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论《摔跤吧!爸爸》主题的三重建构:立、守、得

作者:覃方鹏来源:《视听》日期:2018-05-31人气:3687

电影《摔跤吧!爸爸》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改编。从2017年5月5日在中国电影院上映以来,电影票房一路飙升,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成为全民聚焦的议题,更是在无形中重塑印度在我国国民心中的形象。本文将围绕电影《摔跤吧!爸爸》主题的三重建构“立、守、得”展开细致的剖析,并探讨传统与现代二者平衡之间的价值取向,希望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电影的深刻内涵和意蕴,引发个体思考生存的本质意义。

 一、立:对理想永不言弃的坚持与追求

理想是电影的永恒主题之一,理想是宏大的,普通人的生活则是具体而微的。通过具体而微的生活细节呈现普通人对宏大理想的坚持,正是《摔跤吧!爸爸》打动观者内心的钥匙。马哈维亚在电影中跟妻子讲到:“我不能让梦想溜走”。放眼印度当下的现实环境,童婚现象、女性遭遇性侵等情况层出不穷,女性群体未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实现独立。马哈维亚作为该电影的灵魂人物,其伟大之处正在于无论现实境遇如何,他都未放弃过理想,而其理想所通向的,恰恰是一条破除传统偏见,引领女性独立的道路。有人说,马哈维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用近乎残忍的方式训练女儿,背后体现了印度社会男权对女性的操纵。但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有失偏颇,在马哈维亚看似严酷的教女方式之下,其实隐藏着对女儿更加深沉的爱。

其一,关心女儿未来,关注女性独立。马哈维亚从四个女儿中选择了吉塔和芭比塔来摔跤,是因为他发现了女儿的天赋,此后,父亲对女儿的未来做出了不懈努力。“明天如果你赢了,你将不再孤单,无数个女孩将跟你联合起来,反抗那些歧视女性的人。”马哈维亚告诉女儿吉塔。由此看来,马哈维亚立志要改变的不光是女儿的未来,更是印度社会男尊女卑的风貌。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马哈维亚是一个极其冷静和智慧的父亲,他敢于冲破世俗的保守,拥有足够的勇气和独立的人格。因此,他成为了女儿人生路上最好的导师。同时,这也表明在男权为主导的印度社会,如果女性要独立,迫切需要打破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偏见,比如吸纳现代性社会的男女平等、独立的理念。简而言之,电影在讲述亲情故事与成长故事的同时,融入了对印度性别歧视问题的反思,而这正为丰富理想的内涵提供更多亮点。

其二,弱化性别差异,强调追求卓越。影片中有三处细节的设计可以说明。首先,马哈维亚在训练女儿一段时间后,总感觉差了点什么,直至安排侄子加入女儿的训练中才豁然开朗。再如,让吉塔去跟男孩比赛摔跤,马哈维亚打破了传统社会男女不能同台摔跤的禁锢,并将“追求卓越”信念作为女儿摔跤路上的精神指南。最后,当吉塔和巴比塔的长发影响摔跤训练时,马哈维亚毅然剪掉两个女儿的头发。按照马哈维亚的说法它不会让任何因素影响摔跤,所以我们看见吉塔最后准备奥运会比赛的阶段再次剪掉长发。而这与阿米尔汗曾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传达的价值观不谋而合,即追求卓越,战胜自我,才能赢得对自身命运的掌控。影片所表现的,不仅是吉塔和巴比塔在父亲的引领下获得成功,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导演对身陷困境的现代人(包括男女两性)的解救。可以说,“追求卓越”的信念,在此成为男女两性间建立起平等、互助关系的枢纽,搭建了现代人和谐、共进的精神家园,亦是个体对理想永不言弃的召唤。

二、守:现代与传统的平衡

影片中主人公实现奥运冠军的梦想可谓阻碍重重,除开女性摔跤引起诸多争议外,导演还安排了目光短浅的政府官员和小肚鸡肠的国家体育学院教练,通过展现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交锋中的艰难抉择和生存困境,全面呈现印度当下社会中的思想裂变,并暗示经典的传统文化对现代性危机的解救意义。因此,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就是它在传统与现代中找到了思想裂变的平衡点,给处于现实困境中的人们力量和希望,从而守住人们永恒的精神世界。影评者马瑞华将这种思想裂变理解为,它是任何民族和个体从传统走向现代,又从现代回归传统的必经阶段,且在当下社会中重新发现传统思想的裂变过程。 诚然,导演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对印度传统文化资源加以现代性挖掘,探讨了传统与现代,男性与女性之间永恒的话题。

影片中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在影片的人物设定中,马哈维亚的妻子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的,这正是印度社会的常态情境,而同时,同村女孩新婚之时对吉塔和巴比塔劝说的情节,也表现了印度传统社会中女性深受压抑的处境。于此,吉塔和巴比塔联合起来反抗父亲似乎顺理成章,吉塔还用在国家体育学院学习的摔跤技能来挑战父亲,这样一些细节的安排,在表现出印度社会男权至上的常态时,也体现出女性对男权的尝试性挑战。就此角度而言,对于印度社会文化中某些传统性的反思与批判显然是《摔跤吧!爸爸》的主旨之一。然而,与此相映成趣的细节是,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按照教练的方式(现代性的方式)加以训练的吉塔始终未取得成功。相反,我们看见吉塔回归爸爸的训练方式后,最终取得了奥运冠军。马哈维亚的那句:“我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怎么走到今天的。”那么,在这里,创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性的反思和批判上,而是再次转向了对于现代性的思考。事实上,“泥地摔跤,印度称为古什蒂,已经在南亚半岛存在了三千年,印度两大著名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中对古什蒂都有记载。”《摔跤吧!爸爸》的第二重主旨由此被揭示,它是对现代社会中不断冲撞的传统性和现代性之间的扬弃与持守,突破与平衡的思考,一方面影片对于印度社会传统文化中的某些陈腐陋习进行了批判,另一方面却又有意向人们暗示:现代不是万能的,现代性也不能一统天下,甚至,解救现代性的危机尚需从经典的传统文化中取经。

回头来看,如今中国电影市场上大量的穿越、泡沫偶像电影当道,却始终化解不了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双重精神压力,我们的电影创作者不妨静下心来研读经典的传统文化,思考其给予当下社会和人民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教育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相善的力量,让十三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摔跤吧!爸爸》一片所提供的对传统性与现代性关系的反思,不妨作为我们在考量自身文化体系以及文化产品所存在的问题时的思考路径之一。

在笔者看来,本片还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主题——制度与文化、人性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我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就始终存在并将延续的问题。影片中通过讲述传统摔跤文化在现代传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启示我们:文化的传承,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复制传播,它深受社会制度和人性复杂性的影响。尽管如此,人始终是制度的创造者,呼吁每个个体共同努力,逐渐形成更高层次的文化认同。例如,马哈维亚为了给女儿买摔跤垫向一位政府官员借钱时,此官员表现出的冷漠和蔑视,表明不健全的社会制度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麻木和冷血,如何捅破这层层隔膜至关重要,无疑马哈维亚的经历给出了答案。他不惧现实阻碍,也未作野蛮的斗争,亲自建造摔跤场和相关设备,按照传统摔跤的经典技法来训练女儿,最终培养出了两个优秀的摔跤手。此外,电影中最让观众抓狂的就是吉塔决战冠军的那场戏,马哈维亚被关在小黑屋。与其说是导演想表现教练个人对马哈维亚的怨恨,不如说是导演想给电影受众一个开放性的思考,即文化传承的困境是永恒的,而走出困境所依赖的始终是人类自身。

三、得:个体与民族命运的关联

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英雄都是作为社会进步的表征而存在的,同样,马哈维亚作为电影中的英雄,也绝不是一个个体的孤立存在,它通过一个父亲带领两个女儿为前途命运奋斗的故事,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荣誉、社会的进步紧紧关联起来。父女共同的理想作为贯穿整个影片的线索,折射出两代人的命运起伏和情感纠葛,而这正是影片牵动人心的地方之一。电影,作为一种时空艺术,对于主题的呈现总是离不开其时空结构的安排,《摔跤吧!爸爸》在时空结构的安排上颇具新意,突破时空限制,增加了电影的时空容量。

时间是流动、发展和变化的,“变”是时间的本质。影片的故事始于马哈维亚19岁时获得全国摔跤比赛的冠军。由于贫穷的社会现实,马哈维亚放弃了继续参加摔跤比赛。随着影片情节的推进,进入中年后,马哈维亚的身份既是父亲,又是严厉的教练,而两个女儿则是叛逆者。尤其是吉塔去国家体育学院学习后,对父亲的那一套摔跤技术完全否定。而从年龄上说,父亲此时已是老年,而女儿已经成年。电影艺术的时间魅力在于它可以将流动的时间进行任意的压缩与延宕,用时间变幻无常的本质特征来展现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以拓展电影叙事的容量。

相对时间来说,空间是一直存在的,但是空间具有可模拟性、复制性和创造性。比如,尼特什·提瓦瑞导演在进行空间叙事时,把摔跤的训练场搬到了印度西北部的农村,乡镇的比赛擂台等,这些浓厚的异域印度风情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尤其是电影对普通人物生存困境的关注显得格外珍贵。“如果马哈维亚没有勇气把握自己的命运,那他就没有资格成为观众牵挂的角色,所以影片对人物的处理达到了对个体生存意义的本质思考。”换句话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马哈维亚,谁都渴望在平淡的现实生活里实现梦想和获得尊重。因此,有影评人指出,“《摔爸》异军突起,当然是印度片的胜利,却也为日益低迷的国产片市场指出了一个新的探索方向。”诚然,《摔跤吧!爸爸》在空间叙事上获得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内心深处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这就启示我们电影制作者:要想赢得电影观众的心,就要让个体的人物命运折射出更多人类共性,让不同种族和肤色的电影受众心有灵犀,从而拉伸电影的叙事空间。

在影片剧终前,吉塔获得了印度历史上首位女子摔跤的世界冠军。当马哈维亚满含眼泪地对女儿说出“为你自豪”时,激起了笔者内心深处的敬畏之情,这四个字到底含有多少珍贵的感情呢?马哈维亚在影片前半段告诉我们,“永远尊重你的祖国,尊重的最高意义,你将会得到更多回报。” 可见,电影在给我们带来感动和正能量之余,重在启迪我们:个体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电影须在立足本土化的前提下,不断反思个体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存困境,并呼吁每个个体做出有益于民族命运的价值追求,以期搭建对话世界的桥梁。不难发现,《摔跤吧!爸爸》的成功正在于它坚定了这一价值选择和精神追求。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