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制造企业推行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建议
一、成本精细化管理概述
在制造企业全面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策略就是顺应企业主体的核心性发展目标,对企业运营全流程加以深度监管,即物资采购、加工生产、运输库存、营销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并搭配流程规划、精准核算、成本管控等全面、系统的管理,确保责任落地,强化企业职工作业主观能动性。逐步落实财务成本核算、财务信息分析、财务成本预算等工作,达到企业运营成本高质管控的工作目标,突出产品制造成本优势,扩大产品在市场的综合竞争实力,保障制造企业运营效益。
二、成本精细化管理对制造企业的重要性
制造企业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中:一是提高制造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正当实行,能够规避产品在生产、储存、运输等程序中发生资源浪费现象,盘活库存。并保证企业库存实际周转率,降低企业资金占用量,减少产品生产成本;二是辅助制造企业制定发展决策。有效性的成本精细化管理能够渗透在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的各个细化环节中,可为制造企业管理层提供真实、精准、可靠的财务信息数据支撑,能够成为企业运转效率稳步提升的助推器[1];三是削弱制造企业运营风险。对于成本精细化管理来讲,其可保证制造企业的备料、生产、销售中的原材料及产品供应,还能够精准把控产品库存量。防止库存过少,或是过多随即衍生出中断供应、损失企业运营收益、减少产品市场份额等不良问题,将供应、销售准确平衡于一点,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三、制造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本身是一项非常复杂且专业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和合作,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效果。但是,很多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都是集中与财务管理部门,成本控制的效果不理想,对整个经营决策效果所起作用微乎其微。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核算方式落后
囿于制造企业传统财务管理旧思想的限制,当前仍存在部分制造企业在执行成本管理作业中惯于使用人工这种陈旧落后的作业旧手段,导致成本资金的实际使用量与票据不符、成本核算工作效率低下、成本预算计算精度不足等消极现象屡见不鲜的涌现,致使财务信息数据不能为制造企业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可靠参照,甚至可直接禁锢制造企业的持续发展步伐。由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制造企业为追求业务的高速发展,在成本管理方面并未引起做够的重视,对成本的管理核算方法未及时更新,一直处于原始的记账核算,并未充分引入先进的核算管理方法,也未和大数据、互联网的成本管理方法有效结合,发挥数据价值的作用。比如部分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一直采用的是财务人员根据既定已发生的成本数据来倒推成本管理是否合适,并未建立有效的动态成本管控机制,都是事后对成本进行管控,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对利润影响很大[2]。
(二)成本管理责任意识不强
纵观我国当下制造企业内部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现况,不难发现部分财务人员尚未塑造出牢固性成本管理责任意识,催化其无法在日常成本管理作业中严谨对待成本核算、票据盘点等工作,使得成本管理工作落实成效提升缓慢。同时,也存在一些财务人员未能纯熟掌握财务管理法律规章,致使其在无形中较易做出部分触碰法律红线的危险行径。不仅不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甚至可危害到制造企业声誉,降低企业主体在领域市场中的影响力。同时,成本管理责任意识的重视程度绝大部分来自于制造企业经营管理层是否能有效在企业内部推广全员成本管理的思想,有效将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避免各部门沟通环节脱钩,单独管理,但是从目前的制造企业管理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制造企业都是没有打通各部门的沟通和交流隔阂,需要获取的数据程度很难,就很难对数据进行分析,成本管理责任意识进一步被弱化,影响整体公司的工作开展。
(三)成本精细化管理目标不明确
归根究底,成本精细化管理需根据制造企业时下资本、资产运行实况,对企业各部门、产品生产及销售各环节的细化性成本控制,而非单纯的依照精细化的管理方针,以传统粗放式的财务成本管理手段完成的企业财务内控。但因部分制造企业错误理解成本精细化管理理念,或是仅浅显的掌握了一些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技巧,使得企业无法正确设定出统一、明确、合理的成本精细化管理目标。造成财务人员在日常推进成本管理作业中,不具备清晰的管理方向、管理权限,欠缺“章法”可循,导致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难以高效完成。在成本精细化管理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制造企业存在的最大难度就是难以将成本控制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结合,目标设置不合理、不科学,尤其在一些制造企业中,自身的经营管理战略目标就模糊,在销售规模、采购业务、赊销政策等方面如何设定目标都不清晰,就更难以对成本精细化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成本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
因一些制造企业淡化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未对财务部门提供基础性计算机、图像扫描设备等信息化的系统软件、设备装置,或是财务人员偏执认定“信息技术不可靠”等观点,长期使用人工这一低效率的作业手段。将导致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完成效率不尽人意,财务数据不能及时互通共享,各部门、各岗位间无法构建出协同合作、默契配合的新格局,引发信息孤岛问题,同样可成为制造企业长足进步的内在阻力。财务部门本身是成本分析控制的牵头部门,如还像过去一样靠人力的粗放简单的去收集数据就很难开展工作,在面对信息数据大爆炸时代,信息化工作必须提上日程,但是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很难跟上企业的发展速度,财务部门在开展过程中就显得有心无力,花费了大量时间来统计数据,对成本进行控制,但控制的效果其实很不理想,尤其是在进行成本控制后对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的作用不强,导致公司管理层认为财务人员工作并未有实际效果,在这个模式循环下,财务部门将会更加边缘化[3]。
四、加强制造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制造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多年的发展,制造企业虽已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成本控制体系,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改变了过去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方式。但是,从目前的制造企业来看,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情况来看,还是存在很多凸显的问题,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优化成本核算体系。
(一)优化成本核算方法
通过财务信息数据资源的深度分析,完成企业今后发展规划的制定已成为现代企业运营的基本共识。因此,现代化的制造企业应及时革新自身成本核算新理念,深度学习前沿性成本核算新技术,实现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落实效率的跨越提升。对此,财务人员应主动通过书籍、互联网、论坛等多窗口,了解、掌握OCR、RPA等先进性信息技术,并将其科学引用于日常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作业中,增强财务信息数据的集成、储存、分析、使用质量,在海量信息资源中准确提取到价值性较强的数据链[4]。可在多维度剖析这些数据资源后,为制造企业发展决策的规划制定提供参考凭证。另外,在成本精细化管理作业中运用这些信息技术,除了可强化财务部门日常作业成效外,还能够降低人力人工作业方面的成本投入,侧面提高制造企业运营收益。
(二)加强成本责任管理意识
为由上至下的夯实制造企业全员财务成本责任管理意识,还需企业主体主导教育培训,可行策略有:一是加强培训。企业应定期组织全体职工开展专业性、系统化的教育培训,极力邀请成本精细化管理领域的权威学者担任培训活动的主讲人,通过对职业道德素养、成本核算技巧、最新财务法规等多元主题的深度解读,拓展职工对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认知全面性,大幅提高其成本管理水平;二是组织学习。企业需为财务人员提供成本精细化管理问题深度讨论、解决的契机平台,承载线上、线下两种形式,鼓励财务人员围绕近期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现况展开交流商榷,协同制定管理难点问题的应对策略,总结有效性管理经验及错误性管理风险,强化制造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效果。
(三)制定清晰的成本精细化管理目标
制造企业执行成本精细化管理计划,应具有明确、现实、可行的根本性管理目标作为基本遵循。对此,应以全面剖析制造企业产品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的具体作业项目特点为着眼点,明确财务部门各岗位、各人员在成本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具体责权范围,即产品原材料采购信息数据的采集、产品物流运输支出数额的核对、产品营销推广资金流向的审核等,构建出相对细致、完善的成本精细化管理目标体系,继而为日后财务管理作业的深入开展明确根本方向。同时,在科学制定制造企业财务部门成本精细化管理目标后,还应搭配主体责任制的实施,定位各岗位财务人员的管理责任。防止财务成本管理问题发生后,衍生出责任推诿、责任不明等不良情况,突出制造企业财务管理规范性[5]。除此之外,在财务部门依照成本精细化管理目标推进各核算作业时,企业管理者还需对其工作行为施以合规监督,保证成本管理任务落实质量。对此,可针对性利用KIP指标自带的风险预警功能,或是高度专业化的成本信息数据分析,提取、纠正财务人员在成本管理作业中的不当误差。并搭配人性化的奖惩策略实施,激发财务人员日常成本审核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敦促其自觉约束自身成本管理行径,随时警惕财务风险,多方位保障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完成效果。
(四)推行信息化成本管理体系
制造企业单纯依靠人力以人工作业的形式完成繁重、冗杂的财务管理工作,难以保证成本核算精度、效率,导致企业财务信息数据欠缺真实性、可用性,无法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部署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在信息时代下,制造企业应依托各类信息技术,拓展成本核算新思路,为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创建良好铺垫,具体措施有:一是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在执行成本核算作业中,应着重利用计算机等多元性信息技术,创新构建出健全性、系统化、规范性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减少人工核算作业量。在解放人力的前提下,加强财务信息数据的全面性、精准度,突出成本信息资源的可靠性,预防人为错误核算引发财务风险,高效完成企业成本精细化核算作业[6];二是突出财务信息数据的整合。可运用大数据技术,有效集成制造企业现有的成本信息数据。以ERP系统的正当使用为例,将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产品仓储、产品销售等环节流程伴生出的海量财务信息数据加以动态收集、有机整合、追踪监督、共通共享,以此为现有资源的科学配置、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便利条件;三是搭建制造企业成本预算的信息化系统。例如BPC系统的合规运用,实现对企业成本发生额的严格把控,将企业成本预算合理结合于成本精细化管理,确保财务风险、成本预算等问题可得到及时发现、反馈、处理,避免重复性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漏洞等现象的发生,强化财务成本管控实效。
五、结语
综上所述,站在我国市场经济机制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大环境下,制造领域内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驱使部分制造企业内部成本管理问题层出不穷的暴露。对此,为扩大企业主体在市场良性竞争的核心优势,提高企业运营合法性利润收益。制造企业应与时俱进的升级革新自身成本精细化管理新思想,重点聚焦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质量,深挖现存的财务管理难点问题,对应提出系列可行的应对策略。实现以往财务管理缺陷不足的针对性弥补,全面优化企业财务成本综合管理效果,规避财务风险隐患的大量滋生。从而以企业内部财务成本管理有力为驱动,促进制造企业主体长远发展,间接助力我国制造领域早日收获发展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