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人类学视角下的美学精神——以《亲爱的,请别跨过那条江》为例
《亲爱的,请别跨过那条江》是韩国独立电影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2014年在韩国上映短短23天就创下了200万人观看的记录,更一度超过了同步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星际穿越》、《法老与众神》。
“独立电影”并非一个确切的能指。它指向两个范畴:一方面是指艺术作品的制作、发行、放映,独立于主流电影体制之外;另一方面,也指那些在思想观念和美学层面上体现出鲜明的独立精神的电影作品。
《亲爱的,请别跨过那条江》由韩国导演陈模瑛执导,讲诉了89岁老奶奶(姜溪烈)和比她大九岁的丈夫(赵炳万)结婚76年经历了贫穷、战乱、生儿育女(一共生育了12个子女,有6个不幸夭折)晚年不得不面对生老病死阴阳两隔的爱情故事。本研究主要探析影片背后的精神内核。
电影“平实朴素”的纪实主义精神
纪实主义的叙事风格。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强调电影的现实性和真实性。“纪实主义追求的是艺术作品一种未经人为雕琢的自然形成的美,它强调生活的原生态记录,即用摄自生活的场景素材表现生活本身。”这也是独立记录影片所推崇的宗旨。
《亲爱的,请别跨过那条江》以纪实性语言记录两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恩爱生活片段。如老奶奶晚上上厕所时怕黑,老爷爷会在外面为她唱歌;冬日里两人一起扫雪,堆雪人打雪仗;两人时常穿着情侣“韩服”去买菜,去郊游;这部89分钟的影片没有华丽的铺垫,拍摄的山村自然四季美景融合在老人恩爱的日常生活里,平实朴素地向观众叙述着百年夫妻的恩爱故事。平淡温馨的生活场景让观众动容。
惯用长镜头来保持时空真实性。电影史上,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高举长镜头理论这面大旗。长镜头也被称为“连续拍摄法”,它指在一个统一的连续时空里相对完整地展现动作或事件。对于长镜头来说,场景、人物、镜头是三个基本元素,场景空间的分割、刻画,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视线、姿势和动作所建立的关系,摄像机的角度、位置和运动的方式,最后还有这三者之间的匹配和协作,才构成镜头语言所能产生的各种意指功能。
《亲爱的,别跨过那条江》这部影片的开头第一个镜头就是一个长镜头——老奶奶坐在雪地上看向丈夫的坟墓悲恸大哭,四周是白雪苍茫的大地以及枯萎衰败的树枝。整个长镜头摄像机的位置没有移动,是一个固定镜头。在这个连续镜头中,真实地记录了老奶奶面对丈夫坟墓的痛苦之情,奠定了影片的基本基调。此外,“两位老人扫遍地落叶的庭院”“上山砍柴爷爷背着柴枝、奶奶拖着树枝走回家”等长镜头的运用,都给观众呈现了两人日常生活的场景。
影片中的长镜头使用能给观众传达更多含义的画面,以镜头记录真实,在一个个长镜头中感受到两位老人相濡以沫的爱情在直面苍老和死亡之时的苍凉感。
声音叠加强化真实效果。电影的声音可以分为人声、音响和音乐三种基本形式。声音进入电影,必然产生与画面复杂而有机的联系——还原自然事物的自然属性;推动剧情的发展;补充渲染画面等。
《亲爱的,请别跨过那条江》这部独立影片中,通过对音乐、人物声音、自然声音的巧妙运用叠加显示影片的纪实主义精神。首先在人声方面,影片中记录了两位老人的日常交谈、老爷爷给老奶奶唱歌的声音;儿女探望老人时家庭欢乐交谈的声音;老爷爷病重咳嗽声音越来越大,在推动整部影片发展之余令人感到揪心。再次,影片中有许多自然声音。如“江水潺潺”、“黄鹂莺歌”、“石子击中河水发出的声音”等,通过这些自然声响,你可以感受到一幅韩国乡村惬意舒适的画面。最后,在音乐方面,影片中音乐与画面形成了强联系。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是同个画面——老奶奶坐在白雪皑皑的地面上看着丈夫的坟墓大声痛哭。这里除了老奶奶的哭声还有段忧伤的音乐,整个画面与音乐衔接渲染出悲哀苍凉的气氛。
影片中,三种声音的形式叠加使用创造出别样的艺术效果。在这部独立影片中,音乐的使用并不多,自然声响和人物声音的运用才是重点,这种声音叠加运用更能凸显真实性。
影视人类学视角下的美学精神
影视人类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庄孔韶《文化与性灵》一书对影视人类学的定义是:“以影像与影视手段表现人类学原理,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者尝试建立比较文化的学问。”所有的影视创作都有着一定的文化土壤。
韩国土壤中生成的文化审美。“文化审美生成是人类纪录片审美的特殊性,人类纪录片呈现的人文自然景观、日常生活、艺术创作和宗教仪式等文化审美内容呈现族群审美空间下民族审美意识和民族文化寄寓的美学思考。”
《亲爱的,请别跨过那条江》作为一部独立纪录片,影片对爱情和生死离别的主题以及影片中对韩国风俗文化的展示都是影视人类学一贯所秉承的文化立场和认识。首先,这个片名取自朝鲜历史上最早记录的歌谣——《公无渡河歌》,歌曲的大致内容是丈夫为了妻子的安全,不让妻子过河。那潺潺流淌的江水象征生与死的隔离;以民歌为影片名称,既契合了两位老人携手恩爱几十载晚年面对生离死别现实主题,同时倾注了大韩民族对爱情、死亡的文化思考。
此外,影片中还有多处体现出韩国传统民俗的镜头——韩国泡饭、餐桌礼仪等细节展示;韩服和寿衣等都蕴含韩国服饰文化;老奶奶生日子女指责大哥对父母照顾不周的吵架场景,也侧面地反折射出韩国家族父母晚年赡养的传统文化。
“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情景交融”是指把情感倾注在景物之中,把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合在景色里,形成一种意境化表达。“意”可以包括心,是心的具体动向,也可以包括情,意中必有情;“境”必然是指艺术之“境”,而不是现实之“景”,艺术之“境”中必然有自己的“景”由此,境中有景,景中有意,意中有情。
影片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美学特征显著。影片后部分爷爷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医生诊断只剩下三个月生命了。这时影片的画面切入身体无恙时老爷爷和奶奶穿着红色的情侣韩式服装在满山花海里赏花,老爷爷讲述着他对生命的感悟——“当初年少时候像花儿含苞待放,花开后的样子虽然很美,最终都要随着岁月流逝枯萎衰败,归于虚无,凋落的话就结束了。”随后影片镜头又转入了老爷爷独自坐在屋外的凳子上,慢慢淡出,只留下一张空凳子;镜头紧接着的画面是老爷爷过世亲属痛苦的场景。导演通过巧妙的蒙太奇镜头剪辑的手法,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其中老爷爷对生死的感想融入到爷爷即将离开人世间的场景画面,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将“生死乃是人间常事”解读更好地传达给观影者。
象征美学的巧妙运用。我国著名象征主义诗学理论家梁宗岱先生认为“所谓象征是籍有形寓无形,籍有限于无限,籍刹那抓住永恒,是我们只在梦中或出神底瞬间瞥见的遥遥的宇宙变成近在咫尺的现实世界。”换言之,人们两个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个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某一种抽象的情感、思想或者概念。
《亲爱的,请别跨过那条江》象征美学特征也显著。片名取自《无公渡河歌》,那条“江”则是象征着生死。“江”的两边是阴阳相隔的两人。具备象征意义的片名可以赋予整部影片以深意,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的同时又能产生回味无穷的意境美感。影片也通过象征的手法传达对死亡的思考——老爷爷以花开花落来象征比喻人生的壮年和死亡,引人深思。
独立影片中的哲学精神探究
独立电影中的电影素材多以边缘人物为主,倾注了导演对社会、人生、信仰等问题的思考,绝非只是对生活的记录。“一个作者倾注于一部作品的精神力量,其重要性超过他所关心的人物的精神状况。”《亲爱的,请别跨过那条江》这部独立影片涉及了关于爱情问题、死亡思考、亲情的反思等一系列的问题的哲学性探讨。
超越死亡的爱情讴歌。导演陈模瑛对《亲爱的,请别跨过那条江》的思考一开始就源自真实的感情故事。 “两老的故事可与世界上任何人产生共感,所以拍摄,与韩制片合作时说好要一年,根据需要有52分钟的电影版本,还有影院版,但并没有期待影院上映。”
影片背后是导演对超越死亡的爱情力量的讴歌。暮年夫妇穿着情侣装手牵手一起去郊游;一起苍老直面生离死别的画面都让人们感受到相濡以沫爱情的力量。老奶奶在医院陪伴老爷爷一边说着“只能活三个月了我也高兴,我跟爷爷一起走吧,一起翻山越岭到桥的那边该多好。”老爷爷去世后,老奶奶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给他一件件地烧衣服;老奶奶坐在白雪茫茫的地面,望着老爷爷的坟墓,痛声大哭。画面都渲染着情深令人为超越生死的感情感动。
“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的深切思考。《亲爱的,请别跨过那条江》这部独立影片中一共记录了两场死亡,一场是两位老人埋葬自家小狗,一场则是老爷爷的逝世。可以说有关死亡的主题一直在这部影片中有所展示,从小狗到老爷爷,一点点地抓住观众的神经。
影片中老爷爷以花开花落来象征生死,浅显易懂地引发观影者对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的深切思考。整部影片情感宣泄的高潮是老奶奶面坐在白雪皑皑的地面上面对丈夫的坟墓痛哭流涕的场景,撕心裂肺的哭声震撼着每一个观众的神经,隔着屏幕就能感受到爱情面对死亡的自然规律不得不阴阳两隔的悲凉与无奈。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亲情反思。影片中也饱含着对家庭亲情的反思。一对暮年夫妇生活在晚年农村,子女只会在逢年过节时前去探望。这个家庭模式可以说是很多韩国家庭的真实写照。
影片中弥留之际老爷爷的儿子面对病重的父亲大声忏悔:“爸爸,对不起没能照顾好您,光让您操心了,对不起,爸爸,今后我会好好表现的,之前做得太不够,我很抱歉。”影片中儿子的形象可以说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为人子女的缩影。父母身体健康时,儿女们时常会忘记了应该好好照顾父母,好好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等到父母弥留之际才会懊恼自身太不孝顺,没能好好让父母安心快乐。
结语
《亲爱的,请不要跨过那条江》这部独立影片的精神内核探究,首先从叙事风格、视听语言等视角来分析影片中的纪实主义精神,随后从影视人类学视角下去探究影片中的美学精神,最后通过对爱情、死亡、亲情的角度来探究影片中哲学精神。(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