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与神韵融合表现的美感形式

作者:王晓晓,苏啸来源:《尚舞》日期:2024-05-16人气:271

中国古典舞以“身韵”与“神韵”融合为主要表现手段,不仅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独特感官体验,而且可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属性。鉴于此,本文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与“神韵”融合表现的内涵价值意蕴的基础上对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与“神韵”融合表现的美感形式进行分析 

1.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简述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舞蹈形式之一,中国古典舞最早起源于商代宫廷舞蹈;至周朝时,中国古典舞娱乐性进一步淡化,开始与歌、乐相结合成为分化阶级、维护宗法制度统治的礼乐制度。随着时代变迁,古典舞逐渐演变并融入民间,其舞蹈表现形式从单一转为多元,功能也渗透至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中。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发展70余年。在此期间,基于国家艺术事业发展需要,多代舞蹈艺术家将传统舞蹈、戏曲身段及武术身法融合至中国古典舞之中,经继承、提炼、整理、创新后,逐渐发展出具有独特美学原则、独立范式的中国古典舞体系。 

2.中国古典舞身韵与神韵内涵

2.1中国古典舞身韵

“身韵”作为中国古典舞“身法”与“韵律”总称,涵括“拧、倾、圆、曲、仰、俯、翻、卷”八大线条美要素,既是中国古典舞外在动作具体表现形式,也是中国古典舞审美传达媒介。其中,“身”为身体外部技法,包括“手、眼、身、法、步”有机统一的技巧,属于外部“形”之范畴,不仅指代动作传达的物质载体,而且表示身体肢体姿态及动作衔接路径。中国古典舞“身”强调以腰为轴心,力求通过腰部带动整个身体进行动作收放转换。“韵”意为“韵律”,旨在表达肢体律动的规律性、节奏性与音乐性,与“身”具有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关系。“身韵”之“韵律”主要包含“正律”与“反律”。前者主张按一定元素排列规则衔接动作,呈现一气呵成、流畅连贯的艺术形态。后者则立足于中国道家阴阳学说“对立转化”视角,以从动作反面起范为原则,形成“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收先放、俯仰开合、闪转腾挪”的韵律特点 

2.2中国古典舞的神韵

在品评中国古典文化过程中,无论诗歌歌赋,还是书法绘画,均绕不开“神韵”一说。《沧浪诗话·诗辨》有云,“无迹可求,透彻玲珑,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体现出“神韵”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特征。中国古典舞当中,“神韵”指舞蹈表演者呈现出的情感、精神与风骨,是舞蹈表演者意识、心态与内涵的自我表达“神韵”是中国古典舞内在蕴意与灵魂支点,具有自然传神、韵味深远美学特征“神”之内涵一方面包括神态、神情、神采、情绪、气质,另一方面则涵括思想情感、文化内涵、价值表达、美学理念。前者为舞蹈表演者原生情绪的感性外露,包括热烈、喜悦、悲恸、愤怒、忧郁。后者为中国古典舞深层内涵的理性彰显,也是舞蹈表演者审美创造活动的最终目的。“韵”指内心的心理节奏,即舞蹈表演者在不同时空下把握不同情感状态并控制意念的规律意识流动。“神韵”内涵来源于多种艺术文化交融,是中国武术“精、气、神”、戏曲“心动”与传统舞蹈“意识与感觉”的体现。其中,“精、气、神”出自中国道家哲学特定概念,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本源与精神状态,赋予中国古典舞“神韵”动人灵性和旺盛生命力。“心动”即舞蹈表演者将戏曲表演与中国古典舞相互融汇,通过与扮演角色意念结合,依托“神韵”中眼神的“聚、放、凝、收、合”给予舞蹈表演高度共情力,达到台上与台下“心意相通”状态。“意识与感觉”基于舞蹈表演者对时空、情绪、心意的觉知与领悟,通过感官主观体验与大脑自主意念支配,抒发自我情感、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缔造中国古典舞之“神韵”。

2.3中国古典舞身韵与神韵融合表现

在中国古典舞发展过程中,“身韵”与“神韵”二者缺一不可。“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发挥基础作用,是外在肢体美感的直观表达。中国古典舞艺术基础是“形”的运动规律,即以腰身为轴,协调“提、移、沉、腆、冲、含、靠”姿态。若无“身韵”则会导致舞蹈缺乏章法、如一盘散沙,失去舞蹈本身“骨骼”。古人曾说“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神韵在中国古典舞中起到支配作用,是内在精神支撑与情感表达。“神韵”不足则会致使舞蹈缺少支点、僵硬空洞,感染力与共情力匮乏,失去舞蹈本身“灵魂”。因此,中国古典舞需“形神兼备”、“以神领形”、“情发于心而外于形”,充分发挥“身韵”骨骼作用与“神韵”灵魂功能,从而“由实入虚、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捕捉感悟生命本质的运动节律。 

3.中国古典舞身韵与神韵融合表现的价值意蕴

3.1呈现东方美学审美属性

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使得西方美学与东方美学呈现显著不同。西方崇尚理性主义,即美来自于事物合乎逻辑的严整性及规律性。而东方美学源于“诗学”,具有“非理性”、“非科学性”、“线的艺术”与“诗性思维的时空观”之特征,讲究留白的意境之美。意境指艺术作品中客观形式与主观思想情感融合统一而产生的独有体验,具有追求“味外之旨”、“画外之象”和“韵外之致”的审美趣味,能使观赏者对艺术作品产生丰富想象和联想,并对人生形成深邃感悟。中国古典舞通过身韵神韵融合体现东方神韵审美特征,从而充分展现“虚实相生”、“意与境谐”、“境生象外”的东方意境之美。具体而言,其一,中国古典舞以“三圆动律”、“点线互含”为原则,充分发挥“身韵”作用,呈现饱满圆融、张弛舒展的审美倾向,突出“象”之表征。其二,中国古典舞依托“神韵”寄托情感与思想,赋予舞蹈表演生命力,以象明意,体现“意”之内蕴。其三,中国古典舞通过外在形象与内之神韵融会贯通,遵循“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原则,实现思想信仰、精神意蕴的自我超越,继而达到生命至高境界。综上,中国古典舞作为维系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纽带,能够通过传达东方美学审美取向,促进中华民族审美共鸣,有利于唤醒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3.2体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艺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内涵与表达方式上蕴含丰富哲学底蕴集中对“儒释道”三家思想哲学进行表达。其一,彰显道家“阴阳和合”思想。道家哲学详细阐释自然、万物与宇宙的起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二”代表“阴阳”,“三”表征“阴阳和合”,并且主张人是阴阳之结合体,其肉体为阴、精神为阳中国古典舞身韵“神韵”融合通过“虚实相生”、“刚柔并济”、“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身体动势与情感表达,对道家“阴阳和合”思想进行充分体现,实现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二,体现儒家“中和”审美。“中和”意为中正协调,即以正确原则处理问题从而达到和谐状态。中国古典舞不仅在舞蹈肢体动作追求“曲回婉转”,同时在审美心理上强调中和、适度、中庸与调和,通过身韵“神韵”二者交融最终呈现“圆融归一”的中和美学理念。其三,表现释家“有中之无”境界。中国古典舞表演者在“忘我”、“无我”境界中,建立“身”与“神”的融合连接,驱动气韵升发与心灵升华,从而实现“形神兼备、融会贯通”,达到超越自然、超越宇宙的精神层次。总而言之,中国古典舞基于“儒释道”三家思想哲学框架,构成“阴阳和合”、“中和”、“有中之无”的艺术旨趣,从而反映中华传统哲学思想,有利于中华民族思想文明传承与发展。

3.3彰显传统文化时代价值

随着信息时代发展,中国古典舞依托新媒体平台,实现表现形式与传达内容的流变。在形式上,中国古典舞神韵“身韵”融合的美感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舞台表达,通过传播媒介现实空间向虚拟场域的演变。依托AR、云技术、交互式摄影等技术,中国古典舞神韵“身韵”融合美感能够以全景式、细节式对中国古典舞所传达的历史背景、文化生态进行呈现。这有利于中国古典舞对镜头语言、文化符号进行综合运用,探索多元化艺术呈现形式,进而脱离固定空间阻碍,加强表演张力与艺术感染力,为观赏者打造更加开阔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空间。在内容上,中国古典舞神韵“身韵”融合在继承与发展中国古典审美范式基础上,通过借鉴迎合现代审美的舞蹈元素,与现代审美、现代编舞技法融合,推动中国古典舞创新发展。此外,舞蹈表演者结合新时代审美与价值观重构中国古典舞神韵“身韵”融合的审美取向,以真实生活实践作为养料,创编更为打动人心的主题与作品,给予中国古典舞更丰富内涵与时代意蕴,彰显传统文化时代价值。 

4.中国古典舞身韵与神韵融合表现的美感分析

4.1强调“以圆为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具有重要美学意义,代表完整、和谐、无限及宇宙。从道家“有无相生”、儒家“仁爱中庸”到佛家“圆通、圆融、因果轮回”,从宏观宇宙、世界运转到微观个体生命,无不体现中华民族“尚圆”哲学思想。中国古典舞“身韵”与“神韵”融合也遵循“尚圆”审美取向,将“圆”贯穿至舞蹈表演全过程,且在舞蹈基础构成、造型特点、动势及发力走向方面均呈现“圆”的美学规则。第一,以“圆”为外在形态。中国古典舞“身韵神韵”融合不仅在姿势方面恪守“以圆为镜”原则,而且在运动轨迹上提倡“圆曲”动感之美。在姿势方面,“圆、曲、拧、倾”等姿势体现着舒展、柔韧、流畅的审美宗旨。例如,“子午相”作为中国古典舞基础动作,要求头部、眼睛、上身与下身摆放位置圆润平衡,虽处于不同方向与位置但仍可相互呼应。在运动轨迹方面,中国古典舞的运动轨迹是平圆、立圆及八字圆的相互交替。例如,“云手”通过手腕自转、双臂揉球等动作模仿“云”的圆润饱满、开合之态,并依托大圆套小圆的“圆起、圆行、圆止”规律,在周而复始的运动轨迹中,展现中国古典舞“以圆为镜”的特征。第二,以“圆”为精神表达。中国古典舞“身韵”与“神韵”融合在保留以圆为镜古典审美取向基础上,通过捕捉人物生活细节与内在情感,凸显角色情感张力与性格深度,达到精神表达上的“圆润饱满”。此外,中国古典舞基于“圆融自足”气质风格,采用回旋、均衡、曲线等运动模式,阐释宇宙万物“阴阳和韵、同美共融”的生命基调,从而达到与心灵、世界及宇宙之精神共鸣境界。 

4.2突出“气韵之美”

《诗品序》有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中国古典舞理论体系当中,“气”指舞蹈表演者控制自在之气在体内流转的状态,不仅是胸腹腔收缩及舒张动作,更是由意念支配的艺术呼吸过程“韵”则是舞蹈表演者“怎样呼吸”“怎么运用呼吸”的规律,同时也涵括舞蹈表演者精神气质与品格韵味。一方面,“气韵”赋予舞蹈“形”之节律中国古典舞“身韵”与“神韵”相融合,通过“以心带气”、“以气带力”、“以力带形”以激起人之精神、释放人之体性,从而给予舞蹈张弛有度的表现力与美感。另一方面,“气韵”给予舞“神”之表达层次。中国古典舞“身韵”与“神韵”相融合,通过“心”为引导带动头部运动与身体胸腹腔气息流动,为舞蹈动作注入不同力度、情绪与性格,改变舞蹈过程中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之节奏,继而塑造鲜活角色、动人故事与深远意境,传达出荡气回肠、气韵贯通的生命美学精神。 

4.3力求“形神合一

早在商周时期,古人便提出“太极八卦”、“阴阳相生”学说,强调“对立统一”观念,表示万物之间“相互交融、相互转化、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反映在中国古典舞方面,则是强调“身韵”与“神韵”二者高度统一。具体而言,“身韵”为客观实体,而“神韵”为主观虚体,通过二者虚实交融,增强中国古典舞表演层次感与艺术想象力,营造回味无穷、如诗如画的幽远空灵之境。中国古典舞“身韵”与“神韵”融合以“以神驭形、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身心一元”为原则,通过肢体动作的转变,带动内心抒发真实情感、传达生命精神,从而打通“形”与“神”界限,实现肉体与精神二者之间交融,达到更高艺术表演境界。“形神合一”不仅满足舞蹈表演者传情达意需求,在融合中实现心灵自我超越,同时也为观赏者提供情感共鸣与思想共感,丰富感悟与体验 

5.结语

中国古典舞“身韵”与“神韵”融合表现具有独特艺术魅力,是中华文化艺术瑰宝。本文分别阐述中国古典舞“身韵”、“神韵”、“身韵”与“神韵”融合表现的艺术内涵,深入探究中国古典舞“身韵”与“神韵”呈现东方美学审美属性、体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彰显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重要意义。同时,基于以圆为镜”、“气韵之美”、“形神合一”角度,分析中国古典舞“身韵”与“神韵”融合表现的美感,旨在传承并发扬中国古典舞美学意蕴,在释放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同时展现时代精神,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