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应用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据相关资料显示,一些公立医院的资源浪费等问题愈发突出,限制了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为保证其可以持续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非常关键,要将医院的全部花销根据对象展开分类,分开计算单位成本和总成本,清晰体现出医院的运营情况,找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采取成本效益分析法能够有效的降低公立医院的成本投入,将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障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转。立足于此,本文针对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应用进行分析,找出当前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此来保障公立医院能够降本增效,对提升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能力具有理论性意义,对促进公立医院的决策正确具有实践性意义。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概述
成本分析法是指经过对项目的总体成本与效益的比较,来评估项目价值的手段,成本效益分析可以看作是一种经济决策方式,使成本费用分析应用在单位之中,保障在决策时能够选择出更加节约成本的方式,同时,以此来获取最大的利益。这一方法经常应用在评估需要量化社会效益的公共事业项目的价值方面。成本效益分析法需要按照五个步骤进行,第一,需要确定购买商业机会或是新产品的成本;第二,确认额外收入的效益;第三,确认能够节约的费用;第四,编制预期成本与预期收入的时间表;第五,评估难以量化的成本与效益。公立医院要依赖成本效益分析法开展经济管理工作,利用合适的方法分析项目收益情况,以获得客观的评价结果。通常情况下,相关部门借助传统方法对经济发展问题做出分析,尽可能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佳收益。在评估社会效益过程中,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能够获得具体量化。先了解项目成本,分析额外收益,并且可以节省的成本支出,将可获取收益与投入成本进行比较,再进行量化评估[1]。
二、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现状
在当前的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过程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公立医院的经营效益,不仅阻碍了公立医院快速发展壮大,而且影响公立医院实现社会价值。在此情况下,公立医院需要积极整改这些问题,将影响医院经营收入的因素去除。阻碍公立医院发展的因素较多,在现阶段已经产生了较大的消极作用。
首先,公立医院财务工作人员对成本效益管理的认识不同,财务人员需要对成本效益核算持端正工作态度,若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还要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避免出现浪费。在具体工作中,每个医院的管理侧重点存在差异,导致管理控制方式也不同,无法切实落实成本效益管理工作。医院存在不同的侧重点,就会出现财务管理手段不同的问题,这种情况就会导致管理难度加大,使公立医院的成本控制工作更加难以开展,甚至会对公立医院的财务人员产生消极影响,使其在日常工作之中缺少工作动力,不能高效的进行成本控制,以至于成本效益分析法无法在其中发挥较大的作用,阻碍公立医院的效益提升。
其次,公立医院的建立时间普遍较早,在公立医院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医院的价格体系,使各类医药的定价能够符合市场需求与群众需求,只有将价格控制在多方满意的情况下,才能够使公立医院的整体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目前,在公立医院之中,因为现有医药定价制度并不健全,导致医药成本较高,对公立医院的成本控制工作较为不利,使公立医院的成本投入大大增加。这种情况下完善的医药价格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找出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至关重要的。各公立医院改革本身有着一定的差异性,造成医疗成本可比性差,公立医院有着明确的核算对象,医药价格与医疗价格属于各自的系统,束缚了医疗服务改革。目前公立医院的价格制定体系十分分散,无法做到医药与医疗价格统一制定,对公立医院节约成本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会影响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
再次,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制度保障,制度的确立能够加强财务管理的质量。尤其是在成本管理方面,需要足够全面的制度作为保障,才能够使成本管理工作更加完善。然而在当前,许多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即使多数公立医院对于成本效益管理有了明确的规定,在管理制度中明确提出了各项要求,但是公立医院拥有众多科室,对这些科室的统一管理比较困难,给全面推行成本管理制度带来了难度。另外,每个科室都有一定的自主性,这些科室之中的成本管理方法有一定的差异,甚至一些重要部门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这阻碍着成本管理工作的推行[2]。这样的情况,对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恶劣影响,以至于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十分难以开展,如果不能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就无法提升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效率。
最后,公立医院的规模较大,在不同的公立医院之中有着不同的成本管理体系,各个医院遵循着各自的管理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各个公立医院之中的应用时间并不长,部分医院已经摸索出了一定的规律,还有一些公立医院在运行管理阶段,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对成本支出进行严格管控,并对医院日常运行数据进行监控,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重视医疗成本控制,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需要有序的进行,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会对公立医院产生恶劣影响,阻碍公立医院降低成本提升效益,不能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实施措施
(一)优化成本管理机制
成本效益法的本质在于规划控制成本,所以,审核制度的确立很有必要。在新的医改政策之下,国家推行定额管理制度,公立医院需要详细了解自身花费成本,确立成本管理理念。
在成本效益的影响下,要在加强医疗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让成本减少,这便意味着成本的节省方式更为多元化,按照自身运营情况实施开销管理。借助成本核算机制有效管理成本支出,具体包括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与投资中心,在责任被清晰划分后,要制作合适的成本管理草案,公立医院财务人员可以按照预计成本判断是否存在超额预算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在实际核算时,要将科室合理划分为项目科室和非项目科室,能够向患者提供直接与间接的医疗服务,成本归集为成本核算的关键,核算的结果取决于参考标准,一些费用要根据实际发生数进行计算。对于固定资产折旧费来说,常见的折方法包括多种类型。平均年限法是指把固定资产价值根据使用年限均匀计入各阶段医疗成本的方式,这种方式多用在被服、图书等折旧上,递减折旧率法被广泛应用,其各年折旧率是根据每年递减的原则来得出的,加速折旧法多被用于折旧年限短的设备。单位工时数法是指设备在使用寿命期间所完成的工作量要根据工作时数来平均计算资产折旧,这种方式更加适合用于磨损程度大的设备仪器[3]。
要按照收益原则来分摊间接成本,分摊方法包括直接法、解题分配法、双重分配法与联立方程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何应用。
从公立医院的运营过程、运营结果与运营趋势上对成本效益分析法做出分析评价,在运营分析阶段,要将人、财。物作为切入点,考察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创造有利条件,在分析运营结果过程中,要深入分析成本控制与收益情况,清楚掌握就诊人员的平均消费,为降低医疗成本提供帮助,评价科室的经济数据情况,评价发展潜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正确评估成本分析法
公立医院在进行平时经济活动中,包含着一部分隐性效益,这部分不能用金额表达出来,但依旧需要评估,可以权重的形式做简单表述,要为经济活动评估提供对硬指标,病人是指标设计的核心内容,还涉及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与病人满意度等方面,公立医院在应用成本效益法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医院的经济成本与社会效益。若想提高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离不开先进的医疗设备与医生高超的医术,需要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但在引进新的医疗设备时,需进行科学论证,经过比较之后,挑选最佳采购方案,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美国率先提出了定额预期支付,也被称作DRG,并逐渐被世界其他国家所引入,单病种限价收费活动被大范围的推广,可以很好地缓解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的问题。在以后的医疗收费模式要充分利用定额预期支付法。目前,历史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是目前主要的成本核算方式,后延伸出了成本相对值法,就是通过成本相对值可以推算出未核算项目成本,但这种方法现阶段有着一些缺点,有待完善[4]。
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各种医疗设备的检查费用比较昂贵,这也是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医院经济息息相关。医疗设备成本测算模型包括每单位成本、分类系数,另外,需要具备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数据包括使用年限、日工作量、人员配备等。引进大型医疗设备是一种长期投资,若未经过提前的精准测算,就盲目引进,会导致极大的浪费。因此,深入研究成本评价指标与成本预测值,掌握投资效益。成本管理也要按照规定流程实行,方能发挥出应有管理职能。
经调查可知,药品收入已经占到医院医疗收入的50%以上,这种情况下,要对医药实行分开核算,做好药品监督管理,实现良性竞争。可以通过差价率法和药品加成指数法来测算药品的成本,需要符合常规的财务工作程序,利用购批差价和批零差价了解政策对药品的影响,一些医院的药品加成指数并未达到规定值。这间接导致药品涨价,为更好解决这一问题,许多研究人员基于药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指导医患双方科学用药,推行药品价格低进低出,是医保改革的发展趋势,这也为公众带来了福音。
(三)提升临床科室经济管理水平
公立医院需要对各个科室进行管理,让各个科室能够在医院的整体管理之下掌握完善的管理方式,在日常工作之中注重成本管理,将科室的经济管理工作更好的完成。医院的临床科室要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任务,其相关的经济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对此,公立医院需要对各个科室提出新的要求,使各个科室在医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注重经济管理,确保各个科室的经济周转良好。可以以科室为基本单位开展经济核算,借助二次分摊的方法,将其他科室的成本费用分摊到临床中,根据实际收入情况做绩效评价,在分摊标准方面,一些医院要按照工作人员数量、病床数量等数据来分摊费用,基于成本效益分析法,保证资源的合理配备[5]。采取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解决当前公立医院各个科室的成本管理问题,使科室内部的成本管理工作产生优良效果,保障公立医院的整体成本控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四)落实动态监管
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创新管理方式,将成本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在工作过程中实施更加适合公立医院的成本监管手段,保障公立医院可以实现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目标。针对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来说,需要落实动态信息化管理,通过对比各项收支数据,并作全面分析,获知医院的实际经济运营能力,在推行成本效益分析法过程中,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同医院管理制度进行融合,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热情,提高对成本控制的认识,实现良性循环。同时,通过各项指标,能够持续反思自身行为,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加强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有利于推动医院战略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的进行成本管理,增强公立医院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五)明确成本效益分析的原则
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过程中,需要对公立医院的整体情况有着全面的掌握,对各科室的运转、收支情况与资源分配状况有一定的了解,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有着较强的时效性,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一种科学分析方法,因此,分析结果具有科学性。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对于各个科室来说,在采集数据过程中,不能任意整合科室信息,要根据实际状况,对信息做适当调整。若此方法仅受限于理论计算,和实际不存在联系,则对医院发展的意义不大。例如,某科室有着较高的利润,但不可仅凭这一点就认定该科室的发展最好,因为科室的发展还涉及到很多方面。因此,需要对医院的状况实行综合评价,遵循实用性原则。系统性是指在分析过程中要保持全面,需要统计成本、收入和利润比。要充分考虑各科室的基本情况,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要记录好某一时间段内的数据,保证各时间段都可以互相比较,第一时间了解医院的发展动态,对未来发展方向做出规划。效益性原则,部分分析过程较为繁琐,工作量大,投入成本高,并且不能为医院带来较高的收益,整体效益性差,这局需要对分析过程进行优化[6]。
(六)创建成本效益分析指标体系
建立全新的分析标准体系很有必要,若想让医院的逐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分析标准系统非常重要,可以据此预测医院发展,但各方面条件要具备,记录数据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发展现状,获取有用信息,掌握未来走向,同时,要分步骤进行经济管理,记录好医院的运转情况,总结运转结果,指明发展方向,对比各阶段的利润情况,沥青发展问题,做出适当优化,以分层的方法制定分析标准,创建科学的分析标准系统。
要逐渐完善成本绩效体系,在实施经济管理阶段,借助成本绩效分析法可以降低医院日常开销,在保证设备和药品齐备的基础之上,大幅度增加医院的经济收益,因此,可以通过创建成本绩效体系来,来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勇于承担自身责任,让医院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改进了绩效机制后,既能够避免资源浪费,还加强了工作效率,让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责任观念,促进了医院朝着良性方向发展。要汇总好成本信息,在实施经济管理阶段,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对医院的近阶段发展趋势有足够的了解,医院的成本涉及到很多复杂方面,但需要详细记录好各方面的花销,有助于更好的控制支出成本。不仅要及时上报,更需要详细总结开支,及时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尽可能做到花销记录责任到人。
(七)全面考虑成本投入与社会收益
“以药养医”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若单靠经营性收入以维持医院的生存发展,那么公益性则无法更好的落实,不管是“以药养医”或者“以医养医”的方式,都是依赖经营性收入达成养医目的。实际运行管理行为是围绕着资产诉求来开展的,公益化则无从谈起。政府的资金投入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公益程度和公益性质。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医疗改革这一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针对扩大医院医疗服务和发展医院私营竞争这两方面存在异议,一方支持市场化发展,另一方支持政府主导。根据现有的国情,扩大公共医疗服务非常有必要。由于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为了满足普通公众的看病需求,需要降低医疗成本,保证充分发挥出有限资源价值,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中国要进行成本控制工作,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可以在患病时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不用太过于考虑自身的财务能力,我国要注重加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就需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医疗成本控制上,经济管理人员需要做好成本效益分析,精确控制各科室的投入成本,有助于公立医院的稳定发展。
国家在新出台的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中对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有着明确说明,公立医院要以公益性质为核心,逐渐优化国民健康政策,努力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创建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为公众提供周到的医疗服务。政府要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形成良性运行机制,提高公立医院运行管理行为的规范性,公立医院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医疗保障的使命。
四、结语
总体来说,公立医院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可以更好的了解医院卫生经济运行情况,增加医院运行效益,医院要立足于现实,逐渐完善分析指标体系,加强分析资源利用率,充分考虑成本投入和社会效益,统筹协调各方经济关系,有利于制定出有效的经济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