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于颈上的舞台——祁县晓义背棍
作者:王玉洁来源:《尚舞》日期:2023-03-13人气:732
1.晓义背棍的历史溯源与发展历程
背棍这一民俗舞蹈源于古昭馀祁泽薮的祭祀文化。古代时期,祁县百姓为弭灾、求福,会自发结成队伍用手舞足蹈的方式向神灵进行祭拜以表达感激之情,不同的百姓答谢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敬神活动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祭拜形式,其中背棍表演是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
隋唐时期,祁县地区仍保留着长相俊俏的男童女童跨坐于青年壮士颈项上,手捧着放有祭品的祭笾笾的表演形式。据说:远古时期,黄土高原常年被旱灾侵蚀,百姓为祈求上天降水,形成了一种队列式的祈雨形式,于是背棍民俗舞蹈的雏形出现。
直至宋朝中后期,背棍已褪去原始内涵,逐渐演变成在特定时间、地点内进行上下协作式的固定表演,后逐渐演变为社火仪式中的一项乐舞节目,并发展和保存至今。
到了明末清初,背棍这一民俗舞蹈才真正的兴盛起来,后于清乾隆年间迅速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固定为春节、元宵节期间表演。
祁县晓义背棍分布甚广,有古祁地古县,汾河流域苗堡、原东、固邑,太原南郊及清徐等地因均属祁泽薮,亦有发扬。严格来说,背棍说起源于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