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群体心理学视阈下湖南汝城香火龙舞蹈风格 在仪式表演中的运用

作者:李舒童来源:《尚舞》日期:2024-05-11人气:227

龙,寄托了华夏子孙世世代代对安居乐业、协和万邦的向往之情,从它的起源到如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在人们的群体记忆选择与创造劳动下不断传承与发展。“龙”集团结统一、自强不息、追求真善美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于一体,在我国先民精神崇拜的群体心理习俗化推动下,“龙舞”应运而生。放眼中华大地,龙舞的身影星罗棋布,作为我国汉族民间的祈求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地区的龙舞各具特色、大放异彩。

1.湖南汝城地区的龙舞——汝城香火龙的相关概述

汝城县地处湖南东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四周高、中间低,地质情况较复杂,大雨、暴雨几率大,地质灾害威胁性较高。面对如此天然生活背景,汝城县人民对风调雨顺、恩惠平安、家富业兴有着无尽渴望。

汝城香火龙起源于祀龙止雨、祀龙止水,它的外表形态有别于其他地区的龙,汝城各个村落中的寺庙中,有许多关于龙的画像、雕刻等民间建筑物装饰艺术品,当地的人们便取形于这些素材,设计出独属于当地的香火龙形象。关于汝城香火龙的来源有一个民间传说,在唐代弘道年间,有一年汝城发生洪灾,民生凋敝。于是,当地的老百姓使用一根根的稻草,先将其一捆捆的扎紧,制作成直径约四厘米的“赵公鞭”,然后加上龙香制成十二条香火龙的样态,然后面对汹涌的洪水等待香火烧尽,香灰落入洪涝之中,然后奇迹般洪灾得以制止,犹如祥瑞火龙在焚烧殆尽之际穿越到天宫令行禁止了这场灾难。此后,在汝城世世代代的男女老少们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即用稻草制作香龙祈福消灾,并且在他们不懈的坚持传承下,一直照例举行至今,他们对对龙的信奉、崇拜和崇敬之情,展现在每年汝城香火龙的盛会仪式中,由此成为了一种较为固定的民间民俗活动。制作香火龙的步骤非常繁琐,并且工艺要求极高,尤其是龙头结构复杂精美,先要制作角,然后制作嘴,之后再按照龙头构造中由前至后、由内向外的编制顺序对龙头部分进行制作,依次是龙须、龙眼、龙耳、龙牙、龙鼻、鼻须、龙额、龙珠。这种制作有着一定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展现出汝城人民心灵手巧、聪明伶俐。

每逢一年中的元宵佳节,正是人们忙碌了一年,回家团圆欢聚的日子,前一年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在人们心中记忆深刻,因此,他们会通过舞龙活动来改善自己的不好的遭遇,虔心祈求新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除了人们的内心活动会寄情于舞龙盛会以外,还会发现汝城百姓家中的家具、日用品上雕饰有龙的形象,还会修建龙王庙、龙母宫等寺院庙宇中,以供人民祈福消灾。

2.群体心理学中汝城香火龙的舞蹈风格

群体是许多个体为达到同一目的进行活动、寻求相似的价值进行自我分工而聚集在一起的集合体。群体心理学这门学科,正是将反应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心理效应作为研究对象的。龙舞的舞蹈风格特征对舞蹈主体所映射的心理效应,最直接的是通过龙舞的道具形态、动作程式等外在表象的来展现其重要性。 

2.1汝城香火龙中的群体概念

2.1.1群体角色扮演

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做过一个实验,总结其中可以发现: 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在形成交往关系的条件发生改变时,人们需要转变心理,扮演成为与当下环境相匹配的角色。在汝城香火龙的制作与舞龙过程中,汝城的人们分为制龙者、舞龙者和观赏者。在制龙者群体中,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往往是家中年长者更有话语权,其角色比重就更高一些,属于制火龙群体的领导者;舞龙者群体中,龙珠才是最关键的引导者,舞龙珠者便是舞龙者群体中的核心人物。

2.1.2群体力量凝聚

群体力量的凝聚在汝城香火龙的活动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制龙过程中,每人分担香火龙身体的一部分,他们的心中对香火龙整体的预想有着共同的期望,在有限的时间内,他们在这种凝聚力的驱使下,齐心协力顺利完成制龙。舞龙时,重达两千多斤的香火龙要被举起,考验的就是舞龙群体中每个个体外在及内在力量的凝聚,每次在领导者一声令下后,那条被举起的香火龙便是群体力量的凝聚。

2.1.3群体情绪感染

情绪感染与行为模仿这两种机制,在群体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中是最重要的。群体情绪感染就是每位个体在群体内部相互间的心理体验趋于相同的内心活动。在汝城香火龙的表演中,明显可以感受到观赏者群体被舞龙者群体舞龙时的那种激情澎湃的情绪所感染;行为模仿在制龙者群体制龙的行为中,与舞龙盛会开始后的点香、接龙、抢香、化龙仪式中,各群体中的单独个体争相模仿,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同样的行为达到同样的心理满足,比如希望可以通过抢香化龙的行为祈求福星高照、喜气盈门。 

2.2汝城香火龙的群体效能

2.2.1家文化熏陶下的包容性

“家文化是体现我们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家庭文化样态。”“汝城香火龙”具体的参与主体为汝城县各个村落的民众群体,在元宵佳节各个村落都会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出街参加舞龙盛会,如今受新冠疫情影响,舞龙仪式会适时推迟举行,但任何外在影响因素都不能打破汝城香火龙背后村落群体中家文化的熏陶壁垒。汝城地区的村落具有浓厚的客家文化特征,据调查,汝城地区居住的民族有三十六个之多,主要民族为汉族、瑶族、畲族,而汉族作为我国主体民族,在汝城县同样占比最多。从汝城地区的汉族大家族的宗族谱系,以及收集整理他们的语言、文化等区域特征,基本上都来自福建、安徽、江西、广东一带,这些地区都是客家人相对集中的省市区域。而汝城香火龙的制作工艺是客家人带来的,他们在汝城形成了新的家族文化,并且这种技艺一般只在家族内部传承,因此,在汝城县各客家与多民族融合形成的不同家族,会展现出制作工艺的特殊性。在家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下,舞龙活动中制龙工艺和舞龙仪式的传承者,不仅是每个小家的文化传承载体,更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的文化发展枢纽。

2.2.2龙文化感化下的认同性

中华民族至今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龙文化在南北呼应的中华大地上早已显现出其文化雏形,并在人们的生活与精神上影响越来越广泛,面对的时代革新,龙文化不但没有被淘汰,而是在民族传统文化中渐渐传承,通过先民们赋予它神圣的使命,将后代们一代代感化,致使一个中华民族这一大群体中的全部个体能够相互认同,形成群体文化心理。

汝城香火龙仪式的传袭正是印证了汝城群体在龙文化感化下的认同性,在用稻草编制好的龙香被点燃后,每位汝城人民见到香火龙都敬意满满,他们对活动的参与也都是在内心认同的前提下,自主前往参加,舞龙者哪怕身疲力竭也不会放松一口气,仍然会在统一的价值观驱使下完成使命。

2.2.3火文化炙烤下的推动性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火是文明社会起源的创造物。火文化是人类最早崇拜的物体之一,火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光明,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和惧怕。人类作为有思维有情感的生物体,对于火的掌控有助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打造与建设。在拥有了掌控火的能力后,通过火燃烧的环境烘托可以推动群体情绪的递进。

汝城香火龙将火生于自身,同时也使火灭于自身,汝城百姓群体与香火龙相互共生。香火在群体的点燃下成就了香火龙在夜晚游行的威武形象,游龙结束后的龙香火为人们祈福达愿提供了依托介质。火的炙热与烘烤,在点点香火光与阵阵香火热中层层推动汝城百姓群体信仰崇拜的稳固。 

2.3汝城香火龙舞蹈风格

2.3.1仪式表演的程式化套路

同大多民间舞蹈一样,汝城香火龙有着它独有的一套体系化的仪式套路。因为汝城香火龙功能程式的需求,舞香火龙的时间必须在日落西山、夜幕降临的时候,而在化龙仪式的步骤开始举行时,正是香火龙到达水田或者溪水边的时候,观众们可以看到在水面上倒映着万点火光,这个场景是整个舞龙仪式表演最高潮的部分,那种雄伟壮观、气势雄浑的场景画面,让人难以忘却,更是将群众心中对美好向往的心理共性融入其中。

2.3.2仪式表演的程式化套路

同大多民间舞蹈一样,汝城香火龙有着它独有的一套体系化的仪式套路: 每次在舞龙需要先到祠堂进行祭祖,向先祖致以最高的敬意,之后便按照礼仪制度在长辈的带领下设案、烧香,面对先祖列宗作揖、叩拜;随后,舞龙者群众在祠堂前将香火龙合力抬起,并“叩头”三下,再正式开始起舞。在正式表演开始后,仍有着程式性的内容:先绕宗祠大门巡回旋转三周,每旋转一圈就进行一次拜首,完成三次参拜后,香火龙 沿着村子里的主干道和村落边界进行游走。

3.汝城香火龙舞蹈风格在仪式表演中的运用

承载着汝城人民群众心理寄托的汝城香火龙,它的舞蹈道具形态的拟物性、迂回辗转的“划圆”动律风格特征,以及表演中的程式化套路风格特征,在其舞龙仪式表演中均得到了高度的融合运用,并且具有一定的深层蕴意。 

3.1“龙”豪迈神圣的形态模拟

舞龙仪式表演最直观的一个代表形象,便是“龙”的形态,其外在姿态所展现的样态传达到观众眼中,需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才能在群众心理上维护好“龙”从古至今在中华大地上每一位儿女心中的形象。

制作者以稻草、香火为器,将他们心中的龙进行打造维护,而为着重突出香火龙外形的夜视效果,长达六十厘米的罗汉香被每隔两厘米就插在香火龙初始“赵公鞭”的空隙中,然后再用细篾片将香火连接成线。制作好的“龙”身上的线香,勾刻着它的外形轮廓,通过多个要点的紧密分布来增加亮度,从而勾画出夜间香火龙威武豪迈的气势。这种技艺精湛的形态模拟性在舞龙仪式表演中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3.2“龙”威武轩昂的神情传递

舞龙表演正式开始后,舞龙者在自己的舞动下,给予香火龙生的动势,在动作幅度、力度与节奏的变化中,汝城香火龙在“划八绕圆、迂回辗转”的主题动作中拥有了生命。它的鼻息通过点头、转头等动作释放呼吸,利用节节卡侬起伏的身体变化演绎“龙”蜿蜒匍匐前进的身姿,重点以沉海底、吞食的巨型动态传递香火龙那威武的神情、轩昂的气势。

舞龙仪式上,呐喊声、咂舌声、欢呼声与赞叹声相继传出,在无数赞扬感叹的语气中,一条星光闪耀、火力无边的长龙划破黑色的夜幕,从神圣的祠堂中走出,在虔诚者的肩上游走,在茫茫夜空中飞舞盘旋,一步步踏入百姓的心中。香火龙经过各家各户、商铺小店,甚至是单位、学校门前时,都会有鞭炮阵阵或烟花绽放,还会有人为舞龙者送上红包,表达自己对表演的喜爱与资助,与此同时,香火龙会点头回应以表达谢意,这也是香火龙对百姓许愿祈福的一种回应,是龙佑众生的神态传达,为人们带来一年伊始对未来憧憬之情的信心与底气。

3.3“龙”和合团结的精神升华

汝城香火龙在香火燃烧中形成,在云烟缭绕中修炼施法,在香消灰散中沉海长眠。香火龙的使命就是在牺牲自我中成就了千家万户,这种精神犹如阵阵升烟飘入人心。表演仪式上,香火龙身上的香火在前行的途中闪烁红光,火星在逆风中飘落,数万根龙香飘落数亿点花火,在一片瑞霭祥烟的笼罩下,整个香火龙仪式的场面极其壮观。鼎沸人声、震撼人心,每个汝城村落群众的心中劲头十足,向往平安幸福,团结统一。

汝城香火龙不仅体现出汝城人民面对困难不轻易低头的顽强精神,而且展现出整个村落群体乃至汝城县和合团结的精神风貌,汝城香火龙是凝聚汝城人民力量的麻绳,也是连接整个宗族世家的中国结。

4.结语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天气、土壤、人文等自然与人为影响因素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面对自然的不确定因素,以食为天的人类只能通过精神安慰、情感寄托来调节心态,并通过一定的媒介将这种群众心理进行抒发与释放,例如通过仪式、舞蹈、唱歌吟诵、弹琴奏乐等行为范式对精神进行宣泄。如今,在新时代技术创造、科学创新飞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生活在分秒之间就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代的社会中,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但人们的内心仍单纯的向往着美好。汝城香火龙,承载着汝城人民群众心理的寄托,它以“龙”形现身,化神力为云烟,最终借群力归海稳定四方。香火龙舞龙仪式所体现的万众一心、齐心协力的和合气氛,有利于当地社会的和谐,有助于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其舞蹈风格在仪式中的运用需要汝城人民继续传承,在新的发展道路上发扬汝城香火龙,为村落群体、汝城县群体、民族群体,乃至国家群体的和谐美满、祥和吉瑞付诸行动。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