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仓俣史朗家具设计中艺术特质的表征研究

作者:马雪,杨昆来源:《上海轻工业》日期:2024-07-20人气:130

一、《月亮有多高》:“解构化”与“性冷淡”的特质表现

仓俣史朗作品《月亮有多高》中大胆的材料使用、构成方式,以及概念化与造型化的设计奠定了其在现代设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一名字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经典爵士乐曲《How high the moon》,它是由膨胀的镀镍钢网、切割和挤压的薄钢板制成的。没有内部框架或支撑,但提供了椅子的轮廓和透明结构,同时保留了传统软垫扶手椅的形状和轮廓。本章主要从这一设计入手对其作品中“结构化”与“性冷淡”的特质表现进行分析。

1.1 “解构化”的特质表现

  解构主义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法国,60年代以来激进学生运动的失败、学者们革命的激情受迫转向对学术思想的分解工作,这是反抗权威制度行为的缩影。解构主义思想初创于1966年的美国人文学科大会上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的《人文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与游戏》一文的论述,解构主义的理论源于对“在场”结构主义的一种反抗,更是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第一哲学”形而上学本体论中对存在本身的根源追求的一种驳斥,对无懈可击的基础形成依赖化的抗击。

解构主义的中心思想在于反中心化、反权威、反二元化,德里达自创的“延异”一词便是最好的诠释,代表着绝对真理的不断消解。其思想主张以朴实的后现代主义态度形成事物认知的整合能力,颠覆思维定式带来的认知僵化、脱离现实的现状,打破“阶级”与“范式”对人主观认知的压迫与暴力,塑造新的“差异的、延宕的”认知机制。

仓俣史朗于1981年加入后现代主义设计集团“孟菲斯”集团,对西方前卫艺术进行吸纳,形成了对解构主义美学思想的初探,在这一设计案例中,仓俣史朗的解构主义思想运用主要体现在了结构与形式上。镀镍钢网薄钢板的使用给予了沙发椅易碎感。沙发椅在视觉上创造了一种柔软、圆润的感觉,但使用示一个挖空的网格来影响这种编织的结构,让其脱离“空泛感”。仓俣史朗正是应用了解构主义美学的形式,从作品层面探讨设计感性认识的交融与存留问题,整体设计从对传统理性思维、平均化发展历程的反叛与消解出发,对并非为物质或作品本身的精神与情感进行传达,进而改变沙发椅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固有形态的的刻板认知。本质上来说,是藉由镂空的开放性设计技巧,对沙发椅内部空间的消解,与原有的实体造型、材质特征形成对比,形成了一种沙发椅并未占用这部分空间,而是围起、创造出了一个独立空间的观感,表达了艺术思维中对物体空间占据的“反叛”。

1.2 “性冷淡”的特质表现

性冷淡风格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仓俣史朗便是其中代表人物,“性冷淡”的核心思想被认为是极简主义的一种异构,是对其中思想:“力求抹去作品中任何情感与直觉判断的痕迹”的一种表达,追求的是材料、色彩的本身意义,以自然的角度体现对功能理念的遵循。

日本的“性冷淡”风格源于日本传统美学与禅宗文化的交融,其中形成了日本的“折中性认知与学习观念”与“自然极简审美观,日本的传统禅宗美学源于中国传入的中华传统禅宗思想并进一步发展,不再停留于对精神的调剂、内心修养的提升,更多的体现在了实用方面。一方面,日本文化“集百家之长”的折中模式在日本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它也同样为后世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的均衡交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月亮有多高”中仓俣史朗以镂空的整体设计、以及沙发椅本身与光线的相交与融合的手法进行创作。试图把一系列无关的新技术、扩展金属、环境特性、文化吸收等因素引力等与使用者的意识形态等联系在一起,化解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界限。以铁丝钢网表现椅子的架构,以光影的形式体现出椅子的空间性,其镂空的表达方式就如古早之时,以大量留白进行整体画面展现,以光影的方式表现月亮,并以留白表现云雾的日本墨彩中的宁静感。

回顾《月亮有多高》整体,镂空的整体表现手段,赋予空间以流动化,表现的便是“少即是多”的幽玄思想:钢网这一材质的使用与原本锈色的色彩表达,印证了对原本自然形态和岁月沧桑之美的追求,保留了钢网的原始特性,这一材料的使用也体现了理性思维表现方式的折中性吸纳,以“少即是多”的形态表现,彰显日本传统美学思想,并遵循了从”寄身心于物,与物同悲喜”的“物哀”:去除装饰浮华,只保留原始容貌,追求岁月流逝自然沧桑之美的“侘寂”:不受外物影响,追求内心充实与才充满创造力的“幽玄”,加之以现代化的材料运用,共同构成了《月亮有多高》中“性冷淡”的艺术特质。

二、《布兰奇椅子》:材料化”与“逃离重力”的特质表现

  仓俣史朗作品《布兰奇椅子》中对新材料特性的良好把握与材料属性给予的轻盈感奠定了其在国际上的里程碑意义。本文主要从《布兰奇椅子》这一作品入手,分析仓俣史朗设计“材料化”与“逃离重力”的特质表现。

2.1 “材料化”的特质表现

  要介绍仓俣史朗的“材料化”特质表达,先要引入形式本体论的概念,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现象学的解释”,从设计产物角度,其解释阐释了“部分”与“整体”的依赖与共生关系,代入本文,则可以替换为材料这一部分与整体设计的依赖与共生,在材料的单一部分中加入情感与意识性的表达,可从三方面讲述观看者的认知历程,一是观者结合生平的理解模式、认知经验,形成的初步剖析;二是内心对于情感灌注的理解,即自我认知的评判;三是经由内化后,对设计本身功能性、体验性表达的主观评价。

设计中的艺术特质表达作为设计者对现实审美的一种反馈,从“材料化”的角度来讲,则可表达为审美意识与设计作品的“非完全对应性”,设计是通过材料的运用加以创作的观念与方法,是将内心构建的形态具象化、实体化的过程,材料与作品二者之间不仅有着共生与依赖的关系,也同样具备各自的独立性。从材料角度来讲,传统材料应用中认为,纯粹的、单一某种材料的使用会使得整体构建趋于寡淡,材料的运用更在于对材料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理解,借以相关手段将不同或相同的材料进行融合,或借助具备粘性的材料使其贴合,借助不同材料的特性发挥其在整体设计中的功能性。或单一、或多种结合忽视了材料在设计组成中的技巧应用与情感表达的因素,而从设计这一行为整体来讲,设计师心中的内容规划影响了设计形式的形成;反之亦然,材料与设计主体同样如此,设计主体是材料选用的决定性因素,材料选用倒逼设计主体的风格与情感表达的转变,他们之间始终联系密切,成为设计构成的重要基础,材料及技巧的应用共同为设计的艺术特质表达服务,随着艺术表达风格、设计整体形态、技巧应用的变化又对材料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而在诸多因素之间寻求平衡才能促进设计的艺术特质表现。

在作品《布兰奇椅子》中仓俣史朗便以拼接的方式将不同形态、颜色的部分整合,通体由丙烯酸树脂构成的椅子,藉由不同的颜色与光影表现,将整体的光影表达发散化,避免了单一材料带来的寡淡感觉,仓俣史朗对“材料化”的表现性主要表现在感官的审美上,而非感性的审美上。同样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文化反应。在禅宗美学的影响下,整体呈现为“虚无”、“透明性”和“空性”,而视觉上审美体验出的是“精神”的漂浮感。仓俣在设计“布兰奇椅子”时将传统木质椅子的材料进行替换,利用丙烯酸树脂这一当时的新型材料制作。使用材料本身的透光性营造出独特的光影效果。而在其中埋加入同样材料制作的人造玫瑰,则是对新材料优良延展性的出色把握。不管《布兰奇椅子》被静置在何处,在光线穿过其中,其全貌都展示在阳光之下,光影塑造出了清净且潺潺流动的水波,如同沉入水中的新鲜花卉。在封存了玫瑰永恒美丽的同时,赋予整体以流动的鲜活感。

仓俣通过材料应用的转变,打破了常人对透明材料“不踏实”的固有认知。从视觉的角度,借助光线的射入、穿过、汇集,以及材料的通透性,内部人造玫瑰的放置。表现了这一设计“坐”的实用属性,更是以材料本身与光线表达了其“流动性”的感情。以“材料化”的思想营造氛围。使得材料不仅仅具备塑造结构的工具属性,更赋予材料以传达感情的思想属性。

2.2 “逃离重力”的特质表现

仓俣史朗作品中的“逃离重力”特质表现,可以引入材料学中透明材料的“虚实相生”来进行理解,所谓虚实相生,并非单指材料在物理属性上的通透性,而要引入光线的交叠与穿透,于空间中物品的定位来进行完善,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曾提出观点“用光线来做设计”,其目的在于以光线和透明材料使用之间的配合,形成光的穿透与变幻,同时加入光在时间与环境上的变化,以自然光在一天中的不同投射方式与人造光的不同特性,赋予整个空间以动态的活力。其表现方式多以视错觉的引导方式,将观者引入到精心设计的空间之中,将物体的动作趋向展现在观者面前。

仓俣史朗对材料“虚实相生”理念的吸纳则源于二战后西方理性现代设计在日本的传入,在《布兰奇椅子》中空间形态表现为以流线型的圆柱形立柱与扶手中的曲线与方正的座板和靠背中的直线表达之间的碰撞、透明材料使用的“漂浮感”、深埋其中的玫瑰造型、上下不分的颜色差异四方面。上半部分整体透明丙烯酸材质的使用,让玫瑰造型具备了装饰属性以外的空间连接属性,椅腿的紫色与花瓣的红色以设色的模式将座板和扶手与椅腿的空间属性相连接,模糊了空间的固有界限,使得设计内部的空间相互连通。

椅子的整体结构设计采用了拼接和嵌套的手法,各部分内部的空间从独立到融合,再以由上至下的颜色变化疏通内部的整体排列,我们可以借助哈迪德的“无重力化”建筑设计表达来理解仓俣史朗设计的“逃离重力”特质。前文提到,椅子各部分并非相互独立的小空间,而是相互贯穿的一个整体,从下至上,椅子以紫色、红色、绿色、透明的设色表达,规划了“消退”的概念,自由流动的设计形体与背景环境相互融合,由上半部分开始渐渐“消失”在空间中,如同“褪色”一般形成无限延伸的空间,塑造了整体了逃离重力理论架构。

在设计中仓俣史朗从材料的选用、结构的规划方面影响了感观者的视觉规律,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人们的视觉习惯,由下至上逐步的透明化以及在“布兰奇椅子”中营造了椅子逐步“消退”的视觉属性,并赋予了椅子以尖锐的棱角、无障碍化的透视关系体验,同时将透明材料传达的轻盈感与厚实的各部分形态组成“视觉平衡”,达成了椅子轻盈的结实感。在其边界上与四周空无一物的空间的结合,使得椅子整体的造型趋向于无边界化,给予了静态的“椅子”以一种漂浮着的感觉,仿佛椅子上半部分就如风筝,而四条椅腿则是牵着风筝的线,“轻盈”、“漂浮”的视觉感观构成表达了其无边界化的“逃离重力”的特质表现。

结语

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从其设计思想入手,分析出仓俣史朗设计思想的成因与美学特质,研究仓俣史朗设计语言在现代设计这一设计领域的价值,总结经验,分析合乎现代设计发展的原则与因素,突破设计的固有状态,提出新的创作方式。探究并阐释其作品中“解构化”与“性冷淡”、“材料化”与“逃离重力”的艺术特质表现对研究后世艺术作品的分析具有现实性意义。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