渐吸收许多新颖的元素(交际舞、街舞、民族舞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广场舞的队伍中,广场舞对新元素的包容性得到验证。不同于专业教学的严谨性,敦煌舞蹈元素融入广场舞,有着简单的敦煌舞元素动作和强节奏的音乐。其目的在于强身健体,愉悦心情,对敦煌文化在群众中的传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2.2校外舞蹈机构

敦煌文化吸引了各界人士关注,对于新兴的敦煌舞也受到极大喜爱,越来越多的舞蹈培训机构把敦煌舞蹈加入到机构的教学课程中。孩子的情感、意志、毅力等内在养成,也是成长中孩子心里健康的关键。儿童敦煌舞教中,在敦煌舞活泼,愉快的教学下,导孩子用身心去感受敦煌舞蹈极具特色的造型动作以及音乐。在其中蕴含积极向上的精神下,潜移默化训练形体、四肢的灵活以及孩子的毅力与自信心。

2.2.3普及型教育

除了敦煌元素的广场健身舞外,敦煌舞蹈所带来的价值也可以通过学生们的课间操中得以体现。在甘肃省敦煌市某高中首次出现了敦煌舞课间操,这是敦煌舞蹈与课间操之间的一次创新性尝试。课间操名为《舞美敦煌》根据敦煌舞蹈进行改进编创,融入敦煌舞蹈标志性动作与舞姿的同时,也拥有健身操的活力。彰显校园学生青春活力精神,也体现敦煌本土特色在每天接触潜移默化下,敦煌文化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师生热爱家乡,也给学生带来一种文化自豪感每个人都是敦煌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

3.在当代美育背景下敦煌舞蹈的价值

3.1重构中的思维提升

敦煌舞示范学习与创作过程中提升思维。敦煌舞蹈创作历程,其内容本身是由不同的敦煌壁画造型动作连接形成的。通过所见所想的壁画故事或画面模拟创新转变成造型,以静表动。将示范教学的内容,甚至于一种想法一种理念变为己用,就在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模仿能力。敦煌舞蹈的二次创作,通过模仿与想象的双重结合,达到身形合一的目标。在模仿观察中,大胆创新想象。敦煌舞蹈的教,不单单是教会学生模仿能力,更需要动用观察力和想象力,这决定了是否能够在常规的事物中找寻到自己创作学习需要的目标,这不单单在舞蹈上适用,在生活的各个方向都可行。在动脑思考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锻炼细致的观察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学会在寻找中获得乐趣。

3.2舞动中的情感抒发

自古舞蹈就有着娱人、娱神、自娱的作用,舞蹈脱离不了人,需要以人体为媒介来表达。敦煌舞蹈的教教会人们用肢体抒发情感。虽然诗、书、画等艺术都可以承载人们的情感,但远没有自身舞动时情绪释放所来的强烈。“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教中所表达出的价值给学习者带来情感体验。这种学习所带来的情感价值并不是一种立竿见影的事情,目的并不是要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专业舞者,它在过程中慢慢浸润,引导人们在舞蹈中寄于情感并正确抒发,赋予人们发现美的眼睛,提升自我艺术品位,学会感受身边事物,在学习中懂得合作精神,通过全民的敦煌舞蹈教育,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有个人特色的审美。

3.3多元文化中的民族自信

3.3.1遗风余韵之姿

敦煌舞蹈造型千姿百态,颇具美感,主要以“s”形的三道弯身体曲线造型为基准,讲究灵活自由,形神合一,敦煌舞手式富极为丰富透露着中国独有的古典韵味,手臂柔软手腕和肘部通常呈现菱形,脚的基本形状为勾翘歪。壁画舞蹈造型体现当时社会的人文文化及审美观念,把壁画中的舞姿造型加入当下社会的文化思考,进行二次创作并教学的过程,也是将千百年的审美结晶向学生展示的过程。在学习中带入自己。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在敦煌文化中汲取养分,提高自身的见识、思维和情怀,达到内外合一的目的。敦煌壁画内容中,绘画民俗乐舞的场面占很大部分经典的敦煌舞蹈作品《丝路花雨》的序幕,故事在漫漫戈壁中驼队缓缓走来,反应真实的生活场景,也体现着来自民间的亚文化。在舞剧中加入了丰富的传统服饰、民间音乐、器乐、书法方面的文化元素,从而使该舞蹈作品成为传统民俗文化元素的“大荟萃”。在敦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传统服饰,民间歌曲,个性极强的舞蹈动作等方面,来传递给学生当时的社会面貌,在独特的民俗文化内涵中,传达特殊的情感。

3.3.2仁善和谐之理

礼乐文化历史悠久,古代君主一直都把乐舞用于祈天祭祖,教化万民,宫廷宴饮,世俗娱乐。在“六艺”制定后,进一步突出礼乐的教化作用。孔子的儒家美育思想正是从“乐舞”中演变而来。孔子曾独于曾点,曾点自然和乐的审美之境的描述已经内在地包含了国富民强、礼乐振兴的社会目标于内并在精神上超越之仁心仁德是“承天地,和万民”的思想武器,儒家文化在我国存在已久,对于在儒家文化中浸润已久的敦煌舞,不论外在舞蹈形象还是内在文化价值,都散发着和谐,仁善的气韵。在教学中,通过敦煌舞形象与内涵双培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愈发明显。儒家文化一直以“和”为贵,“仁”与“善”的理念,渗透其中。潜移默化下带给人善良、和蔼、朴实、谦卑的内在影响其宣扬的仁善理念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对于培养国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3.4与时俱进的和善仁美

张骞出使西域,自此打开了一条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在敦煌地区不同的国家、文化、民族汇聚于此。长期的居住交往让这里形成了一种相互包容,相互融合,和平幸福的状态。国家内部的繁荣稳定能够对人民的思想风俗起到引导功能教化作用人民对“和”的需要向往使得在社会多方面影响下出现的敦煌舞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内里也包含着以“和”为贵的社会作用,在政通人和中达到内外统一。我国大型舞剧《丝路花雨》出现的时期,正是改革开放之际,是经济与思想的复兴,内容也展现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融荟萃,赞扬中西方人民的亲厚友谊。轻盈飘逸的伎乐天,“s”形的三道弯身体曲线,在追溯古代乐舞的形态和文化的同时,开拓人民视野,适应当下时代。

2020年发表的《在敦煌研究院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敦煌文化历史悠久延续了接近两千年,涉及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是丰富而又珍贵的历史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艺术色彩最浓厚的艺术宝库,不仅是中国的文明象征,还是世界的艺术瑰宝,敦煌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和”“善”为价值导向对于敦煌舞蹈的教学来说,敦煌舞蹈是经历千年的时间洗礼,蕴含着丰富敦煌文化的瑰宝,在教学育人中,向人们传达着“善”与“和”的理念,在艺术教学中通过舞蹈,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理念输出。壁画再现敦煌舞蹈故事,舞蹈教学来给世人传播敦煌文化,内在文化开拓人们与国家的发展视野。敦煌舞蹈的底蕴经千年沉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此我们更应该去普及敦煌舞蹈,去学习传承敦煌的文化。

4.结语  

  在对美育教育愈加重视的背景下,敦煌文化及敦煌舞蹈所带来的价值影响不容小觑。对敦煌舞蹈教育所能带来的价值探究,其本质上也是对敦煌精神的一种赞扬。敦煌舞蹈的发源地敦煌,其本身就是各民族文化荟萃的交融点,这在舞蹈中就生成了不同于其他舞种的原始性和神秘感。使得舞蹈中产生的文化精神在“和”的内在价值上,又增加了极强的包容性、人文性和浓厚的民族性。敦煌舞蹈文化遵从着“以仁为本,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拥有儒家的“仁”“和”“美”“善”,在“和”的文化导向下拥有着兼容并蓄的思想。当代敦煌舞蹈在极强的人文性,民族性和包容性上,把和谐文化及价值观进行传递。在教学中与“美育”发展进行融合,把古代的敦煌文化精神和当代社会价值观进行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里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力量,促进自身的细致观察,锻炼想象力和创造性,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在舞动中体验情感的交流与寄托,在交流中使性格得以释放。敦煌是中西方文化连接的交通中枢,敦煌文化串联这欧亚大陆的精神脊梁,敦煌舞蹈的教学让人们感受着属于自己民族的自信感,在和谐美善的精神导向中,让人们回归传统。在祥和的理念中带来心灵的平和在学习感受传统文化里,得到文化自信,以情为本,以舞传和,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促进敦煌舞蹈的发展,增进自我爱国之思。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iniot.com/w/wy/26862.html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