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古典舞创作的“传统”与“现代” —— 以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原创作品为例

作者:聂超然来源:《尚舞》日期:2024-08-01人气:93

国家近年来一直在倡导文化自信 ,而如何创作出体现文化自信的作品,也 成为艺术圈面临的全新挑战 中国古典舞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 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与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而通过不断地创新,把文化自信落到实处 能够使中国古典舞更加与时俱进。1.文化自信对中国古典舞的传承与创新

1.1厚植文化自信——托中国古典舞传承之土壤

中华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中国古典舞伴随着文化而发展,是不断创新的积淀。中国古典舞是我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在文化自信背景的影响下,实现了创造性转化,例如古典舞《只此青绿》展示出东方特质、独创性和文化精神,不难看出编导不仅在历史中寻找创作元素,还加入中华美学精神,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 。据调查无论是舞蹈专业亦或非舞蹈专业学生超过97%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应该在现代古典舞创作中得到保留且超过 89%的人更喜欢看与传统元素相融合的舞蹈作品。以上种种都说明了人们对中国古典舞的认同,极大有利于中国古典舞的传承。

 一个国家最能体现自己特色的便是本民族的东西,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中国古典舞都应该以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源,保留自己的独创风格,蕴含深厚的文化内蕴,使中国古典舞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文化名片”,让越来越多的国家了解中国古典舞,为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1.2厚植文化自信——筑中国古典舞创新之根基

在全球化高速发展、“文化自信”成为时代潮流的当下,如何与时代接轨又不失我们自己的独有民族属性,是当下中国古典舞创作的最大难点。发展与转化的前提首先是对文化之根的坚守与传承。创新是必须要有的,但一定要把握好“度”的问题,那些穿着相似的古代服装,用着相似风格的音乐,跳着相似的舞蹈,这些千篇一律、高度雷同的作品,呈现出来的大多是仅仅局限于外部形态的美。如果不看作品名字,可能都不知道是哪个作品,有时甚至可能觉得换一套衣服、换一个音乐、换一个题目、换一个意象也依旧成立。中国古典舞的创新应该是对传统文化的加工和再造,依托于与现代技术的结合,通过全新的形式或意义的重构将中国古典舞进行独创风格的表达,中国古典舞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下热门舞蹈舞剧出圈的背后无一不表现着我国的文化自信 ,是厚积薄发的成果。但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创新的“度”,不能丢弃古典舞最本质、最独特的风格性,也需要有其特有的主题语汇,不要在他人的审美思想上进行创作,切忌千篇一律、盲目跟风现象。 

2.舞之根脉—— 中国古典舞的“传统”

2.1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

中国古典舞中树立起文化自信,让其变得更有意义,未来中国古典舞的创 作和表演中,便要将文化自信融入其中,更加从容地面对世界各国舞蹈文化带来的冲击。在全新的生活环境下,要不断地创新,在坚守艺术内核基础让中国古典舞的发展道路更加顺畅。

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原创舞蹈作品《蹴鞠巾帼》是编导刘忠独立编创而成以明代蹴鞠女艺人彭云秀为创作原型,采用硬朗利落的古典舞动作,彰显了古代蹴鞠女艺人为国争光、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蹴鞠作为足球运动的“前身”,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古都临淄,在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采访编导刘忠时了解到:“舞蹈《蹴鞠巾帼》的创作灵感来源于 2016年去淄博采风时,参观当地蹴鞠博物馆时萌生了创作的念头,而真正开始确定创作则是在 2022年期间,开始查阅大量资料,不断的尝试,最终确定了以明代蹴鞠女艺人彭云秀为创作原型。”古典舞《蹴鞠巾帼》从文化自信背景下对中国古代民间技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在作品中,将颠、踢、接、运顶等运球技术与古典舞中“画圆”的律动相结合,铿锵有力的动作使我们感受着永不言弃的蹴鞠精神以一种齐鲁儿女坚贞不渝与顽强拼搏的精神,推动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用贴近时代和生活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采访中也是向编导刘忠提出了这个疑惑—— 是如何想到以古典舞的形式来表达这样一个民间运动的呢?编导刘忠回答说:创作灵感起源于山东出土的汉画像石砖上的“蹴鞠”画像以及当时参观蹴鞠博物馆时看到了镇馆之宝——《蹴鞠谱》,其中的“招式”造型”都很贴合古典舞的气质,一瞬间的灵感就有了,觉得这个东西适合做一部古典舞作品,做一部不同于往常表现文人墨客气质的典雅的古典舞,而是真正从文化精神与文化内涵出发,增强作品的独特性与专属性。

        此外还谈到随着当下《只此青绿》爆红以及《唐宫夜宴》的出圈,盲目跟风创作已经越来越严重,为了蹭热度而创作,为了比赛而创作,在别人的审美中做没有自己真正思想的作品,这都是当下所面临的很严重的问题。如何对文化精神进行当代传承,如何使中国古典舞的“传统”更好地用现代化的创作理念所表达出来,如何真正做出好的作品,这都是每一个舞蹈编创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2.2诗词歌赋的舞蹈表达

诗词歌赋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古代文人墨客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而古典舞的诗化则是从另一角度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唯美意境,用清新诗意的作品滋养人们的审美观。据调查数据显示超过 96%的大学生认为在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国古典舞的创作更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各大比赛、展演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与诗词歌赋有关的舞蹈作品。如往届桃李杯古典舞作品《我欲乘风归去》,取自苏轼的《水调歌头》,舞蹈演员一纵一跃一动一静,再加上技术和步法的节奏,营造出宁静、空灵、孤寂的气氛,表现苏轼在醉酒状态下仕途进退的矛盾。

再如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原创古典舞作品《诗仙醉》取材于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用古典舞语汇对唐代文人墨客进行刻画,并通过袖口印有各种草书文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他们放浪不羁、吟诗作乐的潇洒,舞出了李白等“酒中仙人”的风姿,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绣口吐就是半个盛唐。在采访编导滕永山时他说到:“在创作这个作品之初也是没有固定的思路,也是通过一步步摸索而来的。因为是一部群舞作品,所以需要找一个面作为整部作品的支点,于找出了一位演员进行独舞群舞演员是他的心里写照,是他的一个情绪的外化。不要为了动作而且编动作不要为了“形式主义”而丢掉感觉,不要单纯的技术堆砌,一切都要有感而发,厚植文化自信,真正地将中国诗词歌赋中的“古蕴”转化为古典舞语汇,更好地发扬传统。

3.舞之羽翼—— 中国古典舞的“现代”

中国古典舞蹈的“现代”是在创新中诞生和延续的,舞蹈教育家李正一教授说过,“古典舞并非古代舞蹈的翻版,而是建立在深厚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的,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不仅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传统”,也要体现出它的“现代”。现如今古典舞作品的创新已经打破了人们以往的刻板认知,抛弃了一些程式化的动作和单纯的故事线索,融入了国内外新的现代审美元素,并运用新兴多媒体网络技术手段,将中国古典舞的“现代”尝试与融合中推进。

山东艺术学院原创作品《嫂子》与《蹴鞠巾帼》都在汲取“传统”的基础上纷纷呈现了属于他们独特的“现代”。由周玉、马钰溪编导的古典舞作品《嫂子,编导采用古典舞的语汇与红色历史题材相融合进行创作使人眼前一亮;而盛行在民间的蹴鞠运动,编导刘忠却以古典舞语汇展现出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审美观念和创作观念相结合,从思维深处进行思考,寻找人物形象的套独特性与专属性,真正地认可当下的这种文化自信,用自己的力量去弘扬与发展,使观众更广泛的了解蹴鞠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观众喜欢中国古典舞。以及当下爆红的舞蹈《唐宫夜宴》,通过 5G、VR 等新技术与舞蹈巧妙结合,将独有的风格性与现如今新颖的编创手法、舞台布景相结合,展现出古今交融之美。未来的古典舞的创作将会出现更多符合现代审美观念且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作,使观众更容易接受。

4.守传统之“正” ,创时代之“新”

4.1破除形式桎梏 ,深挖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之一,富有独到的中国美学观念和丰厚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整体风格方面具有继承性、民族性和历史性的特点。中国古典舞大部分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不同类型和不同样式的其他艺术现如今中国古典舞作品的创新已经打破了人们以往的刻板认知,抛弃了一些程式化的动作和单纯的故事线索,融入了国内外新的现代审美元素,并运用新兴多媒体网络技术手段,将中国古典舞在尝试与融合中推进同时,更加全面地考虑观众的接受度 争取让越开越多的非专业观众也能喜欢、热爱中国古典舞。据调查87.65%的人认为在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中更应该注重现代审美的融合71.6%的人认为更应该注重观众的接受度。数据的背后都是当下编导在未来的创作中应该学习改进的地方,在保留文化内蕴的同时与时俱进,是当下舞蹈创作最需要的。

中国古典舞的创作应在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典美学意蕴上做进一步挖掘如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厚”“境”“灵”“真”等范畴的体现都可成为当代中国古典舞创作继续深入与开拓的“点”。又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诗性特征、生态美学等也都可以成为当今古典舞作品表现的内容。同时不能忽视中国古典舞内在的技术与韵律,依然要对中国古典舞语汇、语法的程式性予以关注与继承,在把握好古典舞语言风格性的基础上进行作品创作。文化不是一味地迎合,而是在视野格局、深度上的引领文化自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真正正的由内而外的文化自信

4.2着眼当下 ,古为今用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古典舞作为我国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之一,核心思想既涵盖了古代哲学理念,同时也涵盖了舞蹈艺术发展的审美大家似乎都被“古典”二字所束缚了,全然接受“古典”的设定,却忘记了“古”与“典”背后的身体内涵与文化底蕴,更像一场现当代种属作品的展示。当代人叙述的古典,缺乏的不是历史时空的掌握以及素材再造能力,而是肢体动作的第二次隐喻运用,以及动作背后所表达的内涵和文化层次感。编导们往往采用古典舞的语汇和传统的语言来表现当下的生活,保留中国古典舞自身独特性的同时,满足当代发展的需求,延伸到当下,与当下形成一种呼应共通,与观众形成共鸣、达成共情。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审美意识与鉴赏能力也发生了改变,当下创作要符合时代潮流,更好地展现当今时代的中国风貌,摒弃中国古典舞就要穿古代服装、跳古人古事的思维枷锁,树立文化自信,扬弃一味的继承或推陈出新,乘改革开放与“⼀ 带一路”的列车,不断转化创新,真正用古典舞讲好现代故事,让观众既体会到文化的滋养,同时也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使古典舞有着更长远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在当下的发展中,如何使中国古典舞适时地融入现代观念与文化思潮,凸显出现代的审美体验和认识,也是值得编创者深思的问题。不盲目跟风,创作出具有独特形式和深厚底蕴的舞蹈作品是最应该去做的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古典舞应当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对传统文化怀揣着敬畏之心,取其精华,去其糟柏,与传统紧密结合纵览全球艺术潮流,紧跟当下热点,与世界相通;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古典舞作品回应时代和人民呼唤,意气风发的姿态与现实融为一体,在新时代舞动出新天地!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