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税收政策对制造业财务工作影响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企业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这也是影响我国大力开展税收改革工作的因素之一。其中“营改增”政策是对当前制造业财务工作影响相对较大的税收改革政策之一。因此,需要制造业的管理人员要勇于面对新税收政策为当前制造业财务工作所带来的影响,并要在后续工作中制定发展计划,以此来行之有效地应对新税收政策为制造业财务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新税收政策的简述
营业税以及增值税是现如今我国的两大税种。我国为了更好地促进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开始推行新的税收政策,新税收政策也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营改增”政策也是当前新税收政策中无可替代的重要环节,将营业税改征为增值税作为当前新税收政策的改革先锋,是我国税收制度的一次伟大变革,其改革的实质就是为了行之有效的减少现代各行各业的税收压力,以此来不断的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将以“营改增”为例,浅析新税收政策为当前制造业的财务工作所带来的影响。
(一)新税收政策中“营改增”的内涵
“营改增”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简称,简单来说就是将以往征收的营业税改变成如今的征收增值税。“营改增”在初始阶段的实施是以部分城市为先行试点的,之后由点及面地向全国范围内的城市进行推广。营业税和增值税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属于价内税,后者属于价外税。“营改增”可以行之有效的简化重复的征税流程,以此来保证现代企业的税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地降低,进而不断地提升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营改增”也是当前我国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推行的重要发展决策,将现代各行各业的税负最大限度地降低,进而来充分地激发与调动当前现代企业的发展活力,借此来提升产业的升级与优化。从而加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培育,激发市场经济的内在潜力,最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繁荣发展。
(二)新税收政策在制造业中的实施背景
制造行业在平时的正常生产与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以及金融业等其他行业进行密切的业务往来。而这些与制造业有着密切业务往来的行业也都是当前新税收政策所涵盖的重点行业,而制造业与这些行业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业务往来,久而久之一定会对制造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一种影响链相对较长的间接影响,例如会对制造业的税款缴纳的比例造成影响以及影响到制造业的税收抵扣。
当前制造业所涉及的业务除去本身的主营制造业务外,也会涉及到一些宣传、研发以及采购销售业务。制造业的生产部门也会涵盖一些生产机械的租赁业务,制造业的法务部门也会承接一些法律咨询业务。上文已经提及,这些行业都是新税收政策所涉及的重点行业,并且这些行业在没有开展“营改增”政策之前,对其所征收的一直都是营业税,营业税作为价内税是涵盖在商品价格之中的,表面上是这些与制造业进行合作的行业进行营业税的缴纳,但是实际情况是营业税的税负最终是由制造业进行自主承担的,制造业所缴纳的税款也会直接列入生产商品的成本之中,进而增加了制造商品的成本,也极大地增加了制造业的税负压力。但是当新税收政策开始介入制造业财务工作后,制造业则不需要在进行缴纳营业税,而是开始改征增值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可以在计算增值税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抵扣,进而增值税便可以不计入生产成本之中,进而有效地减少了制造业的财务压力[1]。
制造行业要对自身所生产出来的商品缴纳增值税,但是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制造业会与运输行业、文化行业以及物流行业进行业务接触,从浅层来看,“营改增”是不会涉及到制造行业的,但是现实却与之恰恰相反,“营改增”与当前制造业的联系十分的密切,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全面开展,制造业所全新增添的不动产所包含的增值税也被列入了税收抵扣中,进而使制造业人可以节约出大量的剩余资金,来增加生产投入,从而加大制造业的生产产量。早在201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变开始将增值税的税率档次进行简化,由之前的四档降为三档,首次推出了13%的税率。到2019年我国的增值税税率仍在下调,制造行业的增值税税率由之前的16%下调到13%,并对税率档次再次进行优化,由2017年三档降为两档,行之有效的进行税制档次的优化。
二、新税收政策对制造业财务工作的具体影响
(一)对财务工作中税负工作的影响
制造业的销售项目税款额度与采买税额之间的差额可以决定制造业的增值税额度,所以“营改增”便可以从销项税额以及进项税额这两个大方面来对制造业的财务工作产生影响。制造业通常情况下是以生产或是加工商品为主,“营改增”政策也一般不会对这些生产经营环节产生任何影响,但是一些制造行业在对生产的商品进行销售的过程中也会提供有关服务,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制造业的税率几乎都有所提升,所以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制造业的销售税额也会有所增加。在制造业尚没有进行“营改增”时,制造业采购的半成品、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等进项税是能够在税额中进行扣除的,但是所购买完成的有关服务是不能给予抵扣的,当“营改增”政策开始在制造业中推广时,制造业在购买上述物品时仍能够抵扣进项税,采买的服务以及不动产同样也可以依据合作方所开出的增值税发票来进行抵扣。因此,“营改增”后制造业的进项税额也会随之增加,同时,制造业在生产经营中所抵扣的项目越多,并且每一个项目所包含的税率越高,增值税的税负就越小。因此,“营改增”能够有效地减少当前制造业的增值税税负。
新税收政策对于一些中小型制造业来说,能够有效地降低其在广告方面的支出资金,减少中小型制造业在生产技术方面的研究,以此来降低中小型制造业的税负压力,进而有利于中小型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会对中小型制造业的租赁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以此来更好地推动中小型制造业的全面发展。而针对大型制造业来说,所生产的商品势必是需要运输的,增值税则是用过运输环节来进行征收的,并不是通过双重征收来进行的,以此能够抵扣一部分的进税额。同时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制造业来说,“营改增”可以明显的减少生产技术的研究支出,进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对于一个发展相对较为完善的制造业而言,与之配套的产品运输以及生产技术研发力量都相对较为稳定。因此,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不同时期内的制造业的税负影响是不同的,针对成长时期以及中小型制造业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针对发展相对较为成熟以及规模较大的制造业影响并不是很明显。当“营改增”政策开始后,通常情况下在纳税人的企业中所要进行的宣传费用。物流费用以及研发费用都可以最大限度地进行降,同时能够扣除进项税额,针对制造企业的纳税人,则是能够在销售税额中进行扣除进项税额,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当前制造业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的推动当前现代制造业体系的建设[2]。
(二)对财务工作中盈收利润的影响
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之一。制造业其本身是需要进行缴纳增值税的,但是实际的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制造业会与物流、运输以及广告等其他行业都有着业务往来,这些行业都与制造业有着无形的联系,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这一部分的税款便可以扣除。例如。某一家主营生产以及销售机械的制造企业,并且该企业属于一般纳税人,为了促进该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每年都会进行广告的宣传以及新产品的研究工作,并在这两个项目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假设该公司在广告宣传以及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中所投入的资金为每年300万,在没有出台新税收政策时,制造业与广告公司进行营业税缴纳时的税款是不能进行抵扣的,但是在新税收政策出台后,制造业在进行广告宣传支出时,便可以以6%的比例对税款进行抵扣,以此来计算在新税收政策实施后,该制造企业每年可以节约18万的税款。由此可见,在新税收政策没有实施之前,营业税是一种价内税,是要在制造业与运输业以及服务业等其他行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从全部的服务费用中进行征收的。并且合作商所开具的发票是不可以在税款中进行扣除的,因此,以往的营业税支出是要计算在制造成本之中的。但是当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制造商品价格与税款分离,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当制造企业拿到增值税发票后,便可以进行税额的扣除了。因此新税收政策对制造业财务工作中的盈收利益是有促进作用的,通过“营改增”政策可以更好地帮助制造业来减低广告宣传以及新产品研究工作上的投入成本,进而有效地提升了制造业的经济盈收效益。
(三)对财务工作中会计核算的影响
在以往的税收制度下,企业在缴纳完营业税后,通常会用发票面额的总额来进行做账,但是当新税收政策出台后,制造业便可以以发票面额扣除税额来进行做账,将面额税当成税收抵扣。实际工作中,供应商所提供的增值税发票,制造业都可以按照上述的计算方式来对其进行核算。但是,在我国西部一些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来说,这里的企业规模以及财务情况都相对较差,通常是不会开具发票的,进而导致制造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都会有所增加。因此财务人员要切实掌握与增值税有关的会计核算方式。同时财务人员要及时地与税务部门进行交流与沟通,要实时对增值税发票的开票操作以及税款认证进行有效地掌握,同时也要对当前政府所下达的新税收政策做好解读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会计核算工作也是会受到一些内外因素的影响,例如当前制造业内部的财务工作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对增值税进行开票操作时所填写的金额与实际合同上的金额不相符,进而造成增值税发票的无法使用。倘若选择重新开,则会加大的增加制造产品的流转时间。或是还有一些财务工作人员在开具完增值税发票后,没有在发票上所规定的时间内对其进行认证,进而导致增值税发票不能在税前对税款进行扣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造业的运行成本[3]。
伴随着新税收政策的出台实施,制造业的财务工作中的会计核算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会计核算工作的复杂性大大地增加,制造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也随着发生了变化。第一,制造业在增添生产经营活动后,字啊对固定资产进行购买时,可以拿到增值税的专用发票并对税款进行扣除,第二,随着“营改增”的实施制造企业的成本以及经济盈收核算也在随之变化,将以往成本中所包含的增值税以及进项税成本全部扣除后,才是当前制造业的真正成本。第三,在“营改增”实施后制造业管理人员要对会计结算工作进行细致地划分,要添加一个与会计核算工作有关的次级科目。第四,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范围相对较大,所包含的一些兼职业务所涉及的规范相对较大,在“营改增”后制造业财务工作中的会计人员要对上述业务的增值税率有着明确且清晰的认识,但是以上的所有财务管理无线之中为当前的制造业财务工作人员增加了大量的工作作业量。
(一)对制造业财务工作中的财务报表的影响
制造业的财务报表通常可以分为以此三种,分别是利润表、现金流动表以及资产负债表。在新税收政策开始实施后,对制造业的财务报表也产生的一些影响。若是站在制造业的资产负债表的角度上来说,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制造业所购买的固定资产是可以通过专项的增值税发票来进行对税款的扣除,固定资产的价值会明显地比营业税时期要少,固定资产的折旧率以及原始价值也会相应的变小,进而对制造业资产负债表中计算税款的方式造成影响,从而对制造业的资产总额以及负债总额的计算造成影响。从损益表的角度来看,“营改增”实施之后,制造业的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降低,制造企业就会对固定资产的折旧额进行及时的调整,降低了制造企业的运行成本以及费用,进而导致制造业的生产与经营的核算总值的降低。
三、制造业面对新税收政策对财务工作带来影响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在新税收政策开始实施后,为了加强制造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以此更好的应对新税收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构建起完备的财务管理机制,对当前制造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整合与优化,加强制造业内部的财务部门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的交流和合作,进而确保财务工作人员可以保质保量地开展税收工作。同时财务管理人员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之前,要将权责制度进行有效的运行,将税收工作的责任细化到个人,一旦制造企业在税收工作上出现了任何问题,管理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责任的负责人,进而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的情况出现。同时制造企业要定期开展考核工作,要求所有参与新税收政策工作的财务人员全部参加,对在考核中成绩优异且可以对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献言献策的财务人员,管理人员可以给予精神与物质的奖励,反之对于在考核中没有通过,且在新税收政策工作中不能摆正自己态度的财务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对其进行严肃的处理,以此来充分地调动当前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使其在后续的税收工作中充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制造企业的税收工作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进而不断地提升制造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税收支出,从而不断地提升制造企业的经济收益[4]。
(二)构建监督管理体系
为了有效地应对新税收政策对当前制造业所带来的影响,制造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地提升财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以此来更好的迎接挑战。因此,制造企业管理人员要充分地利用好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参考与借鉴当前其他优秀企业的财务管理技术以及先进经验,并将学习与借鉴的财务管理经验与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有机地结合,开创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财务管理道路。“营改增”政策在制造企业内部开始实施后,也为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影响,因此制造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对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流程进行分析与研究,针对流程中的重复部门进行删减,对具体流程进行优化与简化,以此来不断地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与质量。此外还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监督体系,对制造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以及税收工作进行行之有效的监督,确保制造企业内部的税收工作以及财务工作的规范性以及科学性。同时,构建起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还有助于确保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制造企业的财务工作能够向规范的方向发展,进而在最大限度上降低税收恶性发展情况出现的概率,最终推动制造业的全面繁荣发展。
(三)提升当前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在新税收政策实施之后,一些制造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营业税中的具体规定来开展税收工作,此种情况会导致绝大多数的纳税人并不在纳税区间内部。因此,制造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对当前的财务工作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与调整,进而确保制造企业纳税工作的顺利完成,有效地实现降低税负的作用,所以在制造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不断地提升当前财务工作人员的纳税统筹能力,并依据当前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开展专项的培训工作,可以将培训内容暂定为新税收政策中的“营改增”政策的有关知识,以此俩不断地提升当前财务人员的纳税能力。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要结合具体的财务管理现状,针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技能进行定期的培训,确保财务管理团队在掌握并可以熟练运用财务管理知识的基础上,要实时的了解与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并要对新税收政策的具体内容进行研读。并在实际工作中将新税收政策的内在精神贯彻落实在税收工作的实处。进而有效地提升当前制造企业财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从而可以更好应对新税收政策所带来了的影响[5]。
(四)加强发票方面的管理力度
针对发票的问题本文在上文已经有所提及,当增值税的发票面额和实际的合同上所标注的面额不一致时,该发票是不能进行使用的,再次办理发票会大大地增加货物的流转时间,进而增加当前制造业的运行成本。因此,制造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切实确保发票工作的管理力度,同时财务管理人员也要保证在增值税开票的过程中避免填错金额的情况出现。同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制造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发票工作也会产生一些其他的影响,以往的营业税的发票方面,按照当地的具体规则直接领取发票就可以,但是“营改增”后制造企业的增值税发票的方向变出现了多元化的变化。因此,制造企业的管理人员要针对当前增值税发票的工作编制出完整的规章制度,并将其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同时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要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以此来帮助财务工作人员加强对税收以及财务工作的重视。除此之外,制造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对增值税发票管理岗位进行有效的管理,将增值税发票管理工作的责任细化到个人,以此来确保增值税发票的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端正自身态度,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进而不断地提升制造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从而不断提升制造企业的经济盈收效益[6]。
四、结语
综上所述,清晰明确的认清新税收政策对制造业财务工作所带来的影响,并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不仅是当前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制造业顺应我国税制改革工作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需要管理人员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不断地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制造业的财务工作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应对新税收政策所带来的影响,最终推动我国税收改革工作以及制造行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