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在京剧乐队中的作用分析
“京二胡”是专门为伴奏京剧的二胡。京二胡是在1924年被王少卿先生用在梅兰芳的《西施》中,这一做法加厚了京剧乐队的整体音色和效果,填补了空白的音区,同时也确立了二胡在京剧乐队中的位置。京二胡它并不只是独奏乐器,而是为配合旦角演唱特色和综合京胡的高音域应运而生的一种中音乐器,京二胡在京剧演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它常常与月琴、京胡合作演奏,被誉为京剧的“三大件”,也是京剧乐队中的骨干力量之一。
京二胡的诞生
在1923年,京二胡诞生。它被运用在梅兰芳的剧目《西施》中,当时剧目的琴师徐兰沅、王少卿发现剧目的音色略显单薄,中音区缺少层次,为了对伴奏进行改良,他们决定在伴奏中加入了二胡。他们发现二胡的音色非常谐和对原有的京胡并不冲突。他们大胆的尝试,经过多次尝试,也随着琴师的不断的探索,结合京剧伴奏中原有的乐器长处,以“苏州滩黄”二胡为本,去头截尾,去掉音窗,改蒙蟒皮为蛇皮,花梨木六块拼成琴筒,红木为担,琴弦改细丝弦为粗丝弦,便创制了“京二胡”。但在京剧最开始的时候,京二胡仅仅用在伴奏中,运用的也不是很广泛,但是到了现代戏中各角色全都加入了京二胡,京二胡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而成为今天不可或缺的文场“四大件”之一。
京二胡演奏传达出来的艺术魅力
在当代京剧的表演中,京二胡与其他乐器的配合会使得京剧的剧目演绎更加丰满,让整个故事情节变得更加流畅、细腻,也能通过演奏让演绎者和观众之间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加深观众对京剧的喜爱。目前,不同流派的京剧在二胡的使用上也是有很多不同的,它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当然也不尽相同。例如:张派,能带给观众的感受是委婉俏丽;程派,能带给观众的感受是深沉细腻;梅派,却是能带给观众的感受是大方妩媚。它在整个京剧的表演过程中京二胡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京剧做为我国的国粹,它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它应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它应该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尽一份绵薄之力,这也有利于我们华夏儿女文化素质提升。
京二胡在京剧乐队中起到的作用
随着现代京剧剧目中的配乐器材的成熟和发展,京剧的伴奏中也加入了许多大型民族管乐,当然二胡也被加入了其中,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让京剧更加完美。二胡在许多京剧剧目中并不是独奏乐器却也经常被曲作者运用到京剧剧目的伴奏中,编曲者通过运用二胡制作出来的伴奏效果也会更好。二胡虽然在乐队中不是主要的伴奏,但通常也是需要伴随着唱腔而进行演奏的。二胡的主要表现在声音低沉柔和、表现力强、这些特点很适合演奏悲壮感人的曲风,它的低沉柔和更近似人的声色特点,对人物的塑造力更强。二胡的独特音色很容易烘托出戏曲的主题氛围,充分体现出它在京剧戏曲中起到的作用。
(一)“托”“包”“领”“烘”作用
“托”,就是托腔。它是指二胡与演唱者之间共同演奏的旋律。“包”,就是包腔。它是演奏者在过门的时候把上句与下句的唱腔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感情的作用。“领”,是领出感情,领岀速度,领出调高和板式。通过领,使演员很快进人状态;给演员一个稳定的速度;让演员能快速的把握住音准,不走调。领换板式,特别是核心唱段,由于感情复杂,需要多种板式组合才能完成。“烘”,就是烘托出不同人物喜、 怒、哀、乐的感情气氛。
(二)曲目独奏的作用
目前,许多京剧剧目都需要二胡来独奏,作曲者也常常借助二胡特有的音色来完成剧中想报答出来的情绪。这就需要演奏者严格把控好自己的技巧,对剧目充分理解,代入自己的情感,充实剧目的情感特色。
(三)“单出头”的独特作用
“单出头”言外之意就是单独演奏一段曲调或几小节唱腔,或单独演奏一段曲牌与过门。因为二胡具有低沉柔和的音色,所以很多剧情需要通过二胡来表现,一版编曲者会让二胡在这段剧目中单独演奏,去表达特殊剧情所需要的情感。
(四)声部作用
二胡通常可以担任多声部中的一个,它的出现形式不一,经常以复调、持续音、和声等形式,在二胡以多声部出现时,就要求演奏者对音色、音量等做到统一,从而达到剧目情节的完整。
四、结束语:当今社会,二胡的演奏技术在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将传统演奏方法与现代演奏方法相结合,使二胡的伴奏效果在京剧中有了多样化的呈现。我国京剧艺术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它的魅力也是不言而喻的。二胡作为京剧演奏的主要配角,它的时代感也是很强的。从京二胡的自身改革到目前的科学规范的演奏技艺,京二胡一直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和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存在的不足,笔者坚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京二胡在京剧中也会不断的进步发展,将来也会变得更加完美无缺。最后,限于笔者的分析深度和水平有限,本次分析还有很对不足之处,希望今后在工作实践中可以继续学习我国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