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红色文化在舞蹈编创中的表现形式创新研究

作者:曹雨妍,彭维来源:《尚舞》日期:2024-07-29人气:82

1.红色文化在舞蹈编创中表现形式创新一一以《跨时空对话》为例

1.1表现形式创新的基础

中国红色舞蹈起步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参与的民族解放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为创作对象和内容的当代舞蹈艺术形式。我国人民长期受红色文化渲染,对于红色文化有深入骨髓的认同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红色舞蹈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推崇的,观者范围广,受众群体多,同时,红色舞蹈的竞争也是激烈的,不同形式的红色舞蹈层出不穷,红色舞蹈艺术创作的创新就尤为重要,编导需要更加贴合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在时代的潮流中抓住亮点,又不随波逐流。

舞蹈编创的灵魂就是舞蹈的选题,它决定了舞蹈作品发展与变化的道路,选题不仅仅是要确定要表达什么精神内涵,还要由选题的特点思考选题的角度、选题的表现形式、选题是否新颖等等。以下是我由网络红色短视频《跨时空对话》得到启发(来自APP“抖音”2021年7至10月出现的大量关于跨时空的话短视频作品)而编创的舞蹈作品《跨时空对话》的实践分析。

红色舞蹈作品选题是严谨的,编导既要考虑舞蹈艺术层次的因素,顺应时代的发展,又要深刻了解红色文化,还要在生活中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选题,建构思维框架。我在观看网络红色短视频《跨时空对话》时发现短视频运用剪辑、特效、音效等手段写实的建构了一个美好的幻想:与革命先辈对话,告诉他们,我们胜利了。短视频中的情感丰富,内容积极向上,深深的吸引了我,而后我又查阅了相关的红色文化、红色故事等资料,激发了我的创作欲,于是在短视频《跨时空对话》的基础上拟定了舞蹈作品的选题大致方向,再对于选题进行细致的建构。

一部优秀的红色题材舞蹈作品无疑是坚定的民族信仰、深厚的价值内涵与突出的作品呈现相结合的产物,能够发挥出重要的精神鼓舞作用。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来传达情感,使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其中的关键就是选题蕴含的情感与精神内涵,以及选题的逻辑性,而短视频中包含的情感语言丰富且强烈,感染力强,逻辑思路清晰,具有舞动性舞蹈编创空间大。 

1.2表现形式创新的切入点

道具是舞蹈语言的一种延伸,编创时赋予道具其独有的意义,以道具内涵的创新确立表现形式的创新。编创舞蹈作品《跨时空对话》时运用了道具(两个带长方形立框“时空之门”),舞蹈中的道具就是被赋予了连接时空的力量,并且以其为主线贯穿整个舞蹈作品,如同纽带一般在舞蹈作品中将两位原本互不相识的人物紧紧联系在一起,道具在其中承载了情感的寄托,同时,时空之门也兼具了隐喻的功能,不论何时,祖国都与我们同在,祖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时空之门”是不存在又存在的,在唯物的现实中,以人类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它是不存在的,我们无法真正的跨越时空;但是它又存在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它不仅仅是一个时空之门,还是埋藏在中华儿女心中的“中国式浪漫”,是我们对历史的牢记,对那段峥嵘拼搏的日子铭记在心,刻入骨髓。我在舞蹈作品编创中让这埋藏在心中的“时空之门”有了实体,让观众得以“圆梦”,舞蹈编创时采用叙事的手法,以两个“时空之门”的变化为主线贯穿整个舞蹈作品,道具的变化代表着时空的转换,在结构上连贯情节引伸人物交流发展。

美国芝加哥登堡大学戏剧学院的贝拉·伊特金博士用“演员的潘多拉魔盒”这个比喻来形容演员对过往经验中关于事物和情绪感知的储备,他认为演员在生活中看过、经历过的一切都会沉淀在他们的认知与行为之中,一旦在表演中需要用到某种情绪状态时,便可以调动相关的知觉经验来进行表演,相同或相似的经历与情绪有助于演员更好地完成表演。在舞蹈作品中两个角色的年龄都设定在了19岁,这样的年纪是与演员的真实年龄贴近,更加能够激发演员内心的激情和热血打开“演员的潘多拉魔盒”,更好的渲染舞蹈的氛围,使舞蹈二次创作能够发挥极致,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且是大多观众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情感体验,缩短了舞蹈作品与观众的距离,更加容易调动观众的内心情感。舞蹈作品中小战士在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女大学生在大学的校园里学习充满朝气,悠闲舒适。时空之门的出现让他们有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这不止是女大学生的一次体验,也是观众的一次沉浸式体验,当今的国泰民安是先辈们的梦,而在女大学生的带领下使先辈们见证“圆梦”也正是我们所期盼的。

一个舞蹈作品的呈现的最终目的是要把编导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情感或精神内涵传达给观众,能否把话说清楚,怎样说清楚就会被舞蹈的表现形式所影响,然而表现形式发生改变创新时;音乐与表现形式的配合也是编导需要认真思考的环节,若是只单纯的创新表现形式,不在音乐上契合表现形式,编创出来的舞蹈作品是不平衡的,为了更加契合新的表现形式;在舞蹈作品中“时空之门”发生变化时,均以人声对话当做音乐,并不是按照以往大多的红色舞蹈以纯音乐贯穿整个舞蹈作品。舞蹈作品中的引子先是以造型树立两位演员的形象,两位演员分别在两个“时空之门”的后面,用对话引出(小战士与女大学生在第一次对话时,两个“时空之门”缓缓重合):

大学生:小同志,你牺牲的时候,多大了?

小战士:我刚满19岁

大学生:我也19岁,我正在大学的校园里读书呢你孤独吗?害怕吗?

小战士:不,我不是一个人,我要与我的战友一起战斗到底!

(这段对话参考了多个“跨时空对话”短视频文案内容改编)

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是一种主客体的对话、交往关系,当观众与舞台形成距离感时,创作者要用其利于接受的语境来消解这种隔阂,达到心灵上的共通与理解。因此编导在编创中对于消除与观众的隔阂是值得重视的,我在舞蹈作品中运用的对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对话的背景音直白的树立了人物形象,帮助观众清晰的了解舞蹈作品表达的内容,降低了对于观众艺术审美素养的要求,也有助于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弘扬与宣传;启下对话连接了后续的舞蹈内容,将舞蹈串联在一起,把舞蹈前后内容紧密相连。

历史人物的塑造,尤其是领袖人物的塑造,神似乃是核心,而神似的核心应是艺术真实这就要求塑造的人物必须使观众相信,他的所作所为所‘会有其事’。是以编导在编创时表现形式、人物语汇的运用建构都要遵循一定的逻辑,但艺术同时也是抽象的,在表现形式的建构时可以由编导设定一定的逻辑关系,在舞蹈作品中这一定的逻辑就是成立的,在舞蹈作品中可跨越时空的逻辑建构成立,使两个时空的人相遇,善良热血的小战士果断的帮助害怕不知所措的女大学生,以及女大学生在险境中慢慢适应,在战乱中成为小战士的助力,人物形象与表现形式的情景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情感发展的逻辑、表现形式建构的逻辑。

舞蹈由发展向高潮中间过渡时将第二段对话引入(小战士和女大学生一同来到了新中国。):

小战士:你是从新中国来的吗?

女大学生:是的,我是从新中国来的。

小战士:我真想看看咱们的新中国是什么样的!

女大学生:你看,我们的新中国是这样的!

高潮段小战士被女大学生牵引着跨越“时空之门”,看到了新中国的人民的生活幸福,祖国的繁荣昌盛,小战士的眼中充满欣喜,怎么也看不够,小战士来到新中国后才表现出符合年龄的惊喜与新奇,才让人想起小战士也还年龄不大,革命时期是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小战士在战斗,小战士是所有革命先烈的缩影,通过小战士个体的呈现将历史具象化,在对历史的回溯中激励民众为理想信念而奋斗,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结尾“时空之门”再次变化,小战士依依不舍的慢慢经过“时空之门”离开美好的新中国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舞蹈以两人敬礼眺望远方的造型结束。 

2.历史形象呈现红色经典

2.1挖掘革命历史,探索红色形象

文明弦歌不缀,文脉延绵不绝,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艰苦卓越的奋斗中,一个个红色人物、革命群像创造了一部部革命故事成就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而在延续中传承的红色血脉烙印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中。红色舞蹈具有特殊的历史性。于平老师谈到,“红色”作为舞蹈的主色调,就是体现中国革命的主色调,其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革命精神。自1949年建国以来,从艺术视角来看,新中国的成立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就舞蹈领域而言,因战争影响而搁置的舞蹈,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种革命故事,在活态传承下,赋予了红色文化无尽的内容。如《烈火中永生》根据重庆解放前夕的一段真实历史改编,在舞蹈情节上通过“绣红旗”“狱中夫妻情深”等片段,以革命先烈们的大无畏精神来表现革命群像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讲述江姐等人在狱中保守党组织秘密并同敌人展开顽强斗争,运用虚实相生的意境结构歌颂先辈们浓厚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从宏观上来说,红色文化通过舞蹈形式中个体呈现将历史具象化,保留了历史整体的发展脉络;从微观上来看,革命群像展现出红色题材的人文伦理活跃于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编导将红色精神与个体生活在表现形式的变化创新中进行同构对接,将革命历史以多元态势展示于观众,使作品更加生活化,更具真实性,跨越意识鸿沟保持艺术审美距离,从生活的真实转化为艺术的真实,求真是文艺创作的生命之基。文艺工作者要全面提高自身修养,在抑恶扬善中互为支撑,用光明驱散黑暗,此外,中国灿烂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优秀品格,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面前文艺工作者应在中华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情,亦或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族责任之心,都可通过艺术作品将民族精神传递给社会。 

2.2.将红色精神融入舞蹈

红色文化实际上就是爱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历史,红色文化是革命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性文化,它代表整个共产党和广大人民众的优良品格,凝聚了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对个体的教育是“润物细声”的教化,其内在蕴含着独特的人文思想、精神力量、美德修养,使个体情感及行为习惯得到陶冶,在新时代争做新青年,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精神,进行大众教育,能够有效地传承红色文化,通过“跨时空对话”的媒介,能够更有效得传播并传承红色文化,共筑文化之“根”时代之“魂”。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舞蹈教育相较而言更能吸引当代青年的注意力,其内在的红色文化在观赏时潜移默化的进入当代青年的内心深处,打动人心,最大程度释放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量

红色题材舞蹈的源头是红色文化,除了从红色文化中充满热血的革命故事和人物中提取素材之外,还能够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淬炼其精华之处结合现代网络热点,通过降维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出来,以更广泛普及面,更新颖的传播方式来进行文化映射。在新时代多元文化的语境下,文艺作品是面向大众的,以艺术作品弘扬我党精神,艺术创作者要创作出能够引发大众情感的故事,坚持扎根人民群众、呈现人民情感,保持守正创新的畛域。在继承红色文化中致敬缅怀革命先烈,在编创中寻找创新点讴歌礼赞先烈们对信念的坚守。文艺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把握好正确的创作导向,自觉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表现出更多责任担当。

3. 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我们应当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对于红色文化与舞蹈的结合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寻找不同的角度与形式,在舞蹈编创过程中对于道具的运用、赋予其意义考虑更多的可能。数字时代的到来与数字技术的日益发展,我们有了更多的可能,例如2021年河南卫视《七夕奇妙游》晚会上的舞蹈《龙门金刚》,这一节目中运用了 AR、三维建模、电脑着色等数字化技术展示龙门乐伎、飞天以及金刚大力士的艺术形象,将舞台与石窟实景相结合,将绚丽多彩的龙门石窟文化展现给世人的同时,融入多媒体时代的审美和展现手段,这是一个新的方向,红色文化舞蹈也可以尝试相关的编创不断突破创新的研究。在道具上,不局限于以往常用的道具,运用更多的巧思,赋予道具新的内涵,不断拓展舞蹈编创的可能性。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