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视野下的非遗手工艺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厚的民族历史,是民族精神世代传承的文化纽带,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文化大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非遗手工艺是其中一重要类别,包括陶瓷烧制工艺、琉璃烧制工艺、柳编工艺、染织工艺、家具制作工艺等,并且不同地域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考察各地非遗项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作为中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备受重视,并实施了相关的保护措施,如对非遗传承人认定与补助、非遗的生产性保护、非遗文创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仍然举步维艰,其中最大的阻碍来源于非遗自身特殊的属性——“非物质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困难许多。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物”——文物,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只需要将各地宝贵的文物发掘、完好地保存并进行研究就可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习俗、或技艺、或音乐、或口述历史等,特别是手工艺这一文化主体是手艺者储存于大脑中、流露于指尖下、沉淀于岁月中的智慧与技艺。一个实物或场景的简单呈现无法将一种技艺保存并再现,传递给我们的子子孙孙,它需要手艺人世代薪火相传。然而,非遗也会面临消亡的危机,就像物种的灭绝一样,我们只能全力保护但不能完全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2016年10月,在波兰克拉科夫举办的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上,我国非遗学者们与中东欧16个国家的同行们对非遗的研究与保护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娜嘉·瓦伦丁希奇·弗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记录与呈现——欧洲的经验》中说“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遗识别与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遗的活态属性,使得非遗的记录工作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她重点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记录问题,分享了国外的优秀经验。
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古老的手工艺显得与快速发展的时代有点脱节,但我们可以借助数字化手段让传统文化的保护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利用数字技术对非遗手工艺进行记录、保存、及呈现可谓是最佳途径,因为非遗手工艺具有“隐形”的特质,传统技艺虽然会生产实物,但实物无法取代技艺,其最重要的是技艺或是制作过程本身。从遵循非遗活态化保护规律的角度出发,把众多碎片化的信息聚集起来进行立体重构,通过数字记录、数字勘测、数字复原、数字解读、数字分析等技术实现数字化与可视化建模,以全面地记录、保存手工艺过程。再者,有许多非遗手工艺难以传承甚至消失的一重要原因是手工艺人没有途径将其技艺传播出去,或怕自己的绝活被学去,或怕被批评等。如此以往,手工艺人若没有传承人,这一手艺就完全断代了。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保护有利于改变传统手工艺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的弊端,促进手艺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也有助于非遗走进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学者的研究视野,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最大程度扩大非遗的共享性。 非遗数字化技术作为完善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另一种补充手段,是促进中华“文化基因”永久保留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准确地对非遗手工艺进行“活态化”保护。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结合当代审美需求,以“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全感式的呈现形式,针对不同类型的手工艺选择适合的新媒体技术或多技术相结合,例如全息投影、AR(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等,进行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呈现。并可以广泛应用到美术馆、博物馆和商业等公共展示空间中去,使非遗成为大众人人所知、人人所爱的文化形式。不仅可以给商业注入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也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播促进大众认知度、认可度,潜移默化地提高大众审美,这是一个双向互利的友好途径。
国内理论界也已经关注到了非遗保护的重要性。黄永林在《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指出应该构建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分类标准规范和检索技术体系。宋俊华、王明月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指出了利用高科技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与面临的问题。王家乾、苏大为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非遗”纪录片的建构》为非遗纪录片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在非遗数字化的实践方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上线,成为非遗文化的检索目录和百科全书。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举办了“云游非遗·影像展”线上活动,对1600余部非遗影片进行公益性展播,累计播放量超过8.7亿次。Google中国将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中国手工艺术”主题展览搬到了线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把中国传统文化以数字的形式保存记录并共享给全世界。视频类影片《了不起的匠人》、《我在故宫修文物》、《手艺中国》等以鲜活生动的“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形式对非遗手工艺进行记录、存留和发扬,将非遗作为一个文化现象的整体进行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并介绍给普通群众。2010年法国实施了名叫“加利卡”(Gallica)的文化数字化工程。泰特在线网是英国传统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及利物浦地方音乐的数据库。意大利数字图书馆门户与文化旅游网是意大利文化遗产资源的在线文化遗产数字服务系统。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大规模把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成数字文化形态,并为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资源共享提供各类平台。
在我国提出“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对非遗手工艺进行数字化保护研究,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体系,不仅为非遗保护实践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参考,也会增强非遗公众文化认同感,促进我国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大放异彩,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