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在公共图书馆学前儿童绘本讲读中的运用
一、引言
“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立书香社会”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建立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公共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的主要阵地,担当着文化传播与社会教育的责任。学前儿童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对象,越来越多的幼儿家庭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且日渐将公共图书馆作为学前儿童的重要阅读阵地,利用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及阅读推广服务,在书香氛围中陪伴孩子开启阅读之旅。公共图书馆自然肩负重任,着力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给予孩子们人生起步的阅读启蒙,助力孩子们成为有能力的终身阅读者。
与成人阅读不同,幼儿主要是通过自主读图与听成人讲读相结合的方式来理解阅读材料的。因此在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少儿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中,绘本讲读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形式。绘本讲读,其核心内容就是由图书馆馆员向儿童声情并茂地讲述有趣的绘本。研究表明,成人与孩子之间分享故事的过程,具有多方面重要价值与意义。听故事,是学前幼儿必备的“阅读准备”,当他们拥有丰富的听故事经历后,他们就会更加渴望独立的阅读,更好地过渡至自然阅读并体会到愉悦感和成就感。当孩子在故事会中感受到乐趣,便强烈预示着他们之后会更愿意正式学习如何阅读。
通俗来讲,绘本讲读在公共图书馆里通常以“故事会”的形式呈现。如何以儿童为本,基于实践,通过更加丰富的形式开展绘本讲读活动,优化孩子们的阅读体验,促进孩子们对图书的理解与喜爱,成为公共图书馆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音乐在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注意力,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可以合理运用音乐元素、关注对音乐的选择、采纳音乐与绘本相结合的互动形式。
本文主要定位3-6岁学龄前儿童,探索作为重要艺术形式之一的音乐对于绘本讲读的意义,浅谈在绘本阅读各环节中,音乐与故事相融合的运用方式。
二、绘本阅读与音乐的相通力量
松居直先生在《幸福的种子》中提到:“图画书对幼儿来说,是用来感受快乐的。”在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活动中,图书馆员通过图画书的讲读,也是将一粒一粒阅读的种子播撒进孩子的心田。
学前儿童的早期阅读,不在于理解得多么深刻,而主要在于让孩子体验并丰富感性知识,感受阅读的快乐,所谓阅读兴趣,就在这样快乐的阅读经历中生根发芽。
图画书,无疑是最适合早期阅读的类型。公共图书馆开展故事活动由来已久,一百多年以来,绘本讲读成为儿童阅读推广服务中最普遍、最有效、最具吸引力的活动类型。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合适的音乐不仅能衬托绘本,也能使它更具艺术魅力。所谓“话语尽而音乐始”,有时候,音乐表达的情感要比语言更为强烈,当语言“言之不足”时,音乐可以超越语言的限制,触动心灵,引发共鸣。音乐,与绘本一样,都能带给孩子们心灵的愉悦,二者有机结合,便更加触动了孩子们的感官,给孩子们带来更加奇妙快乐的体验。
图画书中的文字和图画相辅相成,共同承担着叙述故事的责任,画面不是仅仅为文字服务的,文字也不足以表达画面的全部。有些画面中的细节,文字不会赘述,此时的第二种声音——音乐,能够填补语言的缝隙,与画面交融,给孩子们带来更好的呈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阅读是幼儿获得更丰富的认知和经验的有效途径,幼儿期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习惯、品质的重要时期,在幼儿期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阅读,可以帮助幼儿提升阅读体验。
音乐元素的加入,对于绘本阅读活动来说有着重要的正向意义。
(一)阅读中的艺术通感
音乐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能唤起儿童对美的感知,更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前儿童在欣赏绘本画面、文字语言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一种美的感觉传递另一种美的感觉。音乐可以将孩子们的感官激活,让孩子们从内心去理解绘本的艺术之美,唤起幼儿对绘本内涵的审美情感。传统的绘本阅读给予孩子们文字之美与图画之美,有了音乐的加成,便是叠加了更深层次的意境之美。
(二)音乐激活儿童的感官体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对幼儿来说,各种感觉在生活实践中相互协调发展。学前阶段是大脑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不同的感官信息获取对大脑中枢产生不同的刺激。早期阅读是培养儿童感官发展及意识形式的综合性活动,学龄前儿童(3-6岁)的认知发展尤以感官体验发展为主。这一阶段,儿童对声音的敏感与感知能力快速发展,不同音质和音量的声音能够诱发儿童的不同反应,对儿童情绪变化产生影响。
(三)音乐增强儿童的阅读体验感,提升儿童的阅读代入感
音乐与普通人声相比具有不可替代性,幼儿生来就具备辨别音符、音标和旋律的能力。音乐对儿童有着特别的吸引力,这种结合能够让幼儿获得更愉悦的阅读体验,使得阅读更富有童趣和艺术感。
将音乐应用在故事活动中,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加强互动效果。有调研显示:大多数家长或儿童看护者都反映,孩子们如果会唱一首与故事相关的歌,他们会迫不及待哼唱出来。这说明孩子们能够思考并将歌曲带入故事中,可以将故事和音乐联系在一起。
(四)音乐增强儿童的阅读认知力、想象力、创造力
绘本的内容多源自于儿童的生活经验,而音乐,也是反映人们现实生活情感的一门艺术。绘本与音乐共通的生活描绘与情感表达,使得孩子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更加真切地理解生活、了解世界。
音乐激发着孩子的创造力,使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开阔。音乐作品,无论是乐曲还是歌曲,都具有一定的形象性,这种形象性可以为孩子们的理解和感受插上自由的翅膀。
三、音乐在绘本讲读各环节中的运用
公共图书馆的绘本讲读活动流程通常分为:预热环节、开场环节、阅读主体环节、延伸环节等。本段落将基于阅读推广实践,依照绘本讲读活动的流程顺序,分版块浅谈在故事活动中,音乐可融入的具体方式。
(一)预热环节:铺垫氛围,放松心情
当孩子们踏入活动场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进入了公共图书馆为其营造的阅读氛围之中。尤其对于初次来到空间的小读者来说,陌生的环境可能会让他们产生紧张、拘谨的情绪。这时候,合适的背景音乐能让孩子们放松心情、渐渐融入。背景音乐可以契合活动当天的时间节点,或是契合绘本主题,音乐风格可以是柔和的,也可以是轻松欢快的。比如在新年故事会的时间节点,活动预备时可以播放《新年快乐》等乐曲作为对小读者们的欢迎。
(二)开场环节:拉近距离,激活感知
在活动的最开场,音乐可以融入在主讲人与幼儿的沟通与互动中。比如用小朋友们熟悉的旋律来搭建一种新的问候方式,将《老只老虎》的歌词改编为“你好+小朋友昵称”,提升小朋友的参与感,让小朋友感受到面对面的关注,拉近他们与主讲人及其他参与者的距离,更好地活跃气氛。
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具有韵律感,在热身环节,可以采用手指谣、奥尔夫音乐游戏、音乐节奏游戏等形式,让小朋友们开始激活自己的听觉感知、语言感知、动作感知,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主体部分做好准备。
(三)阅读环节:音乐让孩子立体化地走进故事
阅读环节是绘本讲读活动的主体环节,在这一环节,馆员可以通过音乐先导、音乐背景以及音效等多种形式,让故事从扁平走向更加立体。
1.音乐先导
在语言迸发之前,音乐可先行,馆员可以选择适当的音乐进行绘本主题气氛的烘托。主讲人可以让幼儿先聆听一小段相关音乐,问问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如在讲读《当春天来临》时,可以播放儿歌《春晓》《春天在哪里》、钢琴曲《春之歌》等,透过音乐,在故事开始之前,奠定内容基调,给幼儿铺垫上一层想象的空间。
音乐元素反映着生活,当幼儿倾听时,可以让音乐有效地带动思维,更好地融入故事氛围。
2.音乐背景
有研究曾搭建出“儿童绘本感官体验用户需求层次结构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背景音乐在儿童绘本感官体验中是十分重要的用户需求,其权重仅次于“插画呈现”与“行为引导”,甚至比“色彩”“角色形象”“文字内容”更为重要。足以看出,背景音乐在故事呈现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契合的背景音乐与主讲人的人声以及故事画面结合,是会达到惊人效果的有机结合。文学、美术、音乐这三种艺术形式之间相关、相连、相通的情感因素、审美要素及表现手法,足以达到思想与形式的融合,讲读与发展的统一。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着相同的主题和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在讲读绘本《跑跑镇》时,辅以背景音乐《轻快的脚步》,音乐一起便瞬间增强了故事性,轻快的、如前进时蹦跳脚步般的旋律,让人仿佛真的置身在一个万物都在奔跑的欢乐小镇,期待小镇上会发生的神奇故事。比如在讲述绘本《月亮,生日快乐》时,辅以背景音乐《靠岸》,这首音乐的感觉如河流般舒缓轻盈,带领小读者们跟随月亮小熊一起翻过高山,越过小河,也衬托着故事中温馨友爱的主题内核。
在故事中有转折情节时,音乐的作用则更为明显,可以更直观地展现故事发展走向。比如在讲读绘本《邻居》时,当讲述两只兔子是一对好邻居时,可以采用轻快的音乐;后来当他们因为一系列琐事发生争执时,可以采用更厚重的音色表达角色关系;接着当遇到危险,两只兔子被狐狸追赶时,可以用急促的音乐表现紧张感;最后,一对邻居团结一心化解了危险,关系也更加亲近时,再回到舒缓欢快的音乐中结束这个故事。这样一来,戏剧冲突变得分明,情节的层次感增强,呈现在小读者面前的仿佛是一部微型情景剧,也就更能够让他们沉浸其中。
3.音效
音效的运用也可以为幼儿故事讲读画上点睛之笔。比如风雨声、海浪声等环境音效,人物的脚步声、哭笑声、动作声等人物音效,动物叫声等动物音效……这些音效都可以增强故事真实感和场景立体感,引领孩子们将文学语言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促进孩子们对真实世界与现实生活的认知,让孩子们拥有沉浸式的直观感受。
(四)延伸活动:用音乐升华理解与感受
绘本阅读的游戏性,是低龄儿童阅读的重要属性,因为阅读对于孩子们来说,最重要的作用是带来快乐。而音乐对于情绪的影响力,刚好可以起到放大快乐的效果,所以很适合运用在阅读活动延伸环节。
多种艺术手段表现作品是小读者在深度理解绘本作品后的表达,馆员在设计延伸活动时,可以基于儿童特点拓展多元表现形式,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让孩子的表现能力综合发展。
在绘本阅读之后的延伸活动中加入音乐元素,可以考虑与故事内容相映衬,或回顾故事感受,或是故事内容的延伸。
比如在音乐声中进行角色扮演或故事演绎,像《拔萝卜》《母鸡萝丝去散步》等,孩子们的演绎是对故事理解后的的自我表达,在此类延伸活动中,对故事的感受力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使角色个性更加鲜明、情绪情感更加强烈,
延伸活动中的创作同样可以运用音乐,比如《稀里哗啦下大雨》的延伸活动,可以带领小朋友们用身体动作或借助小乐器,在音律节奏中模拟出不同雨声,或者采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进行再创作。在创作活动中可以配以展现雨声的乐曲,激发幼儿的多维度感受力,促进幼儿进一步发散思维去想象和创造。
(五)进一步发展与融合:音画交融,音乐演绎绘本
音乐可以不仅作为故事的铺垫、衬托、延伸,音乐可以直接用以表达故事,替代文字语言将故事“唱”出来。这样的融合对活动策划人与讲读人来说有着更高的要求,讲读人可以将故事中的情节、角色对话等编入朗朗上口的旋律中,让音乐与绘本和谐交融,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故事会”。
相比于自行创编,一个更具普适性的方式是学会利用现有的音乐互动绘本。随着绘本出版物日益增强的互动性与多元化,音乐互动绘本也越来越多地映入视野,专业的音乐创编团队,为绘本故事创作与制作乐谱,推动绘本阅读与传播。如《好神奇的小石头》,书中的小石头一转身会变成不同的颜色,颜色对应不同的事物,类似的情节内容重复呈现了10次。绘本为这10次认知场景赋予了一段同样的旋律,且旋律面向学前儿童是简易的、方便记忆的。刚开始可以由讲读人主要哼唱,再渐渐地引领小听众们一起跟唱加入,在反复的音乐表达中,提升了孩子们对绘本的理解和在阅读活动中的参与度,他们的角色也就不仅仅是接受者,而转换为了内容输出者,更深层次地实现了“共读”,也更有利地推动了孩子们发展成为独立阅读者。
四、结语
孩子们的生活里不能没有音乐,正如不能没有故事一样。
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简单地让孩子们体会阅读的快乐,便是最有意义的价值。
音乐加倍了绘本阅读的快乐,无形之中提升了孩子们阅读理解的深度,多维度的阅读推广服务创新,带来了超越传统讲读的仪式感与效能感。
文字、图画、音乐,共同为孩子们编织出美妙的阅读之梦,而公共图书馆馆员们正在不断努力开拓阅读推广服务,成为孩子们的阅读点灯者与守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