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北平无战事》音乐语言的运用——以主旨性音乐《月圆花好》为例
如果我们的文化理解并不能透析电影电视剧本身的多重意义,我们就难以对与之相关的电影电视剧音乐发生直觉审美[1]。在《北平无战事》这部电视剧中多次出现了对歌曲《月圆花好》的传唱,在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情节下,音乐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它所呈现出的电视美学打动了观众,提升了观众的电视艺术审美,并且和电视剧的主旨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与之产生共鸣并赋予了彼此更深刻的意义。
一、关于《月圆花好》
(一)本义与时代感
月圆花好作为成语的意思是: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作为影视音乐最早出现在电影《西厢记》中。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表现历史题材的歌曲,多是儿女情长的作品新编,比如电影《西厢记》插曲、严华曲、范烟桥词的《月圆花好》,此曲在港澳台地区一直久唱不衰[2]。《月圆花好》作为电影《西厢记》的插曲,在思想上与电影提出的“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完美契合。月圆花好本身就被赋予了美好的祝愿,并带着厚重的时代感延续至今。
(二)在《北平无战事》中的叙事意义
通过音乐语言来传递的信息不仅在于对剧情,人物的理解,更在于升华电视剧主旨以及引发观众对艺术与生活的思考。在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音乐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影视作品的造型语言中,音乐属于声音造型元素,承担着一定的叙事意义,甚至在渲染气氛,表达情绪上有着其他元素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音乐通过与画面形成映衬,唤醒观众游离于画面之外的情感,形成其意义的表达[3]。《月圆花好》将《北平无战事》中的乱世儿女,家国情怀以声音的形式进行叙事,在声音与画面的融合中使观众感悟到那个时代,那个时代下的人的情感。试听语言的表现形式不仅使观众更深刻的理解故事,更在于在此基础上对故事内核产生的思考。
二、《月圆花好》在《北平无战事》中的功能性分析
(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音乐语言的运用直接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从默片时代一直到现在,音乐的使用一直得以延续并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电影、电视剧、话剧,动画片等试听艺术中都离不开音乐元素,在观赏的过程中会不自觉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而感受到故事情节的发展,音乐在不知不觉中将故事情节更加紧凑的连在一起,将叙事更加清晰呈现给观众。
《北平无战事》是一部近代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该剧以国民党的党内反腐为主线,与共产党的地下运动相结合,展开的一段关乎儿女情长,家国情怀的故事。在叙事中,音乐总会在剧情需要的时候出现,以服务剧情,推动情节发展。比如在第一集方孟敖以及他的飞行大队在被押往军事法庭的路上,方孟敖在车上唱起《月圆花好》,歌词中“团圆美满今朝醉”让观众不自觉得对方孟敖命运的猜想有一个乐观的预期,而且在第一集的时候出现这首歌曲,让受众对这部电视剧的整体基调通过歌曲的表达感受到一种团圆美满的希望和祝愿,因此从整体上就推动这部电视剧的情节发展方向。
(二)抒发人物内心情感
抒情性是音乐的自身属性之一,音乐是有情绪的艺术,通常我们通听一首歌,一段曲子,其中不同的乐器组合,不同的节奏变化,都使我们感受到音乐传递给我们的情绪。因此将音乐的情绪与人物的情绪相结合起来抒发内心情感是影视艺术中最常见也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在《北平无战事》中,《月圆花好》的每次出现几乎都牵扯着人物之间的情感线,又在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情节下表现出不同的内心情感。
在《北平无战事》第十四集中,方孟韦回到家,听到小妈程小云在给方步亭唱歌,唱得正是《月圆花好》。在这部剧中,方步亭是中央银行北平分行的行长,程小云是方步亭的后妻,方孟韦是方步亭的儿子却不认小妈程小云,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在这样的故事情节下,当小妈程小云唱出《月圆花好》的时候,三个人的内心情感都通过音乐表现了出来。方步亭在这个家庭中作为一家之长,又作为一行之长,他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关系,在战乱破碎的时代,他的愿望仅仅是希望一家人的团圆和睦,也正因为如此,他坚持要把《月圆花好》唱下去,通过这首歌曲表达他内心的愿望。而小妈程小云和方孟韦之间的矛盾也通过《月圆花好》从反面表现出来,孟韦并不认同程小云作为一个母亲的身份,他拒绝这首歌曲其实是在表达对程小云的拒绝。通过这首歌曲,便将人物之间的微妙情感通过音乐语言巧妙的呈现出来。
(三)突出电视剧主题
音乐创作的过程也可以看做是一个故事的构成,电视剧的创作更是如此。每 一个故事都有一个主题,主题的表达有很多种,而音乐作为一种看不到的无形因素却发挥着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的独特作用。观众通过画面结合听觉来感受声乐传递的意义,引导其对电视剧的主题进行思考,使主题更加的清晰和深刻。
在《北平无战事》中,应该说《月圆花好》的每次出现都在揭示主题,不管是从崔中石在茶馆点歌,还是当方孟敖到崔中石家,崔中石依然放的是这首歌,这首歌曲的多次出现一次次的在揭示主题,深化主旨。在第二十三集中,《月圆花好》的出现伴随着两个时空的画面切换,一个是共产党人接头的画面,一个是方步亭伴奏程小云唱歌的画面,两个时空的交叉出现与音乐融合在一起,这种视听结合呈现出的效果将电视剧主题完美的表达出来,儿女情长,家国情怀,对家庭美满的祝愿,对国家统一的祝愿都在画面与声乐中表现了出来,正如歌词所言:浮云散,明月照人来,团圆美满今朝醉。也正应了电视剧中的那句台词: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
三、《月圆花好》在《北平无战事》中的意义建构
(一)战乱时代下的美好祝愿
《北平无战事》的故事发生在1948年,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国民党与共产党不仅在正面战场作战,在地下工作中,两党也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北平,随着一桩贪腐案调查的开始,国民党内部之间的利益群体为着各自的目的展开角逐,同时共产党也积极进行地下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别有用心的蒋经国和他的铁血救国会,有为了钱不择手段的徐铁英,有在乱世中只求儿女平安家庭美满的方步亭,有坚定的共产党人谢培东和崔中石,还有胸怀理想的进步青年何孝钰以及向往新中国的方孟敖和梁经伦。
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在动乱的时代背景下演绎的是一段充满阴谋、残酷,抗争的故事。但是尽管在这样的故事里,也不会缺失对美好的祝愿,所以《月圆花好》的出现无疑给这个故事带来了温暖和感动。在这首歌曲里寄托了超越意识形态的政治理想,对新中国的美好向往,寄托了对家庭美满,儿女平安的美好向往。无关年代,无关政治,对儿女情长,家国情怀的美好祝愿从古至今延续下来,并将继续传承下去,这是《月圆花好》对《北平无战事》的意义所在。
(二)对电视审美艺术的补充与拓展
接受美学认为,艺术作品并不是天然的自足物,它对接受者有着很大的依存性。被创作完成的作品并非其最终形态,也无法表面其存在意义。接受者的解读与审美经验的介入过程,使作品的审美价值由潜在变为现实,由抽象变为具体[4]。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三个部分,一部电视剧的产生是制片、导演、编剧等一系列人员共同创作的结果,如果将这个过程看做是对艺术作品的一度创作,那么艺术鉴赏就是对艺术作品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北平无战事》作为一部现象级的精品之作,不仅在于其制作的精良和细腻,也在于观众对它的审美肯定与回馈。在观众的审美过程中会超越电视剧本身的文本意义,进而衍生出观众对生活新的思考和理解。《月圆花好》这首主旨性配乐无疑在电视剧中使观众对意义的建构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从歌词中的“浮云散,明月照人来,团圆美满今朝醉。”到台词中的“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反复的出现不仅深化了电视剧主旨,更引发了观众对现实生活以及人生命运的思考。家庭的美满,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生活,众多话题留给观众回味,而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如何抉择,如何坚持也给了青年人以触动。一部电视剧,一首歌曲,不仅在于叙述一个故事,更在于使观众从中获得对艺术与生活的感悟,这是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升华,也是对电视剧审美艺术的补充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