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工艺的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吴远伟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7-10人气:198

赤水盛产竹子,境内生长有楠竹、慈竹、水竹等300多种竹子,竹林面积130余万亩两次获评“中国竹子之乡”称号,被誉为“中国竹都”“中国竹编工艺之乡”。在赤水,无竹不成山无竹不成林无竹不成居。竹子不仅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还成为当地聚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法宝”,让人民过上了富“竹”生活,走出了一条绿色脱贫致富之路。其中,独具特色的产业——赤水竹编功不可没。

一、赤水竹编的历史发展背景

竹子在我国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李约瑟曾说:“没有哪一种植物像竹类一样在中国历代艺术和技术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关于赤水竹编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清及更早时期。当时人们为了存放剩余米粟和猎取的食物,开始就地砍来植物枝条编成篮、筐等器具。实践中发现竹子的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而且能编易织,结实耐用。于是,竹子便成了编织生产生活器具的主要材料,逐渐出现了赤水传统竹编,如:桌椅、凳、背篼、箩筐等。乾隆三十四年,福建上杭人黎理泰将易于编织的楠竹品种引入赤水境内广泛种植,实用性较强的竹编生活用品和竹编农具因此得以迅速推广。

竹子在古代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材料,又是君子“比德”的对象,苏东坡曾言:“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耶!”竹编最初是作为生活器具而存在,比较粗糙,主要是竹篮、竹凳、竹椅等生活用具。清末民初时期,竹编制品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各地的竹编工艺蓬勃兴起,赤水竹编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此时期,竹屏风、竹席、竹帘等竹编产品相继出现,因物美价廉,实用耐用,深受人们喜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一部分民营竹编企业的崛起,赤水竹编种类越来越丰富,竹编产品不再是单纯的生活用品。它们以竹编书画、竹丝扣瓷、竹编灯饰等方式出现,制作工艺更加精细,作品精美、高雅、富有神韵,有的以赤水民俗风情和山水风景为创作题材,有的则以实用竹编工艺品进行大量生产。

二、赤水竹编发展现状

赤水竹编在当地传承发展状况良好,赤水市境内代表性的竹编企业或个体经营户有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赤水市好竹艺有限公司、赤水市竹城竹艺加工坊等10余家。市内现已建有竹编非遗工坊2个、竹编非遗体验空间1个、竹编产学研体验基地(中心)2个。有完整掌握平面竹编和立体竹编技艺的传承人50余人,竹编民间手艺人300余人,竹编年产量约10万件(套)。产品主要有竹编书画、竹丝扣瓷、竹编家具等系列产品,在黔川渝地区深受欢迎。

三、赤水竹编的价值分析

1.历史人文价值:赤水种竹用竹历史悠久,竹编技艺相生相伴,是赤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竹编箩筐、竹编背篼、竹碾等不仅是赤水河畔劳动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工具,曾经还在赤水河运、盐运以及红军长征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竹编产品及其编织工艺,可供我们了解赤水河中下游地区的风土人情、礼仪风俗、文化特征等,为研究赤水及黔川渝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生动物证。

2.文化艺术价值:赤水竹编以竹丝编织古今名家书画以及瓷胎编织立体编织等为主,编织工艺主要备料、竹篾加工、产品编织三大流程和二十多道工序精工细作而成赤水竹编产品精美、高雅、实用,工艺精湛,极具审美情趣可作为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作为摆件增添公共空间或私人空间的文化氛围。赤水竹编曾与上海美术学院共同设计推出了竹编服饰,与上海英雄钢笔共同设计推出了竹编钢笔等竹编创意产品,具有较强的文化艺术价值。

3.经济社会价值:竹编作为赤水重要的竹加工产品之一,对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就业具有积极作用。目前,竹编已直接或间接带动500赤水当地留守妇女、残疾人、返乡农民工等实现了居家就业、就近就业,成为农民脱贫增收重要产业,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绿色生态价值:赤水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利用发展竹资源的竹产业已成为公认的绿色产业,在当今关注全球气候变暖,保护绿色环保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此外,竹的透光性和良好的防虫、防潮等特点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内不可多得的绿色环保材料。因此,竹编因其原材料供应可循环,生产制作成本低,环保无污染等特点,在绿色生态价值中更显积极意义。

5.生活实用价值竹编在赤水最初以生产农具和生活实用品形式出现,由于赤水地处河谷地带,夏季炎热,竹编制品具有透气、安全、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常常被人们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作为一种必备的用具,并在使用场景和产品形态上被不断地进行创新。现在,竹筛、竹刷、竹蒸笼等竹编产品依然是赤水河畔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实用工具。

四、赤水竹编发展面临的困境

1.竹编人才缺乏,传承发展困难。第一,传承方式存在局限性。由于传统的竹编传承方式多以家族式、师徒式传承为主,传承面较窄,导致当地现存的竹编手工艺人年龄大、数量少,多以留守妇女、当地村民等人员为主,缺少心灵手巧、年轻力壮的年轻人从事竹编生产,也缺少既懂生产又懂销售的综合性人才。虽然近年来涌现出了杨昌芹、金理会等一批优秀的竹编艺人,但传承人的老龄化问题依然存在,“青黄不接”的传承现状,不利于竹编的发展。第二,竹编技艺易学难精。普通学徒从零基础学习竹编到独立完成产品编织至少需要1-2个月的学习时间,如编织较高水平的创意性产品则需要一定的工艺美术基础和长期的学习实践,这导致许多人对学习竹编“望而生畏”。第三,经济收益微薄。从事竹编生产的人员多以40-50岁之间的中老年群体为主,月工资一般3000元左右。由于学习竹编花费时间长、工资收入低,导致现有的竹编手艺人大量流失,年轻一代对学习竹编兴趣不浓,不愿从事竹编行业。

2.产业基础薄弱,缺乏市场定位。传统竹编在赤水生产制作历史较久,基础也较好,但就新兴的平面竹编、精细竹编、创意竹编等形成的竹编产业而言,赤水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一方面,赤水竹编产业发展基础较弱。现有的10余家竹编市场主体主要生产竹筐、茶具、竹家具、竹装饰品等,但多以个体户或工坊形式运营,产业规模小而散,竹编生产基础设施设备也相对不足,缺少具有示范带动性的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和标杆企业支撑赤水竹编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赤水竹编产品市场定位模糊。赤水竹编的销售方式和市场定位还不够精准,销售群体较窄,部分产品价格不亲民。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实体店铺销售和展销销售,缺少批量定制、线上营销、直播带货等多样化的营销方式。销售市场多集中在本地和黔川渝周边城市,长三角、珠三角等中远端市场尚未打开。  

3.缺少创意设计,产品竞争力弱。一是产品辨识度较低现有各类竹编产品缺乏对赤水历史文化的展示,也没有很好的将当地的风景名胜融入产品中进行设计。二是缺少新品和精品。赤水竹编更新换代周期长,产品种类不丰富,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不足,缺少创意十足的新品和美观大气的精品。三是产品存在同质化。赤水竹编与四川青神竹编、浙江安吉竹编等相比,其产品种类和生产工艺大体相同,但赤水竹编知名度不及两者,产品在市场上同台竞技优势不明显。

4.宣传营销不足,品牌知名度不高。一是宣传营销方式单一。赤水竹编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各类大中型展示、展销、赛事活动较少,在各类新闻媒体和线上平台宣传推介的力度不足,被世人认知和接触的机会不多,不利于产品的营销和品牌的塑造。二是品牌构建力度不足。赤水竹编尚属于区域性小品牌,虽然推出了“极竹堂”“竹西施”等系列品牌,但这些小众品牌在品牌定位、品牌理念、品牌设计等方面还不健全。同时,赤水竹编整体的品牌构建和“线上+线下”的营销体系还未完全形成,品牌的知名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五、新时代下赤水竹编产业化发展的路径思考

1.积极拓宽培养渠道,壮大竹编人才队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传承梯队建设,促进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不断壮大传承队伍。”2022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传承队伍建设,拓宽培养渠道,支持非遗传承人提升技能技艺,加大传承补助支持力度。”非遗传承队伍的建设,对于推动一项非遗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要发挥好现有竹编传承人的传帮带作用,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现有竹编传承人守护好、传承好竹编技艺,积极带徒传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习活动。其次,要加强新一代竹编手艺人的培养,通过政企合作、企企合作等方式,积极面向社会、职业院校等群体举办技能培训班、传承人研修班等竹编培训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等方式,形成一套成熟的竹编培训机制,吸引更多人参与竹编学习,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最后,要加强竹编综合性人才培养,依托地方高校、职业院校以及产学研基地等资源,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将竹编生产制作、创意设计、市场营销等纳入专业课程学习,培养一批重保护、懂生产、会营销的新时代竹编传承人。

2.坚持保护利用并重,推动竹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竹编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竹编传统工艺博物馆或展陈馆等综合性展示馆,对赤水竹编的历史文化、工艺流程、功能价值等进行展示,对竹编相关的工具、实物、资料进行收藏保管。建设综合性竹编传习基地和传习所,用于开展各类传承培训、教学实践、研学体验等传习活动。推动竹编产业集群化发展,采取政策激励、资金扶持、招商引资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现有竹编非遗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扩大生产规模,新建一批竹编生产销售企业,扶持培育竹编龙头企业。推动竹编厂区变景区,把竹编生产基地纳入游客旅游游览线路点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竹编研学和体验互动活动,让游客现场亲手制作竹编产品,沉浸式体验竹编编织,深入了解竹编文化。

3.丰富产品创意设计,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指出:“要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中国艺术研究院手工艺研究所所长邱春林指出:“手工艺是高文化附加值的行业,所以需要强化创意,重视创意设计能力的提升。”赤水竹编只有在传统基础上守正创新,才能更好的推动其发展。第一,要推动竹编跨界创意设计。所谓“跨界”,是指两个及其以上不同领域的合作。通过跨界,能够扩大技艺类非遗的适用范围与边界,并激励传承人和设计师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从而相互成就。对竹编工艺实行跨界创意设计,有助于推动“竹编+”和“+竹编”产业链的延伸具体而言,就是要把竹编工艺及其相关产品应用于各个领域,推动竹编在建筑装饰服装首饰、旅游景区酒店餐饮、教育教学、农业观光等领域跨界融合,持续不断推出更多的竹编新品和精品,孵化打造一系列竹编创意爆款第二,要培养创意设计人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选派优秀竹编人才到四川、浙江、日本等地学习创意设计,同时邀请知名的文化创意企业、文创设计师等到当地开展竹编创意设计、产品研发生产培训培养一批懂设计、会设计的竹编创意设计人才。第三,要提升产品质量。赤水竹编必须坚持走品质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编织水平,持续丰富产品种类,形成一套标准化的竹编研发设计、生产制作、质量检测体系,树立赤水竹编质量过硬的市场口碑,这样才能提升赤水竹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4.创新宣传营销推广,塑造赤水竹编品牌。一是要拓展销售市场。赤水竹编不能“藏在深闺人未识”,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打通市场和销售关节,稳定黔川渝销售市场,发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中远端市场,推动竹编产品入驻省内外知名景区和各类商超、商业中心、展览馆等,让更多消费群体认识和了解赤水竹编。二是构建“线上+线下”的宣传营销体系。充分利用抖音、B站、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对竹编文化、竹编产品、竹编传承人进行全方位网络宣传。积极培育竹编网红达人,引导竹编传承人或企业管理者开展直播带货。同时,积极组织竹编企业携带产品参加各类大型展示展销和技能赛事活动,在活动和赛事中提升赤水竹编知名度。三是要打造赤水竹编文化IP品牌。品牌的塑造对于提升赤水竹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重要作用,要深入挖掘展示“四渡赤水”“川盐入黔”“中国丹霞”等文化旅游资源,赋予赤水竹编产品文化内涵和灵魂,打造属于自己的竹编文化IP品牌。  

五、结语

赤水竹编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人文、文化艺术、生态环保等价值。赤水竹编历经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其制作工艺和产品形式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新时代下,赤水竹编要想破茧成蝶,成功走出一条产业化发展道路,必须牢牢把握好人才培养、保护利用、产品创新、宣传营销四个关键,坚持在保护传承中推动竹编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从而更好的发挥赤水竹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创造的经济社会价值。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