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绘画中的痕迹之美

作者:吴尚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5-09人气:224

“太虚片云,寒潭雁迹。”在作家和诗人笔下,“痕迹”是一个富含诗意的、会在心里悠悠回荡与怀想的词。在“痕迹”所构筑的纯然诗境之中,花落留痕,雁过留声,雪泥鸿爪皆有情。“痕迹”是时光远去之后的诗意存留,崖柏上岁月雕蚀的纹络、江南白墙上雨水浸泡出印痕,这些“自然之迹”记录着时光、乡愁和文化,留存诗意,耐人寻味。广义的痕迹包含“自然之迹”和“人工之迹”,具体到绘画艺术中,“痕迹”代表着画家施于画布上的视觉要素之总和。从宏观上讲,一切的绘画作品都可看作是艺术家留在画布上的“痕迹”,它是绘画艺术的视觉基础。本文将重点探讨绘画过程中自然流露的“痕迹”蕴含的审美特质和美学精神,阐释“痕迹”与主观心灵的内在关连。

一、痕迹是画者的心灵印记

宋朝文人苏轼在《王维吴道子画》中写道:“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中国古人将“画”称为“痕”的理解非常本质,绘画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痕迹”,向外显露画者内在的“心迹”。中国传统绘画一直认为笔墨关乎心灵且与精神、境界相连,北宋画论家郭若虚说:“画乃世之相押之术,谓之心印,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是之谓印。”痕迹与内心相合,画印即为心印;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说:“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于大涤也。”苦瓜和尚外感于江河大山,内化于主观心灵,成迹于砚头纸墨,万般心绪诉诸笔端,千般笔墨贴合心灵。

“痕迹”容纳了绘画过程中的所有指向。瑞士艺术家贾科梅蒂在人像写生中,反复用线条在画布上画——修改——再画,反反复复,多遍重构,直至达到画家主观体验的真实显现。在《当代艺术与危机——具象表现绘画》一书中说他:“由于每次擦去的画面总有痕迹留下来,这样随着一张素描反复进行,这些过去的痕迹进入了画的肌理之中,最后的形象虽然未完成,具有了“真实”所要求的厚度。”多遍的绘画痕迹叠加交错,既保留了体验的过程、心路的轨迹,又让画面呈现深刻隽永、意蕴无穷的醇厚美感。历史上很多“未完成”的作品或草稿格外精彩,就是因为这些“未完成”的痕迹保留了创作时的真实情绪,“气韵生动”的卓然灵气,“浑然一体”的内心灵氛;绘画最痛快的地方也在作画的过程中:作者初遇画布,灵思涌动,提着心,用着力,每笔都在得失间挣扎,每笔都在与自我感觉较劲,每笔都蘸着心灵,每笔都饱含情绪。所有的即时判断、偶然性和必然性都在过程中完整地显现,在这过程当中留下来的印迹是无比珍贵的,它生动记录了灵韵生发的过程和创作时最敏感真诚的部分。

“有迹”才“可循”,循此痕印,观者方能揣测联想、感同身受画家的情感“心迹”。画家本人再次看到自己作品时,也依然能够透过画面痕迹回忆起自己当时的心境,这也正是“痕迹”独具感性魅力的神奇力量。

二、痕迹的审美观照

观照“痕迹”是解读艺术作品重要的观看方式,一种非读图式、非快餐式、非功利式,更加沉静、深刻的审美观看方式。由于“痕迹”关涉的审美维度无关乎情节,无法掩饰,无需解读,所以直接触到艺术心灵最敏感真率的领域。主题和情节代表不了气质和格调,真正彰显画家才情性情、修养功力,体现绘画品质的地方,都在痕迹之中。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一个作家,不光因为喜欢他所讲的内容,还因为喜欢他文字本身的美感,亦是同理。

相比图像时代影印照片的扁平化特征,真迹上的痕迹让观看重新真实可信,这就是我们想看原作的原因。绘画只有在离近观看时才能识别痕迹,“触觉式”、“实打实”的观看,才能觉察作品本身的质地、肌理、笔触、色泽之丰富微妙,“贴近观察”是观众与画者直接交流的契点。油画颜色交叠、笔迹交错的细微变化;水墨的水痕、笔痕、墨韵,都有无尽丰富的视觉可读性。好的作品单看细节就足够动人,每个局部都足够耐看,灵气饱满,耐人寻味。“痕迹”这个园子要走入进去的,追着一个个细节,入到色彩与笔触之佳境中尽情饱览,这种无与伦比的心灵享受是赏画中最美妙的部分。

三、细节蕴藏的情感能量

痕迹、笔触是画家诉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语言,因其单位最小,所以蕴藏最个性化的艺术基因和最鲜活的本真心灵。最基本的元素也正是最本质的元素,如同文章要一句一句说出,书法要一个字一个字来写,绘画要一笔一笔去画,再恢弘的主题也要一个个细节去呈现,再强烈的情感也要一点一滴细微处去传达。痕迹显于细节之上,关注“痕迹之美”就是关注细节的情感能量与美学张力。

延伸至电影、音乐、文学中,真正触动我们常常也是某些细节,大叙事更看重理性经营,小细节更关乎感性情绪,愈是细微处愈能见深情真意。好的文学作品常在“字里行间”细节中“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关键线索若隐若现暗藏在种种细节迹象中,从字句中溢出,“欲盖而弥彰”也好,“欲语还休”也罢,细微处可窥见整部作品的气度和灵魂。一如《红楼梦》中的点题小诗,笔下的一草一木皆是有情物,一人一事皆可作等量观。赫伯特·里德在《现代绘画简史》中说:“生命寓于画家的画笔挥动所留下的痕迹之中。”不管是对画家还是观者,痕迹和细节都挟带着丰沛的情感能量和生动的感性气息,这种真切感与生动感是绘画与观者产生共鸣的情感基础。

四、痕迹是一种语言

  纵观整部美术史反复出现的题材并不太多,相似题材关键看画家怎样用绘画语言诉说,真正有魅力的是语言本身的美感。“画什么”固然重要,“怎么画”则更显天分,“怎么画”便指向了“痕迹”的呈现方式。作为抽象的视觉要素,“痕迹”可被看作不依附于形象的纯粹形式、不依附于情节的纯粹情感、不依附于主题的纯粹语言。

“痕迹”作为一种画面语言,不同画家有不同的诉说方式。关于笔触的印记,德拉克洛瓦善用雄健奔放的笔触,绘画痕迹沉郁痛快;柯罗的笔法轻柔,透溢诗意;马奈用笔则劲键爽利,飘逸洒脱;德加作品的细节隽永有味,坚凝厚实;洛佩斯画面局部保留笔触,用笔松动到位;贾克梅蒂画中常见一团团线条、勾勒和划痕,各种线条纵横、缠绕、交织,画家为什么一直在画这个,他是在寻找绘画本身的语汇,寻找自己个人的独特语言。

“痕迹”联结了情感和物质这两大维度,兼具两者的美学能量:传情达意的同时又直观可视,抒发抽象情感的同时保留具体的画面表征、物质承载和实体佐证。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将意义赋予痕迹本身:形式即内容,过程即是结果。这是“痕迹”审美能量的一次巨大的解放。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