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国标舞艺术表演舞的融合与创新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与国际间的友好合作往来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舶来品”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在这其中,国标舞是最受到广泛重视的,也是普及率最广的。国标舞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标准舞(也称“摩登舞”)和拉丁舞,是一种男女共同参加的双人舞竞赛项目,结合了体育与艺术,具有双重技能和双重审美标准。因为国标舞具有表演观赏性和竞技比赛型,兼具艺术娱乐和体育竞技的双重特点,因此又被称为“体育舞蹈”。
国标舞作为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不同的音乐伴奏展示舞者的柔美线条与动作[1]。国际艺术表演舞在西方有着较长的历史,是一项兼具表演与竞技的项目,本身具有显著的优势与长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标舞逐渐进入国内社会,短时间内流行并受到大众的欢迎。而泱泱中华,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流传至今的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体系庞大,题材丰富,传统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国内要想实现国标舞更好地发展与传承,需要在深入学习国标舞的基础上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实现国标舞的全新发展。因此,有必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国标舞的融合及创新。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实际应用与价值观体现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史,传统文化资源取之不尽。本文所指的“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并涵盖各种不同文化思想交织的有机组成,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主,但。凡是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兼容并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一种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既有有形的物质符号,又包括无形的精神符号。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艺术表演与艺术教育中的应用与体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传达正确价值观念,规范艺术思想行为
文化自信视域下培养国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有助于促进国民形成正确价值观念,规范其思想行为。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使国民强烈的爱国情怀,这是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对当代民众行为进行规范[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重视培养爱国情怀,其中有着大量富有内涵的“爱国主义”文化,家国情怀就像血液一样存在于传统文化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所在,引导国民主动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如,在舞蹈编排中加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感悟其中存在的爱国内容,培养国民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做好艺术引导,坚定国民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信念、价值体系及思维行为模式,逐步培养与提高国民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并检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要做好艺术引导,在舞蹈学习与编排过程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例如,“讲仁爱、守诚信”这类思想内涵,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可以端正舞者或者观赏者的行为、涤荡心灵;“诚其意者,毋自欺”则可以培养诚信意识,主动学习,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则让者或者观赏者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需要从其中筛选与利用,锻炼自身,逐步去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3]。
(三)结合艺术实践实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只有认同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提高国民的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在艺术实践交流与学习中,通过增强国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夯实其民族自豪感的基础。只有认同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为基础认同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惯、情感品质等,实现提高民族文化的情感认同,增强国民的民族向心力;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丰富,如崇尚正义、谦让饱和等,这些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经过长时间传承形成民族信仰。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国标舞的融合现状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国标舞融合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融合效果。就当前情况来说,两者融合最显著为问题有三点:首先是两者融合停留在表层;其次是作品主旨立意模糊;此外还有,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失衡。
(一)两者融合停留在表层
自国标舞这一艺术表演舞形式,在国内受到关注以来,出现了很多“民族风”、“中国风”的国标舞作品。但这些作品多且杂,部分编导生硬地在舞蹈编排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得两者融合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深入到中国文化内涵,这种生硬的融合无法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真实魅力,还造成作品主题混乱,无法让作者感受到美的熏陶。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舞蹈创编过程中,简单地认为将带有民族风的东西融入到舞蹈中就是创新的话,这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嫁接”行为,根本不具有创新性。例如民族风的音乐、服装,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里取之不尽,粗略选择一些融入到国标舞动作中,认为这种融合就是创新,那么创编出的舞蹈作品质量可想而知[4]。
(二)故事形象塑造模糊
国标舞是竞技类舞蹈,在竞技中,考虑的因素是主题立意明确,故事形象塑造立体准确。因此,在舞蹈编排方式与审美定势中,会在编排时融入很多高难度具有中国元素的技术、技巧,为了这种效果有时候会缺少对于主题立意的考虑,造成两者融合时出现故意堆砌的情况,作品主题不明确,继而造成作品中人物形象与故事形象塑造模糊。
同时,这种情况的存在,直接造成作品立意模糊,甚至出现两者格格不入的情况,不利于增加国标舞的传播与表现力。
(三)传统文化元素的失衡
当前出现的具有中国元素的国标舞作品,不同程度的存在中国元素运用失衡的情况,出现舞蹈结构混乱,影响着作品的艺术性。如,当背景音乐选择中国传统音乐时,这个背景音乐与想要表达的主题不吻合,这就会造成受众视听感受差异[5]。
此外,部分作品中在舞蹈动作编排中,非常牵强地融入或者“嫁接”古典舞或民族民间舞的舞蹈动作,使得舞蹈动作编排很生硬,表演效果很突兀。甚至,有些舞蹈的道具中,因为生硬地运用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道具,道具本身与舞蹈作品之间没有任何关系,造成局面非常混乱,有“弄巧成拙”或者“画蛇添足”的观感,造成舞蹈结构混乱,不利于舞蹈作品的表现力。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国标舞的融合与创新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国标舞的融合,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打破传统思维限制,深入内涵,实现两者之间的深入融合,进一步推进国标舞蹈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编排及运用分析
舞蹈动作是舞蹈的核心语言,舞蹈通过舞蹈动作的各个组成元素来表达主题内容。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蹈动作的串连与表达。舞蹈表演者通过舞蹈动作,去表达人物情感、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讲述故事的结局。例如,2018年第四届CBDF国标舞艺术表演舞展演作品《功夫扇》中,就融入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动作,将国标舞与传统武术动作相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使得各种艺术表演形式都可以在此汲取营养,是我们值得骄傲的资源,值得继承与传扬[6]。
在作品《如梦令》中,国标舞的动作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动作,例如在作品出场和队形变化中,都加入了传统戏曲代表性的走位急促小碎步,表达出战场上排兵布阵的场景。此外,还有作品中演员的佩饰,也是借用了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的经典头饰,使得舞蹈表演效果极具有“中国风”,融合构思巧妙[7],更加突显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改编及运用分析
将不同的音乐类型进行混编及改变,能起到让观者“耳朵”为之一振的惊艳效果。通过对多个舞蹈作品的分析,不难发现这种关于音乐创新的尝试,可以赋予多种音乐类型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例如将中国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戏曲运用到舞蹈作品音乐中并加入西洋音乐共同去演奏,给予了作品新的表达意境和旋律,让观者有不同的欣赏体验。同时,也可以使得舞蹈作品的表现力得到了扩展,根据剧情变换音乐的表现形式,使得舞蹈的剧情推进不会过于枯燥。[8]。
音乐是舞蹈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中,形成了独居民族特色的音乐资源库,中国多民族的民族构成和多民族的团结共发展理念,也为民族音乐的蓬勃发展,带来适宜的土壤。中国的传统音乐,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俗文化内涵,传达着独特的民族情感思想[9]。音乐和舞蹈的共同点在于,都具有推进故事情节发展,抒情作品情感,表现人物内心情绪,营造不同的情感氛围。有一种说法,“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好的音乐会为舞蹈加分。音乐运用得恰当和适合,会为舞蹈增加更多的表现力,使得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去感受表演者的情绪和内心。
(三)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的运用分析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华民族的人民在日常劳作与生活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格外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例如中国的诗歌、书画、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这些都是巨大的传统文化资源库。这些“民族风”“中国风”的丰富资源,在我们的舞蹈创作中,进行主动地吸收和借鉴,将中国元素通过舞蹈进行表达和传播,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元素带入世界视野和舞台,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国标舞的编排中,与中国元素多次碰撞与融合,带给观众视觉冲击和情感认同,使人们对国标舞情感思想产生民族化和创新化的体验。
舞蹈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舞台服饰,这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舞台服饰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作品主题的不同。舞台服饰的变化,可以呈现舞台情节的推进、人物命运的变化等不同的舞台效果。通过观赏很多部的舞蹈作品,不难发现,在舞台服饰中运用最多的就是具有中国元素、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民族风格等图案。此外,舞鞋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舞鞋装饰的中国元素,也可以凸显和交代舞蹈作品的主题和时代背景。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内容众多,服饰与道具种类较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考虑舞蹈的主题,避免出现两者强行融合的情况,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国标舞的内涵。
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合理性运用分析
在国标舞传入中国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国标舞在国内的发展经历了很多改革和演变。从一开始完全模仿西方的阶段,到当前已经步入到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尝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挖掘民族特色。由此可见,时代与民族发展的使命,赋予了国标舞新的发展内涵和时代要求。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国标舞艺术表演舞的编排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初始创作阶段
初始创作阶段,在确定好作品题材的基础上,一般会制作或选择作品的音乐会充分考虑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例如有中国传统的戏曲、民间乐器、各民族乐器等,此外,还会加入和“借用”年轻人喜欢的流行音乐,以及影视剧作中“经典原声”等,这些中国音乐元素都蕴含着浓厚的“中国风”和中国色彩,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在歌词和曲调中感受舞者的内心世界[9]。
(二)编排过程中的设计
在舞剧编排中,通常运用舞蹈动作来表达情感,舞蹈动作的编排是表演舞作品的核心体现。在国标舞原有的技术风格基础之上,通常会创新性地融合一些中国特色的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的艺术形式,并且还会加入中国武术、戏曲等元素,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就像是“点睛之笔”一样,使作品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更具有观赏性,更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编导在创新编排国标舞艺术表演舞时,既要注意保留西方传统国标舞艺术的风格特点,又要依据不同舞种、不同剧目的编排需求,结合观众的观感和欣赏需要,从编创内容、编创音乐、舞蹈服饰等方面入手,合理、适当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尝试。从我国精神文明的需求出发,从观众的精神体验实际出发,真正去实现中西方文化的多样融合及多元化深入交流,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探索和丰富国标舞的表现形式,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舞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