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傣陶技艺的文化生态变迁和传承与人才培养分析
原始制陶技术从新石器晚期开始在中原地区出现,随着古越人南迁传播延续四千多年。随着交通便利带来的德宏旅游业发展,反应在傣陶技艺发展上,却是由盛转衰。2006年,德宏芒项傣族土陶制陶技艺被第一批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但如何将傣族文化与傣陶技艺结合使得傣陶技艺活态传承仍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德宏傣陶技艺文化生态理论概述
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导致文化生态为适应环境不断变迁,傣陶技艺受影响是必然结果,具体表现在技术更新缓慢与从业人员流失方面,德宏地区保留着传统制陶烧制技术,在陶器装饰纹样上保留着传统傣族文化特征。
(一)傣陶技艺与文化生态
所谓文化生态,就是指文化生存所依赖的社会、人文、自然之间互相协调的状态。斯图尔德在其著作《文化变迁论》中主张文化与所在环境适应的角度分析文化类型差异,文化生态研究中将重点范围扩大到不同区域文化形成与共同社会环境的差异。自古以来,陶艺就一直都在人的生活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管文明或野蛮,古老或现代,陶艺都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民族学者对傣族慢伦制陶进行考察研究,在考古发掘中挖出不少土陶片,发掘出土文物发现如今傣族制陶工具工艺与新石器晚期陶器特点相似。材料选择加入特殊沙子的泥土改变密度,技艺突出特点是慢轮手工,平地堆烧为主制作,是中原文化在德宏地区的延续。
(二)傣陶技艺文化生态特征
傣陶制品曾经是傣族的重要生活用品。德宏地区气候炎热,几乎每家都用陶罐储水,炎热的夏天用陶罐存水不仅清凉还不易变质。傣族人喜欢用陶罐煮食物,烧出的陶罐密度较小质地较软,傣族人用当地的糯米水泡陶罐增加陶罐的密度。傣族艺人会将傣陶做为一些建筑的装饰品,节日时祈盼为家人带来平安。然而社会的发展必然引起自然生态的改变,间接影响傣陶的生存环境和生活需求。如今芒项村已成为现代化的村寨,土地的减少,傣陶取泥困难,傣家人接受各种现代化塑料商品用来存放物品,傣陶需求更多的从实用转为审美或者纪念,例如:傣族盛大的开关门节前晚,寨子各家派出代表带着专用傣陶罐子到水井中打水,以期盼生活幸福安康等。这变化直接影响傣陶技艺的文化发展。
(三)傣陶文化传承价值
傣陶技艺最基本的传承价值在于对自身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满足,体现出极好的富足社会性文化价值,傣族传统的社会生活习惯和方式也可以通过这个技艺得到很好的体现。傣陶技艺经过一代代传承,逐渐演变成记忆的载体文化,这也构建出了独特的傣族文化表征体系。
1.传承是对文化生态变迁的适应结果
傣族的陶艺传承就是为了不断适应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在傣陶的工艺传承系统中,可以看出傣族传统社会的分工模式、整体性逻辑思维。最初的傣陶都是生活用具一类,之后受到信仰崇拜的影响,傣族人民所的陶器制作方向逐渐向仪式用品转变,在使用方面变得愈发多元化。傣陶技艺是基于“万物有灵”的思想前提下进行的,因此整个制作过程显得格外原始神秘,充满了朴素的思想观念。傣陶中的“慢”,字面意思是制作时间和过程非常缓慢,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它包含了一种农耕的自然状态期间的生活。在这种状态下,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处处洋溢着田园诗般的情趣。
2.传承是对社会形态的适应结果
一般来说,社会形态的变迁或发展都会对傣陶技艺的传承起到本质上的影响,只有让制陶工艺不断与社会的形态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其长远传承,它与社会形态之间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初的傣陶技艺传承是一家一户的内部传承方式,那时候在一个傣族家庭中制陶是仅次于农业的存在,因地制宜,使用最古老也最简单的手工制陶来满足当时家庭的生产生活需要。因此当时接受传承进行制陶活动的一般都是家庭中的妇女,她们将自力更生视为制陶的主要目标,因此绝大部分陶具都是自己使用,只有非常少一部份才会拿出来换取其他物品或出售。这种工艺传承的方式,是当时傣族人民对自然氛围、村寨系统以及农耕经济等生活环境的适应。
二、德宏傣陶文化生态中的变迁
德宏傣陶技艺在文化生态中不断变迁,体现在傣陶器型、纹样与制陶工艺等方面。傣陶器型变迁包括生态茶具、景观灯罩、旅游工艺品等方面。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陶罐在傣族村寨随处可见,主要有储存粮食与煮饭的罐子土锅等。随着外来商品的进入,傣族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陶罐陶碗等陶制品被新材料商品替代。德宏傣族村寨有自己的活动场所,东南亚文化传入德宏与中原文化交融促进傣族文化的繁荣,其祖先将其与陶器使用巧妙结合,渗透到傣族日常生活生产中,包括建筑装饰与生活用品。
傣陶纹样变迁包括傣族文字、原始纹样与动植物纹样等,原始傣陶罐子纹样是带有纹样木拍拍打出来的,纹样包括绳纹、螺旋纹状等。傣族文字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傣族的文化人用傣文记录事件,傣族文字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傣族文字符号装饰图案出现在陶罐及茶杯上。植物纹样在傣陶器出现较多是在八九十年代,很多外来瓷器进入德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傣陶本身图案较少,聪明的傣族人吸收外来文明,结合傣陶的特性开始在陶罐上刻画出具有傣族韵味的图案,如傣族栽种的鸡蛋花,傣族人爱吃的水蕨菜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寻求精神上的享受,傣陶日益注重日特有傣族文化内涵,通过器型纹样装饰带给人们展现傣族文化艺术的魅力,制陶艺人从动植物生态学特征中获得创作灵感,使得傣陶纹样装饰日益丰富。傣族制陶有将各种动植物形象用作生活器物装饰的传统,现代新傣陶作品中强化传统器形的特征。
傣陶制陶工艺变迁表现为传统慢轮制陶到现代制陶,纹样制作工具革新与烧制方法变迁。传统傣族慢轮制陶是用手拨动慢轮进行傣陶制作,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傣陶以慢轮方式制作会影响经济效益,在保护慢轮制陶同时增加新的拉坯制陶,用电动拉坯机器拉制傣陶器型成型速度快。传统傣陶器型图案用带有纹样的木拍打出,制作木拍纹样麻烦,靠模型拍打获取纹样的方式具有很大局限性。艺人们根据不同的纹样要求打磨制作相应的工具,很多板画的刻刀工具可以在傣陶雕刻纹样中使用,使傣陶在创作中得到更大发展空间。
四、德宏傣陶技艺文化保护的现状与成因
(一)缺乏制度保障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传统的傣陶技艺传承方式不再适用,无形的文化遗产逐渐没落,传统技艺濒临灭绝,这些非物质文化会越来越缺乏社会存在感,而造成德宏傣陶技艺缺乏制度保障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与制陶人有关。目前人数仅有两位年过七旬的来人且无文化、经营规模弱、小、散,产品化程度极低、实践传承简单化、无专门历史文献记载、缺乏创新。因此,傣陶的质量和生产技术的质量都没有把握,制陶人的福利自然不会得到保障。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对傣陶技艺形成完善的立法和监管机制,无法动用专项资金。文化保障质量基本上取决于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强弱。导致缺乏制度保障的另一个原因是非物质性文化对遗产的保护有限,相关部门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政府部门不够重视
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等级直接影响到傣陶文化的发展。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保护体系。但是,重视中的傣陶水平还远远不够,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板块很少出现在德宏州的文化宣传中,也缺乏相应的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对傣陶发展没有显著帮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德宏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工作重点是增加德宏区域经济生产;二是政府忙于推广旅游品牌,快速拉动当地经济,忽视了对傣陶文化的推广。由于政府部门不够重视,我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亡,德宏地区无法摆脱文化消亡的现状,传统的傣陶不能向系统化、规范化发展。
(三)民族保护意识薄弱
对于傣陶,大部分傣族人赞不绝口,在各个村庄的活动场所中都广泛使用,但人们却不愿意关注到制陶层面。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傣陶市场越来越商业化,小规模的制陶根本无法获得良好的经济收入;其次,傣陶的制作时间太长,耗能太大,所以制陶为生风险很大;再次,大部分民众将保护工作寄希望于他人;最后,当地人的制陶文化薄弱,对非物质文化重视不够,下一代新生力量在大城市中学习、工作和发展,没有接受傣陶技艺教育。
五、德宏傣陶技艺生态传承对策
傣陶技艺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自身的有效继承,避免其在继承中的失传甚至艺术的消亡,必须做好继承探索和路径方法的创新,要充分运用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承新理念、新技术。除了应用传统的傣陶技艺继承方式外,还需要探索数字化、信息化的传承路径。在此过程中,要提高傣陶技艺传承人数字化素养,推广和传承中,利用多媒体和不同的媒体渠道传播傣陶技艺,发挥傣陶技艺的影响力。
首先,当地政府应该做好引导做好当地的陶艺制作技巧工作,立足大局,做好顶层设计策划。对傣陶技艺文化出台相关保护规定,对傣陶技艺传承工作提供必要政策扶持,配合有关地区文化部门和农村建设部门积极落实相关政策。为傣陶技艺传承提供必要资金支持。为增加地方财政对傣陶技艺品的专项拨款,可以设立傣陶技艺品专项资金,提供傣陶技艺的采录、保护、宣传、传承等工作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还可以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必要宣传傣陶技艺文化艺术工作,积极宣传傣陶技艺,让大众更了解和接受傣陶技艺,从而扩大傣陶技艺的观众范围,为傣陶技艺传承打好基础。
其次,傣陶技艺传承地区的政府应该加快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以此来推动傣陶技艺文化的繁荣发展。因此需要在傣陶技艺分布区积极做好文化普查和收集工作,对当地的傣陶技艺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并为傣陶技艺创建特殊文件以完善相关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构建傣陶技艺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系统,将相关傣陶技艺文化遗传学全部保护。构建傣陶技艺管理运行机制,并号召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傣陶技艺文化馆等另外,要加强对傣陶技艺保护工作的宣传,开展傣陶技艺进校园工作,让傣陶技艺作为教材融入学生的教材,深化傣陶的基础艺术。
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教育在傣族传承传统陶艺文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借助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进行傣陶技艺教育,以此来推动青年群体在新时代对傣陶技艺的学习和接受。要体现傣陶技艺的特点,还需要打造一个傣陶技艺品牌,建一个特色的傣陶技艺栏目。在制作宣传形式上进行陶艺创新。让大众加深对傣陶技艺的认识和理解,让大众感受傣陶技艺的魅力,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独特审美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傣陶技艺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热爱傣陶技艺,并设法使其自觉肩负其对傣陶技艺的传承责任,以此来对傣陶技艺传承中所出现的重点问题加以解决,进而促进傣陶技艺的持续发展。
五、结语
傣陶技艺是傣族人民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特殊的文化体系,具备人类制陶历史中不同发展阶段的所有共同特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傣陶技艺的传承过程也是傣族人民科技教育的发展过程。另外,傣陶技艺的发展也可以对傣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变迁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映,是广大傣族人民所独有的特殊群体文化表征系统。因此,研究傣陶技艺的文化生态变迁与传承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傣陶技艺变迁随着文化生态变化发展,傣陶技艺的传承发展要从傣族文化生态现状出发,探究傣陶技艺在文化生态变迁中功能价值的转变。傣陶技艺的活态传承需要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要发挥傣族文化主题的能动作用,使傣陶回归到生活中,要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多元化的培养傣陶技艺活态传承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