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研究
引言:阅读是人类长期持有的文化行为习惯,是人们获取外界知识信息、参与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读者的阅读行为偏好和阅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纸质图书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下降,促使书籍设计者开始思考当前的设计问题,提升书籍设计质量迫在眉睫。长久以来,书籍设计都偏重形式,很多书籍作品未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影响了书籍的呈现效果,造成了文化资源的传播障碍。
一、书籍设计要素概述
从设计要素维度上来说,书籍设计主要集中在对文字、图形和颜色的选择上,这三者不是独立关系,互相配合形成立体设计系统,辅助其它设计要素的实现。从书籍设计载体要素上来说,设计的范围包括封面设计、版面设计、装帧设计和书籍材料应用等。这些要素是书籍顺利传达文化内涵的载体要素,也是最容易引起读者情感认同的书籍外在形式。除此之外,当前市场中有很多书籍已经开始尝试进行读者互动设计、线上线下互动设计、书籍阅读性和实用性双向设计等创新内容,进一步扩大了书籍设计的范围,有效提升了书籍设计的效果。
二、国内外书籍设计现状分析
1.以提升适阅性为目标,优化形式要素
书籍设计始终是紧跟读者阅读习惯变化而发展的,提升书籍的适阅性是书籍设计者的目标。如果过于追求书籍设计的艺术性,使设计与书籍本身独立开来,那么会给读者的阅读造成障碍,是画蛇添足的行为。当前国内外书籍设计优秀经验丰富,拥有了大批掌握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设计人员,书籍设计形式要素多种多样,用纸材质、书本尺寸、插页形式、图形与色彩使用等方面几乎没有了局限,市面上书籍呈现“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状态,进一步激化了图书市场的竞争,推动书籍设计向更有服务意识的方向发展。
2.以增添艺术感为手段,追求个性内容
在确保与书籍内容核心不违背的前提下,设计师应尽量运用艺术手段来优化书籍的呈现形式,使之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形式之美不能代替内容的广博,但却使得内容更容易被受众发现、接受和传颂。当前图书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可能仅凭几秒钟的翻阅动作就决定了是否购买一本书,所以个性化的呈现形式很重要。当前国内外书籍设计师都在积极创新设计形式,引入更多元素丰富书籍设计,努力将书籍本身打造成运载文化的艺术品,以设计配合文化内容,实现形式和内容的相得益彰之美。
三、提升形式与内容统一性的书籍设计策略
1.符合书籍内容特点
书籍由若干要素组成,作为一个整体呈现时,各要素需互相呼应,相得益彰。好的书籍设计应该让读者在书籍选择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接收到书籍想要对外传达的思想核心,从而迅速产生共情心理,激发购买和阅读书籍的欲望。如同人一样,书籍也需要表里如一,大众才会对它产生明确的定位印象,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符合书籍内容特点的设计能帮助书籍更好地传达其文化内涵。比如,由商务印书馆出品的杨绛先生所著《走在人生边上》,这本书采用32开本尺寸,封面主色为橄榄绿色,标题以手书体金色烫印,整体风格沉稳成熟,与书籍文字内容风格相符。自序部分采用插页直接展示杨绛先生的手稿图片,作者手扶镜框坐于桌前沉稳写作的形象跃然于纸上,为读者的后续阅读铺设了非常合适的情绪基础。这种书籍设计就是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成功案例。
2 理解读者阅读场景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阅读行为向碎片化、短平化的方向发展,书籍设计也需要紧盯读者阅读行为的变化,相应改变设计要素来适应阅读场景的需求。在古代,读书之人时间充裕,阅读场景多为读者端坐案旁或立于庭中,相应地书籍设计以软装大尺寸形式为主。现代人的阅读多为忙里偷闲,阅读场景可能是早晚通勤的地铁之上,所以书籍尺寸不可过大,书籍用纸材料尽量轻薄易携带。现在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口袋书”,篇幅不长的古文经典以手掌大小的尺寸形式呈现,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3.创新书籍设计思维
出版融合趋势推动线上形式书籍的发展,脱离了纸质媒介,书籍设计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当然也需要应对更多的设计难题。这就要求设计者增强创新意识,利用好数字技术,优化书籍内容呈现的形式。读者在进行电子书阅读时,更加希望内容结构整洁清晰,快速找到自己想要获知的信息部分,相应地书籍设计者应该引入信息图形、释义图片等形式帮助读者理解文字内容。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书籍设计不光是为书籍“穿衣梳妆”,还需要立足于书籍内容进行更高层次的信息传递。这是新时代书籍设计的新任务,也是实现形式与内容动态统一的一贯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表里如一,是对书籍设计最大的赞誉。保证书籍设计形式与内容方向一致,相辅相成,能引导读者正确定位书籍风格,产生主动性对书籍进行阅读。当今社会读者的阅读习惯产生巨大变化,图书设计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使书籍呈现形式不断适应读者的新需求,一切以协助书籍文化内涵顺利向外传递并形成传播趋势为目标,以艺术性元素为手段,以不断增强书籍适阅性为前提,优化书籍设计效果,达到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