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刘凤学唐乐舞的身体意识及审美特征

作者:谭丽来源:《尚舞》日期:2024-05-15人气:308

“身”在中国古代哲学思考中有着明确的实践性指向。而以 “身”为载体的舞蹈艺术尤其具备以舞修身、躬身行践之优长。刘凤学唐乐舞的身体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文本上的凝聚与彰显。

审美特征是对刘凤学唐乐舞“观者”与“舞者”知行合一的探究,在以“身”育人中,观者的“审”与“美”的承载了乐舞艺术的特征。唐乐舞的风格特征与审美范式共同构成了唐乐舞的审美特征。

1.刘凤学与她的唐乐舞

刘凤学是中国台湾久负盛名的舞蹈大师,曾受赵季平院长邀请,来西安音乐学院重建唐乐舞。从时间跨度上看,刘凤学毕生都在寻找“来自唐朝的身影”,用尽毕生将唐乐舞从千年之前拉回到现代人们的视线之中。重现古代舞蹈不可能一比一的复原,从刘凤学的唐乐舞中可看到她对于唐乐舞的理解,由此唐乐舞的身体意识和审美特征与刘凤学的思想观念紧密相关。刘凤学毕生探索:找寻并尝试“重建”我们历史中那些散落遗失的身体文化。 

1.1始:中国古代舞蹈探索的萌芽

刘凤学与唐乐舞的相遇与她在日本学习的经历有关。日本将在中外艺术交流频繁的大唐盛世传入的唐乐舞以舞谱的形式保留下来。刘凤学在花莲县凤林乡第一次接触到原住民舞蹈,这种原住民舞蹈具有巨大的祭祀仪式,带有宗教祭祀意味,是中国的传统舞蹈。这次经历使得刘凤学有了探究的兴趣。此时,刘凤学也在师范大学体育系主任江良归的“你认为的中国古代舞蹈是什么样”发问中开启了对于中国古代舞蹈的探索。

1.2寻:于日本取材并保存

刘凤学在日本进修得到了日本宫内厅乐部的乐长迁寿男先生(Tsuji Toshi 1908--1988)亲自传授。在日本的学习经历为刘凤学唐乐舞的“复现”与“重建”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材料支撑。刘凤学为保证可信性,一方面抄写舞谱,一方面关注中国史料,将唐乐舞的资料通过中国历史文化的交汇融合,从史料中尽量力求史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中国古代舞蹈的“重建”。在这条求知的道路上,孤独与寂寞交织。一年的努力下,刘凤学的唐乐舞舞谱资料整理规范,回到台湾开启对唐乐舞的复现工作。

1.3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

刘凤学在关注中国传统哲学观时,朱载堉先生的舞蹈创作和舞蹈方位构图的研究被她所关注到。在刘凤学的唐乐舞中将儒家文化融入进去,在舞动时没有大开大合的快速运动,而是在平稳中进行的端庄之感。而后朱载堉先生的舞蹈创作和舞蹈方位构图的研究被她所关注到。《人舞舞谱》在对于刘凤学重建唐乐舞的队形和方位上给予了莫大的启发,她将朱载堉的美学观和舞蹈的创作方位观与日本资料结合,将唐乐舞的舞姿动态复现。刘凤学对于唐乐舞的“复现”是对复原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是将复原资料展现与舞台之上。而刘凤学唐乐舞的“重建”实际上是对儒家文化的理解。

刘凤学一生致力于唐乐舞的重建与建构,在西安音乐学院与新古典舞团的交流中,刘凤学将《团乱旋》《春莺啭》《倾杯乐》《兰陵王》授于西安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的教师们,使得唐乐舞的重建得到了传承。唐乐舞的身体姿态与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相同,都讲求圆流周转、气韵通惯。从实践中感受千年之前大唐盛世与现代的碰撞、领略来自大唐盛世的气势与宏伟。刘凤学唐对乐舞的“重建”,承载了唐代乐舞的生命本体,为中国古代舞蹈的研究工作助力。 

2.刘凤学唐乐舞的身体意识探究

刘凤学唐乐舞的身体意识承载了多重含义,从头部姿态、腰部体态,手臂之形,胯部形态以及脚的步伐都呈现出不同的意义指向,但都指向了唐代高、逸、气、情、思、闲、 达、悲、怨、意、力、静、远等内涵,从各部分的“形”中领略唐代的审美意蕴,从而感受唐代风骨。

2.1头部姿态:谦和之态

唐乐舞的规范要求头部姿态不能大幅度的晃动,要保持端庄、典雅的姿态,同时也没有大幅度的表情呈现,更多是微微一笑,抿嘴笑,避免大笑,从而丢失了端庄之感,优雅之态。在仅有的动作中,含胸,下颚收回。例如作品《团乱旋》中音乐舒缓,乐舞伎人缓缓上台、慢慢转圈到位之后,眼睛跟随头部的视线从平视到含胸低头,无不体现出谦和之态。以脊柱为轴身体拧转时缓慢,头部跟随身体缓缓平视拧转头部,此时头部在回旋的过程中形成唐乐舞静态舞姿中最具代表性的回首卷拧式

2.2腰部体态:从容优雅

唐乐舞的腰部体态呈现“C”字型,“C”的核心是尾椎向前收回,躯干向前微曲卷成半弧形,是一种半月牙状的体态。这种体态与中国传统哲学观“圆流周转”相得映彰。“C”字形要领是头与尾椎形成回应,胯部顺着 C 形下弧线回敛,沉肩坠肘,松而不扣“C”字形体态有四种,第一种是前面说的基本体态,是向前的月牙状体态。第二种是“拧身回望体态”,这种体态是在保持“C”字形基本体态的基础上,腰部向后平移拧转,这种平移“拧身”将唐乐舞的从容优雅展现的淋漓尽致。第三种是“半月状旁C体态”,是向旁弯曲脊柱呈现向旁的月牙状。第四种是“直背前倾体态”,一般于舞段最后,行礼意图。

2.3手臂姿态:灵动飞舞

  手臂姿态有折臂手势和呈弧形的空中形态。折臂手势双肘架于胸前,用于行礼。在唐乐舞《团乱旋》中,舞段开始前“折臂手势”准备,奏乐起,则一步一步向前走去,两边的舞者从两边走到中间后一起向前庄重行进,给人一种向前推进的迫感。刘凤学复现的唐乐舞是通过这种身体上的动作暗示,将观者的视线拉回千年之前。弧形空中形态与身韵古典舞中的“顺风旗”相似,一手高举于头顶,一手驾于身旁,形成一个半弧形的空中形态。在做弧形空中手势时下肢膝盖弯曲(身体姿态仍然是尾椎向回收)半蹲,并且在半蹲的基础上旋转一圈,此时上身的弧形空中手势保持不动。手臂有时放于体侧两旁,手臂及手势动作在进行伸展动作时是缓慢进行,手上动作并无快速的大开大合,唐乐舞的舞姿动态都是在沉稳与端庄之中舞动。

2.4胯部形态:别具一格

胯部形态主要是以胯为发力点,通过胯的转动与拧腰使裙尾摆动起来。在《团乱旋》中服饰华丽,裙摆摇曳,在旋转过程中裙尾呈现扇形。舞者多次的旋转后,裙尾螺旋状垂于舞者脚部,再次回旋,优美的舞姿将裙摆反铺在地面。胯部的运动除膝盖上下弯曲带来的上下运动外,还通过髋部的旋转带来的左右扭动。另,在扭动时上身常常跟随腰部的面向运动。例如在做弧形空中手势时膝盖弯曲将胯部置于低处,同时胯部横向拧转使得腰部以上面向1点方向,胯部朝向3点或7点方向。这种左右水平方向的旋转横扭,使得唐乐舞胯部的摆动、裙尾的摇曳,呈现出别具一格之美。

2.5脚的步伐:圆润流畅

足下的节律由呼吸节律带动。例如“打脚”,脚踝、脚掌甚至脚趾间的力量都在乎其节律的引领下使得物资呈现出圆流周转、气韵通惯的弧线之美。此外还有脚尖抬起,此时脚后跟不离开地面,在脚掌与地面发生碰撞的同时吐气,身体慢慢向下沉,这是身体之“气”与外界的空间之“气”回环流动。在刘凤学复现的《团乱旋》中脚下还有“两步一抬”,向斜方向迈两步,第三步不落地将足部抬起,足部向回拐脚,双膝都是弯曲,足部脚尖向回拐形成一个足部的小“C”,脚尖与腿部弯曲又形成一个“C”,可见,在刘凤学复现的唐乐舞中不仅是基本体态的“C”形,更是手臂、足部以及腿部的“C”形,这种“C”的结果呈现是圆润流畅的 “线”与转折停驻的 “点”在舞者气息与表演场的贯通中描摹出舞蹈之轮廓。

3.刘凤学唐乐舞的审美特征

3.1缓慢进行的“线性”流动

刘凤学“重现”的唐乐舞是对西方舞蹈影响下身体规训化舞者的“重塑”。西方美学崇尚自由、平等,由此,舞蹈的重心都是向上的,挺拔的。例如在舞蹈《团乱旋》中足部动作的双脚间距从不超过双肩的距离,在小范围的流线型的运动,足部向着斜方向缓缓前进,没有快速“跑”“走”等动作。头部动作并无快速的转向与低昂,大都是随着身体的拧转而朝向不同的方向,发力点也是从腰腹部出发,头部在慢速的转向中展示出刘凤学唐乐舞的端庄大气与雍容华贵。手部动作也是在身体外部流线型的运动,手部动作划到另一个手部动作是流线的运动轨迹,在缓慢的流线型运动中形成唐乐舞的大气之感。从空间上,唐乐舞没有三维空间的蹦跳、躺地等,更多的是在“中”优雅的移动身体。这种看似“束缚”“拘谨”的身体语言却并不是对灵魂的“捆绑”,对心灵的“约束”,而是在秩序与规则之中显露出典雅规范、温文尔雅、宁静祥和的、审美的、古典的中国东方美学意蕴。刘凤学的唐乐舞在呼吸动律中悠然而舒展、在视觉观感中轻盈与飘逸。 

3.2动态之中的“圆弧”呈现

刘凤学的唐乐舞是在躯干与上肢动态的“圆弧”中以身体内在之“气”与外在空间之“力”运作产生的。身体外部空间的“圆弧”形态建立起一个循环往返的空间流动,身体内部的呼吸律动与外部的空间流动通过身体这个媒介产生一系列的关系。例如弧形空中手势,双手在空中形成一个“圆弧”,而这圆弧并没有实际的连接,双手指尖之间空有“留白”,这种空间上的“留白”是动作推展的惯性和延伸的倾向,既是“圆弧”的力与内在的“气”相和的趋势,又是唐代的审美志趣体现。刘凤学复现的《团乱旋》中,足部动作、手部动作是线性的运动轨迹,最后呈现的是“圆弧”形的审美特征。无论是从侧面观看还是正面观看,无不体现出“圆弧”形的艺术所在,而这圆弧状的“C”形给观者一种迂回婉转的美感,“C”字形的身形呈现给予观者对“圆”的填充与想象,使得观者在想象中与刘凤学的唐乐舞产生对话。刘凤学的唐乐舞不仅是她对于唐代乐舞的理解与构建,更是观众与唐代乐舞建立起桥梁的媒介。刘凤学的唐乐舞从动作幅度的“舒”与“屈”、面部表情的一撇一笑、脚部步伐的平稳移动、身形体态的含胸内敛之中,都显示出唐时期圆流周转、追求和谐美的审美志趣。 

4.结语

中国古代舞蹈的“复现”与“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刘凤学的唐乐舞为中国古代乐舞保留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唐乐舞在“道”与“艺”的融合中有了身体感悟,将唐代“舞者所以激扬其气”的审美志趣体现出来,唐乐舞是唐代乐舞伎人运用身体和情致感撼人心、通接人情的结果。唐乐舞的身体表现和身体意识可见唐代舞蹈家认识到了“精神”和“肉体”之间的表现关系。唐乐舞就是在这样的身体感悟与审美意趣中来体验世界、感悟世界、呈现世界。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