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民族舞蹈声乐演唱中的“腔音一体”探究与讨论

作者:永辉来源:《尚舞》日期:2023-04-04人气:525

声乐演唱对表演人员的要求较高,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表演者,不仅要掌握演唱的技巧与方法,同时还要学会运用腔音表达自己的情感,将腔音和舞蹈紧密融合在一起,升华声乐表演效果,为观众呈现一场视听盛宴。为了提升民族声乐演唱效果,本文就腔音一体进行分析。

1“腔音一体”

若想了解腔音一体,需要明确“音腔”与“腔音”的含义,通过对基础性音色表达方式的了解,才能真正的掌握什么是“腔音一体”。

1.1音腔

有学者认为“音腔”是一种特定样式,是指包含某种音高、力度、音色变化成分的音过程的样式。在音乐表达的过程中,会因为音感、高度变化产生音腔,丰富音乐表现形式与表现张力,可以将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与内涵更加直接的呈现给观众。有的学者认为音腔是最小的音过程,各个学者对音腔的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客观角度来讲,音腔就是一个有机体,虽然不会引起人们过多的注意,但是与人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群众之间有语言交流,就有音腔的存在,具有客观性的特点[1]。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腔音,主要是以“腔”为核心,表演者,不仅要展示出音乐基本素养与知识,同时还要从语言方面入手,通过音色、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再加上舞蹈的作用,将民族声乐独特的表演方式呈现出来,使观众可以在腔音一体的影响下了解民族声乐的特点,感受中国民族声乐的魅力。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要求表演者将音腔与语言发音技巧相结合,通过头、腹、尾三种发音结构结合的方式,借助舞蹈形式,将整个表演过程变得更加的有感染力与生动,以此提升表演工作效果。

在民族声乐表演的过程中,语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音腔、腔音产生的基础。在我国传统音乐中,腔音与音腔的运用比较广泛,为声乐演唱“腔音一体”的实现奠定基础,提升音乐表现效果。在人们的生活中,语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发声的基础,是表达自己想法的有效媒介[2]。若想提升声乐表演效果,应以语言为基础,借鉴其他国家发声训练方法,将民族语言的优势体现出来,使表演者在演唱和舞蹈的过程中,可以将整个音乐变得更有层次感与厚重感,展示出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魅力,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腔音

声乐表演活动中,语言与发声训练技巧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科学有效的发声方法,能够提升音乐表现效果[3]。优美的语言,可以更好的打动观众,能够将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以细水长流的方式呈现出来,使观众了解民族音乐表达方式与情感内涵。基于语言学、民族声乐表演活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腔音,了解腔音在声乐表演中的价值与作用。第一,语言的音调是腔音的一种。当人们在表达自己的过程中,会利用不同的音调将自己想要说的内容呈现出来,如想要表达非常紧急事件时,表达者的音调就会出现急、快的特点,通过对其音调的分析,可以了解事件的紧急程度。第二,演唱过程中,歌词音高的走向是字腔的体现。第三,演唱歌词后的腔调。在民族声乐演唱活动中,不仅要将音乐的旋律、歌词表现出来,同时还要结合歌词和舞蹈的特点,以适合的字腔、音腔、动作等进行表达,利用有效的音乐表达和舞蹈技巧,提升表现效果,使观众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以此提升声乐演唱效果[4]。以《茉莉花》为例,这首民歌具有起、承、转、合式的四句体乐段的音乐特点,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的结构,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与优美的江南风格,生动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需要表演者采用上混声下混声口咽腔共鸣技巧,在独特音腔和优美舞姿的支持下,才能展示出这首音乐的魅力,体现出民族音乐的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不仅保证音乐节奏表达的精准性,同时还要将歌词清晰表达出来,使观众的听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歌词内容。若是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出现语言表达不清晰的情况,或者舞蹈动作不协调,那么会影响整体表演的效果,不利于听众了解歌词含义。因此在声乐表演活动中,需要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入手,选择适合的技巧与方法展示“腔音一体”,提升声乐表演效果,促使民族声乐进一步发展。以《龙船调》为例,该音乐是土家族的民歌,歌曲中的字词有着较强的地方特色,若是演唱中出现字词表达不清晰的情况,会影响整体表演效果。在这首民歌中,歌词相对比较简单,对表演的吐字清晰度要求较高。如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呦喂, 妹娃我去拜年哪呵喂。在表演的表演的过程中,应该“正(zheng)”唱成“zen”;“是(shi)”演唱成“si”。通过独特的咬字吐字,再加上舞蹈的融合,展示土家族民歌独特的语言韵味。

2腔音的表现形式

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腔音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如字正腔圆、吐字清晰等等。以字正腔圆为例,在我国历史上,字正、腔圆是两个不同的内容,两者之间并没有联系。在诗人王安石的古诗中写到: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 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这一句话中描述的腔子,就是音腔,具体是指带有演唱节奏与曲调的音调,是可以根据情境特点而变化的音调。在我国古代诗歌是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古人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在王安石之后开始对音、腔进行深入的探索,直至明代菜逐渐出现形成“字正腔圆”的观念,将字正、腔圆两个不同的概念融合在一起,为后期声乐演唱表演发展奠定坚实牢固的基础。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应做到清晰表达语言文字,借助演唱技巧,提升民族声乐表达效果。在歌唱训练的过程中,应要求演唱者以清晰的方式说出歌词,保证字音纯正,为腔圆做好铺垫,舞蹈动作也要确保高度的协调性和统一性。若是演唱者不能清晰的表达出歌词,出现吐字不清或者字音不纯正的情况,则会影响整个表演过程,不能提升音乐表现效果。当演唱者掌握表演技巧与方法后,则要求以字正腔圆的方式进行演唱,以此提升整个民歌表演效果与质量[5]。

以山东民歌《包楞调》为例,该民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地位,弥补我国声乐史上民间花腔的空白,打破了国外音乐界认为只有欧美才有民间花腔的结论。因为《包楞调》是山东传统的民歌,所以在山东方言的影响下,这首歌的语言表现形式、语调的起伏较大。这首歌曲的山东风味极为浓郁,远音程的下滑、顿音及八度翻上又逐渐下行的旋法,使整个音乐演唱过程变得生动、形象。由于八度的翻上是在快速的节奏中进行,所以演唱者在表演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歌词清晰、干脆的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展示出歌曲的韵味。在表演这首歌曲的时候,需要主要以下问题:第一,《包楞调》具有演唱速度快、歌词密集的特点。如月亮地儿那个出来了,楞……,太阳来出来了一点红,葵花朵朵向太阳,条条那个道路放光明,大姐来哎唱罢了紧,那个包楞姐来,送给二姐紧那个包,楞……。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求表演者具备较好的反应能力,可以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清晰的说出歌词,使表演者了解歌曲描述的内容。第二,歌曲中的衬词、量词增加表演的难度。如棉花桃那个开花来,白楞......。高粱来结籽来遍地儿红,粮棉丰收好年景,家家户户挂红灯,楞......。在演唱的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出歌词,同时还要将立量词、衬词以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保证表演工作的质量。第三,控制声腔的变化。在民歌演唱工作中,要求表演者采用以字带声的方式、适宜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工作,通过声音与胸腔的共鸣,将歌曲、舞蹈以饱满、洪亮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声乐舞蹈表演人员来讲,以字带声的表演方式较难,不仅要做好声乐的表达工作,同时还要将音乐舞蹈表演技巧运用在实际中,只有这样才能展示出音乐的魅力与特色,为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助力。

3“腔音一体”的运动规律

民族声乐演唱活动中,不仅要了解清晰的表达歌词,同时还要掌握“腔音一体”的运动规律,将此作为提升表演能力与水平的媒介,提高整个声乐的表现效果。为了了解“腔音一体”的运动规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从民族声乐规范训练角度分析

在“腔音一体”中,人体之所以能够发出声音,是因为胸腔的震动,声音与胸腔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6]。当人体发出声音后,胸腔会因此震动。若是胸腔产生震动后,也会发生大小、力度不一的声音。歌唱活动中,腔音并没有直接体现在演唱中,而是以音乐化了的字音呈现出来的,通过与舞蹈形式、音乐旋律走向的结合,为听众呈现一个字正腔圆、旋律优美的表演活动。

“声”和“字”的训练方式有多种。“声”训练活动中,主要以发声技巧训练为主,通过发声技巧的训练,可以改善嗓音条件,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无声练习、音阶练习、母音练习、哼鸣练习方法进行声音的练习。在“字”的训练,主要以吐字方法为主。我国民族声乐对吐字要求较高的,有着一套严格的训练方法,提出了“以字带声”、“字正腔圆”、“吐字归韵十三辙”等理念。吐字要讲究字头、字腹、字尾。字头由声母组成,字腹由韵母组成,字尾就是归韵,由韵母和声音相结合组成。吐字中还要注意“五音”、“四呼”、“四声”的运用。五音就是唇、齿、喉、牙、舌五个在发声中气流受阻的部位,四呼是吐字中的“开、齐、撮、合”四种口型,四声就是汉语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音调。在民族声乐表演的过程中,不同训练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声乐表演者掌握“腔音一体”的运动规律,对提升表演者综合素质具有促进作用。

3.2从歌唱运动规律分析

字与腔的结合,可以使音乐节奏、舞蹈与旋律变得更加的和谐,能够使音乐舞蹈表演者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可以使听众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声腔在结合,并不是近代出现的,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就声律与咬字、吐字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在刘勰的《声律》中,提到:左碍而寻右,末滞而讨前,则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矣。意思是如果左边受阻,那么可以从右边想办法,若是后边出现滞留不前的情况,那么就从前面梳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口中的声音像振动的玉器一样,发出铃铃的声音。美好的词句听在耳中,就像串联成串的珍珠一样,给人非常愉悦的感受。民族音乐歌唱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做好声调、音乐高地低的处理,突出歌唱的旋律,使音乐在优美旋律、曼妙舞姿的辅助下更好地呈现出来。民族音乐的表现方式体现出我国人民的审美习惯,通过声音与词的结合,展示出音乐的内涵与韵味,使整个音乐变得更加的和谐与完善。在我国历史上,有较多的学者、诗人对中国的诗歌表现方式进行了研究,如沈括、陈元靓等等,都对腔音进行了探索,也为后续我国民族音乐的演唱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3.2从民歌吐字方面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与腔调,对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在民歌声乐表演的过程中,需要以民歌所在的民族为基础,根据本民族语言的腔格,结合音乐旋律进行表演,通过实践形式适合本民族习惯的腔音[7]。也就是说,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不能以普通话为主,而是以民族的语言为基础,将音乐文字、舞蹈方式以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形成腔音一体。

以《小白菜》为例,这首歌使我国河北地区的民歌小调,全曲只有十二个小节,通过简朴而生动的歌词、级进下行带有哭泣性质的音调,以及逐层下旋的旋律发展手法,深刻地表现了一个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伤痛苦的心情。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应以当地的语调为基础,将歌曲中词汇清楚的表达出来,通过旋律的配合,将女孩悲痛的心情与难过的心理表现出来,使观众在良好的表演活动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4从戏曲对民族舞蹈表演的影响进行分析

基于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腔音一体”进行分析,对于戏曲的表演来说,作为舞蹈艺术形式之一,与武术杂技、歌曲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戏曲中的各个动作,属于舞蹈化的表现形式,其与戏曲中的人物举动息息相关。戏曲作为戏剧化的舞蹈动作,并非古典和民族民间舞,而是戏曲化的艺术处理创造结果,这在戏曲舞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戏曲的表演方面,对眼、身以及发等配合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此来将戏曲表演的传统特色充分发挥出来。此外,中国戏曲和中国当代古典舞中的精气神,在美学意义上的优势也比较突出。由此可以看出,戏曲和舞蹈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

结语:

总而言之,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腔音一体”的运用十分重要,不仅可以提升表演者的演唱能力,同时可以为听众呈现良好的演唱氛围,使其在听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以此提升演唱工作有效性。通过对“腔音一体”内涵的分析,可以了解音腔、腔音在“腔音一体”中的作用,明确表演者应具备的品质。字正腔圆的腔音表现形式,提升音乐表现效果与质量,为听众呈现更加生动形象的音乐作品。民族声乐表演工作中,注重腔音一体的运用,借此提升音乐作品的呈现效果,推动我国民族声乐更好的发展。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