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巧借道具,使演讲别开生面

作者:何玲霞来源:《文学教育》日期:2017-02-14人气:2198

道具是指演出戏剧或拍摄电影时所用的器物,它是表演艺术的表达用具,常与化妆、灯光等构成表演环境,在影视表演艺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演讲以讲为主,但也离不开表演的成份,如演讲者声情并茂的表达、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和谐的态势语,甚至可以展示与演讲主题有关的物品,即道具,以增加演讲效果。这种道具可以体现演讲者所述内容的真实感,增加说服力;可以强调演说内容,帮助听众了解并接受观点;可以吸引听众注意力,加深印象,久而不忘。

一、巧借道具开头,亮出观点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演讲要达到表达观点、感召听众的目的,在开头就要能抓住听众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思维,在听众聚精会神时,再配以精彩的言辞、得体的态势语,定能捕获听众的心。巧借道具开头,就能达到这种效果。

1983年,新上任的青海省省长黄静波在干部大会上作演讲。只见他抱着一个很大的箱子走上台,令在场的干部们诧异不已。这时,黄省长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个苹果,对大家说:“这种苹果在青海的民种、乐都等几个县都有,年产量达3000万斤。假如运到香港,每斤值港元两元。”接着,他又从箱子里掏出一张比手掌稍长的银灰色毛丝鼠皮,说道:“这种皮在纽约每张能卖到100美元,这种鼠我们青海各牧区都可饲养。”接着,他又列举了麝香、虫草等许多青海特产,然后说:“同志们,有人讲,青海是个穷地方,依我看,我们是烂皮里裹珍珠,表面上穷,内里可富得很哩!我们要有信心,完成改变青海落后面貌的重任!”

青海尽管地处西城,经济欠发达,但资源丰富,只要开发得当,就能发家致富。黄省长为鼓励干部们树立信心去改变青海的落后面貌,没有大谈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而是根据市场调查所得信息,以大家熟悉的青海特产为道具,描绘出青海特产在世界市场上可观的销售前景,提醒大家这些特产就是青海的宝藏,是改变青海落后面貌的金钥匙,也是青海的致富之路。干部们精神振奋,决心在这位为民谋利的省长指引下大干一场。

二、巧借道具举例,强化主题。

演讲如果只讲大道理,就空洞无物;只是罗列事实,就立意不明。因此,精彩的演讲,既要有触动灵魂的深刻立意,又要有感动人心的鲜活事例去佐证,使听众在生动形象的事例中轻松接受深刻的道理。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只见他走上讲台后并不立即开始,而是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抱在手上。在台下听众的惊愕中,陶先生从容不迫地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他强行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这时,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上,自己向后退了几步,慢慢地大公鸡自己就吃起米来。接着,陶先生开始了演讲:

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教育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活动,既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悉心指导,又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作为平民教育家,陶先生不强迫听众接受他的观点,而是当场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喂鸡”这一行为,以喂鸡的道理喻教育的原则,于无声中巧妙地传达出抽象的道理:教育重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陶先生正是利用喂鸡这一鲜活的事例,寓意深刻地强化主题,使演讲赢得台下的欢声雷动。

三、巧借道具过渡,拓深内容。

2005年度全国十大名镇评选晚会上,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作为云南保山市腾冲县和顺镇的形象大使,以《话说和顺》开始了他别出心裁的演讲。他正话反说,以自己特有的“冷幽默”方式,在介绍和顺的三大“不足”中明贬暗褒地盛赞和顺镇的优势:历史悠久,对外开放的足迹已踏遍欧、美、澳洲,农民文化水平高、素质修养高;最后才亮出“魅力名镇,舍我其谁”的壮志豪情。期间,为说服评委、征服听众,他边讲边出示了一些独特的实物道具,作为最有力的证据:

“出国的人有很多没有回来,因为他们在国外担任了一些职务……更多的人回来了,带回了很多稀罕的东西……今天我随手给大家拿来了两件,可以看看,(出示实物)这是那个时候他们从国外带回来的望远镜,我现在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评委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是高尔夫球杆,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我们和顺使用的……

因为读书读得多,就读出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人……张宝廷先生,他是翡翠大王,大家见到的翡翠,都是由他在缅甸发现、加工、制作,卖到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的。(出示实物)我今天带来了一块翡翠玉石给大家看一看……

这是我们和顺乡1946年自己出的报纸,(边讲边出示实物)这是毛主席任命人民政府委员时发的,这是他的签名,这是他的通知书。这是当年建公路时候的股票。这是在上海和香港住店的发票,到现在还没有报销。这是和顺乡自己办的刊物,1936年出的第一期,到今天还在出。这是当时的通行证,这是出国必看的一本书,叫《青年宝鉴》……”

在整个演讲中,崔永元出示了许多实物道具,使演讲颇具说服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看着这些摆在眼前的道具,听众对和顺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更加深信不疑,对崔永元幽默而精彩的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

四、巧借道具结尾,深化主题。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演讲结尾追求的最佳效果。一个演讲者能在结束时赢得笑声,不仅是自己演讲技巧十分成熟的表现,更能给本人和听众双方都留下愉快美好的回忆,也是演讲圆满结束的标志。

1930年2月21日,鲁迅先生应邀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作了一场演讲《绘画杂论》。他首先肯定上古时代绘画的纯朴而充满生气,然后指出十九世纪的新派画、欧洲的各个新画派、中国艺术界新派画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醒青年画家要注意三点:不以怪炫人,注意基本技术、扩大眼界和思想,强调“艺术家应注意社会现状,用画笔告诉群众所见不到的或不注意的社会事件”。最后,他在结束时说:

“我们应将旧艺术加以整理改革,然后从事于新的创造,宁愿用旧瓶盛新酒,勿以旧酒盛新瓶。这样做,美术界才有希望。

以上是我近年来对于美术界观察所得几点意见。

今天我带来一幅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请大家欣赏欣赏。(说时,一手伸进长袍,把一卷纸徐徐从衣襟上方伸出,打开看时,原来是一幅病态十足的月份牌,引得哄堂大笑。在笑声和掌声中结束了他的演讲。)

鲁迅先生一生至少做过六十多次讲演,影响着几代青年。先生虽没有专门研究过讲演的理论和技巧,但其讲演每每切中要害,入木三分,而且从不拖泥带水。在这次演讲中,鲁迅先生借助恰到好处的道具表演,与结束语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幽默。不仅使演讲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而且使听众在笑声中进一步品味先生演讲的深意,使演讲结束语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轰动效应。

总之,在演讲的全过程当中都可以使用道具,但这个道具不是突兀的,必须要与演讲内容有关,这样才能达到使演讲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卜编辑

客服二号: 林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