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组合的编创探究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古典舞中首次提出了“身韵”一词,它源于戏曲中的“身段”。这一术语背后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审美特质、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将“身段”演化为“身韵”标志着中国古典舞成功地确立了独立的舞蹈形式,突显了舞蹈的核心特征,动作本体性、肢体语言性和民族审美性。唐满城先生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理念的奠基人之一,他坚守着对传统的执着信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强调对戏曲舞蹈的深度认知,不仅限于表面动作,更关注戏曲舞蹈在身法、韵律、呼吸、节奏等多个方面的表现方式。他创新性地将这些要素转化为舞蹈的表达方式,超越了戏曲舞蹈传统的程式化和套路化训练方式。前辈们通过深入分析戏曲的特点,认识到传统的“身段”训练方式在舞蹈表达方面过于模糊和狭隘。为了寻求解决之道,他们深入挖掘传统戏曲,通过“变其形、扬其神”的方法,将外在形式转变为舞蹈表达的共性,并以“把程式变成元素,把套路变成符号,把厚重的历史变成时代感”的方法论进行实践。最终,他们提炼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八大元素:“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这些元素具有千变万化的特性,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的动律,其中蕴含着深厚的韵味。
“身韵”是巧妙融合了“身法”和“韵律”的概念,其中身法涵盖了身体运行的法则,而韵律则是身法相互连接后所产生的动律。在身韵组合的训练中,主要包括元素动律、基本动作和主干动作这三个关键部分。身法训练的核心是元素的灵活组合和应用,这些元素被视为“因子分解、特征提炼”的基本单元,类似于汉字的拼音字母,它们汇聚在一起构成汉字、词组、句子,最终组成文章。因此,元素就是身韵的基础。身韵的训练模式采用阶梯化的教学方法,依次进行“元素、动作、短句、组合”的顺序。这种科学而渐进的训练方式促使中国古典舞的独特风格逐渐展现。元素教学法成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主要训练方式之一。身韵教学组合作为“身韵”课程的主体部分,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因此,在编创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罗列元素和堆砌动作,而是要关注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特质,注重动作之间的衔接。最终目标是创作出既具训练性又具表现性的身韵教学组合,以最有效的训练方式培养学生养成古典身体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和民族精神。
1.身韵教学组合编创的原则和方法
学生学习和练习组合是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的主要培养手段之一。因此,在组合的编创过程中需要深思熟虑,精选有效的元素和动作,并进行有序的整合编排。关键要明确的是,作为教学组合,它旨在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必须具备针对性,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期安排。需要明确是针对中专教学还是本科教学,是学期初还是学期末的内容?不同阶段下,组合的训练目标都会有所不同。在编创组合时,教师需要思考组合在一定时期内如何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此外,除了这些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组合本身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并采用一些实用的方法。
1.1原则
1.1.1明确的训练性
组合的主要目的是训练性,每个组合都有明确的针对性,以清晰而明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元素的发力方式和动作运行路线,以加强肌肉记忆。在编创组合时,需要思考组合的功能在哪里,具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特点。要考虑解决学生身体哪一部分的问题,是腰部的灵活性,下盘的移动性,还是气息劲力的练习?尽管身体语汇丰富多彩,但在这庞大的范围内找到组合核心的训练部分,明确组合的练习目的是组合编创的关键。
其次,我们要坚持“训练性为主,表现性为辅”的原则。尽管组合的目的是解决学生的身法和韵律,但舞蹈的“有味道”不仅仅取决于身法的运用,情感的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编排组合时,不能因过分强调组合的训练性而忽略表现性的成分。组合编创不应过于单一和枯燥,需要在保持核心训练部分的基础上增添更多变化,赋予组合更多表演性,关注情感的引入。
1.1.2严谨的逻辑性
在同一套教材中,不同组合之间都贯穿着特定的逻辑主线,同时每个组合内部也保持着严谨的逻辑性。组合内的动作排序应当合理,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基础到高级的原则。规范整理不同身韵元素的性质,同时深入摸索和探寻元素之间的共性和特性。考虑是否能够将元素的共性规律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组合。在众多身韵组合中,以训练八大元素为例,常将“提沉”和“含仰”结合进行练习。它们的共性在于身体运动都需要沿躯干上下垂直路线进行,而特性则表现在“含仰”最终形成的身体状态相对于“提沉”有更大的幅度。而“提沉”又是形成“含仰”的必经之路。因此,有效地将这些元素合并可以使组合呈现渐进过程,并在对比练习中加强学生对元素之间区别的处理能力。在编创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自然而有效的衔接。
1.1.3独特的风格性
这里的风格性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审美风格的把握,二是性格风格的体现。审美风格是中国古典舞所追求的“拧、倾、圆、曲”的形态,“闪、转、腾、挪”的势态以及一切从反面做起的运动方式等等,这些基本审美的体现,也是所有身韵组合的大框架,而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再寻找组合的性格特征,身韵组合虽是以训练性为主,但又不同于基训课程,在身韵开设之初,当时称之为组合课,意在通过这样的课程,来加强中国古典舞的语言性,旋律化,以及加强对舞蹈短剧的运用和积累,也是给予学生的表演能力的训练。身韵课是教室与舞台之间的桥梁,其中一些情绪性组合,是有独特的风格性,如文柔型、抒情型、泼辣型、洒脱型、刚武型、灵巧型、粗旷型、悲壮型、大将风度型等等。这样的风格性的训练不同于剧目课程,剧目课是个性化的训练,而身韵组合是不同性格的共性化的提炼,这样的组合能够有效地将身法活用,拓宽中国古典舞的语言结构,为学生之后塑造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1.2方法
1.2.1强化重复法
强化重复法是教学组合编创中最基础也是最普遍的方式之一,尤其是针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而言,组合不追求花哨,而是实用性和功能性十分强,这种编创方式是最能够强化和巩固学生身体运行的规范性。因此,该方法是具有简洁凝练的特点,侧重于选择主要的元素和基本动作进行反复性的练习,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这些元素及动作的掌握度,清晰明确动作的路线、动作的发力方式等,在重复之中找到身韵的内在运动规律,逐渐内化于身,形成特定的肌肉记忆,量变达到质变,在反复之间摸索韵味。
1.2.2元素发展法
身韵中的元素本身就具有派生性、多样性的特质,元素可以与不同的舞姿、步法进行搭配,如手臂的连接动作“穿、盘、晃、摇”以及脚下灵巧又或是大幅度的步法,根据动作性质进行组合,从而会产生千变万化的处理方式,以身韵典型动作“云手系列”为例,其中包括基本云手、冲靠云手、大开大合云手及波浪云手,从单一的手臂揉球及身体小幅度的配合到腰部转换为平圆和立圆的多维度拧转及下盘的屈伸和碾转。由此可见,元素发展法十分具有灵活性,可以充分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也是训练学生身体表达的多样性,从而也能够避免仅是单一动作练习后所造成的程式化、死板、僵化的问题。
1.2.3双边对称法
双边对称法是教学组合中十分常用的编排方法,尤其是在较为单一和基础的组合,都运用此方法,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达到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同样的动作正反两面都需要兼顾,若在基础组合当中不运用此方法,易出现学生只会单面动作,反面不协调的情况。因此,此方法也是在训练学生的身体运行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正反两面的训练中明确动作的路线和规格。
1.2.4节奏变化法
节奏变化能够使得组合具有明确的风格特性,是清脆灵巧还是连绵悠长又或是顿挫刚毅?不同的节奏变化下能够产生不一样的动作质感。这种方法通常与音乐的节奏型相配合,主要是通过改变动作的节奏和速度来训练身体的变化性和复杂性,同时还能为舞蹈组合赋予多样性和层次感,往往一个节奏型的转变也是一个情绪上的变化,也可以清晰的划分组合结构。在舞蹈编创中,节奏变化法允许我们将单一动作的时长进行调整,例如将原本每四拍一次的动作缩短为每两拍一次,或者反之。此外,它也可以在同一时长内进行节奏的切分处理,从快速到慢速或从慢速到快速,创造出不同的动作效果与训练目的。
1.2.5空间变化法
舞蹈由时、空、力组成,空间变化的处理上不仅是增加视觉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教学组合,空间上的高低起伏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对于不同动作幅度的处理,同一练习要素在多维度的空间中,肢体呈现是随之变化的,从呼吸到动作到表达都会根据空间而产生其独特性,在的空间变化对比中,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训练要素的多面性,在组合练习中不断扩宽肢体的表现力和张力。
1.2.6拆分重组法
拆分重组法意指将复杂的元素进行拆解,将其简化,再由这些简化后的元素进行新的“组合”,发展成无限量的新的内容。“拆”的目的可以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动作运行的轨迹及发力的方式,“组”的目的能够使得学生知道动作发展的多元性。身韵当中的主干教材,本身就具有一定复合性的特点,学生难于快速掌握其身法,那又如何将其中的韵味训练于身呢?此方式则是有高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例如青龙探爪是平圆立圆融为一体,路线复杂,身法配合难度较高,于是拆分重组的方法可以将其平圆的动势先提取出来进行单独的训练,之后再练习前后八字穿绕的部分,感受身体圆形路线下的气法、身法、手法等,循序渐进地进入整体的配合。
1.2.7合并同类法
合并同类法是将相同或类似的动作元素放置同一组合当中进行同步练习,例如相同的动作动势、路线、质感等,在不同的元素配合中寻求多变中的不变,找到核心的训练部分。此外,此方式也能够丰富组合的层次感,使得学生的身法不易变得僵硬死板,而是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结合,到达灵活练身的效果。
2.身韵教学组合的类别和特征
2.1单一型组合
单一型组合是明确选取一至两个元素进行重复性的训练,以精简为特点,有鲜明的训练实用性,是学生刚接触身韵的第一步,是为日后复杂而又多元组合奠定基石的关键。李正一老师将女班身韵课归纳为“手、眼、身法、步”这四部分,在不同部分当中有专项性的训练,如头眼、下肢、手臂等编排单一基础性组合,在腰的训练部分再度划分为不同的元素进行训练。在这类组合中,注重培养学员对特定舞蹈动作或风格的熟练掌握。通过强调单一元素的训练,学员能够深入了解并完美呈现该元素,形成独特而专业的舞蹈技能。
2.2复合型组合
复合型组合是单一型组合的进阶阶段,指将多个不同的身韵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形式。这种组合不仅要求学员具备对各个元素的独立掌握,还需要学生能够流畅地过渡和融合这些元素,展示出更高层次的身法和表现力。在复合型组合当中,会出现同一元素的多变性,通过不同的动作连接处理来强化元素的训练,强化身体动作语汇的表现性。例如唐满城老师的八大组合中的《三圆动势组合》《“故乡”组合》便是遵循中挪古典舞的运动法则进行复合编排。
2.3综合型组合
综合型组合通常是身韵教学当中的最后一个阶段,综合是指“语言的多面性、风格的多维度、情感的多层次”,这是身法韵律的全面运用,强调身韵动作的语言性,注重身法下的情感表达,这样的综合型组合是连接剧目,连接舞台的桥梁。在综合型组合当中,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身法性,还需要能够生发古典肢体的表现力,通过肢体表达情感、传递故事。
例如唐满城老师的八大组合中刚武类的《“驯龙”组合》、革命战士的群像的《就义歌》等,在编排当中就从“情”字入手,强化学生身心一体的艺术表现力。
2.4展示型组合
展示型组合是随着各种舞蹈展演活动的出现而形成,将身韵组合搬上舞台,强调肢体表现的美感,关注身韵组合在舞台中的整体呈现效果。常常是将课堂当中的身韵组合进行改编,在一定时长内将精华部分进行融合,以展示学生学习成果以及教师编排能力为目的,进行一些舞台空间调度来呈现出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的效果。
3.身韵教学组合的价值意义
首先,身韵组合是学员站稳脚跟、发展个人风格的关键阶段。通过教师在组合过程中的深入教学,学生得以接触、理解并继承丰富的中国古典舞脉络。在学生身体力行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的训练,更是一次对古典精神的深度培养。通过具体的动作训练,学生亲身体验中国古典舞中所包含的优雅、柔美和力量,使得中国古典舞的独特之美深深印刻在他们的身心之中。同时,通过身韵组合的情感表达,学生得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古典精神所弘扬的价值观和情感内核。在每一个舞蹈动作中,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于生活、情感和人性的理解,这是中国古典舞的精神内涵在他们的表演中得以具体而生动地呈现,潜移默化当中形成自我的风格认知与情感表达。
其次,身韵教学组合是对中国古典舞传承的生动体现。一代又一代的身韵组合的教学实践,不仅是对中国古典舞身法技术的深度探讨,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深入的认知层面。学生在舞蹈中不仅是执行者,更是中国古典舞精神的传承者。学生在学中体悟和感受中国古典舞所包含的文化、历史和情感层面,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身韵教学组合因此成为一个培养学生古典精神的重要平台,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将古典舞的价值意义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为古典舞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更为持久的力量。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组合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培养古典舞人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传承经典、弘扬古典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身韵组合中,经典得以孕育,古典文化得以传承。教师们对身韵教学组合的不断精进,也意味着对中国古典舞文化意蕴的持续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组合也在不断演变,为中国古典舞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其在当代焕发出崭新的魅力,同时为中华文明的传统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