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分析
中国舞,是一种以有节奏的、经过提炼和组织的身体动作和形式来表现某种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根据美术历史学家的研究,舞蹈是人类创造的第一门艺术。在人类还没有使用语言之前,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了大量的劳动和其他的生活实践,而更具体的说,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生产(狩猎、农耕)、健身和战斗训练的模拟,人类通过肢体、姿势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中华文化中,有许多优美动听的音乐,这些音乐的发展对我们人类影响巨大,它可以表达思想感情、提高音乐水平、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舞蹈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舞蹈之一,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其中既有外来艺术的冲击和影响,也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启迪。
一、中国舞的起源
中国舞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一种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结构不断发展,对舞蹈艺术形式的需求也更加强烈。中国舞最早是由我国先民创造并发展而来,其起源时间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到农业社会初期,因为狩猎、采集等活动会使劳动人民失去对自然界的控制与征服,所以原始时代的人们就开始注重对自然形态与自然精神状态的认识。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学会了歌舞、以及舞蹈中所包含的各种动作。第二阶段是在新石器时代中期至西汉时期,由于生产、生活日益进步,因此在原有舞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经过不断演变和创新之后形成了中国舞。第一个阶段主要分为原始性阶段和发展性时期2个时间节点。原始性阶段指所有文化艺术形式从原始图腾崇拜过渡到社会生活所需要形成的舞蹈作品,中国舞正是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发展性时期指人类文化艺术得到较快发展之后所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审美情趣,并成为人类文化史上最具代表性之一的传统舞蹈艺术形式。
(一)舞蹈的产生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人类发展早期阶段就已经产生了舞艺术这种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客观认识、以及对自然形态的一种认识与体验的表现形式。虽然人类对自然是敬畏的,但也有着许多不好的一面,因为人类对自然的不尊重使得人类自身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控制,于是便开始学习并掌握人类自身创造起来的各种舞蹈艺术形式。《周礼》《礼记》等史书中都有对黄帝所创造和发明的舞舞(舞的音译)一词进行过详细的记载,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黄帝的舞舞之风十分盛。同时黄帝又有创造和发展之功。因此当黄帝作为一个伟大的皇帝出现时自然就成为了当时人们学习、研究和创造的焦点。除此之外,黄帝还在创造了一种具有原始宗教意义的舞艺术――“傩神”。这不仅将中华民族先民对自然形态认识与艺术表现推到了一个新起点上,同时也为中华传统艺术中的“傩神”舞种奠定了基础。
(二)艺术形式的演变
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不断提高、资源的紧缺以及宗教信仰活动的逐渐发展,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并且为了更好地促进生产,社会也出现了歌舞这样一种艺术形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之后,人们也开始对精神世界有了更加强烈的追求与向往,并且逐步开始重视舞姿、以及肢体语言。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就开始研究与创造各种舞形式了。人们在不断追求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开始注重身体形态的演变;其次这一阶段的舞艺术形式还可以分为原始时代、成长期和发展期3个时间段。原始时代指原始社会末期到农业社会前夕,由于氏族成员之间经济活动日益紧密所以会出现崇拜自然形态并将其作为图腾崇拜的一种象征;成长期指新石器时代中期至西汉时期,由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所以在原有舞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在这一阶段中国舞虽然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但是其舞姿形态仍然是由原来单一的手形舞逐渐演变而来。
二、中国舞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许多史籍记载中,几乎都记载着我国舞者最早的舞蹈作品。如:《周礼·春官·掌乐》中记载:“夏六月,司掌调气,以鸣钟。”又如:《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五月……六日有司司鼓。”又如:《周礼·春官·司鼓》记载:“五月丙子之月,有司鼓瑟和之。”又如:《吕氏春秋·仲春》中记载:“夏六月,诸侯击鼓。”又如:《吕氏春秋·大戴礼》记载:“十月以鼓瑟。”又如:“六月甲申,太师击鼓以射武。”又如:“七月戊寅之月,大司鼓以射武”又如:“七月戊午之月”等等。这些文献记载都表明了我国最早关于舞蹈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产生方法等历史信息。此外,考古发现我国古代已有不同民族和地域不同文化习俗存在。尤其是我国各地区各族居民相互融合后形成不同语言、服饰、生活习俗以及审美情趣都存在差异导致影响和制约着不同地区舞俗风情和舞蹈艺术的发展。如:《左传·宣公十年》记载:“三月三日,民以浴。……天子浴青女,诸侯以浴女期。
(一)原始时代
在我国,最早的舞蹈出现于原始社会,这是当时的人们为了生存而创造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原始社会时没有文字,人们用符号来进行交流。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学习人类所特有的一些礼仪。如使用图腾来对人进行区分等。原始时代人们也开始进行祭祀活动,为祭祀提供一定的仪式感。因此可以看出该时代中华民族舞种种类繁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成熟的舞蹈体系!
(二)夏代
夏代时期是中国舞发展的最辉煌时期,在这一时期所出现的舞大多都是源于当时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表现形式。当时的农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功,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这一时期是我国舞的辉煌阶段。此时已有部分舞种进入到了人们平时的生活之中,在一些地区出土了带有舞蹈符号的陶器,它们就是中华舞经典形象。
(三)周代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中华舞的历史更是漫长,在这个时期中华舞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舞蹈体系。西周时期,诸侯国国君长时间生活在不同宗法社会之中,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周王室对社会中各种阶级地位的确立带来了巨大影响。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周王室不断完善国家的各项制度,这些制度逐渐形成,这些制度不仅在制度上为礼乐文化提供保障,同时也为舞蹈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诗经》中记录有许多关于舞步方面的记载和描写,如“维桑之大节”等都是我国最早出现关于舞蹈形象描写形式以及舞蹈动作细节的记载和描写,这些词汇被后世广泛运用到各个场合当中作为中华民族优秀语言艺术之中。
(四)唐舞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最鼎盛时期,是一段繁荣昌盛,社会繁荣发达的时期。唐朝时期,随着历史文化积累下,舞蹈艺术发展达到了历史巅峰。而舞亦称舞舞或唐舞类,主要表现在表演形式上。唐朝舞蹈艺术包括唐代舞和唐代乐两个方面;唐舞主要以歌舞为主;唐代乐以盛唐时期乐为主而又不断吸收其他朝代乐中优秀之处形成了独特风格。唐朝时期我国舞也逐渐走向成熟并以独特风格呈现出来。唐代是我国文化交流史上历史上文化最为灿烂时期之一;尤其是唐朝时期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且文化艺术高度繁荣;其舞也是当时较为著名的盛事之一。唐朝舞是中国最具代表性节目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长信宫闱之内舞伎舞乐演出以及各种宫廷歌舞表演等内容。在秦朝之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高度繁荣,特别是在战争的年代里,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因此文化娱乐活动就得到极大发展。(五)五代及两宋
五代及两宋时期,中原地区处于战乱频繁时期。百姓为躲避战乱,只能选择在家中进行习舞消遣或外出到官府等地进行短期习舞以求暂时躲避战乱;而舞蹈也是历代社会经济重心逐渐转移的重要标志,对经济、文化、艺术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所以说,这两个时期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舞蹈文化体系——舞俗风俗文化体系。另外,在五代及两宋时期不仅舞以其独特的社会、经济、政治作用促进、制约着中国舞的发展和繁荣,而且舞文化体系中也还涌现出了许多极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木兰诗》、《双蝶双凤舞》等等都体现出了宋代舞在全国各地区舞俗风情及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此外还有《五女拜寿》就是反映出宋代时期全国各地区均有舞俗风情较为明显的歌舞艺术作品出现的一种音乐类舞蹈形式。这种音乐类舞俗风情舞充分体现了宋代地区各区域文化风情以及不同民族居民相互融合、不断进取对舞蹈艺术领域发展促进作用。
(六)元、明、清
在元代,舞蹈发展的高峰期出现在蒙古大汗统治时期和元朝灭亡后。大汗为巩固统治与恢复民族文化活动而使汉族文化艺术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元朝时期,蒙古大汗忽鲁忽兰成为蒙古帝国新的统治者,他倡导民族平等、发展民族经济,重视民间歌舞。同时,忽鲁忽兰也非常重视民间舞蹈艺术发展和传承保护。所以,元朝时期涌现出许多优秀舞蹈作品,如《忽鲁忽兰》、《天禄寺》等;以及蒙古族在元末明初为反抗统治者统治而创造的大量民间舞蹈、如《龙虎闹春》等。明朝初期,蒙古族兴起并以表演舞蹈形式发展其民族歌舞,这些都极大丰富了我国舞蹈形式和内容;而且在元朝灭亡后逐渐消失。明代中后期,清康熙年间开始兴起舞曲创作活动,并以宫廷或民间的歌舞为主要艺术表现素材而形成众多戏曲唱腔。清朝时期舞依然以表演为主;尤其是清代盛行的民间歌舞创作活动也对我国舞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中华舞之所以会发展如此之快,与其悠久的历史有很大关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舞也在不断发展中不断变化,既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独特文化遗产之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泱泱大国,其文化成就不可否认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而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其舞蹈文化也有许多独特性。本文将以时间为轴分别从上古到近代的中国古代与当代共谈中华舞。
三、中国舞蹈继承与创新传统习俗的意义
(一)中国舞蹈对传统习俗的继承发展
中国舞蹈中的“阴阳合而为一”、“身临其境”、“形象化”之美,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三个层次的美学特点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下,逐步成为中国舞蹈的一种重要内容,它给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注入了一种特殊的美学趣味。
在中国古代风俗中,关于如何继承和发展舞蹈,一般有以下看法:一是保留祖先传下来的风格,坚持传统。原汁原味地传承这种优秀的文化精髓,并保留其固定的风格和特点,不作改变,不增加创新,追求不变。二是根据当代观念、快速发展的潮流,寻求突破、变化、充实、以“不破不立”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的舞蹈艺术。
(二)中国舞蹈继承传统习俗中创新的意义
说起中国传统的舞蹈,首先要做到传承,要考虑到当代的舞蹈需要展现和存在的现实意义,要用开放的思想意识来审视中国的传统舞蹈,发展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与时俱进,不要因循守旧,要摒弃传统的所有理论、思想和观念,把它的精髓和糟粕都去掉。但这并不意味着破坏,它要将一些僵硬的、刻板的、过时的叙述方式,都要做到,而且要保持中国民间美术的精华。
发展与创新,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看待中国的舞蹈,中国舞蹈是一种不断发展和变革的过程,没有固定的传统,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顺应大众的需求。我们现在所谓的“先锋派”,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是一种传统,艺术总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与时代相适应,因此,艺术源于生活,社会的发展使它产生了革新,而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则对社会的价值起到了促进和促进人类发展的作用。
结束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对中国舞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中国舞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来悠久的历史文明。我们应当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中国舞和中国文化。在我国许多国家和地区中,中国风的舞蹈形式也在不断变化演化。由于各个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导致中国舞有很大差距。而随着世界范围内人类文明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对中国舞的发展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期望,中国舞也会随着时代和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我国具体实际与我国文化进行融合,为世界各国和地区舞蹈文化做出贡献。本文主要介绍三种不同起源地区以及发展历程中中国舞的基本特点及其与现代舞蹈文化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