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传承古典文化,展示舞蹈魅力——论非专业学生中国古典舞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徐婵娟 吴毅来源:《尚舞》日期:2023-04-01人气:710

在十四五规划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出了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复兴传统文化的目标。在政策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了中国古典舞发展的更多机遇。从多年前在春晚亮相并被舞蹈爱好者多次学演的作品《小城雨巷》,到今年被国人所熟知的春晚舞蹈《只此青绿》,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无限推崇,中国传统的东西正在被广大群众拥抱和接纳,中国古典舞,又一次在诗情画意中引发了国人的心灵共鸣。基于这样的良好的群众基础,中国古典舞被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模仿,当代大学生正值舞蹈学习最好的年华,他们有一定的肢体表现力,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有一定的舞蹈悟性和感觉,这都为其更好地表现中国古典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绝好时机。

一、教学非专业学生中国古典舞的利弊分析

笔者立足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非专业学生对中国古典舞在舞蹈表现力上的优势在于一是普遍具有更好于专业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老师在讲述舞蹈背景的时候,更能理解舞蹈的背景,能迅速地与历史、语文等学科进行巧妙结合,特别是来自中文专业或历史专业这样人文类学科的学生,他们天然就有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发自内心地表现出对中国古典舞的欣赏和喜爱;二是在于有更高的舞蹈思想悟性。非专业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更好,他们对老师讲解的内容理解会更加准确、快速,能更好地捕捉到老师想表达的舞蹈意境和情绪等,更有甚者,还可以根据仅有的学习内容进行令人眼前一亮的创编。当然,在劣势上面来看,一是中国古典舞是一门对童子功要求较高的舞蹈门类,非专业学生由于大多没有经历过专业、科学、系统的舞蹈训练,导致其肢体表现力无法胜任一些有难度的技巧动作,比如说前后桥、搬后腿、控腿等动作。在身体协调性上也差强人意,他们往往思想上能理解到舞蹈动作的准确度,但是自己在实践中由于身体能力的欠缺而把动作做得相对较“左”;二是中国古典舞大多都需要舞者具备相对清瘦的形象,非专业学生由于在饮食等方面没有更多苛刻的要求,也没有就业上的焦虑,所以身材上面相对更加普通,对舞蹈整体的表现效果会有一定的影响。

二、非专业学生在中国古典舞表现力培养上的教学重要性

一是对素质教学更细化的贯彻和落实。从90年代到如今,素质教育已在我国教育改革中走过几十个年头,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何让舞蹈素质教育变得更加与时俱进、更加细化地融入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笔者,这样一名综合性高校艺术团舞蹈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笔者创造性地把学生喜爱的中国古典舞与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相结合,让素质教育中的舞蹈艺术教育与多学科融合,是符合时代旋律的、先进的素质教育。将文学、历史中的诗词歌赋与中国古典舞相结合,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变得更加生动、立体,有趣。

二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更深入的普及。从爆火出圈的《只此青绿》,到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汉服少女,可以看到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深入到当代大学生的里里外外。笔者在高校里教学非专业学生中国古典舞,培养他们更接近专业水平的舞蹈表现力,有利于把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做得更深入、更扎实、更接地气、更合学生心意,趁着学生对古风文化的挚爱,从中国古典舞教学入手,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热情和弘扬我国的传统舞蹈文化。

三、影响非专业学生中国古典舞表现力培养的因素分析

(一)先天因素

     舞蹈表现力的先天影响因素包括先天的学习能力和先天的气质表现力。先天学习能力指的是学习速度的快慢、接受的顺畅程度。笔者所在的高校是一所双一流大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强,接受中国古典舞学习的意愿也较高。先天的气质表现力指的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通常具有非常明显的遗传性。业内有一句行话叫:“老天爷赏饭吃”。言下之意便是舞蹈是一门讲究天赋的艺术,笔者深知这一点,便在高校艺术团进行招新时就会通过多方测评挖掘具有一定舞蹈气质的学生进行培养,在身材形象、协调性、基本能力等方面进行优中选优,以实现一定水准的教学成果。

(二)后天因素

    后天因素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例如家庭社会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因素、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等,其中,学校教育因素包括学校提供的教学环境、学校领导的重视情况、学校老师的专业程度等,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学生的心态、抗压能力等。笔者认为后天因素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国古典舞舞蹈表现力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如果学生能够遇到专业度较高、综合素质较好的老师,或者重视舞蹈教学的父母,都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学生的舞蹈审美已经从对舞蹈技术的崇拜到对舞蹈作品的欣赏,他们开始学会理解“用心”的舞蹈,这对让学生理解中国古典舞的情绪有极大的帮助。

四、非专业学生中国古典舞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策略

(一)改善中国古典舞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对于专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对学生们进行古典舞基训、身韵的严苛教育主要是为了给最后的剧目呈现打下坚实基础,最后呈现出完美的舞蹈作品。而对于非专业学生中国古典舞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其目标应该是让他们能用心起舞、用情起舞,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古典诗词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舞蹈这门肢体艺术将其表现出来,让他们学会理解古典舞的构图、节奏、动作线条以及表演者的呼吸节奏等,把握好细腻的内在情感,宣泄自身的情感,提高对舞蹈的审美。另一方面,非专业学生对中国古典舞表现力的学习还可以进一步增加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痴迷,反哺于中国文学、历史教育,起到多学科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

除此以外,中国古典舞的教学需要遵守点滴渗透的原则。点滴渗透,顾名思义就是指舞蹈艺术表演教学者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重视对舞蹈表现力的训练。举个例子,在进行中国古典舞基础教育时,我们需要通过中国古典舞审美知识的教育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培养出舞蹈审美,体会舞蹈中蕴含的艺术美。其中中国古典舞的表现力训练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技术技巧的训练以及动作表现力的训练。这些训练都需要在日常教育中时刻遵守点滴渗透的原则。笔者在每周两次对舞蹈团的排练时,一方面着重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和技术技巧的训练上进行不断地、反复地渗透,不管是软开度还是“跳转翻”等训练,都做到尽可能地提高动作质感;另一方面在成品剧目排练中,多次强调舞蹈中有情绪、舞蹈中有动作张力等,通过这种随时醍醐灌顶的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让学生重视中国古典舞的表现力,而不是一味地比划动作。

一个业余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学生只有在日常训练中充分认识到日常积累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了解舞蹈艺术的本质。非专业的舞蹈学习者不仅要聚精会神地观察学习专业舞者的舞蹈表演,更要剖析和重视每一个细节的表现,甚至是一个眼神,亦或是舞蹈中某个动作的肌肉张弛变化,这些需要认真的揣摩、体会。舞点滴渗透的原则一方面充分表现了舞蹈的学科特色,另一方面与学生进行舞蹈艺术学习发展过程相符合。

(二)培养非专业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学习兴趣

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若只是一时兴起选择学习舞蹈,必然无法获得优秀的成绩。近年来,校园文化里也渗透着古风的气息,笔者所在的高校就有汉服社等新兴的学生社团,可见,当下的大学生对古典文化的认同度达到了近十年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古典舞,或者是所谓的国风舞蹈,可以视作古典文化的一部分,如何培养更多的大学生喜欢上中国古典舞,成为了笔者思考的问题。舞蹈本身作为一个艺术门类,艺术学习中兴趣是不可或缺的。通过笔者的求学经历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在兴趣班学习时候对舞蹈的喜爱程度极高,而进入了专业院校后由于枯燥无聊的训练,导致学生原先对于舞蹈的兴趣也由此逐渐下降。这就告诉我们,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一方面需要老师的引导,另一方面也需要灵活教学方式,特别是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更需要科学的方法,与时俱进的兴趣切入引导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内心去接受中国古典舞的训练。我们要学会引导学生从欣赏古风舞蹈到欣赏古典舞蹈,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笔者认为在高校,通过组织观看古典舞剧和《舞蹈风暴》等舞蹈秀、持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更多的古典舞沙龙和鉴赏类课程、学演古典舞剧目等,都可以培养对学生的古典舞兴趣。

(三)加深非专业学生中国古典舞学习的课程教学改革

非专业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学习不能像专业学生对待舞蹈学习那般严苛,更多地应该是让他们能用有限的肢体表达水平去抒发舞蹈情绪,将舞蹈作为一生的爱好,在古典的文化中找到情绪的寄托。所以,我们在中国古典舞的课程教学中应该着重发挥他们更具有优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体来说就是在中国古典舞舞蹈编排和即兴表演能力上。例如,我们的古典舞往往都有古诗词作为背景,例如古典舞《唐印》,开头的动作便有“举杯饮酒”这样的动作,我们如何把这些诗意的语句舞蹈化,我们能否创编出更多饮酒的动作,我们这种饮酒的动作是应该豪放还是内敛……都可以引导我们学生去思考,我们完全可以抛开古典舞程式化和严苛化的一面,适当引导学生尽可能去创造、去想象,让他们能把舞蹈艺术和古典文化更好地结合在一起,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通过这种教育模式,非专业学生对舞蹈的审美能力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对舞蹈的认知也会从肤浅转化为深刻。同时,也可以在技术上得到一定的提高。 

(四)提高高校舞蹈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综合院校任教舞蹈类课程仅仅有艺术专业素养是完全不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文史类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对于日常的舞蹈教学也是有很大帮助的,通过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快速地了解知识的更新换代,只有这样,学生和老师才能快速地适应如今的社会发展以及舞蹈艺术表演领域的发展,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笔者作为高校艺术团的舞蹈教师,接触的学生大部分均是非专业学生,他们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如果仅仅局限于舞蹈和艺术领域的研究很难深入走进学生的内心,和他们打成一片,和谐师生关系。再者,笔者在中国古典舞教学时,也需要对文学、历史等知识进行再次学习,做到能更准确、详尽地对舞蹈普及教育进行解说,不能“信口雌黄”。通过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现场示范与课堂讲解相结合,让笔者所在的高校,更多理工科的学生能了解中国古典舞,认识中国古典舞。

(五)提高非专业学生的古典音乐素质

很多非专业的学生爱好中国古典舞,但是可能缺乏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和理解,他们往往缺乏最基础的乐理知识。而我们现在很多优秀的古典舞剧目音乐,不管是群舞还是独舞,里面的音乐结构都是复杂的,大部分都不是完整的节拍,有很多小节奏和碎音乐,如果学生对音乐不理解,听不到节奏,那老师在中国古典舞舞蹈的排练和教学过程中便会事倍功半。

所以,在日常的舞蹈教育中,乐理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学生能否跳出节奏准确的舞蹈的前提条件。笔者建议选修舞蹈的学生可以去旁听音乐类课程,也鼓励舞蹈团的成员和合唱团的同学多多交流,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去提升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知识储备,在欣赏音乐中提升自己对音乐的鉴赏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对舞蹈的表演。

五、结论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舞蹈教学中影响舞蹈表现力培养方面的因素有很多,在中国古典舞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上也有细微的差别,我们可以从相应的影响因素方面找寻解决的对策。当下人才的竞争不仅在于自身专业的竞争,也在于更多“软实力”的竞争,一个会跳舞、善跳舞的非专业学生无疑是具有竞争力的,近年来,擅长跳古典舞的复合型人才也备受用人单位的喜爱。基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于非专业学生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来看,培养其舞蹈表现力尤为重要。好的舞蹈表现力可以弱化非专业学生在舞台上的技术瑕疵,也可以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还可以更好地抒发学生对舞蹈的情感。所以,在中国古典舞得到大众喜爱、再次重生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再次高度认同的现如今,培养非专业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表现力尤为重要,本文对培养策略进行简要论述,旨在和同行前辈们交流,共同促进新时代中国舞蹈素质教育的进步,提高学生的舞蹈认知水平、审美水平和表现能力。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