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10 - 86226008
483825188@qq.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建筑论文 > 正文

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程序的规范化

作者:赵伟来源:《产品可靠性报告》日期:2024-08-10人气:69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高质量的建筑工程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财产安全,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研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程序的规范化,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标准,保障公众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程序的要点

(一)监督程序的基本流程与规范要求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程序的核心在于确保工程项目从始至终一直遵循既定的质量标准和规范。此过程主要包括项目启动前的质量规划、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工程竣工后的质量验收3个阶段。在项目启动前,监督团队需要根据国家标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制定详尽的质量管理计划,该计划应包含具体的技术标准和验收标准。例如,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须达到C30级别,误差控制在±0.05 MPa内。在施工过程中,监督团队应定期进行现场检查,确保所有施工活动符合质量管理计划的要求。重点监督内容包括材料质量、施工工艺和工程进度。在施工工艺方面,钢筋焊接接头的不合格率应控制在0.1‰以下,误差控制在±0.01‰以内。此外,监督团队还应记录所有检查结果,并及时反馈给项目管理层。最后,在工程竣工阶段,监督团队需对工程开展全面质量检验,确保所有部分工程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及地方标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流程及要求如表1所示。

1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流程与要求

流程阶段

质量标准

具体要求

允许误差

项目启动前

混凝土强度C30级别

强度≥30 MPa

±0.05 MPa

施工过程中

钢筋焊接接头不合格率

不合格率≤0.1‰

±0.01‰

工程竣工后

建筑物垂直度偏差

偏差≤3 mm

±0.5 mm

质量验收

材料质量合格率

合格率≥99%

±0.5%

(二)监督人员的角色与职责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是监督程序得以有效执行的关键。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和监督。首先,监督人员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现场经验。例如,他们应熟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并能准确判断施工安全性。其次,监督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现场检查。在材料检验方面,例如,要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必须超过30 MPa再次,监督人员还需记录和报告监督结果,与工程管理团队多进行交流和沟通,确保所有潜在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最后,监督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在处理工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时,他们要能够有效沟通、协调各方,确保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例如,如果发现材料不符合技术规范(如混凝土抗压强度低于30 MPa),他们需要立即与供应商和工程师进行沟通,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程序的规范化建议

(一)完善法规与标准体系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程序的规范化需从根本上促进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完善。当前,我国针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出台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等国家标准,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这些规范需要定期更新以适应新技术和材料的应用。例如,针对混凝土材料的标准,建议从当前的C30级别提升至C35级别,并将抗压强度的误差控制标准从原有的±0.05 MPa调整更严格的±0.04 MPa。此外,在施工安全方面,应参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将安全事故发生率的上限标准从0.1%降至0.075%,以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对于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为例,应从原先的360 MPa提升至370 MPa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

(二)加强监督人员的培训与认证

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强化其专业培训和认证制度是提高监督质量的关键。应当对监督人员提出更严格的资格认证标准,如设定每两年至少完成50 h的专业培训,并要求其通过相应考核。培训内容应涵盖最新的建筑材料标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最新法规的解读等方面知识。例如,在材料检验方面,监督人员需要掌握如何准确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确保其强度达到规定的30 MPa误差控制在±0.5 MPa以内。在结构安全方面,要求监督人员能够准确评估建筑物垂直度的偏差,将误差控制3 mm以内,以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的要求。通过这些严格的培训和认证程序,可以确保监督人员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整体水平。

(三)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监督效率和精度的重要手段例如,BIM技术可以在工程规划阶段进行结构受力分析,预测潜在的结构问题。借助BIM技术完成的结构分析,可以达到99%的模拟精度,误差控制在0.01%以内。例如,在对建筑物进行受力分析时,可以要求分析结果与实际应力测试的误差不超过0.02%,以保证结构设计的准确性。此外,物联网(IoT)技术在实时监控方面的应用也不可或缺。通过在关键结构部件上安装应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结构的应力变化,传感器的数据传输准确率应不低于99.9%,并且应力变化检测的精度应达到0.01 MPa不同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应用如表2所示。

2 不同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应用

技术类型

应用场景

技术参数

预期效果

BIM技术

工程设计与规划

设计误差≤0.01%

提高设计精度

IoT技术

施工现场监控

监控数据准确率99.9%

实时监控施工质量

大数据分析

质量管理与决策支持

数据处理速度提升

提高决策效率

3D扫描技术

现场状况评估

扫描精度0.1 mm

提高评估准确性

同时,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建议将这些现代技术纳入标准化的监督流程中。例如,要求在工程设计阶段必须使用BIM技术进行至少一次完整的结构和材料分析,并且在施工阶段至少部署5个应力监测点开展实时监控。此外,结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通过IoT技术实现的实时监控系统不仅能提升结构安全性,还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优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流程与管理

针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流程的优化,建议通过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责任分配,确保每个工程阶段的监督工作都能得到有效执行。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应当针对工程各个阶段设定具体的质量检查标准。例如,在施工前期,要求施工单位在开工前至少10 d提交项目的质量风险评估报告,并使报告中的风险指数控制在0.15以下。在施工过程中,至少对每个关键施工阶段(如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装修施工)进行3次独立的质量检查,确保问题发现率达到95%以上,并使问题解决率保持在92%以上。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监督结果反馈和问题处理机制。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5个工作日内提出整改意见,并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例如,如果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发现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低于设计强度的95%),则立即停工并采取补救措施。

三、结语

本文全面探讨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程序的规范化,从监督程序的要点到规范化建议,监督流程、人员培训、技术应用及流程优化等方面展开了详细分析。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和优化管理流程,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效率和效果。这些措施的应用对于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提升行业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知识

客服一号: 林编辑

客服二号: 卜编辑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京ICP备14054149号-4

【免责声明】:第一学术网 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第一学术网(北京鼎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扫码联系客服
扫码联系客服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码联系客服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