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热与冷的思索——论“大女主剧”的霸屏与困境

作者:杨敏娇来源:《视听》日期:2018-07-23人气:1336

近两年,“大女主”概念炒得越来越火热,“大女主剧”也成为当下荧屏上名副其实的爆款。此类剧通常“以女主角为核心主人公,以女性成长为叙事主体,以女性视角提出对历史、社会的追寻和思考。”从已经播出的《甄嬛传》《楚乔传》《秦时丽人明月心》到即将播出的《如懿传》《赢天下》《扶摇皇后》等,一大波“大女主剧”席卷荧屏。“大女主剧”何以能够引爆荧屏?其发展遇到哪些问题?又将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本文将就“大女主剧”兴盛原因、发展状况以及困境突破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大女主剧”兴盛原因

“大女主剧”并非近来才出现,在以前不乏以女性为核心人物进行叙事的影视作品。但“大女主剧”这一概念是近两年该剧种盛行成为一种现象后产生的。“大女主剧”的火爆并非偶然,其原因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剧种本身的内涵和戏剧张力。在以往的电视剧市场中,占大多数的是 “说好话、做好事、当好人”的“三好”女主角和以单纯善良、天真烂漫为其主要性格特征的“傻白甜”。

在当下语境中,“三好”女主角以其脱离人间烟火、不接地气而难以引起观众共鸣,而一度称霸荧屏的“傻白甜”因其形象单薄缺乏戏剧张力,致使故事模式化严重,难以突破和创新。与这两类剧相比,“大女主剧”将侧重点放到女性成长的主题上,围绕女主角的成长成熟进行情节铺展,比此前单纯讲述男女情感的偶像剧在情节性、戏剧性、思想性上更具优势,有着更强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二)作者和受众性别变化的影响。

与“大女主”相对的是“大男主”。传统文学作品的作者和读者多为男性,因而作品多以男性为主人公,从男性视角来叙事,从而形成了或隐或现、或浓或淡的男权意识。而当下文艺作品的作者和受众多为女性,这种天然的性别立场具体到作品中,则带来了大男主到大女主的变更。

(三)当下女性自我认知的变化。

弗洛伊德在《创作家与白日梦》中曾言,激发创作家幻想的愿望有两大类,或者为“野心的欲望”,或者为“性欲的愿望”。反映到影视剧中,以女性为主角的传统言情剧侧重点在于感情,戏剧冲突也多来自感情受阻,一旦冲破重重障碍男女主角在一起,故事基本就结束了。而以男性为主人公的影视剧,往往以男性自身成长为主线,因而在故事情节性和情怀格局上,后者要远胜前者。当下,随着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女性有了自己的事业和自我的追求,渐渐不满足于仅停留在“贤内助”“主内”的角色上。反映在观影上,女性观众不满足于影视剧中的女主角仅停留在情感一隅,更希望看到女主角能够承载她们的人生理想与追求,这也是“大女主剧”能够引爆荧屏的心理基础。

二、“大女主剧”发展现状

“大女主剧”在当下荧屏堪称泛滥,然而数量的泛滥无法掩藏质量的参差。伴随着《甄嬛传》《花千骨》《楚乔传》等剧的火爆,一大批“大女主”题材电视剧如雨后春笋冒出。但由于我国电视剧编剧界良莠不齐、制作方对剧本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相当一部分“大女主剧”剧本欠缺打磨、人物塑造单薄;还有个别电视剧为了蹭“大女主”概念的热度,甚至将原本并不具备“大女主剧”属性的作品生拉硬拽到此概念下,种种不足都严重影响了“大女主剧”的观众认知和市场口碑。

当下 “大女主剧”的问题基本有三点:第一,乱蹭概念。一些电视剧制作方和宣传方为了蹭“大女主剧”的概念热度,强行贴上“大女主戏”的标签。殊不知,一般女主剧和“大女主剧”有不小的差别,如果不顾实际强行贴标签,很可能会导致观众以“大女主剧”的观影期待来要求该剧,从而给该剧带来本不必要的吐槽或对“大女主剧”产生误解。第二,模式化叙事。从即将播出的一系列“大女主剧”的宣传来看,一名女演员加一部IP剧,就构成了当下“大女主剧”的基本要件。IP小说名字各异,但故事轮廓非常相似,除了多以女主角的名字命名,在情节和人物设置上也大多雷同:女主前期是单纯善良的“白莲花”,但在恶毒女配的迫害中迅速成长,从楚楚可怜的“小白兔”蜕变为精明强干的腹黑女,期间收获各路男主男配的好感与爱情。这样的叙事套路散发着浓重的玛丽苏气息,若在内涵挖掘、故事讲述和人物塑造方面再失雕琢,流于平庸,被湮没是迟早的事。第三,精神缺失。很多所谓的“大女主剧”,并没有讲述好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而是新瓶装旧酒,内核仍是老一套偶像剧的玛丽苏,很难突出女主人公的成长与蜕变。“大女主剧”强调的是女性的核心地位,应为女权的一种体现,但一些大女主剧中女主角的成长和成功仍要依靠男性,反而成为对男权的变相屈服,而这与大女主戏的精神内核是背道而驰的。

三、“大女主剧”的困境突破

“大女主剧”本应是极有生命力的新剧种,但在几部成功的“大女主剧”后人们对正在播出和未播出的“大女主剧”表现出不看好的态度。这种转变一部分是由于新鲜感的消失,观众审美疲劳,但最关键的在于观众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了当下所谓的“大女主剧”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呈现的玛丽苏偶像剧。加之我国电视剧在制作方面的良莠不齐,种种原因使得观众对“大女主剧”的热情被过早消磨。

“大女主剧”区别于传统偶像剧在于它以女主人公的成长为故事内核,“成长”主题的永恒性决定了它有更多可挖掘的空间。观众早已厌于看荧屏上不接地气的圣母白莲花和天真单纯的傻白甜,需要的是能够立足现实、接地气的女主角形象。因而,“大女主剧”要突破发展瓶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参考:

(一)成长

成长的主题在很多男性向小说或改编的影视剧中屡见不鲜,这暗合了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人的两种本能之一的“野心”。当女性向的“大女主剧”不再将目光集中于对男女情爱的讲述,而侧重表现女性的成长成熟时,“大女主剧”的格局就超出了一般的偶像剧。成长主题具有永恒性,而且结合不同人所生活的时代、身份、性格等有着更多可发挥可铺展的空间。

(二)现实

只有贴近现实和人们生活才会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如此前热播的《我的前半生》正以其刻骨的现实描绘引发观众的广泛讨论。固然,一些架空历史的作品也能引起观众的追捧热情,如《花千骨》《楚乔传》等仙侠剧,但要认识到观众的追捧不光是对剧中所架构的时空的好奇和向往,更主要的是这些看似虚幻背景下的故事,其内核是贴近生活实际的。

(三)精良

不论何时,观众对制作精良的良心剧都是非常欢迎的,如《琅琊榜》,在服装、布景、礼仪等方面都严格遵循历史背景,在精神内涵、故事讲述、人物塑造以及音乐、摄影等方面都精心打磨,表现出了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也成为观众人人称道的古装剧标杆。我国电视剧制作数量高产,但在质量方面参差不齐,一些制作方功利浮躁,故事套路、主题虚无、人物扁平,态度不端正,观众自然不会买账。“大女主剧”的突围,不能只停留在一线女星+IP小说的简单组合上,要秉承着匠心精神去打造精品,方能使剧作好看耐看。

(四)混搭

即使有“成长”这一永恒主题打底,同类的故事讲述多了,难免会出现同质化倾向,使观众审美疲劳。所谓混搭,就是给“大女主剧”加上不同元素,如悬疑推理、职场、历史等,使得“大女主剧”有更强的情节性和戏剧性。

    作为霸屏一时的热门剧种,“大女主剧”在给予观众观影的新鲜感后,更应该回归本质,切实围绕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进行叙述,通过戏剧内涵的挖掘和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给观众以正能量的体验。急功近利的“套路”或“旧酒装新瓶”的做法都会招致观众的审美疲劳,不仅败坏了“大女主剧”的市场口碑,还过早透支了“大女主剧”的艺术生命力。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