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背景下艺术介入乡村工业遗产改造
一、引言
我国拥有着大量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在为城市提供动力的同时,也为乡村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所以对这些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利是非常有必要的。艺术介入正是一种有效方法来实现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从而实现文化复兴和经济振兴。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工业厂房开始衰落。但由于旧厂房本身具有其独特的建筑价值和文化价值,它们大多被重新利用,成为了乡村振兴中的“宝藏”。然而,在旧工业厂房改造过程中,很多设计师过于追求设计表面,忽视了对空间场所精神的营造。目前国内对旧工业厂房改造的研究并不多,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艺术介入手段来改善乡村工业遗产的状况,并以此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与旅游融合模式的基础,为保护和传承这些工业遗产提供有益的建议。从而更好地服务村民。这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繁荣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
二、相关概念解读
(一)文旅
文旅是文化旅游的简称,是指文化和旅游两个领域的互相渗入、相互促进、融为一体,构成新的产业模式。文化旅游从旅游者的视角来看泛指欣赏异国异地传统、寻找历史文化名人们遗踪或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为目的而开展的游览社会活动。而从产业的角度考虑则主要是指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而提供的具有针对性的、侧重于文化要素的旅游产品及服务。乡村的文旅融合是其发展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繁荣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
(二)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承载着城市的社会变化与发展历程,它既包含了物质遗存,也包含了企业档案和数据记录等无形的资源遗存。“工业遗产”的相关概念,主要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实体,有形的实体层面是指与产业有关的地点、环境、建筑、结构、设备、产品和运输设备等,而无形体层面则是指人类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记忆,以及记录与产业有关的活动的照片、文献、图画等。
(三)乡村工业遗产
乡村工业遗产包括由改革开放前社队工业遗产和改革开放后乡镇工业遗产以及三线建设时期位于乡村地域的工业文化遗存。乡村工业遗产是我国工业遗产体系中一个具有明显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的遗产类型。本文界定的乡村工业遗产系指三线建设时期遗留在乡村的用于生产、仓储、运输的设备、建筑物、构筑物和场地,以及厂区工作人员居住、生活的基础配套设施。存在于人们记忆和流传中的当时的文化、精神,是广义的一种工业遗产。[]
(四)艺术介入
艺术介入乡村的实践,就是对城乡建设与社区营造多种可能的再发掘,借助艺术形态重建社会中的相互关联。艺术介入乡村工业遗产的方式包括对乡村工业遗产的改造、建造新建筑或景观、将工业遗产改造为博物馆、文创园、举办展览等,通过改造再利用的方式,使乡村工业遗产重新焕发活力;还能够通过运用创意的设计和技巧,让传统的乡村的优秀文化、独特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将工业遗产原有建筑或景观的基本要素保留下来,再对其进行改造,以达到艺术介入的目的。
三、该领域相关研究现状
对文旅背景下的艺术介入乡村工业遗产改造进行研究分析时,针对文旅、艺术介入和乡村工业遗产这三者间的关系有诸多文献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文旅背景下乡村工业遗产研究现状角度出发
工业遗产旅游起源于英国,这一概念可追溯至近代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得到了迅速的推动。目前,国内的工业遗产旅游正在逐渐转向更加全面的体验。目前国内有关工业遗产旅游的重点大部分仍是以工厂观光为主,只有少数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专门研究。
1.文旅背景下乡村工业遗产改造有关策略
为了延续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针对文化旅游这一层面,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对场地上原有工业遗产的处理, 是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李蕾蕾(2002)以旅游的视角深入剖析鲁尔工业区(图1)的现状,并且深刻揭示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及其相关的开发模式。
2.文旅背景下乡村工业遗产价值评估研究
王慧(2014)以乡村工业遗产为例,对其旅游价值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实证分析。对乡村工业遗产的价值进行了评估,从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经济价值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外部因素主要有5个方面,即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环境、市场定位、地域文化特征和区域生态环境。张中波(2021)指出,尽管许多农村工业遗产具备良好的历史文化背景,但不是每一处都可以被完全利用于旅游开发,因此,须对其资源进行全面的调研和综合考量,以便根据其可利用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二)从艺术介入工业遗产改造角度出发
国内对乡村艺术实践的研究多把重点放在建筑学意义以及社会学意义的分析上,对艺术介入乡村工业遗产方面的相关研究理论不多。
1.艺术介入工业遗产改造的价值
刘涛(2010)指出,公共艺术的运用可以大大推动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为我国城市生态文明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人们的生活营造一种富有人文气息的适宜居住环境。姜在新、孙鑫(2012)两位学者阐述了废旧工厂的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改造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刘嘉娜、刘新国(2015)主要针对传统资源工矿旧址的转型与再生研究,提出将公共艺术元素科学的介入资源型废旧企业的重要作用,并以唐山市为例提出公共艺术元素在特色城市。[]
2.艺术介入乡村工业遗产改造所出现的问题
邱正伦、周彦华(2015)指出当前农村地区的艺术活动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农民参与程度较低、社会公众意识欠佳等;陈於建(2018)通过对艺术介入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艺术在介入乡村实践中出现的“公共性缺失”、“评判标准混乱”和“与政府关系复杂”的相关问题。针对我国的特殊情况,国内大多数是针对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研究,而乡村工业遗产改造作为乡村建设的一部分还未被充分重视。
(三)从乡村工业遗产保护角度出发
在我国,工业化社会起步较晚,国民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业遗产的拆除与保存问题,不仅在某一地区存在,在有工业遗产的地区也是普遍存在的。
1.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提出
2006年,首届“工业遗产保护论坛”获得批准,中国第一届工业遗产保护论坛于无锡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无锡建议》,是我国第一部工业遗产保护相关的标志性文件。这一系列的举措,标志着我国已经把工业遗产纳入了文物保护的范畴,这代表着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也就此拉开序幕。相比城市工业遗产,针对乡村工业遗产,也有学者关注到了这一点。王慧,韩福文(2011)明确了乡村工业遗产的内涵与保护意义和模式[]。
2.乡村工业遗产保护的途径、建议
李锟(2015)等学者主要是对乡村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保护途径的探索。俞孔坚(2006)主要向国务院领导及相关部委介绍关于地方文化,景观保护,工业遗产保护的3条建议。张宇明(2015)强调“共生思想”的理念,对川渝三线工业遗产进行理论上的补充与实践上的借鉴,并据此提供了更新策略。
四、文旅背景下艺术介入乡村工业遗产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我国拥有着大量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在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例如,位于上海黄浦区的上海国际纺织原料交易所就是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典型案例,该交易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原料交易市场。在对这些工业遗产进行改造再利用时,应该考虑到其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我们知道,现在的大多数人都是生活在城市之中,对于乡村工业遗产了解并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艺术介入来进行乡村工业遗产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一)必要性分析
乡村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过程中,通过艺术介入,能够使工业遗产成为一个集旅游、文化、休闲为一体的新型旅游目的地,实现乡村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如浙江安吉余村(图2),对原先的工业遗产激活再设计,呈现出中国乡村的包容、开放态度。此外,艺术介入也可以提升乡村工业遗产改造后的吸引力,丰富人文气息。艺术介入的方式对乡村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更新,实现保护和利用的双重作用,同时也能增加游客对乡村文化旅游的消费意愿有很大帮助、提升当地民众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和居住幸福感。
(二)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许多乡村对本土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文旅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虽良好,但在乡村地区,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高。在城市中,我们往往能看到许多文化创意、艺术产业和旅游产业相融合发展的例子。在乡村工业遗产改造中也应该借鉴这种经验以促进当地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由上述分析可以得知,艺术介入乡村工业遗产改造更新中具有以下优势:文化基因赋予工业遗产新生命、艺术介入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艺术介入有利于挖掘工业遗产潜在价值。
五、结语
艺术介入乡村工业遗产改造,既是对乡村工业遗产进行保护重构的一种方法,也是对乡村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通过艺术介入可以将当地工业遗产资源与文旅产业相结合,打造成有特色的乡村文旅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和消费。艺术介入乡村工业遗产改造不仅可以让游客享受到更好的文化旅游体验,也能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既可以实现文化复兴、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目标,也能够为本土相关产业激发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