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在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意义上的舞蹈教学通常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一味让幼儿进行模仿,缺少了幼儿的主观参与,导致幼儿只能掌握舞蹈的肢体动作,而无法对舞蹈的内涵以及意蕴进行深入的了解。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以幼儿为主体,丰富教学形式,结合绘本故事提升舞蹈教学的灵动性以及活泼性,从而使幼儿提升舞蹈学习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自然而然的表现出舞蹈的美,同时也能够借助绘本故事提升幼儿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面发展。
1.幼儿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发展状况
1.1自身舞蹈基础薄弱,舞蹈创作和编排低效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绝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较好的舞蹈功底和舞蹈基础,并且大多数的学生在入学前甚至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舞蹈。而这些零基础的学生在学习舞蹈时,自然而然的就会导致舞蹈创作和编排低效,再加上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主要人才是幼儿教师,在没有接触过系统性舞蹈专业训练的前提下,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本身就存在较大的难度,学生的舞蹈水平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并且很难达到专业水准。并且有研究调查显示,舞蹈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学生在基础薄弱的前提下,对于舞蹈课程的学习存在态度的消极性,这更提升了舞蹈创作和编排的难度,并且学生已经错过了学习舞蹈的最佳时期,骨骼发育已经完全定型,要想提高身体的协调度和柔韧度十分困难,而零基础又使钢琴弹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难以进行,最终导致学生音乐节奏感差,舞蹈创作能力缺失,肢体动作和表现能力低下等问题。
1.2缺乏独立思维无创新意识, 多以教师为主导
受到学生舞蹈表现能力差这一因素的影响,学生通常会产生舞蹈表演的不自信性,特别是在幼儿舞蹈创编时,很容易表现的十分拘谨,并且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创编舞蹈时,依旧停留在模仿舞蹈动作和构思阶段,无法直接的进行创作,且只能僵化的模仿教师舞蹈视频,创编动作的占比过小。再加上学生缺乏对幼儿的实际了解,会过于关注成人舞蹈的模仿,从而将高技巧和高难度的基本功融入到舞蹈创作中,导致创编出来的舞蹈缺乏幼儿特性,偏重于技巧和难度,呈现出成人化趋势,这样的舞蹈不仅没有从幼儿的思维和视角出发,更不符合幼儿的审美追求,也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背道而驰。这不仅会使学生的创编能力低下,还会导致创编出来的舞蹈没有灵活性和衔接性,使教学迟迟得不到质的提升。
1.3课时量少, 课程内容单一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舞蹈教学并没有系统性的教学大纲,也没有科学性的教学计划,更没有标准化的教学定位,从而导致课程内容单一,过于重视肢体动作的模仿和复制,缺乏主观创新,且课程安排的时间不合理,课时量少,无法使幼儿舞蹈教学真正施展拳脚。具体来说,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绘本故事融入幼儿舞蹈教学的重要性,无法让学生在习得舞蹈技能的同时,充分感受幼儿的舞蹈学习要求。并且教学体系中绘本舞蹈教学内容的缺失,更会加重这一问题,从而导致学生无法了解幼儿的真实需求,也不能适应未来就业需要,更不能提升个人舞蹈技能,真正成为学前教育中对幼儿进行舞蹈艺术素养培养的专业教师。
2.绘本故事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在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会随着学习方式的转变而转变,最佳的学习方式是调动听会完成5%的知识保留,调动视觉会完成10%的知识保留,视听结合则会完成20%的知识保留,演示和分组讨论则各会完成30%和50%的知识保留,实践练习操作能够实现75%的知识保留,在主动学习状态下进行教学传递,则能够完成90%的知识保留。这就是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不同学习效率,也是学前教育中幼儿舞蹈教学中要着重提升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通过舞蹈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应用肢体动作和语言提升故事表现力,并结合绘本阅读内容,使舞蹈动作和故事情节进行完美融合,最终在教学上使学生加强主动学习能力,自主获得教学技能,以使幼儿在学习舞蹈知识的同时,提高肢体动作表达能力为教学目的,从而提升学生的教学自信心,培养出独特的个性和气质。
3.绘本故事在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中的优势
3.1丰富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结合绘本故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幼儿教学能够开发出多种多样的舞蹈素材,帮助学生快速丰富舞蹈专业知识,掌握舞蹈专业技能,还能够感受到绘本故事中的画面启发感,逐步建立起绘画与舞蹈的亲密关系,并且幼儿绘本故事种类多样,内容十分全面,且故事中角色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活泼,不仅有大量的丰富题材和舞蹈要素,还能够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使编创的舞蹈能够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调动学习欲望,并且学生也能够在绘本故事中自由的选取舞蹈素材和编创元素,进一步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从而使绘本主题与舞蹈动作进行巧妙融合。此外,绘本故事中的内容还能够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例如听音乐、看视频、做动作等等。这些丰富的内容开展形式,能够促进学生在绘本故事阅读后,利用肢体动作对幼儿舞蹈创编进行活动延伸,从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舞蹈编创的内在潜能。
3.2在课程设置上更加人性化
在课程设置上,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课程的编创和考核不在于理论和实践知识为主,而是更多的考察学生的创编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满足幼师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凸显出更多的人性化特征。并且结合绘本故事,能够以幼儿喜爱的刊物和读本作为切入点,更好的帮助学生接触幼儿的精神世界和语言领域,从而使学生尽快掌握一门新的技能。并且教师也能够在绘本故事中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充分调动起学生创编幼儿舞蹈的信心和积极性,并在兴趣的调动下加强主观学习意识,通过肢体语言将绘本故事中的内心情感进行充分表达,使自身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最终帮助学生了解绘本内涵、理清故事脉络、增加创意思维、体验情节发展,并以创造性思维作为依托,借助舞蹈动作的创编,使教学真正实现提质增效。
4.绘本故事在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原则
4.1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原则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融入绘本故事进行幼儿舞蹈教学,在课程设计和结构上必须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不仅要立足于幼儿园对于幼儿教师的舞蹈能力需求标准,还要遵循舞蹈教学的自然发展规律,以幼儿为主体。不过分强调幼儿掌握扎实的舞蹈动作和技巧,而是借助绘本故事加强幼儿的情感投入,从而使幼儿对舞蹈产生兴趣,能够在启蒙教育中提升舞蹈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本质,在课程结构的安排过程中,遵循科学性的教学原则。不仅要对舞蹈课程进行专业性的分析,还要提升学生的舞蹈基本能力,通过舞蹈学习提升审美素养,并将其应用到舞蹈教学中去。这也需要教师参与定期培训,提高教学素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身,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儿舞蹈教学人才。
4.2课程组织的系统性原则
在课程组织过程当中,教师要认识到绘本故事与舞蹈教学之间的联系性,并以此为出发点,坚持系统性原则,在课程组织过程当中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与绘本故事相关的舞蹈元素,并加强创编思维投入。通过基本性的舞蹈训练,培养出良好的外在条件和形体基本功,为后续的舞蹈教学做好准备,并根据绘本故事的主题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经典素材,从而在舞蹈动作示范和讲解过程中,提升幼儿舞蹈的组织引导能力,以此使课程组织呈现出循序渐进属性,使教学结构呈现出合理化。
4.3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原则
教学的灵活性则需要更多的引导学生加强舞蹈实践,以绘本故事为切入点,加强动作延伸和肢体要领的掌握力度,学习乐理知识,通过模拟训练,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绘本舞蹈的魅力,并真实的扮演幼儿角色,从幼儿的视角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绘本舞蹈。当然这也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情境创设,或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真实的幼儿园中进行近距离体验,最终真正让学生加强专业素养,提升绘本舞蹈创编能力。
5.绘本故事在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的运用
5.1创设情境,静态模仿
第一,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以绘本故事中的生活情境为主,通过静态事物引发学生进行想象,并在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加强创新意识,借助生活经验激发模仿和想象能力,并针对于生活物品,提升静态造型的呈现性,特别是绘本故事中存在大量的静态事物,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主人公角色,利用客观事物和动作表达其内心情感,并且要加强静态造型的角色演绎,从不同的情境中模仿和在线不同的绘本故事,使舞蹈教学变得更加人性化,为学生的动作创编提供更多的遐想。
第二,通过绘本故事的内容展开,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多个角色,并通过角色形象进行创编表演。例如绘本故事《蚂蚁和西瓜》讲述了一群蚂蚁要搬运一个大大的西瓜的故事,通过大和小的对比,凸显出故事中蚂蚁这一角色的勤劳以及聪明,并且还呈现出了极高的团结协作意识,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精神感染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背景分析入手,故事的发展是一只蚂蚁发现了一个大大的西瓜,随后一群蚂蚁一起搬运这个西瓜,并且整体的故事发展环境是在森林里,不仅有大树和草丛,还有河流等一系列静态背景,而主人公又是多只蚂蚁。学生要学会用肢体动作来表演树木躯干,并且要通过不同的手臂伸展动作和空间调整,来表演不同的了枝干形式,再比如河流和草丛形象,则可以在手臂上以波浪动作来表示河流的流动,并且还可以在身上画出一些鱼跳动的场景图画,并且扮演西瓜的学生们还可以利用圆形的塑料球,扩大身体面积,从而通过直观的视角感受到《蚂蚁和西瓜》的大小差异,进一步凸显出故事中团结协作重要性的精神感染力,最终体现出蚂蚁在将西瓜搬回家后,齐聚一堂的欢快感。通过静态模仿,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内心思想,从而在舞蹈创编的过程当中打开想象的空间和大门,使舞蹈在情境的辅助下,段落得以明确、结构得以优化。
5.2故事形成,动态流动
为了解决学生创编的幼儿舞蹈缺乏连贯性这一问题,教师要注重故事的形成,使学生创编的舞蹈动作凸显出动态流动性。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将完整的舞蹈动作进行剖析和分解后,还要加强动作单元的连贯性,以静态模仿为基础,加强故事的动态演绎。具体来说,教师要以绘本主题为切入点,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并通过故事背景的了解和情境的加持,加强模仿和创作能力,形成动作表演的流畅性和通达度。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主题进行动作流动,使学生随着绘本故事情节的发展,加强情绪转变,例如可将静态事物转变为动态角色,将树木枝干的表演转变为河流以及角色等动态形象,从而以动静结合这一形式,提升绘本故事的连续性。第二,以故事为主题,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创编能力。以绘本故事《我是一条快乐的鱼》为例,故事讲述了一群小鱼在大海里快乐舞蹈的故事,并且小鱼的形态各异,学生要在清晰了解故事情节的前提下找到每只小鱼的特征,通过阅读和理解展示小于不同的游动方式,从而在情节不变的前提下,加强细节的创编能力。并且学生除了要选择创编的细节外,还要加强角色安排,融入自己对于不同小鱼特征的理解和创新设计,并以同一个音乐背景和不同游动形式,进行动作设计和创新,最终使学生加强创作交流,在不同作品中感受其他的创新性思维。这样以主题为切入点的故事形成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启发联想,加强创编的细节性,从而使创造思路得到更深层次的启发,更为后续绘本舞蹈的创编打下良好基础。
5.3结构分析,形成舞蹈
在情境和主题的辅助下,舞蹈的结构是整个舞蹈创编的核心,并且绘本故事的发展有起因、经过、高潮、结尾这四个方面组成,要想使创编的舞蹈提升故事演绎的完整度,就要在动作创新之后进行再次加工,提升动作之间的衔接度,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幼儿舞蹈成品。例如在绘本故事《天鹅湖》以及《跳舞吧,小雅》等舞蹈教学中,这些具有典型性的绘本故事情节,需要学生按照舞蹈创编的不同结构进行动作的规划与分析,结合绘本故事的发展部分,加强动作衔接,并在情境的辅助下突出矛盾冲突和故事转折,而转折的突出则需要增加舞蹈造型进行展示,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动作的设计加强音乐转变,并调动视觉感官,以服装道具等形式进行客观刺激,从而使幼儿舞蹈呈现出故事性。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使学生在舞蹈创编的过程中掌握肢体动作、学习舞蹈技巧、了解舞蹈常识、提升舞蹈表现力。
6.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来说,要想加强学生的创编能力,就要以绘本故事为教学展开,通过阅读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从而使其能够以幼儿舞蹈的形式生动活泼的将绘本故事进行呈现。并且,教师需要加强情境创设,从静态模仿出发,使学生在舞蹈中通过肢体动作展示出生动活泼的绘本形象,逐步引导学生加强舞蹈动作的连续性和故事性,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人物角色特征,并通过不同的故事内容和文字描写,帮助学生加强舞蹈动作细节创编投入,最终激发学生的内在创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