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从《反对阐释》看苏珊·桑塔格的新感受力美学

作者:李墨涵 苑竞玮来源:《视听》日期:2017-09-25人气:1893

一、对“阐释”的重新定义

桑塔格反对阐释观点的产生根植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反文化的时代背景。加利福尼亚公立大学历史学教授西奥多·罗斯扎克将“原文化”的特征归结为60年代发生在美国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的育年人抗议运动,并将反文化运动定义为60年代发生在美国社会的一切抗议运动,既包括校园民主运动、妇女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等方面的政治“革命”,也包括摇滚乐、性解放、吸毒、嘻皮文化,及神秘主义和自我主义的复兴等方面的文化“革命”。反文化运动的展开促成了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对立,更确切的说是主文化与反文化的对立是对现存社会秩序的不同态度的对立,主文化拥护支持现存秩序,反文化则保有抵制与对抗的态度。桑塔格所做的努力其实是在试图为反文化的非主流阐释的合法化寻求支持,是刻意与主流文化的对抗,不过,她所采取的路线是“革命性的”,或激进式的。她试图从根本上对阐释重新进行审视。

阐释是西方人文科学领域的重要范畴,在文学与艺术领域,阐释仿佛是最能接近作品的途径,人们仿佛试图在阐释中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最终完成审美的体验与接受的过程。所以也就生成了许多阐释的范式,以电影为例: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女性主义……这些理论都作为一种工具,许多批评家或者文艺工作者都会率先用这些前人留下的经典阐释范式来解读电影的意蕴与内涵,但是桑塔格在60年代明确高扬“反对阐释”的旗帜,诚如彼得沃森所说:“艺术——不管它是绘画、诗歌、戏剧还是小说——不再由于它是什么而被欣赏,不再因为它所显示的形式或者风格的特质而被欣赏。”①

二、艺术作品不能过分强调内容阐释

桑塔格在她的书中认为,艺术批评的作用是服务于作品本身,阐释的硬壳常常戕害了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将艺术作品进行内容和形式的绝对划分,无形中大家只关注内容却忽略了形式。对此桑塔格说:“对内容说的这种过分强调带来一个后果,即对阐释的持续不断、永无止境的投入。”②

桑塔格所说的阐释,对于艺术一元式的阐释甚至是过度阐释戕害了每个人的感受力,我们陷入了智慧的贫瘠之地,还是举电影为例,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成为了万能工具,随便在知网上一搜索,比比皆是用“精神分析学说解读伯格曼的《假面》”……电影作为感性存在的艺术形式被阐释成了深奥晦涩的解释体,并且被广为接受,致使我们不能直接去感受与欣赏作品本身的形式美,而要借助阐释的工具来探索其中深藏的、不易察觉的意蕴和内涵,这种畸形的模式严重影响了我们对于电影艺术的欣赏,所以桑塔格曾主张电影是“艺术色情学”而非“艺术阐释学”。像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导演安东尼奥尼,他的作品《夜》《蚀》《红色沙漠》等充满了建筑与人的关系,安氏作品常常用建筑的高大来反衬人的渺小与无助,所以他的电影构图是开放式的空间,男女主人公经常就是在街道上闲逛,这种从构图或者景别上就能直观感受到的美,我们可以解读出主人公空虚寂寞的心灵,这种形式上的美恰巧是安东尼奥尼成为世界电影殿堂中的大师的原因,而非许多学者总是过分关注作品的内容,试图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女性主义、存在主义来牵强附会的阐释。

桑塔格的反对阐释不是反对最广泛意义上的阐释,她对自己所反对的阐释有明确的划分,她反对的阐释是“一种阐明某种阐释符码、某种‘规则’的有意的心理行为”③。换句话说就是桑塔格反对将艺术作品完全等同于艺术作品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解读桑塔格的思想,分别是生产者、接受者和作品即艺术家、批评家以及艺术作品本身。

在艺术家层面,桑塔格说艺术家应创作“表面统一、明晰、来势快疾,所指直截了当以至只能是其自身的艺术作品,来躲开‘阐释者’”④。以电影来讲,反对阐释就是要求创作者恢复艺术作品本身的地位和感官,电影本身是运用光与声在人的视知觉层面的综合感知艺术,它本身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符码语言,电影之所以成为电影就在于此,而电影的文学性都是在它自己的独立属性之后被阐释者阐释而得出的,创作者应将创作的重点放在构图、景别以及声音画面上,这种能指的盛宴远比所指的丰富强得多,往往现在有的人总是忽略能指,过分解读和阐释所指,这对于电影艺术的长足发展是不利的,这样电影自己的独立属性就荡然无存了。

再来从艺术作品本身的维度来讲,反对阐释是桑塔格对艺术自足性所做的辩护,她曾说:“被作为艺术作品来看待的艺术作品是一种体验,不是一个声明或对某个问题的一个回答,艺术并不仅仅是关于某物;它自身就是某物。一件艺术作品就是世界中的一个物,而不只是关于世界的一个文本或者评论。” ⑤通过桑塔格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艺术作品无论是戏剧还是小说或者是电影,它真正的价值在于它叫戏剧、小说和电影,不同艺术形式的感受力才是艺术的独特魅力,要求艺术作品要坚守自己的主体地位,不能因阐释者对其内容的放大、变形等做法,而丧失了自己本源的东西,我们作为欣赏主体,面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美时我们更多的是感受、欣赏与体会而不是人为的阐释、分析、歪曲。对于电影艺术更是如此,笔者在2015年7月初参加在成都举办的第一届“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国际学术会议”,来自北京电影学院、河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的众多学者都提到了这一问题,也是电影发展至今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电影是什么?电影的特性在哪里?在如今充斥着的批评范式中,人们究竟还不会不会关注电影本体的东西?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这些批评范式对于电影本身的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还有多少人关注电影的声音画面、景别构图?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每一个电影人的思考!

再次从批评家的维度来谈,桑塔格认为批评家应秉持对于艺术的虔诚,尊重作品的价值,“确立批评家的任务,必须根据我们自身的感觉,我们自身的感受力(而不是另一个时代的感觉和感受力)的状况”⑥这段话主要是说批评家应该有自己的专业素养与道德,反对阐释并非是反对艺术评论或者反对艺术批评,而是对于批评家“不负责任”僭越艺术作品自身价值的一种批评,对于内容的随意阐释,过度阐释中掺杂着歪曲的成分,像姜文导演的一部电影《让子弹飞》,有一个影评人曾撰文说里面的隆隆的火车向前奔驰是男性性能力的象征符码,令人啼笑皆非,就像很多研究过弗洛伊德和拉康的人,都会自觉的将电影中的内容尤其是梦境比作主人公深层性意识的萌动,或者是女性是男性意淫的欲望投射对象……这些理论固然可以解读作者的一些东西,但是什么都往这理论上联系,有时就显得不太准确甚至是荒谬和啼笑皆非。因此,最好的批评在桑塔格看来是不落俗套的批评,是将对内容的关注转化成为对形式的关注的批评,这样的批评提供的是对作品独立属性的分析。

三、结语

苏珊·桑塔格的“新感受力美学”,也就是她在《反对阐释》结尾的一句话:“为取代艺术阐述学,我们需要一门艺术色情学。”反对阐释不是绝对的,我们需要将它放在现实的文化语境中去探讨,阐释有时的确可以迅速的让接受者理解作品,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是需要它的,包括桑塔格本人和我们普通研究者都明白,艺术的美在于形式的多元,我们需要去挖掘和体会它本身的震撼力,这样对于艺术的发展才是有帮助的。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