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断缴费情况分析研究

作者:冯磊来源:《商业观察》日期:2022-12-20人气:434

为了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逐渐扩大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但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断缴费问题较为突出,无法满足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要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入性分析,根据中断缴费的情况采取更加科学的优化措施以及应对方案,从而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能够更加有序地实施,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重要的保障。

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社会形式,由于严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在短时间内迅速地下降,同时也加快的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在中国进入到老年型社会之后,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养老问题不可回避,特别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仍然处于持续进步的阶段。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口抚养比例在快速的增高,不仅会增加国家和社会的压力,还会影响老年人本身的生活质量。在此背景下,我国实施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策,为人们生活提供重要的保障。

养老保险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保障总体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城镇职工中实施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基本制度,该制度规定养老金的缴费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的承担企业,缴纳的比例不会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个人缴费工资的10%,为员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全部纳入个人账户中,其他的部分从缴费中划入,保证制度实施本身的科学性[1]。养老保险基金的成本是由享受养老金离退休和退职人员的给付水平而制定的,从人均养老金的发展情况来看在1986年为1001元,到了1998年上升为5972元,平均增长幅度为15%,同期职工平均工资从1329元上升到7579元,同年增长了15%,人均养老金水平的增长,高于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0.5%。从人均养老金占职工平均工资比例情况来看是朝着上升的趋势而不断的发展。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快,被负担的老年人口系数也在持续地上升,预计在2030年我国退休职工数和在职职工数将达到1:2.4,2025年预计达到1:1.8。按照世界银行预测在现行养老保险体制下,中国基本养老金将在2032年左右开始出现收不抵支的问题,再加上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过程中缴费中断情况在时有发生,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问题的深入性分析,采取更加科学的应对方案和解决措施,减少各种矛盾问题的发生,使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更加有序地实施。

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断缴费概述

(一)概况

在近年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断缴费问题在频繁发生,主要是指已经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是未到法定年龄并依法办理退休手续,由于各种原因不再缴费导致本人保险状态属于非正常暂停的情况。研究数据表明在2019年某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70.46万,其中缴费中断的人数为119.12万缴费中断率高达27%,缴费中断的情况非常的复杂,和职工参保身份以及收入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就业人员和外籍职工缴费中断情况非常的明显,在2020年某市缴费中断人员中明确户籍类型登记的人员为86.71万,其中农籍人员为53.36万,占总体比例的62%,省外农籍人员为45.94万,占到其中的52%,农籍人员就业季节性和高流动性导致各种保险关系无法及时的续接,这也是缴费中断问题的发生原因。在缴费中断人员中,缴费基数低于4000元,占据整个组成的93%,缴费基数低于3000元的占总体人数的50%,较高的缴费比例导致一些低收入者存在较为严重的负担,并且会由于各种主观原因不愿意承担当前的养老保险费用而出现缴费中断的情况,对制度实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另外从中断人员缴费年限来看缴费5年以下的人员为86%,占绝大多数缴费5年以上的人员比重。随着缴费年限的增加而递减,5~10年大概为5.2%,10~15年为4%,10~20年为3.52%,十年以上仅仅占据了0.9%。从缴费中断人员所处的职业类型来看,国有企业人员缴费比例为11.7%,集体企业缴费比例为9.5%,外资企业为14.3%,私营企业为64.5%。从中可以看出私营企业缴费量较多,但是也会出现各种不稳定的问题,而影响缴费的持续实施。

(二)原因

1.人员流动较为频繁

人员流动较为频繁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中断的主要原因,从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实施的过程中,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与之对应的市场竞争更加的激烈,各类企业注册和合并非常的频繁。在现阶段正好恰逢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劳动力流动速度较快,失业问题频发导致缴费中断问题在大量的发生,在我国经济体系运行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的数量远远大于规模和正规就业人员的数量,并且这一类人员流动性较大,在缴费方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整个缴费中断比例较高,此类情况大多数来源于外来务工人群。这部分人员岗位并不是固定行业,涉及不同的企业,甚至是还出现了跨区域流动的问题,在各项养老保险制度交接过程中,所要办理的手续较多,降低了这部分人员继续参保的积极性[2]。另外,这部分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了解当前的参保政策,也存在漠不关心的问题,只是被动的按照相关企业的要求来进行参保。在更换其他地区的工作时,并没有一定的参保意愿,导致缴费中断问题发生概率在逐渐地增加。一部分职工在参保过程中出于短期利益的考虑与企业签订增加工资而放弃社保的违规协定,在实际工作中所产生的影响较为突出,这也是缴费中断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情分析,根据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方案,适当的降低缴费中断问题的发生概率,满足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要求。

2.社会平均工资统计过高

社会平均工资统计过高也是当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中断问题的发生原因,社保缴纳以职工税前工资为主要的基础,但是职工的工资水平有待提升,为了缩小其中的差异,规定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要以60%和300%来确定主要的缴费基数,但是在近年来尤其是一部分企业工资增长幅度较少,再加上灵活就业人员流动频率较高,整个收入稳定性较差,并没有列入到社会平均工资统计范围,导致社会平均工资数据出现诸多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缴费的基数。低收入者由于缴费困难而被迫中断缴费,在当前社会中这一现象是非常常见的,例如在2019年天津市非公有企业占参保总单位数的93%,其中劳动密集企业和小微企业由于在市场经济中抗风险能力较差,过中入非常的不稳定,这部分人员一旦离职会出现缴费中断的情况,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也是在日常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3.参保人员政策理解的偏差

一部分参保人员在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分析的过程中,存在着政策理解偏差的问题,并没有认识到基本养老保险对自身今后发展和生活的重要性,经常会出现缴费中断的情况。按照我国政策规定,缴满15年的职工在退休时能够按月领取养老金,一部分职工计算年限缴费害怕吃亏,出现中断缴费原因正是由于大多数职工并没有加强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点的深入性解读,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再加上现行每年一度养老金待遇政策调整规定最低调整额的做法是低缴费和少缴费者获得对应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人们在缴满15年之后而中断。

(三)危害

1.对职工的危害

在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缴费中断的问题对职工所产生的影响较为突出,首先是职工在退休时无法领取养老金。对参保人员来说中断缴费会导致参保人员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无法达到领取养老金的条件,按照规定即使是在续保中断缴费的待遇要比之前有一定的落差,对退休职工来说造成严重的损失,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其次会导致职工在退休时养老金领取数量较少,当前养老金包含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养老金等三个组成部分。基础养老金主要是按照职工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平均缴费工资之和来确定最终的基数,个人账户养老金主要是指在退休时个人账户的储存额和退休年龄之间的比值,个人账户存额是退休人员缴纳养老保险转入的个人账户金额的合计,当前养老金发放月数和社会平均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3]。在过渡性养老金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是指在统账结合之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员需要根据之前工作年限来进行缴纳,这时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并没有体现出劳动的贡献情况,在退休之后基本养老金无法简单的作为基础养老金来进行计算,再加上个人账户年限期间的养老金无法满足对应的缴纳要求,整个计算过程非常的复杂,对职工领取养老金的影响较为突出。同时在养老金制度实施的过程中离退休职工养老金的多少和社会平均工资以及个人缴纳工资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对退休职工领取养老金造成一定的影响。

2.对企业和社会的危害

首先从企业角度来看,为职工缴纳社保是每个企业应尽的法定义务,并且这一内容涉及员工本身的切身利益,如果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费用的缴纳,很容易导致企业和员工之间产生较为严重的纠纷,进一步地影响企业本身的声誉。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保险遵循的是大数法则,例如参保职工越多缴费就越多,社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越强,如果中断缴费会出现老无所养的问题,必定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社会矛盾,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更加客观的对待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中断的问题,和现代化社会发展方向进行相互的匹配,优化当前的工作模式,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增强。

三、应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中断问题的策略

(一)理性看待中断缴费问题

为了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中断问题能够有所缓解,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中断缴费的问题,按照实际发展现状提出更加科学的优化策略,从而保护职工本身的利益。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应当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社会发展的特点完善相对应的政策,并且简化对应的服务程序,解决职工在参保时所存在的问题。落实人性化的工作原则,促进社会的和谐以及发展。以参保简单和负担较轻为主要的原则,尽快统筹当前的养老保险全国制度,也可以成立国家结算中心,真正地解决在参保以及跨区域流动而引发的中断问题[4]。

其次,作为企业需要严格地执行国家社保政策,制定符合本企业的社保工作方法,并且切实的维护员工本身的合法权益,严格遵循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日常的经营,在企业内部可以设置专业性较强的社保专管机构,安排专业人员为职工提供对应的咨询以及业务办理服务,并且还需要及时地为新员工办理社保缴纳,清查以往的欠费问题,引导员工进行费用的补缴。另外,在离职员工管理时要及时的办理社保转移和员工开展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使员工能够认识到缴费中断对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积极的配合企业完成相关的活动,以此来提高整体的管理效果。对于长期不进行社保关系转移的员工,企业也要安排专业人员来负责有效的跟踪以及管理并且加强教育,必要时可以帮助员工解决在实际转移时所存在的难度,体现企业人性化的管理理念[5]。在后续工作中企业也要在部门内部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宣传范围,真正的提高职工本身的缴费意识,并且还需要解决职工在缴费时最为关心的问题。尤其是要渗透中断缴费的影响以及退休待遇的问题等等,逐渐的增强职工本身的主动意识,减少对制度实施所产生的各项干扰。

最后。作为职工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社保政策的学习,逐渐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灵活的应对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时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还需要和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开展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解答内心的困惑,增强缴费本身的主动意识,减少缴费中断而对退休待遇产生的影响。在制度框架内要严格地执行相关的规定,认真和严肃的做好本职工作,以此来获得应有的效益。

(二)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制度的实施

1.优化机构职能设置

由于一部分职工流动性较为频繁,在参与到新工作之后并没有继续进行养老保险的缴纳,一方面是由于整个转移嫁接手续较为繁琐,另一方面是由于员工思想认知不足而引起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构建完善的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制度,减少缴费中断问题的发生,从而提高整体的制度实施效果。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优化机构的职能设置,切实的维护好各个公民本身的利益。

例如,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当前的政策保护机制,减少对养老保险接续制度实施所产生的影响,明确对应的职责以及利益,优化职能配置模式,以此来保证养老保险跨区域转移接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参保地承担参保人在跨区域统筹参加养老保险时,需要明确养老金的支付责任,在退休时所有地的参保地区要进行养老金发放的统一计算,同时还需要完善相对应的工作职能,政府部门在其中要做好全面的监督,及时地发现在制度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之后,再严格按照我国的相关要求提出更加科学的优化方案,辅助养老保险机构完成当前的工作职能维护好员工本身的利益。在后续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强化养老保险基金运营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在部门内部贯彻落实责任机制,严格按照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完成当前的管理任务,以科学规划为主优化当前的制度实施模式,避免对各项活动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而引发麻烦。持续地改进当前的管理方案,落实人性化的服务原则。

2.扩大养老保险基金来源

在扩大养老保险基金来源时要将国有资本分出一部分划入到社会保险基金中,基金具备较强的灵活性也有助于使养老保险基金变得更加充实。在对养老保险进行转移继续的过程中,要缓解在养老保险制度时中的各项风险,之后再降低资金本身的转换比例,平衡不同地区的统筹情况,从而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深化改革的需要,严格按照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实施方案,最大程度地扩大社会保障福利,避免对制度模式的实施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另外还需要设置10%左右的提升空间以及弹性空间,灵活的应对在制度实施中所产生的各项问题,防止对职工的利益造成严重的损伤。在后续管理过程中,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完善对应的保障预算机制,根据发展养老保险事业的财政需求完善当前的资金预算模式之后再进行科学的统筹以及安排,使各项内容能够具备较强的完成性防止出现任何的遗漏问题,在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监督局面,真正地做到专款专用,保证养老保险预算制度本身安全性以及权威性,充分地发挥养老保险基金本身的最大优势。在制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要重点解决养老保险转移续接过程中各个区域利益关系的失衡问题,补充对应的资金缺口,防止在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时存在诸多的难题而无法保证制度的科学实施。通过持续的优化调整现有的管理模式,以此来减少缴费中断问题的发生。

(三)优化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优化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能够从根源上降低缴费中断问题的发生,以此来提高整体的制度实施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按照现实情况明确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优化的主要工作方向,调整现有的工作方案,从而保证制度本身的实施效果。首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调整各级财政的支出结构,适当地增加社会保险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社会化养老的主体为社会,主要的管理者为政府,因此有关部门需要根据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加强对基金的投入力度。通过国有资产的存量转移给社会保险机构来承担对应的保险债务,避免个人账户出现空账运行的问题。对于在职的职工,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地实施社会保险养老个人账户的应缴部分,适当的降低企业本身的压力,减少各种矛盾问题的发生。

四、结语

在我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过程中,缴费中断问题频繁发生,对社会稳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逐渐地上升缴费中断问题共识,从宏观层面提出更加科学的优化措施,规避各种矛盾因素的影响,并且改进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体系,落实精细化的工作原则,提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实施效果。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