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舞蹈是表达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是通过肢体动作赋予表演情感和美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1]舞蹈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体验,其中一些复杂性来自于舞蹈非语言的本质,以及它与精神和文化的联系。在现代高等教育中,舞蹈扮演着许多角色,跨越了体育和艺术领域,涉及一系列的态度、行为和认知,包括舞者的内心世界与观察者的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揭示和理解这些关系是寻求评价舞蹈教育的人所面临的挑战的关键部分。[2]本文基于高校舞蹈表演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旨在探讨传统文化在高校舞蹈表演中的传承与发展。
高校舞蹈表演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首先,舞蹈文化是一个矛盾的空间,不能简单的二元对立来简化或解释它,否则这种二元关系将极大限制舞蹈表演所具有的可能性。出于当代舞蹈教育实践的目的,需要更好地理解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3]在舞蹈表演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以棱角分明的眼光看待当代舞蹈领域,从对西方前卫表演历史中概念艺术与表象艺术的继承反对的考察开始,追溯将中国传统文化差异置于中心时出现的一些不可还原的差异,着眼于传统与现代的多元文化表现,以及如何弥合古今、东西的文化差异。
其次,数字时代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文化变革,并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在舞蹈表演领域,对流行形式的关注是对长期以来以古典经典为代表的重视“艺术音乐”的传统的一种反抗。[4]然而,由于“流行音乐”包含了多种风格、流派,为此,需要重新定义舞蹈表演中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武术的舞蹈词汇。在高校舞蹈表演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既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增加舞蹈的表现形式。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一般的西方流行文化不同,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华民族自信的体现,是一种民族身份的固定。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每一位中华儿女所必须肩负的责任。然而,现代西方流行文化的冲击,以及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侵蚀,都使得传统文化岌岌可危,大量传统文化面临无人继承和局面,很多传统文化正逐渐消失在现代生活中。与此同时,作为高校艺术文化表现形式之一的舞蹈表演,越来越多的引起高校学生和社会的关注,大量的高校舞蹈表演因其高质量而“出圈”,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在这一过程中,许多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保护的有志之士,纷纷将目光转向高校舞蹈表演,将其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之一,期望透过高校舞蹈表演实现传统文化的整合和优化。
高校舞蹈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首先,高校舞蹈表演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结合传统的舞蹈方法和现代舞蹈技术,以跟上全球舞蹈表演的趋势。在复杂的数字化文化背景下,高校舞蹈表演的挑战在更包容和更具表现力的能力上。换言之,在舞蹈表演动作和舞蹈美学方法上,要使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当代舞蹈词汇,在当代舞蹈框架中,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使其成为即包括中国古典舞和民族舞,又包含中国神话和历史主题,更使用现代声光舞美技术的融合性舞蹈作品。
其次,高校舞蹈表演需要摆脱僵化的束缚,才能变得有意义。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了底蕴丰厚的文化瑰宝。中国民族舞蹈作为用肢体书写的民族文化,也是这些民族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结晶之一。在表演形式上,高校舞蹈要运用原创音乐作品和舞台设计;在表演内容上,高校舞台表演要运用当代风格探索与社会相关的主题,特别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关的哲学和心理问题。例如,天津财经大学舞蹈作品《礼仪之邦》,表现了汉服的演变和优美;湖北工业大学舞蹈作品《盛世》,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思和颂赞;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舞蹈作品《丝路鼓韵》,结合“一带一路”和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表达了青年学子勇敢逐梦的劲头。
最后,中国有许多传统民族文化,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而这正是高校舞蹈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优势之一。高校舞蹈表演在编舞的过程中,应积极吸纳中国传统价值观和传统舞蹈形式,而不是试图创造一种特定的风格。高校舞蹈的表演的形式既向个人风格开放,也向各种传统文化开放,使舞蹈艺术得以重新发展,并藉此进一步诠释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付诸实践。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高校舞蹈表演中,“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一个显著趋势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创作现代舞。研究显示,东西方文化之间、古今文化之间的接触,可以给舞蹈表演带来双向的文化交流,例如,在舞蹈表演中,恰当地将现代技术同传统文化衔接在一起,就会产生质的变化。在高校舞蹈表演中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来自不同文化的舞蹈被借用和涵化,也就是说被采用和改编,使新的“现代”舞蹈在一个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兼顾舞蹈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