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绩效管理的探讨

作者:容辉来源:《商业观察》日期:2022-12-10人气:435

行政事业单位是依法对社会行使管理职能和对公共群众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在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绩效管理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是新时代经济管理模式中一种必然的管理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也逐渐深入,近年来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绩效进行管理的模式,取得的成果略有成效。但才推进过程中仍有部分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够透彻,使得管理模式过于形式化。本文站在客观的角度,结合多年的事业单位管理经验,对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绩效管理提出几点解决方案,望对大家略有启发。

一、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绩效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一)绩效管理的内涵

所谓的绩效管理就是指通过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建立、分解以及业绩评价,把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用来激励员工业绩,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同时也是管理者和员工之间针对目标以及怎样实现目标这一问题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帮助和激励员工使其取得优异的绩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来达到改善公司绩效的效果。

(二)绩效管理的特点

1.系统性

绩效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步骤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在理论阐述和企业日常管理实践当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误区: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做绩效管理就等同于做绩效考核。部分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往往片面地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企业做了绩效考核表,量化了考核指标,进行了年终考核,就是做了绩效管理了。

    2.目标性

目标管理最大的好处就是员工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企业负责人明确如何更好地通过员工的目标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支持。同时,绩效管理也强调目标管理,“目标+沟通”的绩效管理方式被广泛应用。只有绩效管理的目标明确了,企业负责人和员工才会清楚努力奋斗的方向,才会共同致力于于实现绩效目标 ,共同提高绩效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在绩效管理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沟通。制定绩效要沟通,帮助员工实现目标要沟通,年终审核要沟通,解决问题寻求进步要沟通,总之,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员工和企业负责人不断沟通的过程。没有沟通,企业的绩效管理将流于形式化。

二、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一)缓解收支压力,提高资金配置率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像是在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上已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面对巨大的压力。根据财政部网站提供的数据经分析得知,国家为保障民生,实施减税降费以及“营改增”等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会进一步放缓。再加上国家充分考虑到人民的生活幸福,提高了养老保险发放标准,另外还包括加强了对生态环境建设等一系列民生问题都使得公共预算支出在不断增长。除去这些硬性支出外,行政事业单位在申请资金划拨时都尽最大的努力去申请最高金额的资金划拨,使得国家财政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预算绩效管理政策的实施充分缓解了财政部门的收支压力。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加以各种的绩效考核,将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与财政部门的预算划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制定追踪问责机制,对划拨资金的使用进行充分监督,避免了违规使用的概率,充分保障了资金安全,提高了资金效益。

(二)培养财政项目管理新理念

财政部门对绩效管理的实施是通过对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来实现的。财政项目绩效管理,通过对预算进行编制、执行和监督来达到实现考核绩效的目标。在对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考核管理的过程中,对每一笔资金支出都要秉着“用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的原则,从生产成本上严格控制,科学合理的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这就意味着,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对每一笔资金支出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以预算法制为工作准则,避免不和谐的因素出现,作为财政支出的执行者,要充分为实现财政项目获得最大效益,建立起全新的、高效的管理理念。

(三)厉行节约,落实中央规定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单位办公内容更加透明化,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避免铺张浪费。为全面避免浪费情况出现,中央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实现中央部门预算零增长,为推进预算绩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做出了努力。但在实行过程中仍有部分单位在支出管理方面仍存有问题,没有严格管理“三公经费”开支,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铺张浪费的现象。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定就是为了从根本上厉行节约,实现成本的最低化、效益的最优化的目的,坚决对国家资金承担起必要的责任。

三、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为充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其工作质量,2018年9月财政部门颁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政策。该政策的提出充分展现了国家对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质量的重视,随着政策的全面实施,项目绩效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发展中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大幅度提升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但仍有一些不和谐的问题出现,例如:

(一)预算项目绩效管理缺少明确目标

当前对事业单位进行项目绩效管理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缺少清晰的管理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是对事业单位预期产出校效益进行准确预算的保证。但是,大部分事业单位在对项目预算进行考量和制定时,在未对日常工作进行深入考究的情况下就设置了绩效目标,这就使得在数量、质量等方面的指标不够清晰。同时,因为在目标设定时,由于缺乏其可行性的深入探究,项目负责人无法针对绩效考核内容制定出符合其发展的评价机制,因此阻碍了项目绩效管理工作的推展。

(二)信息化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企业单位都积极将信息化技术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反观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模式,可能由于资金有限或高层管理对信息化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内部财务工作模式陈旧,信息得不到及时更新且不够透明化。另外,对一些信息门户网站也是疏于管理,网站成了发布公告的工具,使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公共资源的一种浪费。这就使得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化技术建设水平低下,更不能充分满足单位的日常工作需求,阻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缺乏时效性

预算绩效管理指标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保证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但我国现有的管理指标体系还缺乏时效性,另外在实用方面也有一定的弊端,不适合现有事业单位的发展模式,在指标体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对预算绩效管理指标进行全面的完善是对预算管理部门工作的充分保障,是实现其高质量工作的基础。高效合理的绩效管理是经过多部门长时间检验并实践后的劳动成果。但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由于高层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本身的绩效管理指标制定缺乏实用性,这就使得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个人身上,往往成了财务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导致了对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无法正常的进行。另外,部分事业单位对于绩效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容易使其成为一种形式化的管理内容。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强了对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受其缺乏时效性的影响,直接使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大打折扣[1]。

(四)项目绩效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监控

面对日益提升的社会经济,事业单位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近年来,国家为减缓财政部门的收支压力,制定了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可能也是实行时间较短的原因,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专门负责管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了对绩效管理的有效监控。各单位通常在对编制的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制定后在进行评价,且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对绩效管理的监控是对管理工程中的有效把控,但由于部分单位缺少系统的数据采集平台或工作流程,很难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另外,部分单位还存在对绩效管理的评价过于单一,没有建立起专业的绩效评价系统,通过第三方获得的评价因各种因素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同时还有部分单位没有将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充分结合在一起,使得评价结果不能进一步的公开透明化,这种现象也一直存在于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就会使得绩效评价结果难以应用,严重阻碍了工作的进行。

   (五)单位内控体系覆盖不全面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保障项目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近年来,国家为缓解财政部的收支压力,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开始实施绩效管理政策,虽在事业单位内部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内部制度的控制建设方面由于高层管理人员传统的思想观念及对绩效管理缺乏科学的认识,在工作进行过程中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定的绩效目标不够科学合理,这就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覆盖不全面,从一定程度上了增加项目绩效管理的风险。

(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交互缺乏连通性

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千家万户带来了便利,让行政事业单位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有了一个新的认知。事业单位也逐渐对内部的管理模式进行了革新,重视了信息化技术的建设[2]。但根据相关调查发现,虽然各单位相继在绩效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建设,然而却只是停留在建设层次,忽略了相互之间的连通性,数据的连通依旧停留在小局域模式,彼此之间的数据沟通难免需要二手交流。如在各个单位都已按照规章制度与绩效管理部门实现了信息化,但也只是与管理部门实现数据交流,各部门之间数据直接交流不足,缺少了连通性。从中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对绩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认识仍然不够全面,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是只是为了实现财务部门数据的准确性,而是在保准数据准确的同时实现各部门之间数据的及时交流,进而保障绩效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高校进行。

四、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是对其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保证。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之前,应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内部的发展需求,将单位内部凡是关于经济的活动都进行相应的预算绩效管理[3]。在对其完善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应首先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使其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能够针对单位的经济活动都能做出适当调整,进一步保证单位工作质量高效的完成。另外,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各部门或各单位之间的业务往来来进行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考核,使其细化到每个环节。制度的制定时为了其更好的执行,在对事业单位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时候,要使其有充分的可调整性,让其能够根据单位的发展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充分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服务。

(二)提升员工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定是为了让事业单位员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但绩效管理只是一个政策,政策的制定需要员工更好的执行,因此事业单位需要不断提升员工的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预算绩效管理是通过对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进行配置来提升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的。员工绩效管理意识的提升需要事业单位管理部门通过制度去调动员工和各部门人员全面参与绩效管理的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在日常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绩效管理水平。另外,各行政事业单位可根据自身的单位情况,不定期的组织员工进行相关管理岗位的技能培训,或邀请绩效管理相关行业的专家到单位进行知道,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来提升单位员工的绩效管理水平。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是全民参与的,但同时要更加注重财政部门员工水平的成长。财政部门在绩效管理工作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事业单位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使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把财务部门的作用和价值发挥的淋漓尽致,财政部门不仅要对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还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职能,对经济来往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进行实时反馈。若在分析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并调查其真正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事业单位中因岗位和部门不同会导致分工不同的情况,因此,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要针对部门、岗位不同实行区别对待,进一步保障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4]。

(三)加强信息化与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技术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为进一部提高企业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各个企业积极的在工作过程中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吸取各企业单位的发展经验,在对单位预算绩效进行管理的同时将信息化技术与其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质量。行政事业单位应组织绩效管理方面的专家和计算机方面的杰出人才组成研发队伍,针对绩效管理的工作内容、考核指标等研发出相应的信息化预算绩效考核体系,进而来实现对各单位、各部门资金的监管或管理。借用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打造出一个具有强管理效能的管理平台,及时开展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并通过该平台积极鼓励全民参与管理当中来,提供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

(四)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应重视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工作,不断强化绩效管理工作,依据“用钱必问效、问效必究责”的管理原则,将先进的绩效管理工作贯穿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在国家颁布的《新预算法》中指出预算绩效管理应以提升单位效益为根本目的,在管理的过程中重视建设项目支出的绩效管理体系,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目标,并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如何去安排、安排什么、如何评价、评价什么的细则进行具体规划,为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另外,在绩效管理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应对支出项目绩效管理工作提起重视,参考当初制定的绩效管理目标对支出资金进行合理安排,科学的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进行管理,进而保证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过程并不仅仅只是对结果的过分关注,应积极参与到预算的全过程,对多方面对预算进行监管,根据预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充分保证项目资金能够合理应用。监管资金使用的全部过程,便于及时发现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不会成为一纸空谈而是确实能够实现的[5]。

(五)各部门协同合作,提高经济效益

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才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绩效管理的核心目标,在积极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绩效管理的同时,也要关注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要对内部控制建设、绩效评价机制的建设进行把控。单位和其他部门的管理制度不是孤立的,是相辅相成的。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才是实现单位发展的保障。例如,事业单位发挥绩效评价作用,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制定评价系统,对绩效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整合分析并制定解决方法,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健全鼓励机制,及时对优秀员工的考核数据进行公示,并给予相应奖励。这种机制不但可以鼓励优秀员工,还可以发挥员工自主创新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6]。

(六)全员参与,提高数据质量

在设置绩效管理目标时,应充分根据事业单位内部情况制定中期目标和年初的工作计划,依据所制定的内容和目标值对整年的工作进行科学分配,在单位内部的各科室积极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氛围,充分保证数据的质量。另外,在对绩效指标进行具体设置时,一定要对样本量或参数值进行再三确定,以便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要求,通过随机抽样对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评价,确保收集数据质量的数量和质量能够得到充足的保证。

绩效管理工作的进行离不开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齐心协力,同时也离不开财务管理部门队伍。绩效管理工作要想取得显著成效,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做好绩效管理的各项工作。做到在完善招聘制度的同时,增强管理高层对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提升员工预算绩效水平,并不定期的组织岗位教育,为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为社会经济的提升带来了希望。

五、结语

为对国家财政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国家全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这也是国家对财政制度的一种健全措施。各行政事业单位应从各个方面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发现不足及时改正,降低在运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概率,同时对财政信息统计进行优化,使其更加透明化,从根本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