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巡察工作重点之财务审查探究
一、巡察工作中的财务审查
(一)财务审查的定位
巡察工作不同于单位的内外部审计、专项审计、财务检查等工作,巡察更倾向于政治巡察,是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的一种监督手段,要把全面从严治党及廉政建设作为工作主题,按照工作方案,重点查看单位在“四个落实”方面是否存在不作为、违反党的纪律等情况。
财务审查的重点是党的作风建设方面,运用听取汇报、个别谈话、受理信访、调阅资料、参加被巡察单位重要会议等方式方法及时发现被巡察单位是否在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方面存在问题,是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否建立完善可靠的内部控制体系等。
(二)财务审查的原则
把握重要性原则。巡察工作时间有限,不可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查看凭证等财务资料,要借助汇报材料、举报、会议记录、谈话、各项报告等线索,通过组内人员互相配合找到被巡察单位存在的风险点,进而搜集问题线索,顺藤摸瓜,以提高工作效率。
坚持实事求是、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巡察工作要以事实为依据,尽可能多的搜集线索和证据并仔细甄别,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客观公正的找出问题所在,全面了解事情的真相[1]。
(三)财务审查的方法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巡察工作中,巡察人员要积极创新发现问题线索的方式方法,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被巡察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及检察院、信访部门等的历次巡察、监督、审计移交具体案件和举报线索,确定审查的重点和所需要的资料,以检查财务问题为主线,不谈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成绩,只谈财务范围内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提升发现问题的效率。
选择抽样的方法。财务审查时要结合具体问题与资料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具体问题发生的可能时间来合理抽查相关的材料,如在选择财务资料时首先看被巡察单位的内外部审计报告、内控报告、年度预决算、年度工作汇报及财务报表等内容;另外在财务审查时要注意时间段的选择,如每年的1、2月份和11、12月份是发生问题的集中期,应重点查看这段时间的财务资料[2]。
(四)财务审查的准备工作
巡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现问题,寻找到相应的佐证材料,最后形成工作底稿并撰写报告,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做好前期调查准备可以使巡察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期调查一般有以下内容:
巡察组人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掌握被巡察单位所处行业的整体发展现状及相关基本政策、行业规章制度等,以便后续开展工作。如巡察医院的话,要提前熟悉《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政策性文件。
了解被巡察单位的基本情况。方式有:向上级部门处室发调查函、听取被巡察单位的工作汇报,发放调查问卷及民意测评表,查看专题汇报材料,接受群众举报,查阅单位被巡察期间的会议记录、工作总结、内控制度,调阅财务报表、账本、凭证等资料,查看各类审计报告等,目的是对被巡察单位有整体认知,判定巡察方向和巡察重点,以有效精准的发现问题[3]。
二、财务审查的关键点及问题表现
(一)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
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可以规范单位的管理,促进各项工作合法合规顺利开展,保护各类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舞弊和贪污腐败,降低廉政风险。
在查看被巡察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时,一要重点关注业务层面的内控制度建立的完整度,是否全面的涉及到单位的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以及合同控制。二要看各项制度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巡察过程中发现有的单位制定的内控制度涵盖方面不全,有的甚至严重违背了现行法律法规,或者跟不上政策的变化,没有及时调整,这些都是在源头上存在了漏洞风险。
内控制度的执行体现在多方面,主要看执行是否到位。可重点关注单位是否对重点人员进行轮岗、不相容岗位是否分离、大额资金的使用是否规范、账户开立是否规范、财务审核流程是否合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议事执行情况、工程建设及政府采购是否按程序进行等。
(二)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拥有管理权和使用权,合理配置资产、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仅有利于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充分发挥资产的效能,还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助力事业单位有序、健康、持续的发展[4]。
在财务审查中应调取被巡察单位的资产台账、国有资产清查报告、固定资产盘点表等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看被巡察单位是否能摸清自家家底,是否有资产入账不及时、资产未按期进行盘点、长期闲置、违规处置等情况。巡察人员还应该结合会议纪要等材料看被巡察单位是否在购买、处置大额资产等方面严格执行集体议事制度,是否符合“三重一大”制度要求。
巡察过程中发现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盘点不及时,做不到每年一次,盘点不全面,或仅对大额资产进行盘点,导致摸不清家底,资产放置位置不清;有的单位在购买资产前缺乏有效论证,造成资产购买后利用率不高,浪费国有资金等情况;有的单位购买大额资产前未经党委会研究讨论;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处置未经相关部门审批就自行报废或捐赠;有的单位的在建工程长期挂账,未及时转入固定资产;有的单位对历史遗留问题消极搁置,长期挂账的债权债务厘不清,存在资产流失风险;有的单位不动产未经批准随意出租,低价出租,租金收缴不及时或难以回收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单位在资产内控中提出了零库存管理的自我定位,但是库存余额却每年递增,这与其零库存的理念背道而驰,不符合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应引起被巡察单位深思。也有不少单位的库存余额长期为负数,应深究是资产未按时入库导致还是做账问题抑或其他原因。
(三)采购及合同管理
单位开展政府采购有利于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节省支出,并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促进廉政建设。
财务审查应关注被巡察单位实施采购的整个链条,包括制定采购计划、确定采购方式、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组织招标会、中标公示、签订合同、履约验收、资产入库等[5]。通过查看采购部门的合同及纪委实行监督的备案表可倒查相关凭证是否完整准确入账,发票是否合规,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查看会议纪要等资料看大额采购是否进行过前期的有效论证并经党委会研究通过;结合资产管理,查看所采购的货物是否已验收并入库入账。
巡察过程中发现有的单位采购流程不符合规定,应公开招标的没有公开招标或采购合同到期未重新进行招投标;有的单位集采目录内的货物或劳务没有做到应采尽采,大量零星物资进行分散采购;有的单位采购过程管控不严,在交易过程中出现串标等违法行为;有的单位故意拆分项目,化整为零,以规避政府采购等部门的监管;有的单位招标手续不完整,材料造假,出现走过场形式,没有实际开展;大部分单位的合同管理存在风险,如出现先履行后签订、合同关键要素不完整、合同签字盖章不全等问题。
(四)中央八项规定落实
事业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不仅有助于改善党风正气、遏制腐败,加强廉洁政治建设,还有助于节俭财政开支,集中财力谋发展。
财务审查时,一方面应重点查看被巡察单位的账目,如会议费、差旅费、因公出国(境)费、培训费、津补贴、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招待费等明细账,抽查重点凭证,看是否存在违规用车、违规公务接待、违规发放津补贴、公款迎来送往、公款报销个人费用等情况[6];另一方面在个别谈话和线索举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查看相关凭证等资料,将线索问题逐一坐实。
巡察中发现有的单位因内控制度不完善、审批把关不严格,导致报销费用时缺少相关附件或违规报销不合规的支出,有的单位确实存在违规接待、宴请等情况。在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方面,需要每个公职人员强化红线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严格遵守财经纪律。
三、财务评价与移交
财务评价是巡察组对被巡察单位的财务收支、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等相关的经济活动以及遵守财经纪律、廉洁从政等方面的评价意见。财务评价一般采用计算、对比、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7]。财务评价分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工作人员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标准等,对具体的财务事项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作出单项评价意见,再汇总单项评价意见,形成综合评价意见。
移交有关问题线索是巡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应对财务审查的内容进行客观公正的反馈。具体包括被巡察单位相关经济活动以及财政收支的效益型、合法性、健全性,以及在执行国家财政法规发面具有的自律意识及廉洁内容进行反馈[8]。对于移交案件线索来说,包括违规套取资金、虚假支出、公款私用、违规招标等现象的证据,移交的线索要以相关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为依据。
四、整改落实,做好后半篇文章
巡察组在工作结束后,应在整理工作底稿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提炼形成巡察专项报告,包括被巡察单位的基本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意见和建议三部分,并向巡察开展的党委进行汇报。
被巡察单位应在限期内报送经审核批准的《整改方案》,制定出详细的整改措施,列出工作清单,落实相关责任人。
被巡察单位应利用财务管理等方法做好巡察后的整改工作,具体但不限于:
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落实。系统整合单位的各项制度,统一核算标准、统一报账审批流程、统一资金集中支付,加强成本费用的管控,严防资金风险,进一步规范和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同时将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标准体系、流程体系等形成有机融合,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加强资产管理,提升资产效能。首先要提高各级职工对资产管理的认识,强化资产管理责任落实的意识;其次要明确资产采购、资产实物管理、资产账务核算、资产建设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实现对资产全流程的科学管控;再次要在预算编制时提前规划好下一年度的资产新增、更新与处置报废,严格论证环节,尽量节约资金;最后要规范和优化单位资产的采购流程,完善采购制度,确保所需资产应采尽采,避免采购过程出现管控不到位的情况,并加强采购合同管理,防止因签订不规范造成后续的纠纷。
强化红线意识,做好廉政防控。单位需要建立全面的监督防控基础,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发挥巡察与财务审查的协同作用,加强警示教育及培训,增强单位职工的红线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同时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遵守财经纪律,确保管控目标与整改要求有机整合,提升整改效果[9]。
巡察工作的生命线是发现问题,落脚点是推动被巡察单位解决问题,因此加强后半篇的整改落实工作不仅能督促被巡察单位进行全面彻底的体检,降低单位廉政风险,更能推动其形成整改的长效机制,助力单位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被巡察单位要抓好巡察成果的转化运用,对发现的倾向性问题认真归纳、分析和研判,转化成有针对性的制度和措施,找准漏洞,建章立制,达到长远规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