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的自然要素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以藏族民间舞蹈中的“屈伸动律”为例
舞蹈是集体性的创作与发展,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是人们休闲娱乐且延续至今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民间舞蹈则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它来源于人民群众最真实的生活和体验,并真实地反映了各地区、各民族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透过舞蹈动作不仅能感受到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能体会到人们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
每个地区的民间舞蹈都是每个地区文化的重要内涵体现,无论是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都会逐一呈现在民间舞蹈的发展中。由于历史进程,政治变故、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社会变革等都是舞蹈演化的重要背景因素,正是这些背景因素,才缔造出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的民间舞蹈。民间舞蹈作为人民的语言艺术,在人民的生活和工作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回首民间舞蹈的发展史,在数以千年的继承和延续中,从最开始简单且不协调的动作到后来发展到现在优美连贯的舞蹈,在这一巨大的跨越中,从人民聪明智慧的进步、民间舞蹈的革新中,才形成了现阶段的完整与辉煌。通过民间舞蹈来挖掘每个民族背后的意义,通过解读舞蹈身体语言来探索每个民族的价值。
1.研究目的
民族民间舞蹈是该地区人民生活方式的缩影,其每个舞蹈动作之间都能透露出该民族的特有风俗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是劳动人民在当下生活民情的一种反映形式,更是研究地域文化与地域环境的“活化石,是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财富。在舞蹈生态学的范畴里,环境的自然要素对于民族民间舞蹈形态的发生、流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们相互关系并且作用于对方。可以说,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与其当地环境的自然要素密切相关联,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形成了风格、特征、种类各异的舞蹈。本文主要是以我国藏族民间舞蹈为例,分析环境中自然要素对其产生的影响,探究民族民间舞蹈地域性的文化价值,在理论上加深自己对藏族舞蹈文化的研究,在实践中丰富自己民族民间舞蹈学习的经验。
2.研究意义
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建立在自然环境和自然要素的基础之上的,舞蹈自然的也受到了自然要素的影响。影响民间舞形成的自然要素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了地形环境、气候环境、历史因素等诸多条件。笔者在此次分析中阐述了各种环境中的自然要素对藏族民间舞蹈形成所产生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环境的自然要素对于一个民间舞蹈形成的深远意义。此次对藏族舞蹈的探究也能够加深笔者对于藏族舞蹈文化的理解,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3.藏族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要素
3.1藏族地区的自然环境
西藏是我国地理环境最为复杂的省份之一,这里不仅面积最大地形种类分布也最多。在西藏复杂的地形中,分布了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等。且西藏辽阔的地域面积与复杂多变的地形,使得自然环境的气候也就相对更加复杂。首先最为明显的就属藏南谷地与藏南高原的气候。藏南谷地,气候湿润,温度温和适宜,每年的五月到九月是藏南地区的雨季集中阶段,全年的平均温度在八摄氏度左右。而藏北地区的高原气候就要恶劣一些,这里降雨稀少,有半年的冰冻期,全年的平均温度在零摄氏度左右,昼夜温差大。
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构成部分,延绵于如此神秘而特别的地域,其独特的舞蹈文化也是极具代表性和民族特征的藏族常年居住于高原地区,高原高寒缺氧,昼夜温差极大,日照时间长、风沙大、寒冷、降水量集中和温差大,并且无夏季,只有冷暖季之分,交通不便,大部分地区为土路,因此藏族的自然环境是十分恶劣的。尽管西藏海拔地势高、太阳的光照时长和辐射较强,但是这样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对藏族人民的生活、服饰、舞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带来了极具特色的服饰和形象,练就了藏族人民独特的身体特性。藏族人民居住在高原高山,地势崎岖险峻,藏族人民常年下山上山,脚踩山路,手扶山体,这就使得了藏族人民的膝部关节非常灵活与发达。屈与伸生长与山路行走中,发展与行动快慢中,久而久之,藏族人民的膝关节在特定的行程路线中,习惯性的形成了集弹性、韧性、控制性于一体的高强度屈伸动律。这也就体现了藏族地区自然环境对藏族舞蹈的影响,这就使得“屈伸动律”就这样自如的流露在藏族人民传情达意的肢体动作中,从而形成今天载歌载舞时表现出的最基本的最自然的形态。
在藏族舞蹈中的经典动作就是颤膝,颤膝动作的基本特点就是舞者上身前倾,身体微微向下弓,将身体的重心压到腿部,由于奇特的地理环境,人们需要游牧爬山等高强度的动作,所以藏族人民的腿部肌肉和力量特别雄厚,这与其人民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有着巨大的关联。这是藏族舞蹈动作形态的基础,而这正是藏族的特殊自然环境成就了藏族的民间舞蹈。
从世界地理角度来看,西藏地处北纬26度与36度之间,东经横跨78度到90度。地处我国西南部边境,拥有我国最长的陆地接壤国界线,全长四千多公里,西藏与尼泊尔、印度、不丹等国家接壤,在国内北部与青海和新疆相邻,东部连接横断山脉与四川和云南相邻,西藏复杂的地形和多变的山脉,使得其对外的交通和交流相对不开放,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修建青藏线公路和铁路,西藏这一神秘地域才揭开神秘面纱。
3.2藏族地区的自然要素
分析西藏地区的地形和地势,可以将西藏划分为四个板块,首先第一部分就是最为著名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祁连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之间;第二部分就是神秘的藏南谷地,位于雅鲁藏布江的中游地区,是探险、娱乐的世外桃源;第三部分就是藏东高山峡谷,这里以宽、深、险而闻名,有着世界罕见的自然景观和冰川遗迹;第四部分就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水平最高的地方。
总的来说,西藏的地形特点铸就了其气候特征,因为西北部海拔高空气相对稀薄,气温低,气候严寒,东南地区相对海拔较低,河流汇集,气候相对温暖湿润。
藏族地区的自然要素对于藏族舞蹈的形成于发展可谓是十分重要的。空气稀薄的自然环境,使藏族人适应了缺氧的状态,奇特的地形和气候成就了藏族人民强健的体魄和独特的服饰——曲巴装,这一服饰极大的适应了藏族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就是这一系列的影响因素成就了鲜活豪迈的藏族民族民间舞蹈。
4.藏族舞蹈中的“屈伸动律”
4.1“屈伸动律”的基本要素
由于藏族分布在高原,主要以游牧为主,因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使得其衣着服饰厚重,爬山放牧使得其腿部肌肉发达,膝关节的韧度也十分强健。所以,观察藏族舞蹈我们可以发现,藏族的舞蹈豪迈、有气魄,身体重心维持在腰部以下,上肢部分放松,下肢则进行有力的律动。藏族舞蹈丰富多彩,其屈伸的方式和类别也是千变万化,多种多样。弦子的舞蹈动作中膝部要放松,动作柔美流畅;果谐的屈伸则更具力量感,节奏强,豪迈热情;牧区的舞蹈则根据节奏快慢分类,快节奏的膝部屈伸节奏会更加明显,慢节奏的膝部屈伸则更具韵味,古朴,主要强调腿部的抬、抻。
总的来看,藏族舞蹈看似简单,洒脱,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这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强劲的膝部力量和控制力,加强体魄的训练等,这都是藏族舞蹈学习的关键。在藏族舞蹈的表演中,膝关节的控制和腿部力量的表现是舞蹈作品主体升华的关键,强劲有力的舞蹈动作可以增强舞蹈的氛围和感染力。
4.2“屈伸动律”的风格特点
研究藏族舞蹈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现如今的藏族舞蹈,由于信息的交融它吸收了外来舞蹈的特征,与原始的藏族舞蹈存在差异,但现代藏族舞蹈仍然延续着屈伸动作。藏袍服饰宽大厚重,人们穿着藏袍伴歌起舞,感恩美好的生活,积极豪迈,乐观向上的态度和精神,深受群众的喜爱。在做屈伸动作时,身体前倾,腿部弯曲下蹲,身体重心下移到腰部以下,给人一种下沉、稳重而有力的感觉。接下来通过膝部有节奏的的屈伸和腿部的抖动,带动身体上肢舞动,或甩袖、或抖袖,伴随着脚步左右移动,这是藏族独特的舞步,在厚重的衣服和深沉的动作中略显笨重,但在起舞时,却十分的豪放。
在众多民族舞蹈行列中,藏族舞蹈的特色显而易见。在甘南藏族的舞蹈中,运用最为普遍的就是颤膝、舞袖、开和顺的基本动作,而且这四个基本动作独具特色也独具美感。颤膝要求膝部放松,均匀平稳的颤动屈伸,使动作柔和富有弹性和节奏感;由于藏族的服饰宽大,舞袖就是通过手臂对衣袖的抛、振、撩、晃等动作来烘托环境氛围,表达情感;开是指双脚呈八字自然外开;顺则是指四肢动作的统一,舞动时方向保持一致。
藏族舞蹈的发展和其民族文化密切相关,藏族的代表性动作就是屈伸,作为藏族舞蹈的灵魂,这也是藏族的艺术审美的定位。纵观藏族舞蹈的作品和种类,无论何种类型的舞蹈,不论舒缓还是奔放,都有屈伸动作。正是这种屈伸动作,才使藏族舞蹈更具其地域特色和民族精神。
5.论自然要素对藏族民间舞蹈中“屈伸动律”的影响
5.1地理位置的影响
西藏作为海拔最高的地区,除了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仅七千多米以上的雪山就有十六座。藏族人民就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雪山之巅。生活在这里的藏族人民迎难而上,不管风吹雨打都要上山、下山、游牧、放马,经过年复一年的延续和历练,藏族人民的腿部肌肉和关节变得发达和灵活,在险峻的悬崖峭壁、崎岖的山路中,无意间锻炼了腿部的肌肉和膝部的控制力与韧度,屈和伸就这样在人们的前进的脚步之下诞生。在山路上行时,人要上身前倾,膝部抬高,根据道路的梯度来确定膝部的屈伸幅度,在下山时,人体上身要后倾,脚掌落地,根据膝部的屈伸牵引前进。在日积月累的行进中,膝部关节的状态更加具有韧度、力量感、控制性等特点,在优美的山涧、肥沃的牧场、热情的篝火旁,藏族人民的屈伸动律融合在藏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合在藏族舞蹈表演的欢声笑语中并传递出藏族人民的真情实感。
5.2气候条件的影响
藏族独特的民族服饰因地理位置海拔高、气温低等特点,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最为厚重的民族装扮,藏族人民以游牧为生,衣着原料以羊皮、狼皮等动物皮毛做成藏袍来抵御寒冷。因天气寒冷,部分地区有半年的冰冻期,且藏族人民需要爬山、放牧等高强度的活动,所以,藏民的靴子也都是用动物皮毛如牛皮、羊毛等柔软耐磨的材质制作成。尽管藏民生活艰辛,但他们乐观向上、豪迈豁达的精神使得他们感恩生活、崇敬自然的恩赐。藏民游牧随草而行,一些藏民珍贵喜爱的饰品,类似于珊瑚、金银饰品、水獭皮、藏刀等都会随身携带,还可以挂在腰间,或缝在帽子上,久而久之,这些饰品就成了藏族服饰的点睛之笔。
由于西藏的海拔地势和气候关系,西藏地区寒冷潮湿,由于身体的应激性,人的关节会不自觉的蜷缩弯曲,所以,藏民走路时会不自觉的弯曲,特别是行走时,膝盖的弯曲,同时,也由于藏族服饰的厚重从而造成压力重负,从而使腿部膝关节作为重力支撑,使得需要膝部受力支撑,所以,藏民走路时膝部屈伸幅度大,且步调较慢,在陡峭的山路时,膝关节更加强韧。
6.结论
藏族舞蹈作为中国最受环境自然要素影响的民族民间舞蹈,其每个舞蹈语言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我国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舞蹈艺术鲜明的艺术特点,与藏族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要素密切关联。在表演过程中,演员需要用肢体动作语言来传达情感,表达出民间舞蹈艺术的风格特点。我国各地区环境存在巨大差异,各民族的肢体语言动作均会受到其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根据各地的特殊环境,演绎出符合地域民族的舞蹈动作和节奏动律。
本文在了解藏族地区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要素基础上,阐述了藏族舞蹈中的“屈伸动律”,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藏族舞蹈的主题和内涵。通过对舞蹈动作的分析,深刻认知自然环境因素对舞蹈的影响。最后就自然要素对藏族民间舞蹈中“屈伸动律”的影响进行全面总结,认为藏族舞蹈艺术正是基于厚重的服饰,寒冷的气候,活动跳跃不灵活的客观环境因素影响,从而成就了藏族舞蹈的节奏动律特点。那就是腿部屈伸颤膝,上身前倾,含胸垂肩,由此形成“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