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拍打舞”的艺术特征
通城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山区,自古以来就是瑶汉杂居之地。经国家瑶学会考证,今湖北通城及其龙窖山地区,曾为“瑶人出世武昌府”的发祥之地,瑶族先民的祖居地,是全球300万瑶胞的精神家园。
“通城拍打舞”已被列入第一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已入选各大高校、中小学、幼儿园应用课程之一,已连续三年成功举办通城拍打舞比赛等重大赛事活动。其中的拍打舞健身操风靡全国,受众群体广泛,是运动爱好者的热门选择。拍打舞是由民间男女老少擅长的“拍打游戏”发展而来,隶属汉族山区民间舞蹈,自清初以来在鄂南山区流传数百年。“通城拍打舞”反映了一种独特的非遗文化,体现了通城人民过往的精神生活。
“通城拍打舞”历史悠久,有着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1988年荣获湖北省首届民间歌舞电视大奖金奖,2010年获得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第十届“山花奖”比赛民间艺术节金奖,2011年获得湖北电视台“垄上行”农民春节晚会一等奖和观众最喜爱节目金奖,2011年通城县被评为湖北省“拍打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1.“通城拍打舞”的舞蹈动作特征
1.1“通城拍打舞”的“拍”
“通城拍打舞”的“拍”具有“动态性”,是无需语言可以依靠有节奏的动作来表现内容。它起源于劳动,从其性质来说,有自娱性和表演性,从原生态中来又回到原生态中去,生活性强、可舞性高。在原舞蹈作品《拍打舞》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加工,并融合通城当地的舞蹈特色,发展成为现今的“通城拍打舞”。
“通城拍打舞”的“拍”是指发出轻微声音或轻柔的动作,用手来轻拍自己和旁人的肢体而发出清脆的声响,节奏较为平缓。舞蹈全程以“拍”为主要动作,相对于“通城拍打舞”的“打”而言,“通城拍打舞”的“拍”在动作上拍的部位有限、且舞蹈动作幅度不大、表现的形式不多。在舞蹈中动作的力度时轻、时慢,能体现出女性舞者温而不娇的一面。其中典型的动作是以女性轻柔的“拍”为代表,主要是“拍”的一系列动作。在手型要求方面,女性被要求五指自然张开,“拍”时,手腕的力量要适中、与音乐的节奏律动相配合,并通过轻拍头部和脸部再加以扩展变化。如拍头部时,动作幅度较小,通过轻轻地拍头动作,可以起到按摩的作用,促进头部血液流通的同时能使人精神状态更好,当手接触到头部时,舞蹈动作除了手臂挥动的灵活变化之外,相应的要以一个保护性的姿态,向头部拍去,舞蹈动作不是一气呵成,具有分布性的特点,“拍”时可站、跪、坐、躺等。又如拍脸部时,表现形式与拍头部的方式一样。再如行走时拍,以双脚踏地为主要节奏,通过双手互拍的方式,也可与旁人对拍,配合着拍胯协调进行,拍时手部动作花样多变,边拍可分别边向前、向左、向右依次移动,从而在舞蹈中保持队列整齐使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但在动作的表现形式上相对固定。如躺着拍时,手部动作无限制区域,可任意拍身体不同部位,使人达到一种身心愉悦的状态。又如坐着拍时,能拍身体各个部位,可单人、双人互为对拍,配合手部灵活运用,形成一种自娱自乐的娱乐游戏方式。再如跪着拍时,可拍打身体的任意部位,能一人对拍,也能与他人对拍,从而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
在表演时女性舞者的动作比男性舞者的动作更具有多样化,一般情况下通常是女性舞者站在首位,男性舞者是站在女性舞者的后面,这样产生的视觉效果会使女性“拍”的动作呈现的更清晰,更能展现出女性舞者的玲珑柔美。此外,当舞蹈到达一个高潮时,群舞表现的方式通常情况下会以女性舞者站在圆圈的内部,男性舞者则站在圆圈的外部,以此来烘托女性舞者的中心地位,加上队形的变化,使整个舞蹈充满着热烈活跃的气氛。
1.2“通城拍打舞”的“打”
“通城拍打舞”的“打”具有转瞬即逝、顷刻万变的特征。它的“打”是指发出强烈声音或铿锵有力的动作,节奏力度较强。舞蹈始终围绕着“打”的动作展开进行,对比“通城拍打舞”的“拍”来说,“通城拍打舞”的“打”在动作上打的部位更多、舞蹈动作的幅度更大、表演形式丰富。在舞蹈中动作的力度时重、时快,能体现出男性舞者生龙活虎、粗旷豪放的一面。其中典型的动作是以男性强而有力的“打”为代表,主要是“打”胸膛的一系列动作。在“打”的手型要求方面,男性被要求五指用力张开,“打”的手腕具有力量、配合着音乐节奏的发展变化,通过在“打”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基础上再加以扩展变化。如击打手臂时,动作幅度较大,依据击打的部位不同,配合着手臂动作变化,以左右手互为击打臂膀,发出啪啪的声响。又如击打肩部时,以手拍肩膀为主题动作,发出大的声音,加上头部动作的变化,向前或者向左右两侧摆动头部,身体略微前倾,手臂呈现自然弯曲形态,下身体态时站时蹲、根据舞蹈的变化有时还可坐可跪,体现出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再如击打背部时,下身处于半蹲状态,要求手腕要有力量,肩部左右依次向前倾斜。再如击打胯部时,手部与胯部互相击打,配合着胯部可左右摆动身体,有时能和他人互相配合舞蹈,使动作整体看起来流畅舒适。再如击打膝盖时,手部与膝盖互相击打,上半身呈现自然弯曲姿势,并且双腿半蹲,动作与节奏律动相配合着变化。再如拍打腿部时,可分为大小腿两个部分,拍打大腿时,一般坐着居多,可平坐、盘腿坐,有时可站可蹲,以双手与双腿相互击打,发出响亮的声音,并且以左右手一个手打,一个手摸的方式,嘴里可边念绕口令、民谣甚至山歌配合着节奏变化击打大腿,营造出一种诙谐幽默的舞蹈氛围。再如拍打小腿时,一般站着居多,有时也可平坐,以手和上身向左、右微微倾斜,小腿勾脚向旁抬起45度配合击打,舞蹈边打边转圈,节奏愈来愈快与动作相配合,舞蹈以男女配对群舞的方式来表现,可击打身体的任何部位,上身倾斜角度各样,加上队列发展变化、使舞蹈看起来更具有张力。
在表演时男性舞者的动作并不多,而表达技巧层面上男性可以起到一个主心骨的作用。同时“打”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表演一般以双人舞及群舞的方式展现居多,偶尔也以独舞的方式呈现。舞蹈中当情绪达到一个顶点时,无法释放情绪,这时舞者便会舞着击打,以此来宣泄强烈的情感,以达到一种身心合一的效果,使舞蹈动作更加的粗旷有力。如跳着击打时,手与身体除了互相击打外,还增加了跳跃动作,配合着与身体的击打,使舞蹈更具力量和魅力。再如蹦着击打时,以双手互为击打,加上手脚击地,使全身活跃起来,配合队列变换,使整个舞蹈洋溢着幸福的生活状态从而表现出粗旷豪迈之美。
2.“通城拍打舞”的舞蹈节奏特征
2.1“通城拍打舞”的外在节奏
“通城拍打舞”的外在节奏是指“通城拍打舞”的舞蹈视觉和听觉的运动,视觉是指由舞者运用肢体语言传递出的一种可视性的运动节奏,听觉则是指舞蹈音乐节奏的外在表现。
以舞蹈作品《通城拍打舞》为例,它的舞蹈是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来表达动作、姿态和技艺。舞蹈以动作来传导,使人能感受到外在节奏的变化。如4/2节拍,是舞蹈作品《通城拍打舞》里最典型的节奏类型,选用的音乐是通城山歌《放牛歌》,其节奏平缓、通俗,与大众民心相适应。此外,音乐中还采用了唢呐、鼓、笛子和人声以及乐队与舞蹈相结合的表演形式,现今以伴奏的形式多见,包括当地的民谣,如:so na na,ra duo na,do ra na so so,唱出了通城独有的音乐特色,传统多见的是以男女对唱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呈现。
“通城拍打舞”的外在节奏不仅使舞蹈作品具有“动”的规律,更能使音乐节奏在舞蹈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2.2“通城拍打舞”的内在节奏
“通城拍打舞”的内在节奏是指其舞蹈情绪带动而产生的一种内心的节奏。以舞蹈作品《通城拍打舞》为例,它是舞者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展现出了通城人民的开朗性格和丰富情感。通过拍打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生动地呈现了人们热爱生活和传递爱情的甜蜜状态。情绪、造型均被内在节奏所影响,而舞蹈则是内在节奏的外在表现。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有一种和自己生活密不可分的情感,伴随着“舞蹈情绪”的进行而产生内在节奏的变化。
在内在节奏中可以看到原始状态下劳动生活对舞蹈艺术的深刻影响,舞蹈的内在节奏在表现不同的内容时表达的情绪也不尽相同。如“通城拍打舞”在表现红火热闹的欢快气氛时,表达的情绪是炽热的。又如在抒情舞中,表达更多的是舞者内心深处的感情。而在表现人物内在的紧张情绪时,舞蹈又会突出肢体上畏缩、拘谨的表演效果。另外,在舞蹈中表现相反的情绪时,舞蹈的肢体上又会呈现出舒展、愉悦、自在的表现。舞蹈在悲伤的情绪中突然转化成抒情的情绪时,会打破正常情绪的进行,产生一种冲破沉闷的新鲜感。滑稽情绪的表现、动作内在的韵味,有时则用一个巧妙的停顿,以欲纵故收的艺术手法,蕴藏着更激烈的情绪变化“此时无声胜有声”,虽然形体动作很小,但其内心的内在节奏,却犹如覆盖着的激流,预示着春暖冰溶,一泻千里。
3.“通城拍打舞”的舞蹈表演形式
3.1“通城拍打舞”的双人舞表演形式
双人舞,望文生义是两人为一组配合跳舞,舞者对象不限,男女老少皆可。表演形式可男女搭配为一组,也可男男或者女女为一组搭档跳舞。“通城拍打舞”双人舞表演形式一般以男女搭档较多。
3.1.1题材多为爱情故事及表达技巧丰富多样
爱情故事可以很好地表达男女双人舞的独有魅力,从思想、精神、动作行为都表现地淋漓尽致。爱情故事一直是舞蹈题材的主流风格,完美表达了女性的委婉和男性的执着。
舞蹈在表达的层面上运用大量的表演技巧。如进行男女过肩动作时,男性舞者双腿打开与肩同宽,手臂与肩同高,保持双腿下蹲的姿势迎接女性舞者,女性舞者则用双手搭在男性舞者的肩上,右脚踩在男性舞者的右腿上,借助男性舞者腿部和手臂的力量,女性舞者顺势坐在男性舞者肩膀上,男性舞者则用两只手臂固定住女性舞者的小腿,同时女性舞者保持上升直立的姿态。在此基础上男女舞者可分别进行拍打动作,还可以选择在原地边转圈边拍打。还有在进行托举侧翻动作时,首先女性舞者站在男性舞者的右侧,在托举时,女性舞者扶住男性舞者的胯部,男性舞者扶住女性舞者的腰部,并保持半蹲姿势,托举女性舞者完成一个从右至左的空间侧翻。
3.1.2主导地位不同
以女性为主导,男性为辅烘托女性特有的柔美,尤其在双人舞的表演中以凸显女性的柔美为主。在舞蹈的站位中,女性舞者一般站在首排,且动作设计多为突出女性舞者的地位和形象,男性舞者的动作相比女性舞者的动作较为单一,以此更加突显女性舞者的独特魅力。
3.2“通城拍打舞”的群舞表演形式
相对双人舞的表演形式而言,群舞的表演形式更加自由和洒脱,不仅对表演人数没有严格限制,在舞者的选择方面更为自由,可以吸纳四人、五人、八人甚至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在表达内容和题材的选取上更广泛,双人舞的题材多源自爱情故事,而群舞多运用团结的力量来展示磅礴的气势,为观众带来丰富的视觉盛宴。在队形的变化和舞蹈的编排上都比双人舞更为灵活,由于人数的增多和舞蹈形式的多重变化会使群舞更有冲击力,从而表达更强烈的情感。在精神表达层面更为丰富,不仅仅局限于表达爱情故事,更多地是表现自由、团结的力量,让观众感同身受,更具教育意义。
4.结语
“通城拍打舞”流传至今,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其艺术价值日益凸显。它是通城人民世代相传的珍贵文化遗产,承载着通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城拍打舞”作为地方特色鲜明、历史底蕴丰厚的民间舞蹈,有它自身鲜明的艺术特征,同时也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在未来,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民间舞蹈“活态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