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中国古典舞课堂与舞台间的辩证关系

作者:谢晓帆来源:《魅力中国》日期:2021-08-03人气:961

中国古典舞的舞台教学本质在于深化学生对古典舞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和创造精神。在舞台表现中,学生能够通过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迁移转化提升对中国古典舞的认识深化,课堂教学和舞台表演两者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发展有着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关注对学生技术技巧和舞台表现力的训练,从整体素质和技巧训练出发来培养学生,整个教学体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在这一过程中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在舞台表现中,中国古典舞的舞台呈现需要学生专业知识和舞蹈技能的完美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各方面技能和素质的综合展现,学生作为表现主体来发挥作用,教师起辅导作用。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之间紧密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转变以及舞台表演的审美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

一、中国古典舞课堂与舞台的价值理解

(一)中国古典舞的课堂教学

中国古典舞课堂是促进教与学关系有效呈现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其开展目的是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古典舞而形成的一套基础教学体系,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固中国古典舞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教学目的性,既包含了与古典舞特征相符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明确了课堂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教育方向,能够通过高强度的课堂训练培养出以古典舞为动作方式的优秀舞蹈人才。

在中国古典舞课堂教学中,要着重注意对学生舞蹈基本功和舞蹈技术技巧的全方位掌握,同时也要注意舞者的韵律。基本功和舞蹈技巧能够充分反映舞者外部躯体的可塑性价值,舞者的韵律表现则能够充分体现出内在的艺术底蕴和对中国古典舞的深刻领悟。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从这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和培育,才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外在与内在的完美呈现,充分展现中国古典舞的神韵风采。现代社会中的古典舞大多是从我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中汲取营养的,例如戏曲和武术不仅在舞蹈动作上加了一些传统艺术的身韵元素,还在训练层面和审美层面与传统艺术较为相似,这种基于传统文化艺术的认知提升,不仅丰富了我国古典舞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价值,也从根本上拉近了古典舞课堂教学与舞台呈现之间的距离感,对于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与舞台呈现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二)中国古典舞的舞台呈现

中国古典舞的舞台呈现需要通过课堂教学中一系列舞蹈元素的学习和训练来实现,我国最早的古典舞舞台呈现的是早期的《金山战鼓》,随后《扇舞丹青》和《爱莲说》也作为古典舞的代表呈现在舞台上,充分体现了我国古典舞的价值内涵和艺术底蕴,是舞蹈发展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重要一笔。

其中,《金山战鼓》作为戏曲舞蹈的基础,以三人舞的形式在舞台上呈现,通过将戏曲性动作往舞蹈化动作的有效转变,有效突出了舞蹈背后的民族风格,将故事情节、舞蹈动作以及人物特点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实现了舞蹈教学往舞台呈现的有效转变。《扇舞丹青》则是在吸收中国古典书法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将古典舞与现代思想相联系,通过自我创新精神在舞蹈编制过程中的应用,让更多人欣赏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爱莲说》则是用意象手法描述莲花的一种舞台表现形式,通过古典舞在舞台上的完美呈现,赋予了该作品更加多元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有效提升观者的审美高度。这些舞台呈现效果都是从课堂教学演变而来的,也是课堂教学无法呈现的,课堂教学与舞台之间或近或远的距离成就了中国古典舞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三)中国古典舞课堂与舞台的价值共生

1. 古典舞课堂教学是舞台表演的指导

在中国古典舞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理论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古典舞表演过程中的专业技巧,实现技能的认知强化,实践教学是引导学生将学习理论应用到实践训练中来,促使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得到强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一定的舞蹈技能应用能力和技能创造能力,对于开发和培养学生肢体语言和动作技能的协调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是基础目标,使学生具备舞蹈表演艺术的专业技能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向。

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需要直接面对观众,同时要结合旋律进行动作和技能的连贯展示,这一过程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因为中国古典舞的舞台呈现不仅仅是舞蹈技能的展示过程,还需要做到“神形兼备”,即既要做到对舞蹈动作的连贯和完美呈现,也需要结合音乐旋律展现舞蹈韵味,从而帮助观众获得一定的情绪感染力,这一过程中舞台氛围的整体营造离不开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训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从学生的身体素质、舞蹈技能以及表演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培养,让学生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肢体得到全面的释放,从而为舞台表演的完美呈现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

2. 古典舞舞台表演是课堂教学的表现

古典舞课堂教学相比于舞台表演来讲较为单一,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一个动作进行反复的训练,尤其是细节的教学。舞台表演作为展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途径,既是检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多方面技能训练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剧目作品的表演效果来看,需要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辅导,既要保证课堂教学理论知识的丰富性和连贯性,更要强调艺术的实践性和表现性。舞台表演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只有通过舞台表演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完美的呈现,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巩固,对于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技能深化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舞台经验和综合素养。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舞台表演能够促进艺术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发展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艺术修养。

二、中国古典舞课堂与舞台辩证关系的价值内涵

在中国古典舞的早期发展中,课堂与舞台是息息相关的两个传承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古典舞的后期发展中,舞蹈与课堂逐渐变成了较为独立的两个个体,古典舞的舞台表现不再仅仅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内容上,而是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特表现体系的价值意识,与课堂教学内容逐渐背道而驰,尽管两者关系实现了由早期紧密联系向后期辩证发展的转化,但两者归根到底都属于古典舞的研究范畴,研究两者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内涵。

(一)有利于立足大众审美,获得长远发展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中国古典舞作为舞蹈文化的一个分支,也是艺术体系中的一个小小分支,关于中国古典舞的课堂教学与舞台呈现,两者在实践目标上具有统一性,即为了帮助古典舞现代社会中获得长远发展,因此,处理中国古典课堂与舞台之间的辩证关系时,需要充分立足于大众审美,将古典舞课堂教学与舞台呈现之间的成果转化的效果与大众的审美要求建立直接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舞蹈编导从作品本身的价值内涵和本体构建中充分发挥古典舞艺术中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传承理念,将其与现代化的大众审美相结合,实现中国古典舞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延伸和艺术发展。与此同时,在此过程中,也要紧跟时代审美的要求,加强古典舞审美传达的明确性,从语言元素的创新发展逐渐丰富到舞台呈现的多元内涵,不断结合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内涵与现代审美需求建立有机联系,从而促进中国古典舞在现代社会的长远发展。

(二)有利于挖掘作品精髓,形成创新发展

课堂是为舞台呈现效果的提升服务的,因此,在两者的辩证关系上,舞台呈现是处于第一位的,但在两者的辩证关系发展中,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因素将两者形成紧密的联系来推动中国古典舞的良性发展。这种因素需要能够作为古典舞的直接表现特征来代表古典舞,例如秧歌舞中的红手绢,现代舞中的赤足和散发,芭蕾舞中的足尖鞋等等,这些都能够作为一个有力元素将舞台呈现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因此,需要从古典舞的历史发展中寻找灵感,通过符号化的发展追寻来营造良好的意境和想象空间。因此,需要在舞台呈现中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深入挖掘作品的精髓,这样一来既将课堂教学与舞台呈现进行了有机连接,也促进了中国古典舞在课堂教学与舞台呈现上的创新化发展。

(三)有利于重构语汇创新,促进文化传承

中国古典舞的题材选取与创作基础较为单一,其中,题材选取多集中在古典题材、古代故事或者历史传说典故等,主要以弘扬民族精神作为创作基础,在美学表达和创作风格方面注重对形象视觉的均衡追求,舞台动作的流畅展示和身体语言方面的规范性和艺术化特征等都有利于中国古典舞语汇的重构创新。由此可以看出,只要在中国古典舞动作语汇属性上进行有效的明确和研究,就能够促进中国古典舞在教学和编创方面形成创新发展趋势,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课堂中的所学所悟进行有效的提炼和总结,从常规编创模式出发展开创新,以文化创新作为支撑,在保障中国古典舞基础语汇属性的基础上拆分重构形成全新的语汇构成,这样一来,既能够保证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内涵得以延续,也能够通过语汇的重构创新将中国古典舞与现代人群的审美进行有机结合,在丰富课堂教学理论的同时也有效丰富了舞台表现力,对于促进中国古典舞的文化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传统的舞蹈艺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创新和融合,已经逐渐从舞台表演转换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相结合的关系。两者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展现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结合中国古典舞的时代发展趋势进一步探索课堂教学与舞台表现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作为艺术的传承者,我们应当及时总结古典舞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深化对中国古典舞文化内涵的全面理解,实现传统艺术的创新化传承。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